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磨盤式螺杆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4:23:57 2
一種磨盤式螺杆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磨盤式螺杆,用於精微射出成形的射出成形機,包括磨盤螺杆和磨盤,所述磨盤螺杆設有磨盤螺杆槽,所述磨盤設有磨盤槽。與長棒形螺杆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高強度、高剛性、易製造、易維修、易清理,另外下料口可以製造得更大,可以直接加工正常的塑料原料,解決微少量塑料的注塑或擠出的溶膠問題。除了控制成本降低模具價格,並可因無料頭而達到零廢料的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磨盤式螺杆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螺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磨盤式螺杆。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微、納米時代的來臨,產品微小化、設備微型化將是未來的趨勢,甚至,對於微小產品的精度及複雜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塑料材料的使用也越來越多樣化,很顯然,對於精微射出成形的應用來說,傳統的射出注塑機已經不再是一種經濟上可行的解決方案。倘若今天我們想要將一隻小老鼠變成一隻大象那麼大,一般做法就是將尺寸放大而呈現線性化的增加,想想看,這隻大老鼠將會是怎麼個情況?站不住,走不動;因為體重與尺寸為三次方關係,而承受重量的截面積與尺寸為平方關係。同樣道理,將一隻大象變成一隻老鼠一樣大小時,讓大的注塑機變成微小注塑機的話,是否將會產生許多效率及成形的問題。
[0003]歷年來市面上的射出成形機大都是裝配很大的設備,每當成形量產小物品時,常會是使用大的注塑機去成形量產,雖然注塑機的製造商已經一直在開發小型成形機,一般的注塑機的螺杆是長棒形,其側面有螺旋溝,無論怎樣也只不過是使原注塑機縮小了10%-20%的程度罷了,換句話說只是個注塑機的縮小版而已。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新式螺杆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精微射出成形的射出成形機體積大,消耗原材料和浪費資源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磨盤式螺杆。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0006]一種磨盤式螺杆,用於精微射出成形的射出成形機,包括磨盤螺杆和磨盤,所述磨盤螺杆設有磨盤螺杆槽,所述磨盤設有磨盤槽。所述磨盤式螺杆為圓盤狀。
[0007]進一步地,所述磨盤螺杆槽呈螺旋狀。磨盤螺杆槽的內外周會因速度不同而獲有混煉的效果。
[0008]所述磨盤槽底部設有中心孔,繞有中心孔呈圓周式開有多個鐮刀狀通孔。優選地,所述鐮刀狀通孔有6個。加工塑料粒原料時,塑料粒原料由中心孔和鐮刀狀通孔混勻流出。
[0009]本實用新型應用於精微射出成形的射出成形機,所述的磨盤式螺杆的下料口可以製造得更大,可以直接加工正常的塑料粒原料,降低模具加工,並可因無料頭而達到零廢料的效果。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與長棒形螺杆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高強度、高剛性、易製造、易維修、易清理,另外下料口可以製造得更大,可以直接加工正常的塑料原料,解決微少量塑料的注塑或擠出的溶膠問題。除了控制成本降低模具價格,並可因無料頭而達到零廢料的效果。
[0012]【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磨盤螺杆結構示意圖;其中,1、磨盤螺杆槽;[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磨盤螺杆立體圖;其中,2、磨盤螺杆;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磨盤結構示意圖;其中,3、磨盤槽;5、鐮刀狀通孔;6、中心孑L ;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磨盤立體圖;其中,4、磨盤。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出進一步地詳細闡述,但實施例並不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0018]實施例1
[0019]如圖1、2、3和4所示,一種磨盤式螺杆,包括磨盤螺杆2和磨盤4,磨盤螺杆槽I設置在磨盤螺杆2上,磨盤槽2設置在磨盤4上。該螺杆與傳統的長棒形螺杆的側面的螺旋溝不一樣,該磨盤式螺杆為圓盤狀。磨盤螺杆槽I呈螺旋狀,其內外周會因速度不同而獲有混煉的效果。所述磨盤槽3底部設有中心孔6,繞有中心孔6呈圓周式開6個鐮刀狀通孔
5。磨盤式螺杆與長棒形螺杆比較,具有高強度、高剛性、易製造、易維修、易清理,另外下料口可以製造得更大,可以直接加工正常的塑料原料,解決微少量塑料的注塑或擠出的溶膠問題。除了控制成本降低模具價格,並可因無料頭而達到零廢料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磨盤式螺杆,用於精微射出成形的射出成形機,其特徵在於,包括磨盤螺杆和磨盤,所述磨盤螺杆設有磨盤螺杆槽,所述磨盤設有磨盤槽,所述磨盤螺杆槽呈螺旋狀,所述磨盤槽底部設有中心孔,繞有中心孔呈圓周式開有多個鐮刀狀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磨盤式螺杆,其特徵在於,所述鐮刀狀通孔有6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磨盤式螺杆,其特徵在於,所述磨盤式螺杆為圓盤狀。
【文檔編號】B29C45/60GK203765976SQ201320881192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0日
【發明者】蔡炳然, 廖繼科, 甄煥財 申請人:廣東聯塑機器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