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關於追趕超越發言稿
2023-12-12 18:06:52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黨員關於追趕超越發言稿,歡迎閱讀。
黨員關於追趕超越發言稿一
在剛剛召開的全市第三季度工作講評會上,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吹響了新一輪的發展號角:自我加壓,追趕超越,決戰四季度,確保「十二五」圓滿收官,為實現「十三五」開門紅奠定堅實的基礎。
今年以來,在國內經濟壓力持續下行的形勢下,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務實奮進,保持了8.5%的經濟增長速度,仍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這一成績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心無旁騖抓落實、追趕跨越自加壓的結果,實屬不易、難能可貴。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一些主要經濟指標還存在較大差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還很重。縣(市、區)之間的發展還不平衡,各項指標完成進度不一。
要保質保量完成今年目標任務,實現「十二五」完美收官,就需要我們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捨我其誰的使命感、勇挑重擔的責任感,全身心投放到加快改革發展的洪流中去,推進渭南實現追趕超越。
實現追趕超越,就要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反映了發展理念上的差距。所以要繼續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五個紮實」新要求,創新發展理念,促進發展提質增速。這次會議為大家出了一些「新招」:在抓大引小的基礎上,發揮相關行業協會在工業發展上的作用;號召全市動起來,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氛圍;將各個縣城周圍的重點鎮納入縣城規劃範圍;走出「民生缺錢,民生花錢」的誤區,號召大力發展民生經濟等。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在具體工作中,要繼續創新思路、創新理念、創新方法,為追趕超越涵養充足的源頭活水。
實現追趕超越,就要認清形勢、堅定信心,進一步增強幹事創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信心勝於黃金。領導幹部要理性地看到新常態下發展的動力切換、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要求,不能用新常態為發展緩慢找理由、找說法,而要將壓力變動力,增強信心、勇於擔當,以極強的責任感、使命感,帶領人民群眾加快發展,為實現追趕超越打下基礎。
實現追趕超越,就要突出重點、科學施策。現階段經濟發展速度趨緩,更多是受限於不盡合理的產業結構,尤其是工業短板比較突出。對此,要抓項目擴投資。領導幹部要履行包聯責任,深入建設一線,促開工、抓進度、保投產,紮實做好項目的策劃包裝,為加快發展積蓄後勁。要抓工業促轉型。緊盯央企、省企,培育一批「頂天立地」的大項目,堅持積小成大,招引一批「鋪天蓋地」的中小微企業。要抓好第三產業。持續挖掘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行業潛力,培育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打造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銳意改革,加快發展不放鬆;鼓足幹勁,狠抓落實求實效。這次會議,市委、市政府根據渭南實際,「量身打造」一套發展方案。只要我們始終把發展牢牢抓在手上,全方位發力,努力實現渭南追趕超越的夢想,就一定會變成活生生的現實。
黨員關於追趕超越發言稿二
當前,黨中央提出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要求,省委提出要把陝西文化的大旗舉起來,推動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近年來,漢中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實施文化名市戰略,與中央、省委關于堅定文化自信的要求一脈相承。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加快文化名市建設,打造中國漢文化傳播示範基地,在「追趕超越」中彰顯文化擔當,既是重要的時代命題,更是歷史賦予的重大使命。
一、傳承漢風漢韻,留住文化自信根脈。漢中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漢王朝的發祥地。英大不列顛《大百科全書》記載:「漢族的形成,始於漢代。」漢朝、漢族、漢語、漢字之稱來源於漢中,世界各國稱中國文化為「漢學」。一要培植共同價值理念。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和弘揚漢中以兩漢三國為代表的傳統地域文化,通過主題活動、知識競賽、文藝演出、公益廣告、「最美系列人物」評選等形式,在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全面加強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二要耕植共同文化記憶。要積極從漢中深厚的歷史文化、絲路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鄉賢文化等資源中汲取營養,挖掘張騫、諸葛亮、蔡倫等名人先賢的核心價值典故,大力弘揚開拓進取、開放圖強、誠實守信、鞠躬盡瘁、勇於創新等精神,弘揚傳統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家訓,用優秀傳統文化潤澤心靈、陶冶情操。三要留住共同文化遺存。要精心打造青木川、華陽、駱家壩等特色文化名鎮,深入挖掘闡發歷史傳說、地域文化標記,保護好、傳承好古遺蹟、古村落、古建築,做好靜明寺、東塔、飲馬池等古建築、古遺址的修繕,使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根脈的美好願景成為現實。
二、構建文化地標,築牢文化自信根基。傳承歷史文脈,彰顯文化特色,叫響「兩漢三國·真美漢中」城市品牌,以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提升漢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一是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漢中大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等市級十大公共文化項目,改造提升縣級文化館、圖書館、鎮綜合性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群眾文體活動場所建設,實現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互聯通。二是做活文旅融合大文章。文化決定城市品質,旅遊提升城市活力。漢中在全國地級市率先編制了全域旅遊規劃,啟動了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正在加快打造全域旅遊、全業旅遊、全季旅遊升級版。加大「漢中天坑群」保護、研究、宣傳和開發利用,積極推進世界遺產申報工作;進一步提升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品牌效應;目前,正加快建設興元漢文化示範區、天漢文化公園、西漢三遺址歷史文化街區,打造中心城區新的文化地標。三是抓好文化惠民工作。打造城鄉居民「15分鐘文化休閒圈」「一小時文化服務圈」「三小時精品文化旅遊圈」,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開展送圖書、送電影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持續抓好「群眾大舞臺、月月喜相逢、天漢放歌、送歡樂下基層、漢中民歌五進」等群眾文化活動,夯實文化自信的群眾基礎。
三、發展文化產業,培植文化自信主體。圍繞「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3.2%的目標,全力以赴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不斷充實文化名市內核。一是持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打破制約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藩籬,持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有利於釋放文化生產力的體制機制。二是培植新型文化業態。大力實施「文化」行動計劃,推進文化與科技、旅遊、網際網路等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等新興產業。三是培育文化產業龍頭。通過增資擴股、兼併重組,推動文化領域龍頭企業規模化經營、高端化發展,同時扶持一批市場前景好、具有「頭雁效應」的中小微文化企業,帶動全市文化產業擴規上檔、提質增效。四是加快建設文化園區。重點加快龍崗遺址文化生態園、中華漢城文化產業園、勉縣諸葛文化產業園、城固張騫文化產業園、洋縣蔡倫文化產業園、寧強略陽氐羌文化產業園建設,打造兩漢三國文化、秦巴民俗文化、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文化「四大文化品牌」,推動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
四、講好漢中故事,叫響文化自信品牌。立足擴大漢中文化對外影響力,講好漢中故事,傳播漢中聲音,提升文化軟實力。一是唱響城市品牌。立足「絲路源點城市」品牌,借力央視等高端平臺,用好「張騫使團大篷車隊」平臺,持續宣傳漢中兩漢三國歷史文化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廣泛開展「兩漢三國·真美漢中」城市形象宣傳,努力提升漢中對外知名度、美譽度。二是打造精品力作。邀請名人、名家、名編導,深入挖掘整理漢中豐厚的文化資源,尋找文化力量,傳播文化價值,打造推出彰顯漢中地域元素的優秀文藝作品、影視劇作,以精品佳作引領漢中文化由「高峰」向「高原」邁進,推動全民文化自覺自信。三是深化文化外宣。加強與中省主流媒體聯繫協作,全面抓好「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等系列節會活動宣傳。積極組織漢調桄桄、漢中民歌等特色文化劇目參加中省舉辦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努力彰顯文化自信。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