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終端及其小區測量方法與流程
2024-03-25 06:55:05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移動終端及其小區測量方法。
背景技術:
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移動終端開機後,通過小區初始搜索過程,駐留在合適的服務小區內,並逐步建立無線通信過程。同時,移動終端也需要檢測與所述服務小區鄰近的小區(簡稱「鄰小區」),並對檢測到的鄰小區的通信質量進行不斷地跟蹤測量,以便為其進行小區重選和切換做準備。其中,移動終端檢測鄰區並進行跟蹤測量的過程,稱為小區測量。
依據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規定,移動終端在進行小區測量時,主要包括對與服務小區具有相同頻點的小區進行測量即同頻測量,以及與服務小區具有不同頻點的小區進行測量即異頻測量。
然而,目前的移動終端在依據3GPP規定進行小區測量時,功耗較高,非連續接收(DRX)狀態下的掉網率較高,導致用戶體驗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能夠解決或部分解決所述移動終端在異頻測量時的功耗和DRX狀態下的掉網率問題,提高用戶體驗。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小區測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的取值範圍為[40幀,80幀],j為正整數。
可選地,所述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為60幀。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所述移動終端第n個DRX周期的結束時刻與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 內接收下行數據的結束時刻之差小於預設值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且接收下行數據後,對待測量的一個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部分測量,並在之後的DRX周期內對所述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其他部分的測量,所述預設值為所述移動終端當前模式下的異頻測量能力值。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的起始時刻位於第n個DRX周期內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同時,執行第i次同頻測量,i及n為正整數。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另一種移動終端小區測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當所述移動終端第n個DRX周期的結束時刻與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結束時刻之差小於預設值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且接收下行數據後,對待測量的一個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部分測量,並在之後的DRX周期內對所述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其他部分的測量,所述預設值為所述移動終端當前模式下的異頻測量能力值。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的取值範圍為[40幀,80幀],j為正整數。
可選地,所述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為60幀。
可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當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的起始時刻位於第n個DRX周期內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同時,執行第i次同頻測量,i及n為正整數。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第一控制單元,適於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的取值範圍為[40幀,80幀],j為正整數。
可選地,所述第一控制單元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為60幀。
可選地,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第二控制單元,適於當所述移動終端第n個DRX周期的結束時刻與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結束時 刻之差小於預設值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且接收下行數據後,對待測量的一個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部分測量,並在之後的DRX周期內對所述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其他部分的測量,所述預設值為所述移動終端當前模式下的異頻測量能力值。
可選地,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第三控制單元,適於當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的起始時刻位於第n個DRX周期內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同時,執行第i次同頻測量,i及n為正整數。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另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第二控制單元,適於當所述移動終端第n個DRX周期的結束時刻與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結束時刻之差小於預設值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且接收下行數據後,對待測量的一個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部分測量,並在之後的DRX周期內對所述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其他部分的測量,所述預設值為所述移動終端當前模式下的異頻測量能力值。
可選地,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第一控制單元,適於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的取值範圍為[40幀,80幀],j為正整數。
可選地,所述第一控制單元控制所述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為60幀。
可選地,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第三控制單元,適於當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的起始時刻位於第n個DRX周期內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同時,執行第i次同頻測量,i及n為正整數。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通過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的取值範圍為[40幀,80幀],可以降低因異頻測量間隔過長導致所述移動終端在DRX狀態下掉網情況的發生。
進一步地,當所述移動終端第n個DRX周期的長度與在所述第n個DRX 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時間長度之差小於預設值時,通過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對待測量的一個異頻頻點及對應的小區的能量進行測量,並在之後的DRX周期內對待測量的其他異頻頻點及對應的小區的能量進行測量,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第n個DRX周期內的空閒期,降低所述多模移動終的功耗。
