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強制循環載冷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13 00:27:07 1
一種強制循環載冷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強制循環載冷系統,包括有內循環系統、外循環系統和低溫循環容器;所述內循環系統包括低溫循環容器出液口依次通過電磁閥、內循環屏蔽泵、單向閥、中間換熱器、高溫機組、低溫機組、截止閥與低溫循環容器中的淋激噴頭連接;所述外循環系統包括低溫循環容器出液口依次通過電磁閥、外循環屏蔽泵、單向閥、風冷蒸發器、氣液分離器、截止閥與低溫循環容器進氣口連接。本實用新型實現環境溫度在+60℃至-55℃工況跨度下的各種溫度區間的調節,實現了遠程低溫供液系統的無油循環,適用於室內側溫度150℃以上的特殊場合,工質充注量大幅減少,避免膨脹容器體積過大,有效降低系統成本,提高了製冷運轉可靠性高、安全性高。
【專利說明】 一種強制循環載冷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強制循環載冷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應用於各種高低溫環境模擬實驗室的製冷設備絕大多數為雙級壓縮制冷機組或復疊式制冷機組。採用直接蒸發形式的雙級機或復疊機受到條件限制,無法應用於某些特殊場合,例如制冷機組和蒸發末端之間距離較遠的場合。採用直接蒸發的形式則會導致系統回油困難,製冷劑和潤滑油的在低溫環境下相容性下降,且工質充注量增多也會大大增加系統膨脹容器的體積,增加了機組的安全隱患。在製冷空間同時兼顧高溫場合,環境高溫可能達到或超過150°C,低溫級潤滑油可能碳化並汙染製冷劑,損害壓縮機等設備,更不適合採用直接蒸發的形式。
[0003]常規的載冷劑如鹽水,防凍液無法應用於_70°C的低溫工況,而目前大量採用的導熱油、冰河冷媒等適用於低溫的載冷劑,由於其粘度和導熱能的限制,造成機組的配置成本高,大大增加的項目的投入成本,不利於低溫復疊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強制循環載冷系統,用於解決用戶側溫度高低溫跨度大、冷量輸送距離遠等各種特殊場合,具有節能、環保等特點。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強制循環載冷系統,包括內循環系統、低溫循環容器和外循環系統依次相連;
[0006]所述低溫循環容器包括淋激噴頭、液相區A和氣相區B。
[0007]所述內循環系統包括順次連接低溫循環容器、電磁閥、內循環屏蔽泵、單向閥、中間換熱器、高溫機組、低溫機組、截止閥;所述低溫循環容器的出液口通過第一電磁閥與內循環屏蔽泵進液口連接;所述內循環屏蔽泵出液口分別與第一中間換熱器支路、第二中間換熱器支路進液口連接,中間設有共用的第一單向閥,內循環屏蔽泵進液口與第一中間換熱器支路出液口、第二中間換熱器支路出液口中間分別設有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所述第一中間換熱器與高溫機組連接,第一中間換熱器支路出液口與低溫循環容器中的淋激噴頭進液口連接,中間設有第三單項閥;所述第二中間換熱器與低溫機組連接,第二中間換熱器支路出液口與低溫循環容器中的淋激噴頭進液口連接,中間設有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一中間換熱器支路、第二中間換熱器支路與低溫循環容器中間設有共用的第一截止閥。
[0008]所述外循環系統包括依次連接低溫循環容器、電磁閥、外循環屏蔽泵、單向閥、蒸發器、蒸發風機、氣液分離器、截止閥;所述低溫循環容器的出液口通過第四電磁閥與外循環屏蔽泵進液口連接;所述外循環屏蔽泵出液口與風冷蒸發器進液口連接,中間設有第四單向閥5-4 ;所述風冷蒸發器出液口與氣液分離器進液口連接;所述氣液分離器出液口與低溫循環容器進液口連接,中間設有第二截止閥。
[0009]所述蒸發風機通過運轉送風將冷量輸送至室內側。[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1]I)本實用新型通過系統中的高溫機組、低溫機組的獨立工作實現環境溫度在+60°C至-55°C工況跨度下的各種溫度區間的調節;
[0012]2 )本實用新型通過系統運行產生冷量再通過蒸發風機將冷量輸送至室內側,實現了遠程低溫供液系統的無油循環,相對於直接蒸發系統來說,不存在由於環境溫度低導致油凝結堵塞以及高溫時油碳化汙染等各種潛在危害;
[0013]3)本實用新型內循環屏蔽泵和外循環屏蔽泵可通過對流量的調節實現對系統能量調節的簡單控制;
[0014]4)本實用新型通過系統與室內側分離,大幅減少了高溫機組、低溫機組的工質充注量,避免了復疊系統中因為低溫工質充注量大而導致的膨脹容器體積過大的情況;
[0015]5)本實用新型通過低溫循環容器可有效調節因為局部高溫而導致的管路壓力升高。本系統與室內側分離,不會高溫下潤滑出現油變質情況,因此本系統適用於室內側溫度150°C以上的特殊場合;
[0016]6)本實用新型減小了配置容量,有效降低系統成本;
[0017]7)本實用新型原理簡單,製冷運轉可靠性高,安全性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所示,強制循環載冷系統,包括一種強制循環載冷裝置,包括內循環系統、外循環系統和低溫循環容器。
[0020]所述低溫循環容器I包括淋激噴頭2、液相區A和氣相區B。
