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繼電器底座及繼電器的製造方法
2023-12-11 17:16:32 5
一種繼電器底座及繼電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繼電器底座及繼電器,尤其是一種零件減少,可靠性增加,製造工藝減少的繼電器底座及繼電器,包括一繼電器主體,一底座本體和一隔弧構件,該繼電器主體設置於該底座本體,該隔弧構件一體成型於該繼電器主體或該底座本體,且該隔弧構件位於該繼電器主體和該底座本體之間。
【專利說明】一種繼電器底座及繼電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繼電器底座及繼電器,尤其是一種即可減少零件個數,減少製造工藝又能增加繼電器可靠性,延長繼電器壽命的繼電器底座及繼電器。
【背景技術】
[0002]繼電器作為一種電器元件在各種電路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繼電器的種類有多種,根據不同的種類應用的範圍也不同。一般地,繼電器可被分為自動地和非自動的,自動的繼電器依靠控制電磁原理或者別的能夠產生力的原理使得繼電器的開關在開啟和關閉之間進行切換。
[0003]傳統的一個完整的繼電器零件如圖8所示,一般可以分為底座本體,殼體,隔弧構件,磁路裝置和控制線路裝置。殼體和底座本體是相互配合得以將繼電器工作的部分與外界隔離,密封於一個腔體中,磁路裝置通過固定結構可拆卸地安裝於底座本體,控制線路部分的各個必要的構件分別安裝於底座本體和磁路裝置上並且通過連接線進行連接。一般地,在底座本體上安裝有根據規格需要的一定數量的動簧片和靜簧片,並且在對應的位置預先設置觸點和焊點,總之通過磁路裝置可以選擇繼電器通電與不通電兩種情況。隔弧構件是設置於磁路裝置和底座本體之間,用於隔斷各個觸點組之間防止相鄰觸點組發生跳電或者爬電等會引起繼電器短路的情況,尤其是在一些體積小但是觸點組數量多的繼電器上顯得更為重要,觸點組過多使得相鄰兩個觸點組之間的距離更近,沒有隔弧構件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跳電或者爬電等等現象引起繼電器短路。
[0004]值得一提的是,隔弧構件除了防止繼電器短路的現象外還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一般地由於底座本體上的各個線路構件需要用連接線連接到磁路裝置上的相應的各個線路構件,所以在固定磁路裝置和底座本體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在磁路裝置和底座本體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間,用於連接線路時的空間,而正因為留有的這些空間使得磁路裝置和底座本體之間的固定不穩定,在一些劇烈震動或者意外掉落等情況下往往會造成磁路裝置往底座本體方向下塌傾斜,下塌傾斜的最壞情況就是造成整個繼電器的報廢或者發生短路情況,所以在製造繼電器的時候這種情況是極力避免的。所以隔弧構件的另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在於設置於磁路裝置和底座本體之間並且與磁路裝置和底座本體分別接觸,用於磁路裝置和底座本體的相互固定支撐。但是傳統的繼電器中的隔弧構件是一個單獨的零件,最後是通過嵌合的方式設置於磁路裝置和底座本體之間,而為了保證隔弧構件能夠固定於磁路裝置和底座本體之間往往會預先在底座本體上設置槽結構。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隔弧構件根據配合使用的繼電器的觸點組不同具有不同的結構,一般地在大於等於三組觸點組時需要至少二個隔弧元件組成,在隔弧元件的一端進行連接。例如如果是一種擁有四組觸點組的繼電器,那對應的隔弧構件上至少擁有三組隔弧元件,如圖所示,並且三組隔弧元件的一端分別是相連的。
[0005]這種類型的繼電器存在著幾個缺點:首先是關於成本問題,每個這種類型的繼電器都必須要用到隔弧構件,所以需要額外一個模具進行隔弧構件的製造。第二,增加生產工藝,需要增加一個步驟組裝隔弧構件,生產製造成本增加。第三,由於隔弧構件是通過嵌合的方式設置於磁路裝置和底座本體之間的,為了安裝方便所以都為間隙配合,使得隔弧構件一邊與底座本體或者磁路裝置接觸時相對的另一邊與磁路裝置或者底座本體之間留有間隙,這個間隙的大小根據不同尺寸類型的繼電器而不同,一般地,間隙的大小在0.7_左右,而這個間隙對於這種小型的繼電器來說在遇到跌落或者震動等情況下會導致磁路裝置向著底座本體方向下塌傾斜從而影響繼電器的質量。第四,由於隔弧構件上的相鄰兩個隔弧元件是連接的,形成的是一端密封的通道,所以在繼電器運作的時候不利於散熱從而縮短繼電器的壽命。第五,這種類型的隔弧構件由於一端密封在繼電器運作過程中在觸點組中產生的飛濺物容易在堆積,會造成觸點間短路即觸點接觸,降低繼電器的使用壽命。第六,由於隔弧構件是一間隙配合的方式設置於磁路裝置和底座本體之間,在繼電器活動的過程中會有上下方向串動,從而降低觸點組間的爬電距離造成短路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繼電器底座及繼電器,相對於傳統的繼電器來說,所述繼電器底座的使用能夠減少所述繼電器的零部件,從而,節省所述繼電器的成本。
[0007]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繼電器底座及繼電器,其中所述繼電器底座在組裝形成所述繼電器的過程中,能夠減少工序,並且提高所述繼電器的組裝效率。
