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
2023-12-11 21:50:07 1
一種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一)樁孔定位;(二)護筒埋設;(三)鑽機就位;(四)製備合格泥漿;(五)成孔與清孔;(六)鋼筋籠吊放;(七)澆注水下混凝土;本發明所述的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操作簡單,解決了樁孔偏斜和樁身砼夾泥的問題,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中地下水位高的軟、硬土層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工程。
【專利說明】一種泥漿護壁鑽孔灌注粧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屬於建築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灌注樁系是指在工程現場通過機械鑽孔、鋼管擠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 形成樁孔,並在其內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樁,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樁又可 分為沉管灌注樁、鑽孔灌注樁和挖孔灌注樁等幾類。鑽孔灌注樁是按成樁方法分類而定義 的一種樁型。
[0003] 鑽孔灌注樁的施工,因其所選護壁形成的不同,有泥漿護壁施工法和全套管施工 法兩種,現有的泥楽護壁鑽孔灌注粧施工存在著容易廣生粧孔偏斜和粧身輪夾泥的缺點。
【發明內容】
[0004]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泥漿護壁鑽孔灌注 樁施工方法,該工藝操作簡單,解決了樁孔偏斜和樁身砼夾泥的問題,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 築中地下水位高的軟、硬土層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工程。
[0005] 技術方案: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 樁孔定位:施工前,根據樁的軸線,引出每個樁位的十字中心線,中心線用小釘釘 牢在樁孔附近的木樁上,樁位偏差控制在l〇mm以內,且標樁埋設牢固有醒目標記; (二) 護筒埋設:護筒的位置埋設準確和穩定,護筒與坑壁之間用粘土填實,護筒排漿口 與泥漿溝相通,護筒中心線與樁位線偏差不大於50mm,護筒在粘性土中埋深1. 0米,護筒上 口高出地面100?200mm,為壁免泥漿面上下浮動,衝刷孔壁引出引起坍孔,保持孔內漿面 高出地下水位1. 〇m以上; (三) 鑽機就位:鑽機就位保持平衡,在鑽進作業時,不發生傾斜移位,事先在兩個方向 用經緯儀測定鑽杆垂直度,使鑽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 2%以內,鑽頭對孔準確,鑽頭中心 與護筒偏差小於15mm ; (四) 製備合格泥漿:泥漿材料用塑性指數Ip 3 17的粘土,自來水,水體的PH值為7? 9,加適量的膨潤土,分散劑和增粘劑攪拌而成,泥漿循環系統設置循環池、儲漿池和沉澱 池,其布置按三倍的出土量計算; (五) 成孔與清孔:在鑽孔過程中,每前進5米左右,測量一次孔壁的垂直度,直到設計孔 底標高,經常對孔深、孔徑、樁孔垂直度進行檢查,確保能夠滿足設計要求,即進行清孔,清 孔時要保持孔內泥漿面不降低,防止縮孔、塌孔,在鋼筋籠入孔與安放導管後,混凝土灌注 前,對孔底用優質泥漿二次清孔,使沉澱物漂流溢出,灌注前孔底沉渣厚度小於100mm ; (六) 鋼筋籠吊放:鋼筋籠預選按設計圖紙製作成型,為保證鋼筋籠在運輸、吊裝過程中 不發生變形,用螺旋或焊接環形箍筋,每隔2米加設一道加強箍筋,並逐點與主筋焊牢,鋼 筋的保護層用預製混凝土小圓盤套在加強箍盤上,既可防止下放鋼筋碰撞孔壁,又起控制 鋼筋籠保護層作用,鋼筋籠吊起並垂直扶正後,沿導向鋼管緩緩下放,不得碰撞孔壁,成孔 後儘快安放鋼筋籠,以減少孔底回淤,頂面和底面標高符合設計要求,誤差小於±50mm ; (七)澆注水下混凝土:混凝土澆注前,複測孔底沉渣厚度,混凝土導管搭配及組裝需根 據孔深事先進行計算,確定合理的搭配利於混澆灌和導管的拆卸,導管上口與混凝土儲料 鬥下口直接相連,且高於泥漿面3米,儲料鬥內混凝土儲存量必須滿足剪塞要求,首次灌注 時混凝土導管底端以一次埋入混凝土 0. 8?1. 2米為準,混凝土應連續澆注,嚴禁中途停 工,在灌注過程中經常用測錘探測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並適時提升逐級拆卸導管,根據實 際情況嚴格控制導管的最小埋深,以保證樁身混凝土的連續均勻,混凝土灌注的上升速度 大於或等於2m/h。
[0006] 進一步完善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步驟(二)護筒應用工具式鋼護筒,採用迴轉鑽,內 徑比鑽頭直徑大100mm,上部開高設1?2個溢漿孔。
[0007] 進一步完善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步驟(五)根據具體工程情況選用泥漿正循環和反 循環方法作業,不同類型的土層採用不同的鑽頭。
[0008] 進一步地,穿過粘性土、淤泥和淤泥質土及砂土鑽進時,選用魚尾鑽或籠式鑽頭; 穿過不厚的砂夾卵石或在風化巖石層鑽進時,選用鑲焊硬質合金刀頭的籠式鑽頭。
[0009]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七)管住地下混凝土時,灌注時間控制在埋入導管中的混凝 土不喪失流動性的時間內,必要時加入適量的緩凝劑。
