規則話題作文:面對規則
2024-05-20 22:42:07 1
篇一:在規則面前,我戰勝了誘惑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有了規則,遵守規則,人們才能和諧有序地生活。我們說遵守規則容易,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很大的誘惑的時候,我們時常猶豫了或不能遵守規則。
有個星期四的下午體育課時,我和夥伴們一起玩遊戲,當我玩得滿頭大汗的時候,我脫下外套向教室走去。突然,我停下了腳步,好象看到了什麼似的,我把目光投向了草叢走了過去,我發現草叢裡有一個嶄新的排球。我放下衣服,把球撿了起來,順手拍了拍球,這球真的很不錯。等我把衣服放回了教室,我看了看球,心想「等一下把這球帶去和夥伴們玩一會吧!」這時理智像箭一樣打破了我這個貪婪的想法,「別人的東西我怎麼能用呢?這和偷有什麼區別?」這時,我拿起球走向大隊部。在我上樓梯時,左腳還沒邁出去,右腳就把我絆住了,我停了下來。我的腦海裡隱隱約約地冒出一個強烈又奇怪的想法:「拿這個球和夥伴們玩一會吧!好久都沒玩過了,這次一定很爽,等一下交過來也是一樣的。」「不行!撿了別人的東西就得還,否則你對不起你胸前的紅領巾!」我腦子裡不停地想著,最終理智佔了上風。我邁著猶豫的腳步朝著大隊部門口走去,我敲門的時候,心裡還在猶豫不決著,一個聲音在鼓勵著我:「去敲吧,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我腦中一片空白,閉上眼睛敲了敲門,一位老師走了出來,我說我撿了一個排球,交到這…這位老師表揚了我。
在這件小事上,我知道了做人要有規則,我為自己戰勝了誘惑而高興!
篇二:面對規則
規則有很多,比如:不準餵動物食品、請走天橋和地下通道、不準亂扔垃圾、請按順序排隊、晚上十二點前禁止釣鱸魚、請走斑馬線、請不要在公共場所吸菸、請勿大聲喧譁、請勿隨地吐痰、小孩不準去網吧、請勿滑樓梯、請勿在學校和公共場所打鬧。關於規則的名言也有很多,比如: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於動物。—[俄國]列夫·託爾斯泰。
有一次,我看見靈寶市北區的草坪上有一塊標牌,上面寫著:請不要踩花草樹木,愛惜花草樹木。可是總有人在踩花草樹木,有人前去制止,那個人問他:「為什麼要踩花草樹木。」他生氣的說:「哼,你為什麼要管我。」那個人又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美麗的,你要踩花草樹木,我們人人踩花草樹木,我們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他想:要是我們這個世界會變成荒蕪的沙漠會怎麼樣呢?那個人又說:「要是世界變成荒蕪的沙漠,我們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呀」她害羞地說:「我之前錯了,我以後再也不踩花草樹木了,我以後會遵守規則的。」他說著走出了草坪。
大家會遵守規則嗎?我相信你們一定會遵守規則的。
篇三:面對規則
有兩種人永遠都在原地踏步,一種是不按規則辦事的人,另一種是只按規則辦事的人。而成功的人,這兩種都不是
1853年,後來鼎鼎大名的卡內基當時剛滿18歲,還是一個無名小卒。就在這一年,他交上了好運,被賓夕法尼亞州鐵路公司西部分局局長斯考特看上了,他被斯考特聘請去當他的秘書兼私人電報員。
這一年的一個假日,斯考特局長外出度假。沒有休假的卡內基正在值班,忽然收到一份緊急電報,大意是說附近鐵路上有一列火車偏離了軌道,為了防止發生碰撞事故,要求緊急調度各班列車改換軌道。調度列車的權力只有斯考特局長才能行使,於是卡內基立即聯繫斯考特。很巧的是,卡內基怎麼也聯繫不上這位局長大人。這可不是能夠等的事,但是按照當時鐵路公司的內部規定,任何人擅自冒用上級名義發電報,都必須受到立即撤職的處分。怎麼辦?思索再三,卡內基橫下一條心,冒充斯考特局長的名義下達了列車調度命令。
休假一結束,斯考特局長就準時來上班了。卡內基戰戰兢兢地走進局長辦公室,向斯考特報告了這件事。斯考特先是一愣,接著用極為凌厲的眼神使勁看著卡內基,過了好一會兒,才換了另一種眼神,說道:「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是永遠都在原地踏步的,一種是不按規則辦事的人,另一種是只按規則辦事的人。而你,這兩種都不是!」斯考特沒有因為卡內基這一次的擅權行為懲罰他,相反,從此重點栽培他,推動卡內基一步步走向輝煌。
距此近90年前,同樣是在美國,哈佛大學上演了一個情節大致類似結果卻截然不同的故事。
1764年,哈佛大學圖書館發生了一場大火,哈佛大學創始人哈佛牧師捐贈給圖書館的數百本珍貴圖書在這場大火中被燒毀,只有一本書倖免於難——由於在火災發生之前恰好有一名學生將其中的一冊書帶出圖書館,拿回宿舍去看了,從而這本書成了哈佛牧師所捐贈圖書極為寶貴的孤本。火災發生第二天,這名學生得知圖書館圖書受損情況,出於自覺,他迅速趕到圖書館,將那本書還給了學校。