[0008]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繼電器底座及繼電器,其防止了在一些震動跌落等情況下磁路裝置往所述底座本體方向下塌傾斜,提高所述繼電器的產品質量和可靠性。
[0009]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繼電器底座及繼電器,其有效地解決了觸點組的各個觸點之間的散熱問題,使得所述繼電器工作時能夠及時將熱量散發出去,延長了觸點使用壽命,增加產品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0010]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繼電器底座及繼電器,其能夠及時排出所述繼電器工作時觸點之間產生的飛濺物,從而防止了觸點之間短路現象,提高所述繼電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11]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繼電器底座及繼電器,其相鄰觸點組之間的所述隔弧元件是固定的,不會因為所述隔弧元件的上下串動造成觸點組之間的爬電距離減小造成的短路現象,提尚廣品的安全性。
[0012]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繼電器底座,用於製備一繼電器,其中所述繼電器包括一繼電器主體,其包括:
[0013]—底座本體;和
[0014]一隔弧構件,其中所述隔弧構件包括至少一隔弧元件,所述隔弧元件從所述底座本體一體地延伸,以用於隔電所述繼電器主體。
[0015]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例,每所述隔弧元件間隔地設置,以在每所述隔弧元件之間分別形成一通道。
[0016]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例,所述底座本體還具有至少一組安裝孔,並且每組所述安裝孔之間設有一個所述隔弧元件。
[0017]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例,每所述隔弧元件具有一隔弧元件前端和一隔弧元件後端,其中所述隔弧元件前端位於相鄰所述安裝孔之間,用於隔電所述繼電器主體,所述隔弧元件後端沿著所述隔弧元件前端向後延伸,用於支撐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的所述繼電器主體。
[0018]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例,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後端分別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於卡合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的所述繼電器主體。
[0019]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例,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後端分別具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用於嵌入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的所述繼電器主體。
[0020]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例,所述底座本體還包括:
[0021]一固定結構,其設置於所述底座本體,以用於連接所述繼電器主體;和
[0022]—安裝結構,所述安裝結構沿著所述底座本體的周圍設置,以用於安裝所述繼電器的殼體。
[0023]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繼電器,其包括:
[0024]—繼電器主體;和
[0025]一繼電器底座,所述繼電器底座進一步包括:
[0026]一底座本體;和
[0027]一隔弧構件,所述隔弧構件位於所述底座本體與所述繼電器主體之間,用於隔電所述繼電器主體,且在所述底座本體所述繼電器主體之間形成一通道,從而,輔助散熱。
[0028]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例,所述繼電器主體還包括一磁路裝置和一控制線路裝置,所述控制線路裝置設置於所述磁路裝置和所述底座本體,所述磁路裝置連接於所述底座本體,每所述隔弧元件位於所述磁路裝置與所述底座本體之間。
[0029]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例,所述隔弧構件包括至少一隔弧元件,相鄰所述隔弧元件之間形成所述通道。
[0030]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例,每所述隔弧元件形成於所述底座本體,並且每所述隔弧元件從所述底座本體延伸至所述磁路裝置。
[0031]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例,每所述隔弧元件具有一隔弧元件前端和一隔弧元件後端,其中所述隔弧元件前端用於隔電所述控制線路裝置,所述隔弧元件後端用於支撐所述磁路裝置。
[0032]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例,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後端分別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於卡合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的所述磁路裝置。
