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小年的習俗
2024-02-29 13:18:15
11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小年」,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也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10日下午,北京大學教授段寶林接受記者採訪,詳述「小年」的習俗及寓意所在。他表示,小年是正式過年的一系列準備活動的開始,人們會進行祭灶、趕塵等一系列活動,代表對新年美好的願望。同時,這也意味著進入年關,舊時沒錢還債的人要躲債七天。
「祭灶」為主要儀式:供奉糖瓜南方準備灶飯
在臘月二十三這天,「祭灶」無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儀式,更有「糖瓜粘」的說法,意味著以糖瓜粘住灶王爺的嘴。這個習慣源自流傳已久的祭灶儀式。在民間,百姓一直認為每家每戶都有上天派下來的「灶王爺」,負責監督一年中做過的好事和壞事,直到農曆二十三這一天,需返回天宮向玉皇大帝匯報,祭灶便是送灶王爺上天的儀式。
「所謂祭,首先就需要糖瓜,實際是關東糖,源自東北,將麥芽糖之類的東西搓成圓條,切成一段一段。意即讓填住灶王爺的嘴巴,讓他少把不好的事情向老天匯報。」段寶林笑著說,為了送灶王爺順利「上天」,還要在拜祭之後把灶王爺像燒掉。
即便如此,仍然有些窮人買不起關東糖,舊時民間流傳一句話:「一碗涼水三炷香,今年小子沒混好,明年再吃關東糖」便是真實寫照。同時,段寶林還說,「小年」也往往意味著進入年關。
北京原來有句話:送信的臘八粥,要命的關東糖。說的便是舊時到了小年後,沒錢還債的人要躲債七天。同時,祭灶也有『女不祭灶』的說法,至於當天的服飾語言之類,自然是求好,倒沒有什麼特別的忌諱。
自「小年」開始準備過年:掃房「趕塵」貼年畫剪窗花
在舉辦祭灶儀式的同時,「小年」還是正式過年一系列準備活動的開始。除了祭灶,農曆二十四就成了「掃房日」,段寶林說,這叫做「趕塵」,實際是大掃除,家裡有銅器要擦的十分光亮,同時洗澡理髮,「寓意除掉過去的晦氣,迎接新的吉祥的一年。」
「二十四,寫大字」也是過小年的一種習俗。段寶林介紹,「寫大字」就是要寫春聯,比如貼在大門上的,會是類似「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之類的句子,表現美好願望,「同時還會貼年畫、剪紙、貼窗花。」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各地過小年的具體日期並不相同,據公開資料顯示,一般北方習慣在農曆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則多選擇二十四這天。在民間也一直流傳著「官三民四」的說法,做官的人要二十三過年,普通老百姓則二十四過年,而這個日期也並不一定,「比如當時原先做官的不做官了,過小年的日子或許會變。至於廣東人,就會到花市上買花,桃花、梔子花等等,同樣代表了對新年一種美好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