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動婦女節作文550字
2024-11-25 18:17:10
導語:3月8日婦女節又稱國際勞動婦女節,又稱三八節,婦女節,三八國際婦女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際勞動婦女節作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國際勞動婦女節作文1】
3月7日那天,我得知明天是國際勞動婦女節,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特別興奮。我發誓,一定要給媽媽過一個即愉快,又有紀念意義的婦女節。
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到了!我想:「今天要給媽媽一個大大的驚喜:一是送給媽媽一件普通而實用的小禮物;二是營造浪費的氛圍,就用科學老師講的,電池能通過導線把燈泡點亮的原理,把小燈泡點亮,不點客廳燈,用小燈泡點亮屋子。就這樣,我盼到了放學,放學後,我先去奧數班學習,等下了課,我在爸爸的陪同下去禮品店為媽媽挑選禮物,回家後,我趕緊把小燈泡用導線和電池連接好,點亮小燈泡後,我把精心挑選的禮物送給了媽媽。媽媽高興地拆開了包裝,高興地說「好漂亮的水杯啊!謝謝女兒!」,我問媽媽:「您喜歡嗎?」,媽媽說:「喜歡,當然喜歡!只要是我女兒送我的禮物我都喜歡!可是女兒你知道婦女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不知道?」於是媽媽拉著我的手坐到沙發上給我講了婦女節的由來:「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市的女工為了反對資產階級壓迫、剝削、和歧視,爭取自由平等,舉行了大罷工和示威遊行。這一鬥爭得到了美國廣大勞動婦女的支持和熱烈響應。1910年,一些國家的先進婦女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者婦女代表大會。大會根據主持會議的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議,為了加強世界勞動婦女的團結和支持婦女爭取自由平等的鬥爭,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勞動婦女節。國際勞動婦女節的全稱是『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在我國又稱「國際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我國最早的婦女運動先驅是何香凝女士。」
聽過媽媽講完了婦女節的故事後,我還需要寫作業,作業完成後,我和爸媽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香。
【國際勞動婦女節作文2】
鄉鎮領導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98周年紀念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鎮各界婦女歡聚一堂,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98周年,同時表彰在我鎮「三個文明」建設中湧現出來的「五好文明家庭」和致富才能,並有幸請了南通大學的賈教授。我謹代表鎮黨委、政府向全鎮各界婦女和廣大婦女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祝各位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興旺!向關心、支持婦女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2007年,鎮婦聯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市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我鎮的大局,切實履行職能,積極開展雙學雙比,爭創「五好文明家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引領全鎮的廣大婦女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創新、創業、創造」的精神,奮發自強,積極奉獻,在經濟建設中撐起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全鎮人們的素質得到提高,經濟得到穩步的增長,是廣大婦女用自己智慧的頭腦、勤勞的雙手,敬業的精神,推進了全鎮三個文明建設的快速發展,為構建和諧高明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我希望廣大女性同志,在今後工作和生活中。一要加強學習,提高素質,要適應時代要求,順應發展潮流,牢固樹立主動學習,超前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二要在全面跨越中展示風採,勤勞、智慧、樸實的高明婦女從來都是高明加快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全面提升高明是我們高明5萬多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我們廣大高明婦女發揮聰明才智的廣闊舞臺,廣大婦女要立足本職工作,敬業愛崗,埋頭苦幹,腳踏實地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為高明的經濟、社會、和諧再立新功;三要在自主創業中施展才華,創業的人生最精彩,目前已有一部分女性成了高明的經濟發展的排頭點,但還需要進一步的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要堅決打破一切束縛創新創業的精神枷鎖,改變一切阻礙自身發展的習慣思維,增強迎難而上的勇氣,強化敢與競爭的觀念,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機遇面前不猶豫,困難面前不退步,以知識和能力謀發展,以作為和貢獻求平等;四要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作用,構建和諧社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廣大婦女要爭做時代精神的先行者,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文明的傳播者,弘揚「四白」精神,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遵紀守法,善於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的侵蝕,加強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關注關心弱勢群體,以自身的文明進步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
鎮村婦聯是黨領導下的群眾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繫婦女群眾橋梁和紐帶,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服從服務於黨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發揮自身的優勢,履行職責,始終把維護廣大婦女的利益,全心全意為高明廣大婦女服務、體察婦女疾苦傾聽婦女呼聲,反映婦女願望,表達婦女意志,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專心實意地幫助婦女解決實際問題。堅持把發揮自身優勢和動員社會力量有機結合、協調,推動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共同促進婦女事業的發展,為高明的事業作出你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