[0033]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例,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後端分別具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用於嵌入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的所述磁路裝置。
[0034]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例,所述繼電器還包括一殼體,相應地,所述繼電器底座還包括一安裝結構,所述安裝結構沿著所述底座本體的周圍設置,所述殼體得以卡合於所述安裝結構。
[0035]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繼電器的製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驟:
[0036](a)形成包括一底座本體和一隔弧構件的一繼電器底座;以及
[0037](b)將一繼電器主體安裝於所述繼電器底座,其中所述隔弧元件位於所述底座與所述繼電器主體之間。
[0038]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隔電的意思是所述隔弧構件能夠把所述繼電器主體的相鄰電路隔開,防止相鄰電路之間發生短路現象。例如,根據圖1所示,隔電的意思就是分隔相鄰兩個觸點組,使得相鄰兩個觸點組之間不發生短路現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9]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40]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正視圖的示意圖
[0041]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底座本體上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底座本體俯視圖的示意圖
[0043]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部分結構示意圖
[0044]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部分結構示意圖
[0045]圖7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優選實施例部分結構示意圖
[0046]圖8是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7]以下描述用於揭露本實用新型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本實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優選實施例只作為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應用於其他實施方案、變形方案、改進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沒有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其他技術方案。
[0048]根據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一種繼電器1的整體示意圖,所述繼電器1包括一底座本體10,一殼體20,一隔弧構件30,一磁路裝置40和一控制線路裝置50。所述底座本體10可分離地與所述殼體20配合安裝,使得所述繼電器1能夠在一個密閉或者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工作;所述隔弧構件30 —體成型於所述底座本體10或者所述磁路裝置40,用於將所述控制線路裝置50中會造成短路的線路隔開,使得所述繼電器能夠正常的工作;所述磁路裝置40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10並且在所述繼電器1工作時可控制地提供磁力,用於控制所述繼電器1的開啟和關閉;所述控制線路裝置50分別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10和所述磁路裝置40,用於電的傳輸。其中所述磁路裝置40和所述控制線路裝置50可以統稱為繼電器主體。
[0049]根據圖2圖3所示,所述控制線路裝置50最基本地需要包括多個觸點組51,多個靜簧片52,多個動簧焊片53,一動簧片54和一彈性元件55,當然也可以另外包括例如指示作用或者控制作用或者其他作用的附加構件。所述靜簧片52 —般都為兩個一組,當然也可以是多個為一組,分別相對地且相距一定距離地設置於所述底座本體10,且所述靜簧片52的兩端分別是沿著所述底座本體10的上下兩個端面延伸出一段距離,一端用於連接外部結構,另一端用於設置所述繼電器1的開啟和關閉開關。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不同規格的所述繼電器1,所述靜簧片52的個數也有不同。例如圖3所示的一種所述繼電器1,具有八個所述靜簧片52,且每兩個分為一組,所以一共有四組。所述觸點組51其數量是根據所述靜簧片52所分成的組數決定的,所述靜簧片52分成了四組,且每組包括兩個所述靜簧片52,所以所述觸點組51也包括四組。具體地,每組所述觸點組51進一步包括多個觸點511,所述觸點511的數量是根據每組所述靜簧片52所組成的所述靜簧片52的數量決定。每組所述靜簧片52包括兩個所述靜簧片52,所以相對應地每組所述觸點組51包括兩個所述觸點511。具體地,所述觸點組51分別對應地設置於所述靜簧片52控制開關的那一端,且每組所述觸點511之間相隔有一定的距離,用於所述動簧片54的設置。
