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4-04-03 21:11:0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列車檢修技術領域,更為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
背景技術:
列車運輸由於其運輸量大,運輸速度快等優勢,在國民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地位。相應地,列車運行安全直接關係到旅客生命財產和企業經濟效益,因此也顯得愈發重要,其中,列車入庫檢修是保證列車運行安全的重要手段。
以動車組為例,動車組在入庫檢修時,檢修作業人員之間的通訊往往僅僅簡單依靠人工對講方式,由於檢修場地範圍較大,相關監控人員對現場的檢修動態難以進行有效監控,對於作業人員的作業狀態無法進行實時了解,並且由於動車組的檢修項目多和檢修範圍大、檢修作業人員工作時間長等原因,容易造成檢修作業人員漏檢漏修、問題上傳不及時和故障信息反饋不全等問題,導致上級領導難以從總體上實時掌握檢修進度及檢修內容,更難以對現場工作進行有效地調整。尤其是,若出現檢修人員未按照統一的流程對列車故障進行檢修的情況,很可能造成對故障的跟蹤、分析工作無法落實,從而對故障的預防也就很難做到有的放矢、防患於未然。
綜上所述,如何能夠有效地對列車檢修作業進行監控,保障列車檢修作業的質量和效率成為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技術方案,以解決背景技術中所介紹的現有技術中難以對現場檢修動態進行有效監控,對作業人員的作業狀態無法實時了解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包括:具有定位功能的便攜設備,用於實時獲取檢修人員的位置信息;與所述便攜設備電連接的處理器,所述處理器包括:
與所述便攜設備電連接的檢修流程生成器,用於根據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檢修人員的檢修流程,其中,所述檢修流程包括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
與所述檢修流程生成器電連接的檢修流程比較器,用於將所述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與預設標準檢修流程中的標準移動軌跡和標準停留時間進行比較,形成比較結果;以及
與所述檢修流程比較器電連接的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用於根據所述比較結果生成檢修操作指令,所述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還與所述便攜設備電連接,用於將所述檢修操作指令下發至所述便攜設備。
優選地,所述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還包括與所述檢修流程比較器電連接的報警器,所述報警器包括:
與所述檢修流程比較器電連接的越界報警器和與所述檢修流程比較器電連接的作業超時報警器;
其中,所述越界報警器和所述作業超時報警器分別還與所述便攜設備電連接。
優選地,所述處理器還包括:
與所述檢修流程生成器、所述檢修流程比較器和所述報警器分別電連接的檢修作業評價模塊。
優選地,所述處理器還包括:
與所述便攜設備電連接的檢修指導信息發送器,用於當檢測到所述便攜設備到達指定區域時,向所述便攜設備發送檢修指導信息。
優選地,所述便攜設備包括與所述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電連接的故障信息發送器;
所述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包括與所述便攜設備電連接的檢修作業工單生成器;
所述便攜設備還包括與所述檢修作業工單生成器電連接的檢修作業工單接收器以及與所述檢修作業工單接收器電連接的檢修作業工單顯示器。
優選地,所述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還包括:與所述檢修流程生成器和所述檢修流程比較器分別電連接的顯示控制終端。
優選地,所述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與所述檢修流程比較器通過數據傳輸模塊相連;
所述數據傳輸模塊包括有線數據傳輸模塊和/或無線數據傳輸模塊。
優選地,所述便攜設備還包括:檢修作業錄像模塊以及檢修作業錄音模塊;
分別與所述檢修作業錄像模塊、所述檢修作業錄音模塊以及所述處理器電連接的觸發上傳模塊。
優選地,所述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還包括:
分別設置於所述便攜設備側和所述處理器側的對講機。
優選地,所述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還包括:設置於檢修庫內的監控攝像頭;所述監控攝像頭還與所述處理器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通過具有定位功能的便攜設備隨檢修人員對列車進行檢修,實時獲取檢修人員的位置信息,然後將該位置信息發送至檢修流程生成器,以使檢修流程生成器根據該位置信息,生成檢修人員的檢修流程,從而得到檢修人員在檢修過程中的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檢修流程比較器,將檢修人員的移動軌跡與預設標準檢修流程中的標準移動軌跡進行比較,並將檢修人員的停留時間與預設標準檢修流程中的標準停留時間進行比較,以形成比較結果,然後發送至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檢修指令生成器根據該比較結果判斷檢修人員的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是否符合標準,然後根據判斷結果生成相應的檢修操作指令,然後將檢修操作指令下發至便攜設備,從而使得檢修人員及時根據檢修操作指令修正移動軌跡,調整停留時間。
