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燈盞花種植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4-03-26 09:39:05

專利名稱:燈盞花種植技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種植業。
背景技術:
燈盞花又名短葶飛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屬菊科飛蓬屬野生草本植物,其藥性味甘溫,主要功能是散寒解表、祛風除溼、舒筋活血、消積止痛,對心腦血管類疾病所致的癱瘓及腦後遺症等具有明顯的療效,因其花似燈盞,根似細辛又名燈盞細辛。由於人們對該類藥物需求的不斷增長,野生資源在不斷減少,通過採挖野生資源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的發展。為滿足社會對燈盞花類藥物的需求,人工種植的方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燈盞花人工種植不僅能保護野生植物,還有利於促進燈盞花的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燈盞花主要分布於我國西部及西南部海拔1200~3500m的中山和亞高山,生於開闊山坡草地或林緣,植株外形及個體大小多變異,葉形及茸毛也常有變化。其光合日進程表現為雙峰曲線,中午存在「午睡」現象,生長在空曠草地無性系的光合速率高於生長在林緣地帶的無性系。其植株總黃酮含量常因原生長地、生長地海拔高度、植株的不同部位、不同植株間和採收的不同月份而多有變化。
有關燈盞花人工種植的相關研究較少。公知的應用組織培養、水培、分株繁殖和種子繁殖等方式繁殖種苗,其中研究了種子的採集與貯存方法,3~9月繁殖種苗,用種量需要200~250克/畝,播種量為4~5克/平方米,60~80天可成苗。成苗後,按照15×20釐米、20×20釐米或20×30釐米的移栽規格移栽,每畝栽1.5~2.0萬穴,每穴2~3株,平均每畝栽苗3.75~4.0萬株。每畝施用N20公斤,P2O5和K2O各10公斤。頭年移栽,次年採收,產量可達到150公斤/畝以上。

發明內容
1、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人們對燈盞花類藥物需求的不斷增長,野生資源的不斷減少,通過採挖野生資源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的發展這一問題。提出了人工種植的方法,以滿足社會對該類藥物的需求。不僅能保護野生植物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本發明進一步的目的是通過規範化的人工種植提高藥材產量和質量,促進燈盞花葯業的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
2、技術方案本發明通過以下步驟完成。
(1)種子處理多菌靈可溼性粉劑重量的800~1200倍液播前浸種8~12小時。
(2)育苗用細土和廄肥按2∶1的體積比混勻作為育苗基質,按0.5~1.5克種子/平方米土地的播種量播種,在播種後一個月內保持墒面土壤相對溼度在70-80%,以利出苗,2~3天澆水一次。二葉一心時開始通風煉苗,通風由小到大逐步鍛鍊。生長期間發現植株脫肥,生長速度過慢時,可用重量百分濃度0.2%~0.3%的尿素進行噴灑追施。80-100天後幼苗進入6-8葉期即能成苗移栽。
(3)移栽定植前7~10天翻挖土地、曬垡、平整,按1.8米起畦,畦面寬1.5米,溝寬0.3米,溝深0.2米,成高畦低溝。畦面平整後,施基肥,按(20+30)釐米×20釐米的株行距種植,每畝栽苗1.2~1.5萬穴,每穴栽苗1株,平均每畝栽苗1.2~1.5萬株。
(4)施肥①在移栽前結合整地每畝施用3000公斤腐熟農家肥、80公斤過磷酸鈣,並通過翻挖土塊使土肥相互接觸,混合勻稱用做基肥。②燈盞花在移栽後20-28天幼苗成活後需施追肥,採用尿素5~7公斤/畝條施。當進入旺盛的營養生長階段時用尿素為6公斤/畝和硫酸鉀6.4公斤/畝混勻條施。每次採割後一周內用尿素6公斤/畝和硫酸鉀6.4公斤/畝混勻條施。
