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製造方法
2023-12-11 04:22:32 2
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支架和輥輪;所述輥輪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支架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通過輥輪輸送膜片,調節輥輪與支架之間的距離,使膜片始終與模具分型面保持平行地進入注塑型腔,保證轉印過程中膜片與型腔緊密貼合,提高轉印質量。
【專利說明】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塑機用膜片支架。
【背景技術】
[0002]注塑表面裝飾技術(以下簡稱MD技術),廣泛應用在汽車內飾件的生產中。通過將印刷有油墨的膜片送至注塑型腔內,使油墨轉印至塑件的表面,形成裝飾圖案。注塑過程中,膜片與分型面保持平行地進入注塑型腔,可使膜片與型腔緊密貼合,提高油墨轉印質量。而現有技術中通過在注塑機上設置一橫梁支撐印有油墨的卷狀膜片,且橫梁在注塑機上的位置固定,導致膜片在注塑機上的位置也固定不變。由於注塑不同尺寸的塑件所需的注塑模具尺寸也不相同,現有的支撐裝置無法使膜片與不同尺寸的注塑模具的分型面均保持平行地進入注塑型腔,故需在注塑機上增設一個可滿足不同尺寸模具需求的膜片輸送裝置,使膜片始終與分型面保持平行地進入模具型腔。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使膜片始終與模具分型面保持平行地進入模具型腔的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
[0004]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支架和輥輪;所述輥輪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支架上。
[0006]優選地是,還包括至少一個輥輪支架;所述輥輪支架與所述支架連接,支撐所述輥輪可相對所述支架移動地設置。
[0007]優選地是,所述支架包括兩個相互平行且間隔設置的第一支撐杆;所述輥輪支架包括兩個第二支撐杆;所述第二支撐杆分別與所述支架的兩個第一支撐杆連接,且相互對稱;所述第二支撐杆的一端通過連接件與所述第一支撐杆可移動連接地設置,另一端支撐所述輥輪可轉動地設置。
[0008]優選地是,所述連接件為螺釘;所述第一支撐杆上和所述第二支撐杆上分別設有與所述螺釘相適應的圓形通孔和U型螺紋孔;所述螺釘穿過所述圓形通孔後擰入所述U型螺紋孔地設置。通過調節所述圓形通孔相對於所述U型螺紋孔的位置,來改變所述輥輪與所述第一支撐杆之間的距離。
[0009]優選地是,所述輥輪包括輥體和轉軸;所述輥體呈圓柱形;所述轉軸沿所述輥體的中心軸延伸出所述輥體地設置;所述第二支撐杆的一端設有與所述轉軸相適應的支撐槽;所述轉軸嵌入所述支撐槽地設置。
[0010]優選地是,所述輥體表面設有吸附材料。
[0011]優選地是,還包括支撐軸;所述支撐軸水平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杆之間,端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杆可拆卸連接地設置。印有油墨的膜片以卷狀形式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支撐軸上。[0012]優選地是,所述輥輪支架的個數為兩個;不同輥輪支架的第二支撐杆的長度不同。
[00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通過輥輪輸送膜片,調節輥輪與支架之間的距離,使膜片始終與模具分型面保持平行地進入注塑型腔,保證轉印過程中膜片與型腔緊密貼合,提高轉印質量。通過在輥體表面增設吸附材料,使輥輪在輸送膜片時將膜片表面的灰塵或雜質清除,避免因灰塵或雜質導致塑件表面產生氣泡或麻點等缺陷,提高了塑件的外觀質量。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灰塵或雜質隨膜片進入模具並累積,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在支架上設置多個第二支撐杆長度不同的輥輪支架,可增加輥輪與支架之間距離的調節範圍,擴大了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的應用範圍。也可在支架上設置支撐軸,使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兼有膜片支撐功能,提高了功能性,節省了設備成本,提高了空間利用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0016]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包括支架1、支撐軸2、輥輪3、輥輪支架。支架I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一支撐杆11和第一支撐杆12,第一支撐杆11和第一支撐杆12相互間隔地安裝在注塑機5上。支撐軸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撐杆11和第一支撐杆12可拆卸連接,支撐卷狀膜片6可轉動地設置在支架I上。輥輪3包括輥體31和轉軸32,輥體31呈圓柱形,轉軸32沿輥體31的中心軸伸出輥體31的端面。輥輪支架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二支撐杆41和第二支撐杆42,第二支撐杆41和第二支撐杆42分別與第一支撐杆11和第一支撐杆12可移動連接。第二支撐杆41和第二支撐杆42的端部設有與轉軸32相適應的支撐槽44,轉軸32嵌入支撐槽44內,使輥輪3可轉動地設置在輥輪支架4上。膜片6經輥輪3輸送,進入模具7的型腔71。
[0017]以第二支撐杆41為例,第二支撐杆41通過螺釘8與第一支撐杆11可移動連接。第一支撐杆11設有與螺釘8相適應的圓形通孔(圖中未示出),第二支撐杆41設有與螺釘8相適應的U型螺紋孔43,U型螺紋孔43與圓形通孔一一對應地設置;螺釘8穿過圓形通孔後擰入U型螺紋孔43,將第二支撐杆41連接在第一支撐杆11上。第二支撐杆42以同樣的連接方法安裝在第一支撐杆12上。根據模具7的厚度H,調節圓形通孔與U型螺紋孔43的相對位置,進一步調節輥輪3與支架I之間的距離,從而使膜片6經輥輪3輸送後與模具7的分型面72保持平行地進入型腔71。
[0018]可在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上設置多個輥輪支架,使各輥輪支架的長度不同,增大輥輪3與支架I之間距離的調節範圍,使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適用於更多具有不同厚度H的模具。
[0019]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僅用於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並不構成對權利要求範圍的限制,本領域內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的其他實質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支架和輥輪;所述輥輪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支架上;還包括至少一個輥輪支架;所述輥輪支架與所述支架連接,支撐所述輥輪可相對所述支架移動地設置;所述支架包括兩個相互平行且間隔設置的第一支撐杆;所述輥輪支架包括兩個第二支撐杆;所述第二支撐杆分別與所述支架的兩個第一支撐杆連接,且相互對稱;所述第二支撐杆的一端通過連接件與所述第一支撐杆可移動連接地設置,另一端支撐所述輥輪可轉動地設置;所述連接件為螺釘;所述第一支撐杆上和所述第二支撐杆上分別設有與所述螺釘相適應的圓形通孔和U型螺紋孔;所述螺釘穿過所述圓形通孔後擰入所述U型螺紋孔地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輥輪包括輥體和轉軸;所述輥體呈圓柱形;所述轉軸沿所述輥體的中心軸延伸出所述輥體地設置;所述第二支撐杆的一端設有與所述轉軸相適應的支撐槽;所述轉軸嵌入所述支撐槽地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輥體表面設有吸附材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膜片輸送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支撐軸;所述支撐軸水平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杆之間,端部與所述第一支撐杆可拆卸連接地設置。
【文檔編號】B29L31/58GK203739114SQ201320881813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9日
【發明者】馬勇, 張亞明 申請人:上海通領汽車飾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