通過上述過程可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能夠及時查知檢修人員的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方便相關監控人員對現場的檢修動態進行有效監控,實時了解檢修人員的檢修進度,並通過比較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判斷是否可能存在漏檢漏修,檢修流程不規範的問題;生成相應的檢修操作指令,指導檢修人員對現場工作進行有效調整。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一種檢修作業場景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一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二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三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四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五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六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七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八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九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十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1至圖11中各結構與附圖標記的對應關係如下:
1-便攜設備、11-故障信息發送器、12-檢修作業工單接收器、13-檢修作業工單顯示器、14-檢修作業錄像模塊、15-檢修作業錄音模塊、16-觸發上傳模塊、2-處理器、21-檢修流程生成器、22-檢修流程比較器、23-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1-檢修作業工單生成器、24-檢修作業評價模塊、25-檢修指導信息發送器、26-數據傳輸模塊、3-報警器、31-越界報警器、32-作業超時報警器、4-顯示控制終端、5-對講機、6-監控攝像頭。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解決了背景技術中所介紹的相關技術難以對現場檢修動態進行有效監控,對作業人員的作業狀態無法實時了解的問題。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並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請參見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一種檢修作業場景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此檢修作業場景內(如動車組的檢修庫)存在四個股道,每個股道分別用於停放待檢修的列車。其中,圖1中的4個股道所在區域可劃分為地溝檢修平臺、二層檢修平臺和三層檢修平臺,每層檢修平臺的高度不同,以地面為水平面作為參考點,各檢修平臺的高度如下:
地溝檢修平臺:在地面以下,距離地面大約0.8米左右;軌道支撐柱:在地面以上,高約1米左右;二層檢修平臺:主要檢修動車車廂內的情況,高度距地面約2米左右;三層檢修平臺:主要檢修動車車頂的情況,高度距離地面約4.5米左右。各個檢修平臺之間設置有通道區。
檢修人員在圖1所示檢修作業場景內對列車進行檢修。由於檢修作業場所範圍較大,相關監控人員對現場的檢修動態難以進行有效監控,對於檢修人員的作業狀態無法進行實時了解。且由於列車的檢修項目多和檢修範圍大、檢修人員工作時間長等原因,容易造成檢修人員漏檢漏修、問題上傳不及時和故障信息反饋不全等問題。
為了解決無法對現場檢修人員的檢修動態進行監控的問題,請參見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一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該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包括:便攜設備1和處理器2;其中,便攜設備1跟隨檢修人員對列車進行檢修,記錄檢修人員的位置信息並上傳至處理器2。
處理器2根據便攜設備1發送的位置信息,生成檢修操作指令並下發至現場的檢修人員,從而使現場的檢修人員根據該檢修操作指令,對現場工作進行有效調整。
具體請參考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二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圖。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示出的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包括:
具有定位功能的便攜設備1,用於實時獲取檢修人員的位置信息。
便攜設備1具有定位功能,當便攜設備1跟隨檢修人員對列車進行檢修時,能夠獲取檢修人員的位置信息,通過該位置信息,可以實時了解到檢修人員的檢修路徑,進一步實時了解檢修人員的檢修進度。其中,該便攜設備1包括定位器和/或移動終端設備,另外該移動終端設備包括但不限於手持機、可穿戴設備和智慧型手機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的組合。