(5)病蟲害防治①選地用地應選擇壤土和沙質土種植。②保持田園清潔,清除病殘植株、雜草燈盞花生長期間要做到勤查早治,田間生長有雜草和出現病株應及時用手工清除。此可改善田間小氣候條件,減少病原菌數量和病菌再次侵染的機會,創造有利於燈盞花生長,不利於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減少病害的發生。對於第一次種植燈盞花的地塊,在開春時節進行翻犁耙地以充分暴曬土壤,減少蟲源的數量;對於已栽的地塊結合田間管理及時收割,病殘體及時清除併集中燒毀,以減少病害的數量。然後在選用一些廣譜的殺菌劑做墒面噴霧,如敵克松,多菌靈等。③化學防治燈盞花生長期間3~5天要檢查病蟲害的發生情況。若氣候條件已滿足病害發生的需求,且出現零星的病斑,即應在3天以內施藥防治。方法為燈盞花霜黴病清除病葉,集中燒毀,連續陰雨多霧應用波爾多液保護,每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在發病初期用重量百分濃度58%甲霜靈錳鋅500~600倍液和重量百分濃度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燈盞花銹病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抽苔期前後用波爾多液保護,發病初期用50%粉鏽清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及時收割,減少鏽孢子量。燈盞花縮葉病用3.95%病毒必克800~1000倍液噴霧。此外發現蚜蟲及時用萬靈防治。燈盞花根結線蟲用線蟲必克在播種或移栽前做土壤處理,每畝用0.5~1.0公斤拌土做墒面撒施。上述藥劑和配方應交替使用或合理混用。每兩次施藥間隔的時間為5~10天,每種農藥在一年內使用次數最多不超過五次,最後一次施藥應距離燈盞花採收期30天以上。
(6)最佳採收期最佳採收期為現蕾期到盛花期。
(7)達到的技術經濟指標出苗率達到20%以上。播種後80~100天,苗6~8葉,株高14~20釐米,根長8~11釐米,無病斑,生長勢優。移栽後40~42天抽苔,47~51天現蕾,54~56天開花。株高45.1(±1.0)cm,基生葉長16.6(±0.6)cm、寬2.65(±0.08)cm,莖生葉長6.63(±0.26)cm、寬1.18(±0.07)cm,單株分枝數為18.2±(0.3)枝,單株花朵數為49.4(±1.4)朵。移栽後40~60天、70~100天、110~150天可三次採割,產量為露地200公斤/畝,保護地300公斤/畝。燈盞乙素含量≥1.5%,雜質含量在≤3.0%。農藥殘留量低,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的行業標準WM2-2001《藥用植物及製劑出口綠色行業標準》要求。
3、與公知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的優點(1)該技術則更為全面和系統地就燈盞花種子處理、播種、育苗、移栽、施肥、病蟲害防治、適時採收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種植技術體系。同時,在研究程度上也更為深入,每一技術環節上均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並形成了具體的和豐富的技術內涵。
(2)高產穩產,經過多年的研究與開發結果表明,該技術能獲得露地單產200公斤,保護地300公斤的產量。
(3)藥材品質好,本發明種植的燈盞花燈盞乙素在1.5%以上,平均為1.9%,雜質含量在3%以下,農藥殘留量低,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的行業標準WM2-2001《藥用植物及製劑出口綠色行業標準》要求。
(4)規範化和標準化、該技術體系明確了燈盞花種植過程的若干關鍵技術環節。可實現標準化操作。
四,具體實施方式
例12003年2~10月在瀘西縣中樞鎮千山公司小村燈盞花種植基地,3.2畝向陽排水良好的紅壤上,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播前浸種12小時。按細土和廄肥按2∶1的體積比混勻作為基質,1克/平方米的播種量播種,用松毛覆蓋育苗,在苗出齊時可揭去三分之一的松毛,幼苗長至二片真葉時再揭去三分之一,三片真葉時全部揭完。用0.2%的尿素進行噴灑追施。出苗率為29.3%,100天後幼苗進入6~8葉期即能成苗移栽。成苗後在該基地移栽60畝,定植前10天選晴天及時翻挖、曬垡、平整,按1.8m起畦,畦面寬1.5m,溝寬0.3m,溝深0.2m,高畦低溝。畦面平整後,用腐熟農家肥3000公斤/畝,過磷酸鈣80公斤/畝均勻撒施後翻挖。按(20+30)cm×20cm的株行距種植,每畝栽苗1.3萬株。移栽後20天每畝用5公斤尿素條施於墒面,50天用尿素為6公斤/畝和硫酸鉀6.4公斤/畝混勻條施。保持田園清潔,清除病殘植株、雜草,7月上旬連續用波爾多液噴施2-3次,7月下旬用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和50%粉鏽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兌水後噴霧1-2次。移栽後81天植株進入初花期採收。採割後4天用尿素為6公斤/畝和硫酸鉀6.4公斤/畝混勻條施於墒面,移栽後111~114天第二次採割,採割後6天追肥一次,移栽後143~146天最後一次採割。結果為每畝產量達到314.6公斤,燈盞乙素含量為2.04%。雜質含量為1.78%。農藥殘留量和重金屬含量均達標。
