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固封極柱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04:48:02 1
本發明涉及電氣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固封極柱。
背景技術:
斷路器是指能夠關合、承載和開斷正常迴路條件下的電流,並能關合在規定的時間內承載和開斷異常迴路條件下的電流的開關裝置。絕緣拉杆用於閉合或拉開高壓隔離開關。真空滅弧室,又名真空開關管,是中高壓電力開關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通過管內真空優良的絕緣性使中高壓電路切斷電源後能迅速熄弧並抑制電流,避免事故和意外的發生。絕緣拉杆與真空滅弧室是斷路器中的重要部件。
現有技術中,在多數斷路器中,真空滅弧室的絕緣外殼都是暴露在空氣中。真空滅弧室的絕緣外殼容易被自然環境中的粉塵,潮溼的空氣腐蝕,破壞。進而影響真空滅弧室性能,進而影響整個斷路器的性能。
而對於少部分真空滅弧室被密封的固封極柱來說,也存在結構複雜,體積較大,裝配複雜,成本較高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提供一種固封極柱,該固封極柱的真空滅弧室4密封在絕緣座裡面,避免外界環境對真空滅弧室4的影響。並且實現了真空滅弧室4與隔離開關和接地開關一體化,結構簡單,整體體積小。
為了達到上述的效果,本申請提供一種固封極柱,包括上絕緣座1、下絕緣座2、至少四個金屬觸頭3、真空滅弧室4、絕緣拉杆5、軟連接件6,
所述上絕緣座1與所述下絕緣座2相匹配;
各所述金屬觸頭3配合設置於所述上絕緣座1和所述下絕緣座2上。
所述下絕緣座2內部設有真空滅弧室4;
所述真空滅弧室4分別與所述下絕緣座2上的其中一個所述金屬觸頭3和所述絕緣拉杆5連接;
所述軟連接件6分別與真空滅弧室4和所述下絕緣座2上的不同於所述其中一個所述金屬觸頭3的所述金屬觸頭3中的一個所述金屬觸頭3連接。
優選的,所述上絕緣座1與所述上絕緣座1的金屬觸頭3與為一體式結構;
所述下絕緣座2與所述下絕緣座2的金屬觸頭3與為一體式結構。
優選的,所述上絕緣座1上的金屬觸頭3與所述下絕緣座2上的金屬觸頭3的數量相同;
其中,所述上絕緣座1上的金屬觸頭3包含高壓觸頭和接地觸頭;
所述下絕緣座2上的金屬觸頭3包含動端觸頭和靜端觸頭;
所述高壓觸頭與所述靜端觸頭對應;所述接地觸頭與所述動端觸頭;
所述的靜端觸頭與所述真空滅弧室4的一端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金屬觸頭3位於同一個圓上;
所述上絕緣座1上的所述金屬觸頭3與對應的所述下絕緣座2上的所述金屬觸頭的連線經過所述圓的圓心。
優選的,所述絕緣拉杆5的中軸線與所述真空滅弧室4的中軸線重合。
優選的,所述上絕緣座1與所述下絕緣座2固定連接。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固封極柱,包括上絕緣座1、下絕緣座2、至少四個金屬觸頭3、真空滅弧室4、絕緣拉杆5、軟連接件6,上絕緣座1與下絕緣座2相匹配,各金屬觸頭3配合設置於上絕緣座1和所述下絕緣座2上,下絕緣座2內部設有真空滅弧室4,真空滅弧室4分別與下絕緣座2上的其中一個金屬觸頭3和絕緣拉杆5連接,軟連接件6分別與真空滅弧室4和下絕緣座2上的不同於其中一個金屬觸頭3的金屬觸頭3中的一個金屬觸頭3連接。該固封極柱實現了真空滅弧室4與隔離開關和接地開關一體化,結構簡單,整體體積小。並且,該固封極柱的真空滅弧室4密封在絕緣座裡面,避免外界環境對真空滅弧室4的影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一種固封極柱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有技術中,在多數斷路器中,真空滅弧室4的絕緣外殼都是暴露在空氣中。真空滅弧室4的絕緣外殼容易被自然環境中的粉塵,潮溼的空氣腐蝕,破壞。進而影響真空滅弧室4性能,進而影響整個斷路器的性能。而對於少部分真空滅弧室被密封的固封極柱來說,也存在結構複雜,體積較大,裝配複雜,成本較高等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固封極柱,該固封極柱實現了真空滅弧室4與隔離開關和接地開關一體化,結構簡單,整體體積小,裝配簡單,成本低。並且,該固封極柱的真空滅弧室4密封在絕緣座裡面,避免外界環境對真空滅弧室4的影響。
如圖1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一種固封極柱的剖視圖。
本申請實施例中的固封極柱包括上絕緣座1、下絕緣座2、金屬觸頭3、真空滅弧室4、絕緣拉杆5、軟連接件6。
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上絕緣座1與所述下絕緣座2相匹配。
該固封極柱的上絕緣座1與下絕緣座2為絕緣材料製作的部件。上絕緣座1與下絕緣座2連接組成該固封極柱的外殼支架。
上絕緣座1與下絕緣座2的連接方式,對該固封極柱整體結構,體積以及裝配工藝都有很大的影響。為此,在本申請的優選實施例中,上絕緣座1與下絕緣座2固定連接,使上絕緣座1與下絕緣座2構成一個整體,在能使上絕緣座1與下絕緣座2構成一個整體的前提下,上絕緣座1與下絕緣座2通過螺釘連接或者其他的連接方式的變化,並不影響本申請的保護範圍。
本申請實施例中,各所述金屬觸頭3配合設置於所述上絕緣座1和所述下絕緣座2上。固定極柱通過連接對應的金屬觸頭3,接通不同的電路後實現不同的功能。