本實施例中的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還包括:與便攜設備1電連接的處理器2,處理器2包括:與便攜設備1電連接的檢修流程生成器21,用於根據檢修人員的位置信息,生成檢修人員的檢修流程,其中,檢修流程包括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
檢修流程生成器21與便攜設備1電連接,能夠獲取檢修人員的位置信息,並根據該位置信息生成檢修人員的檢修流程,根據該檢修流程包括的檢修人員的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相關操作人員能夠判斷檢修人員是否按照正確的檢修流程進行工作,檢修工作是否拖沓,以及是否符合相應規範。
該處理器2還包括:與檢修流程生成器21電連接的檢修流程比較器22,用於將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與預設標準檢修流程中的標準移動軌跡和標準停留時間進行比較,形成比較結果。
檢修流程比較器22通過將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與預設標準檢修流程中的標準移動軌跡和標準停留時間進行比較,從而判斷檢修人員的檢修順序是否正確,檢修位置是否正確,檢修過程是否草率或拖沓,然後生成比較結果,從而方便後續對相關檢修人員的檢修工作進行指導。
以及與檢修流程比較器22電連接的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用於根據比較結果生成檢修操作指令,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還與便攜設備1電連接,用於將檢修操作指令下發至便攜設備1。
通過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根據上述比較結果生成相應的檢修操作指令並下發至便攜設備1,以指導檢修人員按照標準檢修流程進行檢修工作,能夠指導檢修人員對現場工作進行有效調整,減少漏檢漏修的情況出現。
本實施例提供的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通過具有定位功能的便攜設備1隨檢修人員對列車進行檢修,實時獲取檢修人員的位置信息,然後將該位置信息發送至處理器2中的檢修流程生成器21,以使檢修流程生成器21根據該位置信息,生成檢修人員的檢修流程,從而得到檢修人員的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檢修流程比較器22將檢修人員的移動軌跡與預設標準檢修流程中的標準移動軌跡進行比較,並將檢修人員的停留時間與預設標準檢修流程中的標準停留時間進行比較,以形成比較結果,然後發送至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根據該比較結果判斷檢修人員的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是否符合標準,然後根據判斷結果生成相應的檢修操作指令,然後將檢修操作指令下發至便攜設備1,使檢修人員及時根據檢修操作指令修正移動軌跡,調整停留時間。
通過上述過程可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能夠及時獲取檢修人員的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方便相關監控人員對現場的檢修動態進行有效監控,實時了解檢修人員的檢修進度,並通過比較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判斷是否可能存在漏檢漏修,檢修流程不規範的情況。進一步生成檢修操作指令,指導檢修人員對現場工作進行有效調整。
另外,如圖4所示,圖4所示實施例中的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除了圖3所示的各個結構外還包括:
與檢修流程比較器22電連接的報警器3,該報警器3與檢修流程比較器22連接,當檢修流程比較器22判斷檢修人員的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不符合標準移動軌跡和標準停留時間時,報警器3發出報警信號,以提示相關操作人員進行相應調整,以避免出現檢修失誤。
該報警器3包括:與檢修流程比較器22電連接的越界報警器31和與檢修流程比較器22電連接的作業超時報警器32;越界報警器31主要在檢修流程比較器22判定檢修人員的移動軌跡不符合標準檢修流程時發出報警,以避免檢修人員的檢修流程錯誤,出現漏檢漏修的情況;作業超時報警器32主要在檢修流程比較器22判定檢修人員的停留時間超過標準停留時間時進行報警,以避免檢修人員檢修時間過長,影響檢修效率。
其中,越界報警器31和作業超時報警器32分別還與便攜設備1電連接。
越界報警器31和作業超時報警器32分別與便攜設備1電連接,從而當檢修人員的移動軌跡出現偏差,檢修人員越界以及檢修人員作業超時時,向便攜設備1發送報警信號,從而提示檢修人員及時調整檢修軌跡並加快檢修時間。
其中,圖4所示的處理器2除了圖3所示的各個結構外還包括:
與檢修流程生成器21、檢修流程比較器22和報警器3分別電連接的檢修作業評價模塊24。
檢修作業評價模塊24根據檢修流程生成器21生成的檢修流程(包括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檢修流程比較器22的比較結果,以及報警器3的報警次數,對檢修人員的檢修作業進行評價,從而幫助檢修人員提高工作質量,並方便後續進行事後追責。
如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四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中,處理器2除了圖3所示的各個結構外,還包括:與便攜設備1電連接的檢修指導信息發送器25,用於當檢測到便攜設備1到達指定區域時,向便攜設備1發送檢修指導信息。