例22003年2~10月在瀘西縣三河鎮千山公司三河燈盞花種植基地,11.2畝向陽排水良好的黃壤上,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播前浸種10小時。按細土和廄肥按2∶1的體積比混勻作為基質,1克/平方米的播種量播種,用松毛覆蓋育苗。在苗出齊時可揭去三分之一的松毛,幼苗長至二片真葉時再揭去三分之一,三片真葉時全部揭完。以後2~3天澆水一次。苗齊時用0.3%的尿素進行噴灑追施,出苗率為23.7%。90天後幼苗進入6~8葉期即能成苗移栽。同時在三河基地移栽235畝,定植前7~10天選晴天及時翻挖、曬垡、平整,按1.8m起畦,畦面寬1.5m,溝寬0.3m,溝深0.2m,高畦低溝。畦面平整後,用腐熟農家肥3000公斤/畝和過磷酸鈣80公斤/畝混勻撒施後翻挖。按(20+30)cm×20cm的株行距種植,每畝栽苗1.4萬株。移栽後25~28天每畝用尿素7公斤條施於墒面,53~59天用尿素為6公斤/畝和硫酸鉀6.4公斤/畝混勻條施於墒面。保持田園清潔,清除病殘植株、雜草,7月上旬連續用波爾多液噴施2-3次,7月下旬用58%甲霜靈錳鋅600倍液和50%粉鏽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後噴霧1-2次。移栽後85天植株進入盛花期採收。採割後6天用尿素為6公斤/畝、硫酸鉀6.4公斤/畝混勻條施於墒面,移栽後111~114天第二次採割,採割後5天追肥一次,移栽後143~147天最後一次採割。結果為每畝產量達到324.5公斤,燈盞乙素含量為1.98%。雜質含量為2.06%。農藥殘留量和重金屬含量均達標。
例32002年2~5月在瀘西縣中樞鎮千山公司燈盞花種植基地,2畝向陽排水良好的紅壤上,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播前浸種12小時。按細土和廄肥按2∶1的體積比混勻作為基質,1.5克/平方米的播種量播種,用松毛覆蓋育苗。在苗出齊時可揭去三分之一的松毛,幼苗長至二片真葉時再揭去三分之一,三片真葉時全部揭完。以後2~3天澆水一次。齊苗時用0.2%的尿素進行噴灑追施,出苗率為26.7%。80天後幼苗進入6~8葉期即能成苗移栽。成苗後6~11月移栽到中樞鎮龍甸村6戶農戶的31.6畝紅壤土地上,定植前7~8天翻挖、曬垡、平整,按1.8m起畦,畦面寬1.5m,溝寬0.3m,溝深0.2m。畦面平整後,用腐熟農家肥3000公斤/畝和過磷酸鈣80公斤/畝均勻撒施後翻挖。按(20+30)cm×20cm的株行距種植,每畝栽苗1.4萬株。移栽後23天用5~7公斤尿素條施於墒面,53天用尿素為6公斤/畝、硫酸鉀6.4公斤/畝混勻條施於墒面。保持田園清潔,清除病殘植株、雜草,7月上旬連續用波爾多液噴施2-3次,7月下旬用58%甲霜靈錳鋅600倍液和50%粉鏽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兌水後噴霧1-2次。移栽後83天植株進入初花期第一次採收。採割後7天用尿素為6公斤/畝、硫酸鉀6.4公斤/畝混勻條施於墒面,移栽後111~116天第二次採收,採割後8天用尿素為6公斤/畝、硫酸鉀6.4公斤/畝混勻追肥一次,移栽後154天後現蕾期到盛花期最後一次採收。結果為每畝產量達到187.9公斤,燈盞乙素含量為1.72%。雜質含量為2.91%。農藥殘留量和重金屬含量均達標。
權利要求