[0010]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所述的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 方法,操作簡單,解決了樁孔偏斜和樁身砼夾泥的問題,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中地下水位 高的軟、硬土層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工程。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下面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不局限於所述實施 例。
[0012] 實施例1 : 一種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 樁孔定位:施工前,根據樁的軸線,引出每個樁位的十字中心線,中心線用小釘釘 牢在樁孔附近的木樁上,樁位偏差控制在10mm以內,且標樁埋設牢固有醒目標記; (二) 護筒埋設:護筒的位置埋設準確和穩定,護筒與坑壁之間用粘土填實,護筒排漿口 與泥漿溝相通,護筒中心線與樁位線偏差不大於50mm,護筒在粘性土中埋深1. 0米,護筒上 口高出地面100?200mm,為壁免泥漿面上下浮動,衝刷孔壁引出引起坍孔,保持孔內漿面 高出地下水位1. 〇m以上; (三) 鑽機就位:鑽機就位保持平衡,在鑽進作業時,不發生傾斜移位,事先在兩個方向 用經緯儀測定鑽杆垂直度,使鑽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 2%以內,鑽頭對孔準確,鑽頭中心 與護筒偏差小於15mm ; (四) 製備合格泥漿:泥漿材料用塑性指數Ip 3 17的粘土,自來水,水體的PH值為7? 9,加適量的膨潤土,分散劑和增粘劑攪拌而成,泥漿循環系統設置循環池、儲漿池和沉澱 池,其布置按三倍的出土量計算; (五) 成孔與清孔:在鑽孔過程中,每前進5米左右,測量一次孔壁的垂直度,直到設計孔 底標高,經常對孔深、孔徑、樁孔垂直度進行檢查,確保能夠滿足設計要求,即進行清孔,清 孔時要保持孔內泥漿面不降低,防止縮孔、塌孔,在鋼筋籠入孔與安放導管後,混凝土灌注
【權利要求】
1. 一種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一) 樁孔定位:施工前,根據樁的軸線,引出每個樁位的十字中心線,中心線用小釘釘 牢在樁孔附近的木樁上,樁位偏差控制在10mm以內,且標樁埋設牢固有醒目標記; (二) 護筒埋設:護筒的位置埋設準確和穩定,護筒與坑壁之間用粘土填實,護筒排漿口 與泥漿溝相通,護筒中心線與樁位線偏差小於40mm,護筒在粘性土中埋深1. 0米,護筒上口 高出地面100?200mm,為壁免泥漿面上下浮動,衝刷孔壁引出引起坍孔,保持孔內漿面高 出地下水位1. 〇m以上; (三) 鑽機就位:鑽機就位保持平衡,在鑽進作業時,不發生傾斜移位,先在兩個方向用 經緯儀測定鑽杆垂直度,使鑽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 2%以內,鑽頭對孔準確,鑽頭中心與 護筒偏差小於15mm ; (四) 製備合格泥漿:泥漿材料用塑性指數Ip 3 17的粘土,水體的PH值為7?9,加膨 潤土,分散劑和增粘劑攪拌而成,泥漿循環系統設置有循環池、儲漿池和沉澱池; (五) 成孔與清孔:在鑽孔過程中,每前進5米左右,測量一次孔壁的垂直度,直到設計孔 底標高,確保能夠滿足設計要求,即進行清孔,清孔時要保持孔內泥漿面不降低,防止縮孔、 塌孔,在鋼筋籠入孔與安放導管後,混凝土灌注前,對孔底用優質泥漿二次清孔,使沉澱物 漂流溢出,灌注前孔底沉渣厚度小於100mm ; (六) 鋼筋籠吊放:鋼筋籠預選按設計圖紙製作成型,焊接環形箍筋,每隔2米加設一道 加強箍筋,並逐點與主筋焊牢,鋼筋的保護層用預製混凝土小圓盤套在加強箍盤上,鋼筋籠 吊起並垂直扶正後,沿導向鋼管緩緩下放,不得碰撞孔壁,成孔後儘快安放鋼筋籠,以減少 孔底回淤,頂面和底面標高符合設計要求,誤差小於±50mm ; (七) 澆注水下混凝土:混凝土澆注前,複測孔底沉渣厚度,混凝土導管搭配及組裝,導 管上口與混凝土儲料鬥下口直接相連,且高於泥漿面3米,儲料鬥內混凝土儲存量必須滿 足剪塞要求,首次灌注時混凝土導管底端以一次埋入混凝土 0. 8?1. 2米,混凝土應連續澆 注,嚴禁中途停工,在灌注過程中經常用測錘探測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並適時提升逐級拆 卸導管,根據實際情況嚴格控制導管的最小埋深,以保證樁身混凝土的連續均勻,混凝土灌 注的上升速度大於或等於2m/h。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二) 護筒應用工具式鋼護筒,採用迴轉鑽,內徑比鑽頭直徑大100mm,上部開高設1?2個溢漿 孔。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五) 根據具體工程情況選用泥漿正循環和反循環方法作業,不同類型的土層採用不同的鑽頭。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穿過粘性土、 淤泥和淤泥質土及砂土鑽進時,選用魚尾鑽或籠式鑽頭;穿過不厚的砂夾卵石或在風化巖 石層鑽進時,選用鑲焊硬質合金刀頭的籠式鑽頭。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七) 澆築地下混凝土時,灌注時間控制在埋入導管中的混凝土不喪失流動性的時間內,且須加 入緩凝劑。
【文檔編號】E02D5/38GK104120716SQ201310154457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8日
【發明者】楊哲 申請人: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