檢修指導信息發送器25在便攜設備1到達指定區域時,向便攜設備1發送檢修指導信息,能夠通過便攜設備1指導檢修人員按照檢修指導信息中的指導意見進行檢修作業,以提高檢修作業的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
另外,在檢修作業過程中,檢修人員發現列車故障時,可以通過便攜設備1生成故障信息,並將該故障信息發送至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具體地,如圖6所示,便攜設備1包括與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電連接的故障信息發送器11。
故障信息發送器11與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電連接,能夠向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發送故障信息,進而使得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根據該故障信息生成檢修操作指令,以幫助檢修人員進行檢修。
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包括與便攜設備1電連接的檢修作業工單生成器231。
檢修作業工單生成器231根據故障信息生成相應的檢修作業工單,該檢修作業工單包括故障處理意見,相應的檢修作業規範等內容,並將上述內容發送至便攜設備1,以使檢修人員根據上述內容對列車故障進行處理,提高檢修作業的作業質量以及列車的設備安全。此外,該檢修作業工單還包括回填部分,用於使檢修人員回填處理結果以及檢修遇到的狀況。
便攜設備1還包括與檢修作業工單生成器231電連接的檢修作業工單接收器12以及與檢修作業工單接收器12電連接的檢修作業工單顯示器13。
檢修作業工單接收器12接收檢修作業工單生成器231生成的檢修作業工單,並通過檢修作業工單顯示器13顯示給檢修人員,從而幫助檢修人員快速對列車故障進行檢修,提高檢修效率和檢修質量。
另外,為了方便相關監控人員對檢修人員的檢修流程進行監控,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除了圖3所示的各個結構模塊外,還包括:與檢修流程生成器21和檢修流程比較器22分別電連接的顯示控制終端4。
顯示控制終端4與檢修流程生成器21和檢修流程比較器22分別電連接,能夠顯示檢修流程生成器21生成的檢修流程以及檢修流程比較器22的比較結果,並方便相關監控人員根據上述檢修流程以及比較結果通過顯示控制終端4對檢修人員進行監控。
另外,如圖8所示,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與檢修流程比較器22通過數據傳輸模塊26相連。
數據傳輸模塊26傳輸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與檢修流程比較器22之間數據,以傳遞檢修操作指令和比較結果,方便檢修人員快速對列車進行安全檢修。其中,該數據傳輸模塊26包括有線數據傳輸模塊和/或無線數據傳輸模塊。
為了方便現場的檢修人員及時形象地上傳檢修作業情況和遇到的檢修故障,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便攜設備1包括:與檢修操作指令生成器23電連接的檢修作業錄像模塊14以及檢修作業錄音模塊15。
分別與檢修作業錄像模塊14以及檢修作業錄音模塊15電連接的觸發上傳模塊16。
通過設置檢修作業錄像模塊14和檢修作業錄音模塊15以及觸發上傳模塊16,能夠將檢修操作人員的檢修作業情況以及現場遇到的檢修故障以錄音和錄像的形式及時上傳至處理器2,以使處理器2根據檢修作業情況和遇到的檢修故障做出相應的檢修指令。
另外,為了方便現場的檢修人員和相關監控人員及時聯繫,避免上報不及時等情況如圖10所示,本實施例示出的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除了圖2和圖3所示的各個結構模塊外,還包括:分別設置於便攜設備1側和處理器2側的對講機5。
通過在便攜設備1側和處理器2側分別設置對講機5,能夠方便處理器2側的相關操作人員以及現場的檢修人員進行信息對講,方便檢修信息傳遞。
請參見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出的第十種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1所示,本實施例示出的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除了便攜設備1和處理器2之外,還包括:設置於檢修庫內的監控攝像頭6;監控攝像頭6還與處理器2電連接。通過在檢修庫內設置監控攝像頭6,能夠獲取到檢修庫內的檢修人員的檢修作業過程的圖像信息,從而方便處理器2對檢修人員的檢修作業過程進行監控,並對檢修人員的檢修作業過程進行相應指導。
通過上述過程可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列車檢修作業監控評價系統,能夠及時獲取檢修人員的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方便相關監控人員對現場的檢修動態進行有效監控,實時了解檢修人員的檢修進度,並通過比較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判斷是否可能存在漏檢漏修,檢修流程不規範的問題;生成相應的檢修操作指令,指導檢修人員對現場工作進行有效調整。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它實施例的不同之處。
以上的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定。任何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