1.一種燈盞花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技術由以下幾個步驟完成(1)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重量的800-1200倍液播前浸種8-12小時;(2)用細土和廄肥2∶1的體積比混勻作為育苗基質,按每平方米土地播0.1-1.5克種子播種,一個月內保持墒面土壤相對溼度在70-80%,待長至二葉一心時開始通風煉苗,待幼苗進入6-8葉期即成苗移栽;(3)移栽前土地按1.8米起畦,畦面寬1.5米,溝寬0.3米,溝深0.2米,畦面平整後施基肥,按(20×30)釐米×20釐米的株行距種植,移栽成活後施追肥;(4)發現病蟲害及時治理;(5)長至現蕾期到盛花期為最佳採收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燈盞花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種植土質是紅壤土或黃壤土或沙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燈盞花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播種後用松毛覆蓋育苗,在苗出齊時揭去三分之一的松毛,幼苗長至二片真葉時再揭去三分之一,三片真葉時全部揭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燈盞花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育苗生長期間發現植肥,生長速度過慢時,用重量百分濃度0.2%~0.3%的尿素進行噴灑追施。
5.根據權利要1所述的燈盞花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每畝栽苗1.2~1.5萬穴,每穴栽苗1株。
6.根據權利要1所述的燈盞花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基肥為每畝施用3000公斤腐熟農家肥和80公斤過磷酸鈣,移栽後20-28天,幼苗成活後採用尿素5~7公斤/畝條施追肥,當進入旺盛的營養生長階段時用尿素為6公斤/畝和硫酸鉀6.4公斤/畝混勻條施,每次採割後一周內用尿素6公斤/畝和硫酸鉀6.4公斤/畝混勻條施。
7.根據權利要1-7中任一項所述的燈盞花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化學防治方法為燈盞花霜黴病清除病葉,集中燒毀,連續陰雨多霧應用波爾多液保護,每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在發病初期用重量百分濃度58%甲霜靈錳鋅500~600倍液,重量百分濃度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燈盞花銹病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抽苔期前後用波爾多液保護,發病初期用50%粉鏽清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及時收割,減少鏽孢子量,燈盞花縮葉病用3.95%病毒必克800~1000倍液噴霧,此外發現蚜蟲及時用萬靈防治,燈盞花根結線蟲用線蟲必克在播種或移栽前做土壤處理,每畝用0.5~1.0公斤拌土做墒面撒施,上述藥劑和配方應交替使用或混用,每兩次施藥間隔的時間為5~10天,每種農藥在一年內使用次數最多不超過五次,最後一次施藥應距離燈盞花採收期30天以上。
8.根據權利要7所述的燈盞花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7-8月連續用波爾多液噴施2-3次,後用58%甲霜靈錳鋅600倍液和50%粉鏽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1-2次。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燈盞花種植技術,該技術包括種子處理,育苗、移栽、施肥、病蟲害防治及採收。用多菌靈粉劑重量的800-1200倍液浸種8-12小時處理種子,按每平方米土地播0.5-1.5克種子育苗,待幼苗進入6-8葉期移栽,按(20+30)釐米×20釐米的株行距移栽,移載前先施基肥,待幼苗成活後再施追肥,生長過程中適時防治病蟲害,至現蕾期和盛花期最後採收完,燈盞花是一種治療心血管病的中藥材,通過本發明科學而規範化的種植提高了該藥材的產量和質量,促進燈盞花葯業的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
文檔編號A01G7/00GK1596598SQ20041004072
公開日2005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17日
發明者楊建文, 楊生超, 王平理, 楊忠孝, 張喬芹, 夏春娟, 王豔華, 吳道聰, 覃思光 申請人:紅河千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