進一步地,在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的起始時間位於第n個DRX周期內時,通過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同時,並行執行第i次同頻測量,可以避免移動終端在第n個DRX周期內多次打開天線,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所述移動終端的功耗。
進一步地,通過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與第i+1次同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的取值範圍為[40幀,80幀],可以降低因同頻測量間隔過長導致所述移動終端在DRX狀態下掉網情況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DRX周期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同頻測量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另一種移動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目前,根據3GPP規定,所述移動終端相鄰兩次異頻測量間隔有時長達幾百幀,因此在信號較弱的環境下,移動終端DRX狀態下的掉網率較高。並且,所述移動終端的功耗較高。
針對移動終端DRX狀態下的掉網率較高的問題,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小區測量方法,所述方法通過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的取值範圍為[40幀,80幀],可以降低因異頻測量間隔過長導致所述移動終端掉網情況的發生。
針對所述移動終端的功耗較高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小區測量方法,所述方法在移動終端第n個DRX周期的長度與在所述第n 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時間長度之差小於預設值時,通過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對待測量的一個異頻頻點及對應的小區的能量進行測量,並在之後的DRX周期內對待測量的其他異頻頻點及對應的小區的能量進行測量,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第n個DRX周期內的空閒期,降低所述多模移動終的功耗。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作詳細的說明。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小區測量方法。所述方法如下步驟:
步驟s11(未示出),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的取值範圍為[40幀,80幀],j為正整數。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移動終端是指可以在移動中使用的計算機設備,包括但不限於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以及車載電腦等設備。所述移動終端可以僅支持一種通信模式,也可以支持兩種通信模式,還可以支持三種或三種以上的通信模式,只要所支持的通信模式中包括LTE模式即可。具體無論所述移動終端可以支持的通信模式的數量如何,均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且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例如,所述移動終端可以支持的通信模式為以下至少一種: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GSM),時分同步碼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寬帶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以及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2000等。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以所述移動終端支持的通信模式為WCDMA為例進行說明。
在具體實施中,所述移動終端執行同頻測量後,執行異頻測量。根據3GPP協議規定,在有些情況下,相鄰兩側異測量之間的間隔可長達幾百幀,導致所述移動終端處於DRX狀態時,在當前模式信號較弱的環境下,容易發生掉網的情況。針對該問題,在具體是實施中,可以將所述移動終端第j次異頻測 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設置在40幀至80幀之間,因此可以降低所述移動終端因相鄰兩次異頻測量間隔過長導致掉網情況的發生。比如,可以將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設置為60幀,即每60幀進行一次異頻測量。
進一步地,由於執行異頻測量時,所述待測量的異頻頻點與當前服務小區的頻點不一致,因此,可以將異頻測量的執行設置在DRX周期的空閒時間內,以充分利用DRX周期的空閒期,降低所述移動終端功耗。其中,對所述待測量的異頻頻點執行異頻測量也就是所述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測量,具體依次包括如下步驟:時隙同步、幀同步與擾碼碼組識別以及主擾碼識別三個階段。
具體地,所述方法還可以包括:步驟s12(未示出),當所述移動終端第n個DRX周期的結束時刻與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結束時刻之差小於預設值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且接收下行數據後,對所述待測量一個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部分測量,並在之後的DRX周期內對該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其他部分的測量。
第n個DRX周期的結束時刻與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結束時刻之差小於預設值,則所述移動終端無法在第n個DRX周期的空閒期內完成對一個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的完整測量,因此可以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且接收下行數據後,對所述待測量一個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部分測量,並在之後的DRX周期內對該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其他部分的測量。其中,所述對該異頻頻點對應小區的部分測量可以為時隙同步、幀同步與擾碼碼組識別以及主擾碼識別三個階段中的一個或兩個。比如,可以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後,對該該異頻頻點對應小區執行時隙同步及幀同步的測量過程,在n+1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後,對該該異頻頻點對應小區執行時主擾碼識別的測量過程。
當所述移動終端第n個DRX周期的結束時刻與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結束時刻之差大於或等於預設值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且接收下行數據後,對所述待測量一個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完整測量。其中,所述預設值為所述移動終端當前模式下的異頻 測量能力值。比如,所述移動終端在WCDMA模式下,異頻測量能量值為8幀。
例如,如圖1及2所示,橫軸為時間增長方向。在圖1中,所述移動終端在當前狀態下,DRX周期的數量為N個,其中,第1個DRX周期為DRX1,第2個DRX周期的長度為DRX2,……,第n個DRX周期的長度為DRXn,……,第N個DRX周期的長度為DRXN。在第n個DRX周期的長度為DRXn內,接收下行數據的時間長度為Bn。在圖2中,所述移動終端在當前狀態下,共進行P次測量,其中,第一次同頻測量的時間長度為C1,第二次同頻測量的時間長度為C2,……,第i次同頻測量的時間長度為Ci,……,第P次同頻測量的時間長度為CP。其中,N、P均為正整數,且1≤i≤P,1≤n≤N。
根據3GPP規定,第n個DRX周期的長度即DRXn可以為4幀,8幀,16幀或32幀,相應地,所述第i次同頻測量的時間長度為Ci可以為1幀,2幀,4幀,8幀或12幀。其中,1幀等於10ms。具體DRXn以及Ci的取值不受限制,只要Ci≤DRXn即可。
