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保溫護理床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23:25:06 2

本發明涉及醫護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保溫護理床。
背景技術:
目前在市場上針對臥床不起、半身不遂、高位截癱、腰椎胸椎骨折或者肋骨骨折等患者開發了很多的護理床,其目的是解決病人在翻身、大小便時存在的困難,一方面減輕了病人在翻身過程中的疼痛,另一方面還能減輕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但是現有的護理床,仍然只能簡單調節頭部的前端床板或者腳部的床板升降,並不能夠幫助病人翻身或者方便病人在病床上解決大小便,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仍然沒有減輕,甚至需要兩個護理人員同時抬舉病人,才能完成翻身和大小便,在此過程中,病人的疼痛感增加,並且也影響病人的恢復進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並提供至少後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保溫護理床,其能夠輕鬆實現輔助病人翻身和大小便,極大減輕病人的痛苦,也能降低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
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多功能保溫護理床,其特徵在於,包括:
床本體,其為一由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首尾樞接成的「品」字形結構板體,第一板體位於床頭端,第二板體位於床尾端,在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的銜接處的第一板體的兩側各形成一開放性的容置空間;
兩個輔助翻身板,其為兩個大小相等的矩形板體,兩個輔助翻身板的一側邊沿分別與第一板體的兩側邊沿樞接,並分別嵌入設置在兩個容置空間內,且可相對第一板體的軸向方向旋轉;
第一貫通孔,其設置在第二板體的軸線上,且設置在靠近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的銜接處;
蓋板,其可拆卸的設置在第一貫通孔內;
支架,其為一矩形框,所述支架水平設置在床本體的正下方,所述支架通過連接杆固定支撐所述床本體;
第一伸縮杆,其下端固定在支架上,第一伸縮杆的上端鉸接在第一板體的下端面上;
第二伸縮杆,其下端固定在支架上,第二伸縮杆的上端分別鉸接在兩個輔助翻身板的下端面上;
棉墊,其設置在所述第一板體、第二板體、兩個輔助翻身板和蓋板上;
水循環管,其盤繞設置在所述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的棉墊內;以及
自加熱水箱和水泵,其設置在床本體的下端面上。
優選的是,其中,還包括:輪體,其設置在所述支架的下端面上。
優選的是,其中,所述第一板體、第二板體、兩個輔助翻身板和蓋板上設置有棉墊,且棉墊厚度一致。
優選的是,其中,還包括:
兩個氣墊,其分別設置在所述兩個輔助翻身板和其棉墊之間,所述兩個氣墊充氣後呈楔形,且楔形的尖端對應朝向第一板體的兩側邊沿設置;
氣泵,其設置在所述床本體和所述支架之間的空間內;以及
蓄電池,其驅動氣泵、第一伸縮杆和第二伸縮杆。
優選的是,其中,在床本體的軸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板體的長度和第二板體的長度比例為2-2.5:1。
優選的是,其中,所述第一貫通孔為1/2橢圓形,該橢圓形的長直徑與短直徑的比例為2:1,長直徑的長度為40-60cm。
優選的是,其中,所述第一貫通孔的前端距離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的銜接處為10-20cm。
優選的是,其中,還包括:
多個第二貫通孔,其均勻貫穿設置在所述氣墊內。
優選的是,其中,還包括:
兩個長條形滑道,其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板體的下端面上,且設置在第一貫通孔的兩側;
便盆,其邊沿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長條形滑到內,使得便盆位於第一貫通孔的正下方。
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床本體中,第一板體設置為病人上半身的承載板,第二板體設置為病人下半身的承載板,第一伸縮杆用於驅動第一板體相對於第二板體旋轉,抬起或者放下病人的上半身;
兩個輔助翻身板分別位於第一板體的兩側,且相對第一板體的軸向方向上旋轉,因此,可以根據需要將兩個輔助翻身板通過第二伸縮杆進行升降調節,以便輔助抬起病人的左邊上半身或者右邊上半身,使得病人能夠輕鬆完成翻身,因為是整體託舉,在翻身過程中也不會對病人造成二次傷害;
第一貫通孔設置在病人的臀部,當需要進行大小便時,護理人員可以輔助將蓋板取出後,將病人的臀部對正第一貫通孔,之後,在貫通孔的下方放置一個便盆,即可輕鬆使實現排便;
兩個氣墊設置為用於調節兩個輔助翻身板的厚度,由於兩個氣墊充氣後呈楔形,只需要將輔助翻身板做20度以下的旋轉,既可以在病人的背部呈現一個坡度,輔助病人完成翻身,並保持坡度不變,給病人的後背提供支撐;
第一貫通孔的形狀呈現為接近於馬桶坐圈,因此,方便病人排便;
由於氣墊為充氣式,必需使用密閉材質,因此,設置多個第二貫通孔用於輔助透氣;