校長得知這一情況後迅速召開校務會議,研究決定:第一,鑑於該學生保留了這本極其珍貴的書,對其提出高度表揚;第二,由於當時的哈佛大學校規之一是:學生在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只能於圖書館內部閱覽,禁止帶出。因此,鑑於該學生違反了校規,對其給予開除處理。校長的理由是,讓校規來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讓道德來看守哈佛更安全、更有效。
這位校長就是哈佛大學歷史上擔任校長時間長度排名第二的愛德華郝萊歐克。他曾有過一句名言:「如果誰想遭貶損或是讓煩惱纏身,那就讓他做哈佛校長。」從處理學生還書這件事來看,他本人的行為確實符合他的言論。
斯考特與郝萊歐克,面對規則的選擇截然不同,卻同樣都留下了一段佳話。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永遠都在原地踏步,一種是不按規則辦事的人,另一種是只按規則辦事的人。而他們,這兩種都不是。
篇四:面對規則
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到英語老師曾經說過:「如果你不能改變規則,那就先掌握規則,積攢實力,將來做制定規則的人。」這句話一直被我銘記,不能改變規則,那就創造規則。
俗話說:「沒有規則不成方圓。」這是老師的至理名言。所以學生在校期間必須遵守老師們所制定的規則,現在的老師評判好學生和壞學生的標準,就成了他們遵不遵守規則。這些學生可以看做第一種人——尊不遵守規則的人。
當然,如果所有人只是一味的遵守規則,而不知變通,那麼這個世界將少掉很多樂趣。我們還應當適時地利用規則,這樣,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這就出現了第二種人——利用規則的人。
讀到這裡,有人不禁要問了,遵守規則也好,利用規則也好,都是建立在有規則的基礎上的,那麼,規則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其實,這世上本沒有規則,那些所謂的規則,只是多年以來的民風民俗衍生而來的。於是乎,便有「好事者」將它們整理起來,制定成了規則。相對於前兩種人,這創造規則的人又不一樣了。前兩種人,前者是被動的接受規則,後者是較積極的利用規則,殊不知,能夠創造規則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
封建王朝時期,那些君主就是創造規則的人,首先不說他創造的規則對百姓有利與否,但有資格、有能力制定規則的人,其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也值得讓我們尊敬。
面對規則,弱者服從它,強者利用甚至創造它。面對規則,我們首先應當服從它,再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利用它,甚至創造出全新的規則,爭做生活的強者!
篇五:面對規則
我們一生要面對許多,面對選擇、面對規則、面對……選擇人生之多可以達到頂峰,規則恰巧就在半山腰,為我們導航引路!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我的家如一個鳥巢,平凡而又溫暖,一家人破釜沉舟(有點誇張),才築成今天的家。從住進新家第一天起,媽媽便約法三章,其中的「三不做」和「三要做」,在家裡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三不做」:不吵架、不偷懶、不破壞;「三要做」:飯後做到收碗洗碗、每天掃地拖地、節假日全家進行大掃除,整理被子與衣服。
愛它,就要保護它!在我12周歲生日的那一天,很多親朋好友來我家做客,那天吃過蛋糕,很多大人們《包括我爸我媽》都去上班了,家中只剩下我們幾個孩子了,我們瘋狂的玩鬧著,蛋糕在我們臉上,永遠吃不到嘴裡,沙發、地上到處都是汙跡斑斑,雪白的牆上有十多個手掌印,爸爸最疼愛的花也都個個拔土而出,院子裡到處都是泥土,電視、電腦都已經「歸其他人所有」,電視的音量開到了最大,電腦打鍵盤的聲音「噼嚦啪啦」,家裡這個時候相當的「漂亮」,最後累得實在不行,便躺在床上欣賞自已的「傑作」,可就在我洋洋得意時,突然想到了,這違反了家裡的規定,萬一,爸爸媽媽提前回來,我豈不是死定了,於是我便招乎小夥伴打掃房間,我們分工合作,一直幹到晚上,才全部完成,累得我們大氣都喘不過來,有了這次教訓,我再也不敢在家裡瘋玩了。
「三要做「之好事成雙。我每一天都幹著自已在家裡所要做的事,媽媽還誇我能幹,一次學校大掃除,我們分配完工作,便開始動手幹起來,由於我幹的又快又好。老師還誇我了呢!這真是家裡練好,外面的活兒都不怕,真乃好事成雙。
面對規則,是積極還是消極逃避,我懂了,規則是需要每個人去遵守的,而不是去違背,去打破的。