當第n個DRX周期的結束時刻t2與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結束時刻t5之差小於預設值時,所述移動終端無法在t5至t2時間段內完成對一個異頻頻點對應小區的測量,此時可以在t5至t2時間段內完成對該異頻頻點對應小區的部分測量,而在後續的一個或多個DRX周期內完成對該異頻頻點對應小區的其他部分測量。
在具體實施中,所述方法還可以包括:步驟s13(未示出),當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的起始時刻位於第n個DRX周期內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同時,執行第i次同頻測量,i及n為正整數。
例如,當所述移動終端駐留在WCDMA小區時,在DRX狀態下,一方面可以通過接收基站發送的系統消息,來獲得DRX周期的相關信息,並分別在每個DRX周期內接收數據。其中,所述DRX周期的相關信息包括DRX周期的數量以及每個DRX周期的長度以及DRX周期內用於接收數據的長度等信息。在每個DRX周期內,所述移動終端需要打開天線接收數據。另一方面, 可以通過基站發送的測量消息,獲得待測量的頻點信息,並對所獲得的頻點進行測量,以便後續進行小區重選或小區切換等。
在圖1中,第n個DRX周期的長度DRXn即(t2-t1)。在圖2中,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的起始時刻為t3。當t2≤t3≤t1時,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的起始時刻位於第n個DRX周期內。在第n個DRX周期的長度為DRXn內,接收下行數據的時間長度Bn即(t4-t5)。當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的起始時刻位於第n個DRX周期內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同時,執行第i次同頻測量,即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t4時刻執行第i次測量以及接收下行數據。此時,所述移動終端可以減少打開天線的時間及次數,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功耗。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小區測量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21(未示出),當所述移動終端第n個DRX周期的結束時刻與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結束時刻之差小於預設值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且接收下行數據後,對待測量的一個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部分測量,並在之後的DRX周期內對所述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其他部分的測量,所述預設值為所述移動終端當前模式下的異頻測量能力值。
具體可以參照上述對步驟s12的描述實施步驟s21,此處不再贅述。
在具體實施中,所述方法還可以包括:步驟s22,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的取值範圍為[40幀,80幀],j為正整數。比如,可以控制所述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為60幀。具體可以參照上述對步驟11的描述實施步驟s22,此處不再贅述。
在具體實施中,所述方法還可以包括:步驟s23,當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的起始時刻位於第n個DRX周期內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同時,執行第i次同頻測量,i及n為正整數。具體可以參照上述對步驟13的描述實施步驟s23,此處不再贅述。
由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通過將所述移動 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與第i+1次同頻測量之間的間隔設置在30幀至90幀之間,可以降低所述移動終端因相鄰兩次同頻測量間隔過長導致掉網情況的發生。並且,在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的起始時間位於第n個DRX周期內時,通過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同時,執行第i次同頻測量,可以避免移動終端在第n個DRX周期內多次打開天線,有效降低所述移動終端的功耗。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和實現本發明,以下分別對上述移動終端小區測量方法對應的移動終端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3所示,在發明一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30,所述移動終端30包括:第一控制單元31。所述第一控制單元31適於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的取值範圍為[40幀,80幀],j為正整數。比如,所述第一控制單元可以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為60幀。
在具體實施中,所述移動終端30還可以包括:第二控制單元32。所述第二控制單元32,適於當所述移動終端第n個DRX周期的結束時刻與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結束時刻之差小於預設值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且接收下行數據後,對待測量的一個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部分測量,並在之後的DRX周期內對所述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其他部分的測量,所述預設值為所述移動終端當前模式下的異頻測量能力值。
在具體實施中,所述移動終端30還可以包括:第三控制單元33。所述第三控制單元33適於當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的起始時刻位於第n個DRX周期內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同時,執行第i次同頻測量,i及n為正整數。
如圖4所示,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種移動終端40,所述移動終端40可以包括:第二控制單元41。所述第二控制單元41適於當所述移動終端第n個DRX周期的結束時刻與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結束時刻之差小於預設值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 周期內且接收下行數據後,對待測量的一個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部分測量,並在之後的DRX周期內對所述異頻頻點對應的小區進行其他部分的測量,所述預設值為所述移動終端當前模式下的異頻測量能力值。
在具體實施中,所述移動終端40還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單元42。所述第一控制單元42適於控制所述移動終端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的取值範圍為[40幀,80幀],j為正整數。比如,所述第一控制單元可以控制所述第j次異頻測量與第j+1次異頻測量之間的間隔為60幀。
在具體實施中,所述移動終端40還可以包括:第三控制單元43。所述第三控制單元43,適於當所述移動終端第i次同頻測量的起始時刻位於第n個DRX周期內時,控制所述移動終端在所述第n個DRX周期內接收下行數據的同時,執行第i次同頻測量,i及n為正整數。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實施例的各種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是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體來完成,該程序可以存儲於一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存儲介質可以包括:ROM、RAM、磁碟或光碟等。
雖然本發明披露如上,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