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控制甬道平衡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18:10:57 2
專利名稱:自動控制甬道平衡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絲甬道熱風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對自動控制甬道平衡系
統等結構的改良。
背景技術:
—般紡絲生產線20多個甬道的上甬道迴風與下甬道迴風(包含大量紡絲溶劑) 被吸入主真空集管,經過熱交換器底部、冷凝器後進入送風機,然後經過冷凝器繼續冷凝, 然後通過換熱器上部預熱,經過第一加熱器加熱後進入主送風集管送入各個南道,南道的 第二加熱器將熱風加熱到紡絲溫度後經過錐形過濾器送入甬道進風室。中國專利公開了一 種圓形氨綸紡絲甬道(授權公告號CN 100343425C),其包括圓筒形甬道體,噴絲板組件、 環形吹風器、環形進風整流器、環形迴風整流器、熱氣流進口和熱氣流出口,噴絲板組件設 置於筒形甬道體頂部中間,環形吹風器設置於筒形甬道體頂部噴絲板組件外圍,環形進風 整流器置於環形吹風器的下方,環形迴風整流器設置於筒形甬道體的底部,熱氣流進口連 接於環形吹風器頂部,熱氣流出口連接於環形迴風整流器側壁;環形吹風器包括環形氣室、 壓蓋以及吹風管,壓蓋蓋置於環形氣室頂部,吹風管連接於壓蓋上,與熱氣流進口和環形氣 室相連通;環形進風整流器由多孔整流板、金屬濾網、金屬濾網壓框、金屬濾網、金屬濾網壓 框以及壓框上、下堆疊組成;環形迴風整流器包括環形迴風室和擋流板,環形迴風室內壁為 多孔整流板,熱氣流出口連接於環形迴風室外壁,擋流板設置於熱氣流出口進口側,圓筒形 甬道體外壁整體覆置有伴熱隔套。採用這種甬道的紡絲生產線無法精確控制調節下甬道回 風與甬道底部吸風流量使得甬道與甬道間工藝條件不一致,造成成品絲的甬道間質量不一 致。且每次更換品種調節的風量都不一致,造成成品絲質量不穩定;甬道風量系統可控性 差,甬道未調節平衡狀況下向車間排氣帶出大量紡絲溶劑,使紡絲車間操作環境惡劣,且存 在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控制甬道平衡系統,其主要是解 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無法精確控制調節下甬道迴風與甬道底部吸風流量使得甬道與甬道 間工藝條件不一致,造成成品絲的甬道間質量不一致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還解決了甬道風 量系統可控性差,甬道未調節平衡狀況下向車間排氣帶出大量紡絲溶劑,使紡絲車間操作 環境惡劣,且存在安全隱患等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控制甬道平衡系統,包括紡絲甬道,紡絲甬道上開有甬道進風
口、上甬道迴風口、下甬道迴風口、甬道底吸風口,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甬道迴風口、下甬道
迴風口通過管路連接有主真空集管;南道進風口通過管路依次連通有錐形過濾器、加熱器、
主送風集管;下甬道迴風口與主送風集管之間連接有溫度計與自動調節閥,自動調節閥與
溫度計之間連接有溫度控制器。通過設定下甬道溫度為試驗後獲得的甬道平衡溫度,溫度控制器通過調節下甬道迴風口處的自動調節閥的開度,控制下甬道溫度,使甬道平衡。上甬 道迴風口 、下甬道迴風口處的熱風都集中到主真空集管處,通過換熱器換熱,然後被送入到 主送風集管中,再經錐形過濾器過濾,從甬道進風口處進入甬道。 作為優選,所述的甬道底吸風口通過送風機連接有DMAc吸收器,DMAc吸收器連通 屋頂排風口,便於將廢氣排出。 作為優選,所述的甬道進風口與錐形過濾器之間、上甬道迴風口與主真空集管之 間設有蝶閥,可以控制熱風的流量。 作為優選,所述的送風機的進出口處各設有一個蝶閥,可以控制熱風的流量。 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自動調節下甬道風室吸風風量,使工藝調節更便捷準確,控 制甬道從紡絲車間吸氣,減少洩漏到紡絲車間的紡絲溶劑,改善車間工作環境,使紡絲車間 更安全的特點;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紡絲甬道熱風調配的準確及穩定性,是質量偏差更小,質 量更穩定一致,結構簡單、合理等特點。