面對規則使我更加懂得做了錯事,要敢於承擔。
篇六:面對規則
假如世界沒有守規則,世界是井然有序還是混亂不堪?答案肯定是後者。
就拿交通來說,紅綠燈代表著規則,據新聞報導,在某市,發生了一起事故,大概是這樣的,那人因亂闖紅綠燈,被撞出殘疾。大千世界,這種交通事故處處可見,這僅是交通,那世界萬物都有規則,沒有遵守規則定是亂糟糟的。
寓言故事中的《拔苗助長》,農夫因為要讓禾苗快速增長,使用了「拔」,而這正是違反了自然規則,才使禾苗枯萎,最終得不償失,因此面對規則必須遵守。
明代著名的抗倭將領戚繼光,他訓練的戚家軍,紀律非常好。一次他的舅舅在外面闖了禍,犯了軍隊的紀律。他當著所有將士的面,處罰了他舅舅。當天晚上他請來舅舅對他說:「你是長輩,按理不該罰你。但軍隊的規矩不能違反……」這也體現了「無矩規不成方圓。」因此,得遵守規則。
曾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關於名校哈佛的故事,哈佛學院把哈佛牧師的這批書籍(據說有250本)珍藏在圖書館,並規定學生只能在館內閱讀,不能帶出館,在一個深夜,一場大火燒毀了哈佛樓,然而一個學生碰巧把一本書帶出館外,第二天,他知道大火的消息,經過思想鬥戰,最終把書還給了校長,這是250本僅剩的一本,校長收下書,感謝了他,然後把他開除出校。哈佛學校的校長把校規看作高於一切,在他看來規矩必守,即使有怎樣的理由,都抵制不了他守規。
生活就似一個賽場,不管你怎樣在那較量,但必須遵守賽場的規則。因此,面對規則必須得守!
篇七:面對規則
大家都遵守交通規則,人與車各行其道才會安全,同學和老師都遵守校園規則,教學活動才會有條不絮……現在就讓我來為你們講述一個關於規則的真實故事。
「叮鈴鈴——叮鈴鈴」,上課時間到了,老師走進教室,說:「這兩節課我們考第二單元數學。」老師發下試卷後,我的大腦細胞便很賣力地工作起來了。起初我答得非常順暢,卷子上的「碉堡」被我一個接一個地攻克了,最後就剩下一個了。我看了看手錶,還剩35分鐘,再掃視一下周圍,發現別人都在埋頭答題。
就剩最後一道題了,勝利在望!我禁不住暗暗高興起來,可讀完題目後,我傻眼了,這種題型從來沒見過,我反反覆覆地把題目看了幾遍,可就是理不出頭緒來,我的心跳一下子加快,頭有點兒發懵了。不知不覺中,我的手心裡已全是汗,真是急死人了!整整14分的一道大題啊!時間仿佛也在和我作對,轉眼間又溜掉了15分鐘。不少同學都開始檢查試卷了,可那個「冤家」還在和我「大眼瞪小眼」,怎麼辦?可不能就這樣「坐以待斃」!這一次我要是再考不好,那就甭說別人,連我自己也會瞧不起自己了——畢竟我可是堂堂一班之長啊。於是我向同桌那邊傾身……飛快地,歪歪扭扭地抄下了答案。我的心裡一直敲著小鼓,似乎周圍有無數雙眼眼睛在盯著我,我的呼吸異常地急促,幸好老師在門口似乎望著遠處出神,沒有注意到我,阿彌陀佛!
第三天,考試結果公布了:我是全年級「第二名」,比第一名只少了一分。數學老師當著大家的面表揚了我,說我「比上次進步了許多」。可是,不知為什麼,我竟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臉燙得像被烤了的蝦一樣,仿佛有人在指著我說:「你的成績是作弊得來的,不算數!」「這樣的學生也配當班長?!」「……」當時的我真恨不得挖個地洞鑽進去算了。
這張試卷,我沒有像往常那樣拿給父母看,而是小心地把它珍藏了起來,因為這是一張不平常的試卷,我要把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對照它,規範自己的行為。我要把它當作一瓶清潔劑,時常用它清洗自己的靈魂。我要讓它提醒自己:永遠做一個誠實、正直、遵守規則的人。
篇八:面對規則
生活中有許多規則,玩遊戲時有規則,辦理證件時有規則,出入公共場所時有規則,就連釣魚時也有規則,規則無處不在,但真正遵守規則的人又有幾個?在時間緊急的情況下,你會不會闖紅燈?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你會不會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在看到地上有100元錢的時候,你會不會自覺地把錢交給警察叔叔?我曾經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一天早上,我因為起來太晚,上學快要遲到了,當我走到過街天橋下的時候,我在想:走過街天橋多慢呀,還不如過馬路呢,又快又便捷。可是轉念一想:學校有規定,如果要過馬路,一定得走天橋。而且報紙上總是報導有小學生因為趕時間過馬路,結果不是喪生就是殘疾,於是,我決定,還是走天橋吧,雖然可能會遲到,但如果我遵守了這項規則,就能保證我的安全,何樂而不為呢?
遵守規則,需要我們的自覺、自律,如果人人都能從我做起,從小規則做起,養成好習慣,那社會將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