[0021]內循環系統包括順次連接低溫循環容器、電磁閥、內循環屏蔽泵、單向閥、中間換熱器、高溫機組、低溫機組、截止閥;低溫循環容器I的出液口通過第一電磁閥3-1與內循環屏蔽泵4-1進液口連接,低溫循環容器I液相區A的載冷劑通過第一電磁閥3-1,內循環屏蔽泵4-1延遲數秒後開啟,通過第一電磁閥3-1和內循環屏蔽泵4-1實現載冷劑流量控制;內循環屏蔽泵4-1出液口分別與第一中間換熱器6-1支路、第二中間換熱器6-2支路進液口連接,中間設有共用的第一單向閥5-1,內循環屏蔽泵4-1出液口與第一中間換熱器6-1支路、第二中間換熱器6-2支路出液口中間分別設有第二電磁閥3-2、第三電磁閥3-3 ;第一中間換熱器6-1與高溫機組7-1連接,第一中間換熱器6-1支路出液口與低溫循環容器I進液口連接,中間設有第三單項閥5-3 ;第二中間換熱器6-2與低溫機組7-2連接,第二中間換熱器6-2支路出液口與低溫循環容器I進液口連接,中間設有第二單向閥5-2,通過第一中間換熱器6-1、高溫機組7-1和第二中間換熱器6-2、低溫機組7-2實現載冷劑冷卻。當室內側環境溫度在_20°C至+60°C時,高溫機組7-1開啟,第二電磁閥3-2開啟、第三單向閥
5-3開啟,低溫機組7-2停止工作,第三電磁閥3-3關閉、第二單向閥5-2關閉。當室內側環境溫度在(-55°C至_20°C)時,低溫機組7-2開啟,第三電磁閥3-3開啟、第二單向閥5_2開啟,高溫機組7-2停止工作,第二電磁閥3-2關閉、第三單向閥5-3關閉;第一中間換熱器
6-1支路、第二中間換熱器6-2支路與低溫循環容器I中間設有共用的第一截止閥8-1。第一截止閥8-1出液口與淋激噴頭2連接,淋激噴頭2將載冷劑形成低溫噴霧對進入低溫循環容器I的氣態載冷劑進行噴淋冷卻。
[0022]外循環系統包括依次連接低溫循環容器、電磁閥、外循環屏蔽泵、單向閥、蒸發器、蒸發風機、氣液分離器、截止閥;低溫循環容器I的出液口通過第四電磁閥3-4與外循環屏蔽泵4-2進液口連接,通過第四電磁閥3-4控制載冷劑流量;外循環屏蔽泵4-2出液口與風冷蒸發器11進液口連接,中間設有第四單向閥5-4,通過外循環屏蔽泵4-2實現將低溫載冷劑輸送至風冷蒸發器11,通過第四單向閥5-4防止載冷劑回流;風冷蒸發器11出液口與氣液分離器9進液口連接,載冷劑通過風冷蒸發器11氣化後,再通過氣液分離器9進行氣液分離,防止有液態載冷劑;氣液分離器9出氣口與低溫循環容器I進氣口連接,中間設有第二截止閥8-2,通過氣液分離器9的氣態載冷劑進入低溫循環容器I。
[0023]氣液分離器9中帶有液位報警系統,通過對系統回氣待液量的監控,來輔助外循環系統的工質流量。
[0024]第二截止閥8-2設為常開,用於系統維修。
[0025]所述蒸發風機10設置在風冷蒸發器11 一側通過運轉送風將冷量輸送至室內側。
[0026]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發明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強制循環載冷系統,包括風冷蒸發器、蒸發風機,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低溫循環容器,所述低溫循環容器出液口與內循環屏蔽泵進液口連接,內循環屏蔽泵出液口與第一中間換熱器進液口連接,第一中間換熱器與高溫機組連接,內循環屏蔽泵出液口與第二中間換熱器進液口連接,第二中間換熱器與低溫機組連接,第一中間換熱器出液口、第二中間換熱器出液口與低溫循環容器進液口連接;所述低溫循環容器出液口與外循環屏蔽泵進液口連接,外循環屏蔽泵出液口與風冷蒸發器進液口連接,風冷蒸發器出氣口與氣液分離器進氣口連接,氣液分離器出氣口與低溫循環容器進氣口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強制循環載冷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循環屏蔽泵與第一中間換熱器、第二中間換熱器之間均設有電磁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強制循環載冷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中間換熱器、第二中間換熱器與低溫循環容器之間均設有單向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強制循環載冷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蒸發風機設置於風冷蒸發器的一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強制循環載冷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氣液分離器設置於風冷蒸發器與低溫循環容器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強制循環載冷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低溫循環容器內設有淋激噴頭。
【文檔編號】F25B7/00GK203758070SQ201320796319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8日
【發明者】張銘, 陳斌, 葛磊, 鄧長權, 許永峰, 趙貝 申請人:合肥天鵝製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