[0050]具體地,所述動簧焊片53是用於連接外部進入到所述繼電器1的電源,也就是說外部的電源通過所述動簧焊片53進入到所述繼電器1中後,再由所述繼電器1判斷是否通過。所述動簧焊片53其數量也是跟所述靜簧片52所組成的靜簧片組的數量有關,一般地,所述靜簧片52組成的靜簧片組的數量外加兩個等於所述動簧焊片53的數量,其中額外增加底座後端的兩個所述動簧焊片53是用於連接所述磁路裝置40,用於磁路裝置40的通電得以產生磁路來控制所述動簧片54。具體地,所述動簧焊片53設置於所述底座本體10,且所述靜簧片52的兩端分別是沿著所述底座本體10的上下兩個端面延伸出一段距離,一端用於連接外部結構,另一端用於連接所述控制線路裝置50。
[0051]具體地,所述動簧片54的一端位於每組所述觸點組51的所述觸點511之間,另一端與所述彈性元件55連接。所述動簧片54其能夠通過控制與任意一側的所述觸點511接觸。一般地,在所述磁路裝置40不通電的產生磁路的情況下,所述動簧片54是與所述觸點511 —側接觸或者是位於所述觸點511之間,與任何一側都不接觸,此時與所述動簧片54相接觸的所述觸點511 —般都是使得所述繼電器1斷開的狀態,也就是說在所述磁路裝置40沒有產生磁力的情況下所述繼電器1是處於斷開狀態。當所述磁路裝置40通電時,由於所述磁路裝置40產生磁力吸引所述動簧片54往所述觸點511的另一側移動使得所述動簧片54與另一側的所述觸點511接觸,此時一般所述繼電器1就處於接通狀態,且此時與所述動簧片54另一端相連的所述彈性元件55是處於彈性勢能儲存狀態,一旦所述磁路裝置40斷開不提供磁力,所述動簧片54會因為所述彈性元件55的緣故與接通所述繼電器1的所述觸點511斷開。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所述繼電器1的種類不同,也有一種繼電器當所述磁路裝置40斷開時是處於接通狀態,當所述磁路裝置40接通時處於斷開狀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其原理與上述描述是相同。
[0052]根據圖4所示,所述底座本體10上具有多個安裝孔101,所述安裝孔101的數量根據不同規格的所述繼電器1而決定,所述安裝孔101用於安裝所述靜簧片52和所述動簧焊片53。一般地,所述靜簧片52和所述動簧焊片53是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安裝於所述安裝孔101,這樣就省去了一些固定的步驟,當然通過其他固定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具體地,所述安裝孔101都是按照一定方式和一定位置進行排列,換句話說,所述安裝孔101可以被分成多組進行設置。例如圖4所示,安裝所述靜簧片52的所述安裝孔101設置於所述底座本體10的前端位置,並且分別是以兩個為一組的形式排列,且一組中的兩個所述安裝孔101之間留有一定的距離,這樣當所述靜簧片52安裝於所述安裝孔101中時,得以在所述靜簧片52的每組所述觸點組51的所述觸點511之間留有一定距離。接著用於安裝所述動簧焊片53的所述安裝孔101依次沿著所述底座本體10向後端設置,同理用於安裝所述動簧焊片53的所述安裝孔101也是按照一定方式和一定位置進行設置,且一般地每組所述靜簧片52對應一個所述動簧焊片53,並且所述動簧焊片53是位於這組所述靜簧片52所在的通道上,也就是說以一組所述靜簧片52為一個通道,那對應的所述動簧焊片53也是位於這個通道上。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繼電器1有多少組所述靜簧片52就有多少個通道,且為了保證每組所述靜簧片52之間不發生短路現象,每個通道之間都留有一定距離,也就是說,相對應的每個所述動簧焊片53之間也都留有一定距離為了防止短路現象。
[0053]具體地,在所述底座本體10後端位置處進一步設置有一固定結構11,所述固定結構11用於連接固定所述磁路裝置40與所述底座本體10。根據圖5所示,所述磁路裝置40都為標準件,一般地所述磁路裝置40包括一產磁線圈裝置41和一磁路裝置骨架42,所述產磁線圈裝置41纏繞於所述磁路裝置骨架42並且進行封裝。在所述磁路裝置骨架42後端底部處包括一固定結構421,所述固定結構421與所述底座本體10上的所述固定結構11相互配合安裝後,得以將所述磁路裝置40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10。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所述磁路裝置40是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10同時也覆蓋住了位於所述底座本體10上的所述動簧焊片53的連線端,所以在所述磁路裝置40的前端與所述底座本體10之間是留有空間,用於預留連線的空間。也就是說,所述磁路裝置40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10中後除了所述固定結構421和所述固定結構11之間是連接,其餘的所述磁路裝置40部分是懸空於所述底座本體10上方。