金屬觸頭3在絕緣座的連接形式對金屬觸頭3在該固封極柱上的穩定程度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本申請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上絕緣座1與所述上絕緣座1的金屬觸頭3為一體式結構。所述下絕緣座2與所述下絕緣座2的金屬觸頭3為一體式結構。在能使金屬觸頭3穩定的處於該固封極柱上的前提下,將金屬觸頭3與絕緣座澆注為一體或者其他的連接形式的變化,並不影響本申請的保護範圍。
申請中,金屬觸頭3的具體不同的形式組合對應固封極柱不同的性能。因此,本申請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上絕緣座1上的金屬觸頭3與所述下絕緣座2上的金屬觸頭3的數量相同,其中,所述上絕緣座1上的金屬觸頭3包含高壓觸頭和接地觸頭;所述下絕緣座2上的金屬觸頭3包含動端觸頭和靜端觸頭;所述高壓觸頭與所述靜端觸頭對應;所述接地觸頭與所述動端觸頭。本申請的優選實施例中的金屬觸頭3的形式,是根據固封極柱的實際使用情況而設置的,在能滿足固封極柱的實時使用情況的前提下,本申請優選實施例的金屬觸頭3形式或者其他組合形式的變化並不影響本申請的保護範圍。
本申請中,上絕緣座1與下絕緣座2上的金屬觸頭3的位置,對是否方便,穩定的連接固封極柱上的對應金屬觸頭3,切換不同的功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本申請的優選實施例中,上絕緣座1上的兩個所述金屬觸頭3與的下絕緣座2上的兩個所述金屬觸頭3位於同一個圓上,上絕緣座1上的所述金屬觸頭3與所述下絕緣座2上的對應觸頭的連線經過所述圓的圓心。在能實現方便,穩定的連接固封極柱上不同的對應金屬觸頭3的基礎上,上絕緣座1上的兩個所述金屬觸頭3與的下絕緣座2上的兩個所述金屬觸頭3位於同一個圓上,上絕緣座1上的所述金屬觸頭3與所述下絕緣座2上的對應觸頭的連線經過所述圓的圓心的形式或者其他的位置形式的變化並不會影響本申請的保護範圍。
本申請中,所述下絕緣座2內部設有真空滅弧室4;
真空滅弧室4處於下絕緣座2的內部,使真空滅弧室4與外界環境隔離開,避免真空滅弧室4的絕緣外殼被自然環境中的粉塵,潮溼的空氣腐蝕,破壞,影響真空滅弧室4性能,進而影響整個斷路器的性能。
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真空滅弧室4分別與所述下絕緣座2上的其中一個所述金屬觸頭3和所述絕緣拉杆5連接;
本申請的固定極柱中,絕緣拉杆5與真空滅弧室4的位置會影響絕緣拉杆5與真空滅弧室4連接的空間,進而影響固封極柱的體積。因此,本申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絕緣拉杆5與所述真空滅弧室4的中軸線重合。可以使絕緣拉杆5與真空滅弧室4連接的空間小,進而縮小固封極柱的體積,在能減小絕緣拉杆5與真空滅弧室4連接的空間的基礎上,絕緣拉杆5與所述真空滅弧室4的中軸線重合或者其他的位置布局方式並不會影響本申請的保護範圍。
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軟連接件6分別與真空滅弧室4和所述下絕緣座2上的不同於所述其中一個所述金屬觸頭3的所述金屬觸頭3中的一個所述金屬觸頭3連接。
軟連接件6由導電材料製作,分別與真空滅弧室4和所述下絕緣座2上的不同於所述其中一個所述金屬觸頭3的所述金屬觸頭3中的一個所述金屬觸頭3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實施例所提出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技術效果包括: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固封極柱,包括上絕緣座1、下絕緣座2、至少四個金屬觸頭3、真空滅弧室4、絕緣拉杆5、軟連接件6,上絕緣座1與下絕緣座2相匹配,各金屬觸頭3配合設置於上絕緣座1和所述下絕緣座2上,下絕緣座2內部設有真空滅弧室4,真空滅弧室4分別與下絕緣座2上的其中一個金屬觸頭3和絕緣拉杆5連接,軟連接件6分別與真空滅弧室4和下絕緣座2上的不同於其中一個金屬觸頭3的金屬觸頭3中的一個金屬觸頭3連接。該固封極柱實現了真空滅弧室4與隔離開關和接地開關一體化,結構簡單,整體體積小。並且,該固封極柱的真空滅弧室4密封在絕緣座裡面,避免外界環境對真空滅弧室4的影響。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申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申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施場景中的裝置中的模塊可以按照實施場景描述進行分布於實施場景的裝置中,也可以進行相應變化位於不同於本實施場景的一個或多個裝置中。上述實施場景的模塊可以合併為一個模塊,也可以進一步拆分成多個子模塊。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附圖只是一個優選實施場景的示意圖,附圖中的模塊或流程並不一定是實施本申請所必須的。
上述本申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場景的優劣。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申請的幾個具體實施場景,但是,本申請並非局限於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申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