便盆可拆卸的設置在第一貫通孔的正下方,方便護理人員取放便盆,並且,也避免病人的大小便漏出。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徵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多功能保溫護理床的床本體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多功能保溫護理床的床本體的縱剖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多功能保溫護理床的床本體的橫剖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並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圖1、2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功能保溫護理床,其特徵在於,包括:
床本體,其為一由第一板體1和第二板體2首尾樞接成的「品」字形結構板體,第一板體位於床頭端,第二板體位於床尾端,在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的銜接處的第一板體的兩側各形成一開放性的容置空間;
兩個輔助翻身板3,其為兩個大小相等的矩形板體,兩個輔助翻身板的一側邊沿分別與第一板體的兩側邊沿樞接,並分別嵌入設置在兩個容置空間內,且可相對第一板體的軸向方向旋轉;
第一貫通孔4,其設置在第二板體的軸線上,且設置在靠近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的銜接處;
蓋板5,其可拆卸的設置在第一貫通孔內;
支架11,其為一矩形框,所述支架水平設置在床本體的正下方,所述支架通過連接杆12固定支撐所述床本體;
第一伸縮杆7,其下端固定在支架上,第一伸縮杆的上端鉸接在第一板體的下端面上;
第二伸縮杆8,其下端固定在支架上,第二伸縮杆的上端分別鉸接在兩個輔助翻身板的下端面上;
棉墊16或6,其設置在所述第一板體、第二板體、兩個輔助翻身板和蓋板上;
水循環管17,其盤繞設置在所述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的棉墊內;以及
自加熱水箱18和水泵,其設置在床本體的下端面上。
在上述方案中,床本體中,第一板體設置為病人上半身的承載板,第二板體設置為病人下半身的承載板,第一伸縮杆用於驅動第一板體相對於第二板體旋轉,抬起或者放下病人的上半身;
兩個輔助翻身板分別位於第一板體的兩側,且相對第一板體的軸向方向上旋轉,因此,可以根據需要將兩個輔助翻身板通過第二伸縮杆進行升降調節,以便輔助抬起病人的左邊上半身或者右邊上半身,使得病人能夠輕鬆完成翻身,因為是整體託舉,在翻身過程中也不會對病人造成二次傷害;
第一貫通孔設置在病人的臀部,當需要進行大小便時,護理人員可以輔助將蓋板取出後,將病人的臀部對正第一貫通孔,之後,在貫通孔的下方放置一個便盆,即可輕鬆使實現排便;
自加熱水箱、水泵和水循環管形成是循環加熱系統,為棉墊進行適度的加溫,為體質較為虛弱的病人保溫。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還包括:輪體15,其設置在所述支架的下端面上。
如圖3所示,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第一板體、第二板體、兩個輔助翻身板和蓋板上設置有棉墊16和6,且棉墊厚度一致。
如圖3所示,一個優選方案中,還包括:
兩個氣墊9,其分別設置在所述兩個輔助翻身板和其棉墊之間,所述兩個氣墊充氣後呈楔形,且楔形的尖端對應朝向第一板體的兩側邊沿設置;
氣泵,其設置在所述床本體和所述支架之間的空間內;以及
蓄電池,其驅動氣泵、第一伸縮杆和第二伸縮杆。
在上述方案中,兩個氣墊設置為用於調節兩個輔助翻身板的厚度,由於兩個氣墊充氣後呈楔形,只需要將輔助翻身板做20度以下的旋轉,既可以在病人的背部呈現一個坡度,輔助病人完成翻身,並保持坡度不變,給病人的後背提供支撐。
一個優選方案中,在床本體的軸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板體的長度和第二板體的長度比例為2-2.5:1。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第一貫通孔為1/2橢圓形,該橢圓形的長直徑與短直徑的比例為2:1,長直徑的長度為40-60cm。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貫通孔的形狀呈現為接近於馬桶坐圈,因此,方便病人排便。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第一貫通孔的前端距離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的銜接處為10-20cm。
一個優選方案中,還包括:
多個第二貫通孔10,其均勻貫穿設置在所述氣墊內。
在上述方案中,由於氣墊為充氣式,必需使用密閉材質,因此,設置多個第二貫通孔用於輔助透氣。
一個優選方案中,還包括:
兩個長條形滑道14,其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板體的下端面上,且設置在第一貫通孔的兩側;
便盆13,其邊沿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長條形滑到內,使得便盆位於第一貫通孔的正下方。
在上述方案中,便盆可拆卸的設置在第一貫通孔的正下方,方便護理人員取放便盆,並且,也避免病人的大小便漏出。
儘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並不僅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於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於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範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並不限於特定的細節和這裡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