[0054]具體地,所述磁路裝置40與所述底座本體10之間的連接方式有多樣,根據圖2所示的是一種連接方式,此時所述固定結構11與所述固定結構421之間通過螺絲的方式進行固定。當然除了這種方法外還有其他的方法,例如使用粘合劑,利用物理原理進行卡扣等等方式,只要能夠實現所述磁路裝置40與所述底座本體10連接即可。
[0055]根據圖4所示,所述底座本體10的底端位置處還進一步包括一安裝結構12,所述安裝結構12分別設置於所述底座本體10的底端位置,且是繞著所述底座本體10的底端周圍設置。通過所述安裝結構12得以將所述底座本體10可拆卸地與所述殼體20連接。具體地,根據圖1所示的所述殼體20,所述殼體20具有一容納室201和一開口端202,所述開口端202連通於所述容納室201,也就是說通過所述開口端202可進入到所述容納室201中。所述底座本體10通過所述開口端202連接於所述殼體20。進一步的,在所述殼體20的開口端202四周包括一安裝結構21,所述安裝結構21與所述底座本體10上的所述安裝結構12是相互配合的,即所述安裝結構21與所述安裝結構12相互配合安裝得以將所述底座本體10安裝於所述殼體20。具體地,這樣的一種可拆卸的安裝方式優點在於能夠隨時進行所述殼體20和所述底座本體10之間的分離,且分離方便簡單,組裝的時候工藝也簡單,快速,所以說是一種比較優選的方式。當然除了這種優選的方式以外還有很多另外的方式,例如可以通過粘合劑進行粘合組裝,可以通過螺絲螺釘等元件進行擰緊組裝等等,只要是能夠將所述底座本體10和所述殼體20固定組裝的方式都是適用於本實用新型。
[0056]根據圖5圖6所示,所述隔弧構件30是一體成型於所述底座本體10,用於隔離每組所述觸點組51,防止相鄰兩組所述觸點組51之間發生短路現象。一般地從工藝和製造難度上將一體成型於所述底座本體10相對容易簡單,但是一體成型於所述磁路裝置40也是可以實現的。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隔弧構件30除了隔離所述觸點組51以外還具有一個支撐的作用,即所述隔弧構件30設置於所述磁路裝置40和所述底座本體10之間後,所述隔弧構件30的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磁路裝置40和所述底座本體10接觸,用於進一步穩固所述磁路裝置40和所述底座本體10之間的連接。例如在一些震動劇烈的環境下或意外掉落的情況下等等在沒有所述隔弧構件30的支撐的時候,很有可能所述磁路裝置40會向著所述底座本體10方向下塌傾斜從而造成整個所述繼電器1的質量問題,嚴重的會直接造成安裝於所述磁路裝置40和所述底座本體10上的所述控制線路裝置50的短路,所以說所述磁路裝置40向著所述底座本體10方向下塌傾斜的情況是應該極力避免的。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所述隔弧構件30的上下面能夠完全與所述底座本體10和所述磁路裝置40接觸,但是實際生產工藝上是很難做到這個精度的,即使能夠做到在成本上會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往往是有一個標準,允許有一定範圍的間隙,即這個間隙小於或者等於0.1_。
[0057]具體地,所述隔弧構件30包括至少一隔弧元件31,每個所述隔弧元件31包括一隔弧元件前端311和一隔弧元件後端312,所述隔弧元件前端311向後延伸出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所述隔弧構件30上的所述隔弧元件31的數量是與所述觸點組51的組數有關,一般地所述觸點組51的數量比對應的所述隔弧元件31的數量多一個,具體地來說是因為所述隔弧元件31是設置於兩個所述觸點組51之間。例如圖6所示,一共有四組所述觸點組51,所以相對應的一共有三片所述隔弧元件31。
[0058]具體地,所述隔弧元件前端311其主要的作用在於能夠將相鄰的兩組所述觸點組51隔開,得以保證相鄰的兩組所述觸點組51之間不會發生短路現象,所以所述隔弧元件前端311的高度相對於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較高。具體地,每個所述隔弧元件31之間是相互不連接的,即相比較於傳統的所述隔弧元件31』,如圖8所示,每個所述隔弧元件31』的前端是橫向地連接的,本實用新型的所述隔弧元件31之間是相互分離的,所述隔弧元件31是通過所述底座本體10或者所述磁路裝置30進行相互定位固定。本實用新型的所述隔弧元件31的優勢在於當在所述觸點組51之間由於電流通過產生熱量的時候可以直接從所述隔弧元件31前端散發出去。另外的,由於所述觸點組51之間由於電流流通產生的飛濺物不會因為所述隔弧元件31的阻擋堆積於所述觸點組51之間,而傳統的所述隔弧元件31』很大程度上會在所述觸點組51』之間堆積飛濺物,飛濺物的堆積會影響所述觸點組51之間的靈敏度,嚴重的時候堆積過多直接造成所述觸點組51之間短路,而本實用新型就不會產生飛濺物堆積的現象從而提高繼電器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
