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價格高端 華碩RT-N16路由試用
2024-10-02 00:08:13
泡泡網無線頻道7月1日 在不久前,泡泡網聯合華碩舉行了「玩的就是高端 華碩優異路由免費試用!」的活動,除了提供了三臺目前華碩最優異的無線路由器RT-N16,還有兩臺華碩目前銷售情況最好的無線路由器RT-N11+。
網友的熱情非常高漲,每個人在提交自己的申請表時,都表現出了對這款產品的興趣以及自己對無線網絡的認識。最後我們從眾多網友中隨機挑中了三名網友來試用RT-N16,下面我們就把來自江西的網友韓先生的試用文章整理之後發布,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韓先生在使用這款RT-N16時有什麼樣的切身體會。
什麼是家用路由器的核心競爭力?估計大部分人都會想到性能。可事實真是這樣麼?
一直以來,硬體規格似乎成了評估路由器的標準。例如有線接口從百兆過渡到千兆,無線速率從11兆發展到300兆,提升可謂相當迅猛。但這是晶片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能力體現,甚至可以說是英特爾大力推動的結果,卻不是設備製造商的功勞。設備製造商的功力應該體現在哪?固件。路由器的功能越強大,說明設備製造商的研發實力越強。可惜,在這一點上,大多數廠商並不積極,甚至正在走向同質化。我用過很多家用路由器,不客氣地說,大功能方面,即便是最新的產品也和10年前的產品沒什麼不同。也正因如此,才會有那麼多對新功能極度渴求的用戶轉投第三方固件的陣營,不惜犧牲質保權利以換取他們需要的特性。
寂寞的RT-N16
在這個眾人皆醉的時代,卻也有清醒的角色存在,華碩就是其中一個代表。對於這個DIY巨擘推出的家用網絡設備,我不吝給出一個積極的評價。這種好感產生於幾年前,幫朋友不到十個人的公司挑路由器,在病毒與P2P的雙重壓力下,不知掛掉了多少媒體熱薦的中高端產品。最後,不到100塊錢的華碩RX3041X表現出令人驚訝的穩定,以家用產品的身份成功服務於這個小企業。而穩定,正是固件質量最直接的體現。
出租屋內的簡易網絡娛樂中心
時光前進到2010年,當某些傳統意義的網絡廠商不惜降低穩定性而拼著給產品降成本的時候,華碩卻拿出了一款又一款中高端家用路由器。RT-N16,我眼中的精品,有著非常好的設計與做工,讓人抑制不住地迸發出對她的佔有欲。平心而論,若只以規格論英雄,2.4GHz頻段下的3天線802.11n+5千兆有線接口絕對算不上前衛。但血一般的事實曾經教育我,包括5GHz在內的很多噱頭只是自家裝修時熱血上頭選擇的射燈,實用性並不大,被用到的可能性也不高。所以說選路由器就像娶老婆,一定要用理智的大腦控制被亮點熱點蒙蔽的雙眼——志玲還是靜蕾,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定論。
網絡地圖
拋開那些不實際的、容易譁眾取寵的數字指標,說說RT-N16那些低調的華麗吧。華碩終於領悟到科技以人為本的精妙,開始完全站在用戶的視角重構WebUI,用圖形化、智能化、人性化的風格取代了沿襲已久的以技術為本的設置界面。不容易啊,這麼多年終於迎來了家用路由器WebUI的革命,用戶終於能以人的思維邏輯而不是固件裡功能模塊的結構邏輯來配置自己的路由器,這既是個洗具也是個杯具。智能化應該說是其中精華所在,路由器能夠根據自身及周別設備情況判斷有無異常,以及造成異常的可能性,再主動提醒用戶,這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家用路由器必須具備的功能。
先刷新版固件、下新版程序
如果說網際網路現在的商業機會在於Web 2.0,那在消費領域的機會就是P2P。文件共享、在線視頻已經是盡人皆知的應用,它們的流量在網際網路上持續優秀;傳統應用也在向P2P轉移,甚至360安全衛士都開始搞起了P2P升級……冥冥之中,我們已經悄然「被」P2P,而家用路由器卻沒做好足夠的準備。不要提並發連接數之類的東西,那都是理想狀態下的極端數字,也只是承載能力的體現。用戶需要的是對P2P的控制權!RT-N16提供了一種簡單、有效、實用的控制模式,用戶只需點選描述自己大概的應用模型,路由器就能做出有針對性的流量控制策略。雖然它採用的不是最好的應用控制方式,卻提供了最合適的控制效果。
除了創新,華碩RT-N16也做了一些腳踏實地的工作。通過USB外接移動存儲設備已經是中高端家用路由器上是很常見的功能,但支持NTFS格式讀寫的產品卻相當罕見,即便是第三方固件也沒提供這個特性。無論是技術瓶頸還是專利瓶頸,在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華碩做到了這一點,並且這一點對用戶極其重要!莫說Vista、Win7,就連WinXP也只能將硬碟格式化成NTFS或exFAT文件系統。用PQ之類的第三方磁碟操作工具?可以,但絕不是每個用戶都能操控這種工具,何況它們在高版本Windows上根本就不能正常運行。
AiDisk設置嚮導
當然,RT-N16的固件也不是十全十美,還有些細節部分需要完善。這個產品內置了華碩DDNS客戶端和AiDisk功能,可以提供一鍵式的公網FTP發布服務,使之由單一低附加值產品升格為高附加值解決方案。但我在配置過程中,用了幾個小時都沒搞定,具體表現為內網可以順利登錄,來自外網的訪問卻一直失敗。通過Telnet工具,我發現公網的21埠根本沒開啟——這是不合邏輯的。冷靜思考下,終於想到了一個可能性:由於下載伺服器上的一些工具對UPNP支持不佳,長期以來我都使用DMZ將主機直接映射到公網。有沒有可能因為RT-N16默認DMZ服務的優先級高於DDNS和AiDisk,造成外網無法訪問的情況?
關掉DMZ功能,果然一切正常,推斷成立。遺憾的是無論產品文檔還是路由器內置的在線幫助,都沒有提到這種情況。這個問題解決起來應該是比較容易的,理論上只要在訪問請求到達DMZ模塊之前加一個判斷即可。就像開啟DMZ和外網管理功能時,從外網訪問路由器的8080埠就可以順利登錄WebUI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