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零部件、部位及編號紡絲甬道1、甬道進風口 2、上甬道迴風口 3、下甬道迴風 口 4、甬道底吸風口 5、主真空集管6、錐形過濾器7、加熱器8、主送風集管9、溫度計10、自動 調節閥11、溫度控制器12、送風機13、DMAc吸收器14、蝶閥15。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本例的自動控制甬道平衡系統,如圖l,有一個紡絲甬道l,紡絲甬道上端 設有甬道進風口 2、上甬道迴風口 3,下端設有下甬道迴風口 4、甬道底吸風口 5,甬道進風口 2通過管路依次連通有蝶閥15、錐形過濾器7、加熱器8、主送風集管9。上甬道迴風口 3、下 甬道迴風口 4通過管路連接有主真空集管6。甬道底吸風口 5通過管路依次連接有送風機 13、DMAc吸收器14,DMAc吸收器連通屋頂排風口 ,此處送風機13的進出口都連接蝶閥。下 甬道迴風口 4與主送風集管9之間連接有溫度計10與自動調節閥11,自動調節閥11與溫 度計10之間連接有溫度控制器12。甬道進風口 2與錐形過濾器7之間、上甬道迴風口 3與 主真空集管6之間都設有蝶閥。 使用時,甬道進風與上甬道迴風通過蝶閥與孔板差壓調節分配熱風流量,先關閉 下甬道的蝶閥,然後微開,使平衡後的甬道從車間吸風,而不是向車間排放含紡絲溶劑的熱 風,在溫度控制器12上設定下甬道溫度為試驗後獲得的甬道平衡溫度,自動調節閥11通過 調節下甬道迴風的閥門開度,控制下甬道溫度,從而使甬道平衡。
權利要求一種自動控制甬道平衡系統,包括紡絲甬道(1),紡絲甬道(1)上開有甬道進風口(2)、上甬道迴風口(3)、下甬道迴風口(4)、甬道底吸風口(5),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甬道迴風口(3)、下甬道迴風口(4)通過管路連接有主真空集管(6);甬道進風口(2)通過管路依次連通有錐形過濾器(7)、加熱器(8)、主送風集管(9);下甬道迴風口(4)與主送風集管(9)之間連接有溫度計(10)與自動調節閥(11),自動調節閥(11)與溫度計(10)之間連接有溫度控制器(12)。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動控制甬道平衡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甬道底吸風口 (5)通過送風機(13)連接有DMAc吸收器(14) , DMAc吸收器連通屋頂排風口 。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控制甬道平衡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甬道進風口 (2)與錐形過濾器(7)之間、上甬道迴風口 (3)與主真空集管(6)之間設有蝶閥(15)。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控制甬道平衡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送風機(13)的進 出口處各設有一個蝶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絲甬道熱風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動控制甬道平衡系統。其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無法精確控制調節下甬道迴風與甬道底部吸風流量使得甬道與甬道間工藝條件不一致,造成成品絲的甬道間質量不一致,甬道風量系統可控性差,甬道未調節平衡狀況下向車間排氣帶出大量紡絲溶劑,使紡絲車間操作環境惡劣,且存在安全隱患等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紡絲甬道,紡絲甬道的上甬道迴風口、下甬道迴風口通過管路連接有主真空集管;甬道進風口通過管路依次連通有錐形過濾器、加熱器、主送風集管;下甬道迴風口與主送風集管之間連接有溫度計與自動調節閥,自動調節閥與溫度計之間連接有溫度控制器。
文檔編號D01D11/00GK201495323SQ20092030210
公開日2010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13日
發明者陳娟 申請人:杭州舒爾姿氨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