[0059]具體地,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其主要用作在於更夠更加穩定牢固地將所述磁路裝置40連接於所述底座本體10,使得所述磁路裝置40不會因為震動或者摔落等情況下沿著所述底座本體10方向下塌傾斜。根據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的實施例,由於本實用新型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是預先一體地設置於所述底座本體10,所以在尺寸上不用去考慮傳統的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因為裝配需要預留的空間,所以本實用新型的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可以竟可能地做到尺寸上與所述磁路裝置40前端到所述底座本體10的距離接近或者一致,從工藝上來說一致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做到符合標準的範圍內的距離。相比較於圖8所示的傳統的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一般所述隔弧構件30』裝配後,當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的下端與所述底座本體10接觸時,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的上端距離所述磁路裝置40留有較大的空間,這是因為所述隔弧構件30』與所述底座本體10之間的配合需要間隙配合的原因,這樣在震動或者摔落等情況下沿著所述底座本體10方向下塌傾斜從而造成繼電器的不可靠性。
[0060]根據圖7示的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優選實施例,在每個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上都具有一凹槽3121」,所述凹槽3121」的尺寸與所述磁路裝置40前端與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接觸部分配合。也就是說,當所述磁路裝置40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10中後,所述磁路裝置40前端是嵌合於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上的所述凹槽3121」中,這樣不僅能夠保證所述磁路裝置40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10後能夠符合標準範圍內地接近或者是接觸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更進一步地在橫向上限制了所述磁路裝置40的移動。
[0061]根據圖7示的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優選實施例,在每個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上都具有一凸起3122」』,相對應地在所述磁路裝置40前端具有凹槽,且在尺寸和位置上是配合的。其原理與上述一個優選實施例一樣,當所述磁路裝置40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10中後,所述磁路裝置40的前端是卡合於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上的所述凸起3122」』,這樣不僅能夠保證所述磁路裝置40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10後能夠符合標準範圍內地接近或者是接觸所述隔弧元件後端312」』,更進一步地在橫向上限制了所述磁路裝置40的移動。
[0062]總之,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各個實施例相比較於傳統的相同規格的繼電器主要有如下優點:第一,少一個零件的組裝和生產,因為所述隔弧構件30是一體成型於所述底座本體10,所以在製造模具上可以少一種,在生產所述底座本體10的同時可以將所述隔弧構件30—同生產。第二,減少了製造工藝,因為無需進行所述隔弧構件30的組裝,所以提高了生產效率。第三,解決了因為所述隔弧構件30因組裝需要,預留組裝空間從而造成的所述磁路裝置40與所述底座本體10懸空部分不能夠充分被支撐的問題,在遇到震動或者摔落等情況下很有可能所述磁路裝置40會沿著所述底座本體10方向下塌傾斜,所以本實用新型在整體上提高了繼電器的可靠性。第四,有效解決了因為所述隔弧構件30所造成的散熱問題,因為本實用新型的所述隔弧構件30的前端是敞開的,在所述觸點組51中產生的熱量可以及時地散發出去。第五,有效解決了因為所述隔弧構件30所述造成的在所述觸點組51之間堆積飛濺物的問題,因為本實用新型的所述隔弧構件30的前端是敞開的,在所述觸點組51中產生的飛濺物能夠及時地飛濺到外部。第六,有效地解決了因為所述隔弧構件30上下串動造成的爬電距離減小的問題,因為本實用新型的所述隔弧構件30是一體成型於所述底座本體10或者所述磁路裝置40,所以在繼電器震動或者別的情況下不會進行上下串動,從而能夠保證爬電距離保持不變。
[0063]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圖中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只作為舉例而並不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已經完整並有效地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及結構原理已在實施例中展示和說明,在沒有背離所述原理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可以有任何變形或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繼電器底座,用於製備一繼電器,其中所述繼電器包括一繼電器主體,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底座本體;和 一隔弧構件,其中所述隔弧構件包括至少一隔弧元件,所述隔弧元件從所述底座本體一體地延伸,以用於隔電所述繼電器主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繼電器底座,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間隔地設置,以在每所述隔弧元件之間分別形成一通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繼電器底座,其中所述底座本體還具有至少一組安裝孔,並且每組所述安裝孔之間設有一個所述隔弧元件。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繼電器底座,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具有一隔弧元件前端和一隔弧元件後端,其中所述隔弧元件前端位於相鄰所述安裝孔之間,用於隔電所述繼電器主體,所述隔弧元件後端沿著所述隔弧元件前端向後延伸,用於支撐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的所述繼電器主體。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繼電器底座,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後端分別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於卡合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的所述繼電器主體。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繼電器底座,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所述隔弧元件後端分別具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用於嵌入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的所述繼電器主體。
7.如權利要求4、5或6中任一所述的繼電器底座,其中所述底座本體還包括: 一固定結構,其設置於所述底座本體,以用於連接所述繼電器主體;和 一安裝結構,所述安裝結構沿著所述底座本體的周圍設置,以用於安裝所述繼電器的殼體。
8.一種繼電器,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繼電器主體;和 一繼電器底座,所述繼電器底座進一步包括: 一底座本體;和 一隔弧構件,所述隔弧構件位於所述底座本體與所述繼電器主體之間,用於隔電所述繼電器主體,且在所述底座本體和所述繼電器主體之間形成一通道,從而,輔助散熱。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繼電器,其中所述繼電器主體還包括一磁路裝置和一控制線路裝置,所述控制線路裝置設置於所述磁路裝置和所述底座本體,所述磁路裝置連接於所述底座本體,每所述隔弧元件位於所述磁路裝置與所述底座本體之間。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繼電器,所述隔弧構件包括至少一隔弧元件,相鄰所述隔弧元件之間形成所述通道。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繼電器,每所述隔弧元件形成於所述底座本體,並且每所述隔弧元件從所述底座本體延伸至所述磁路裝置。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繼電器,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具有一隔弧元件前端和一隔弧元件後端,其中所述隔弧元件前端用於隔電所述控制線路裝置,所述隔弧元件後端用於支撐所述磁路裝置。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繼電器,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後端分別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於卡合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的所述磁路裝置。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繼電器,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後端分別具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用於嵌入安裝於所述底座本體的所述磁路裝置。
15.如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繼電器,其中所述繼電器還包括一殼體,相應地,所述繼電器底座還包括一安裝結構,所述安裝結構沿著所述底座本體的周圍設置,所述殼體得以卡合於所述安裝結構。
【文檔編號】H01H50/02GK204257525SQ201420735483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8日
【發明者】戴亮平 申請人:寧波金海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