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01:59:27 1
專利名稱: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設計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私家車輛的擁有量已大幅增加,交通擁堵已成為當今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尤其在城市的交叉路口,行人和車輛的數量倍增,致使交通混亂、擁堵現象極其嚴重。所以,城市化進程中設計建設了大量的立交橋用於緩解城市交叉路口的交通擁堵問題,但是收效甚微。現有的立交橋通常是分層、永久式立交橋,佔地面積大、成本高,而且需要提前規劃,如果在現有的交叉路口修建立交橋,需要拆除周邊建築,是極不經濟的;而且對於下凹式的分層立交橋,其排水系統是個較難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雨季,存在橋內灌水的危險,具有巨大的安全隱患(例如北京下凹式立交橋在下雨時積水傷人的悲劇發生)。並且,現有的立交橋結構通常不考慮行人通行的問題,往往需要交通燈來輔助協調,使得交通混亂與擁堵的問題依舊。因此,有必要發明一種新型的立交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的立交橋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本實用新型是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十字型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包括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當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呈十字交叉時,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或者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在交叉處(正好處於路面的十字路口交叉處)形成將另一條雙向主機動車道聯通的、相對於路面的機動拱橋通道E (供機動車通行),所述另一條雙向主機動車道分別通過坡道F與機動拱橋通道E下方的路面雙向機動車道對應銜接(即置於機動拱橋通道E兩側的另一條雙向主機動車道分別通過坡道F銜接後實現聯通);還包括四條右轉機動車道,所述四條右轉機動車道分別為南向東右轉機動車道B-D、東向北右轉機動車道C-B、北向西右轉機動車道A-C、西向南右轉機動車道D-A ;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四條右轉機動車道均通過坡道F與路面機動車道對應銜接後形成立交橋的四個支部;所述立交橋的四個支部底面分別對應形成覆蓋路面十字交叉口上人行橫道的非機動拱橋通道J (即置於東西向機動車道兩側的南北向機動車道的下面分別形成供行人、非機動車通行的東西向非機動拱橋通道,置於南北向機動車道兩側的東西向機動車道的下面分別形成供行人、非機動車通行的南北向非機動拱橋通道)。工作時,直接在城市的東、西大道和南、北大道的十字交叉路口處(即具有四條人行橫道),架設上述十字型立交橋,南北向車輛和東西向車輛暢通無阻;行人和非機動車則分別通過各自的非機動拱橋通道J穿行,互不影響,即四個非機動拱橋通道J正好覆蓋了十字交叉路口處的四條人行橫道;四條右轉機動車道滿足了通行要求。實現了行人、非機動車和機動車完全分離,完全取消了紅綠燈設施。一種T型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包括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當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呈縱橫交叉時,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在交叉處(正好處於路面的十字路口交叉處)形成供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與南北向路面機動車道聯通的、相對於路面的機動拱橋通道E,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通過坡道F與機動拱橋通道E下方的路面雙向機動車道對應銜接;還包括兩條右轉機動車道,所述兩條右轉機動車道分別為南向東右轉機動車道B-D、西向南右轉機動車道D-A ;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兩條右轉機動車道均通過坡道F與路面機動車道對應銜接後形成立交橋的三個支部;所述立交橋的三個支部底面分別對應形成覆蓋路面十字交叉口上人行橫道的非機動拱橋通道J (即置於南北向機動車道兩側的東西向機動車道的下面分別形成供行人、非機動車通行的南北向非機動拱橋通道,南北向機動車道的下面形成供行人、非機動車通行的東西向非機動拱橋通道)。或者,一種T型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包括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當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呈縱橫交叉時,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在交叉處(正好處於路面的十字路口交叉處)形成供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與東西向路面機動車道聯通的、相對於路面的機動拱橋通道E,所述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通過坡道F與機動拱橋通道E下方的路面雙向機動車道對應銜接;還包括兩條右轉機動車道,所述兩條右轉機動車道分別為北向西右轉機動車道A-C、西向南右轉機動車道D-A ;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兩條右轉機動車道均通過坡道F與路面機動車道對應銜接後形成立交橋的三個支部;所述立交橋的三個支部底面分別對應形成覆蓋路面十字交叉口上人行橫道的非機動拱橋通道J (即置於東西向機動車道兩側的南北向機動車道的下面分別形成供行人、非機動車通行的東西向非機動拱橋通道,東西向機動車道的下面形成供行人、非機動車通行的南北向非機動拱橋通道)。工作時,在城市中某些東西大道和南北大道的十字交叉路口處,會一側限制行人通行和車輛右轉(即僅有三條人行橫道),則可以在路面上直接選擇架設上述T型立交橋,南北向車輛和東西向車輛暢通無阻;行人和非機動車則分別通過非機動拱橋通道各自穿行,互不影響;兩條右轉機動車道滿足了通行要求。實現了行人、非機動車和機動車完全分離,完全取消了紅綠燈設施。上述十字或T型立交橋尤其適用於城市交通已固化,難以改擴建或影響古建、美觀等而不宜改建的主幹道的交叉路口,如北京市長安街、太原市迎澤大街等,可以根據已固化交叉路口的實際情況,直接在路面上因地制宜地設計施工相應的單層立交橋。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立交橋節約了橋梁佔地面積,而且在現有的路面上即可建設,利用現有的路面排水系統,下雨時不存在積水的問題,實現了行人、非機動車與機動車各行其道無障礙通行、方便、安全,完全取消了紅綠燈設施,降低了車輛因等待交通信號和擁堵而造成的油耗支出,達到了節能減排的要求,節約了通行時間、降低了出行成本,在交叉口不需人工指揮與疏導,解決了現有的立交橋採用分層式、佔地面積大、不顧及行人通行等一系列問題。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2是圖1中實施例的另一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中,A-B: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C-D: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B-D:南向東右轉機動車道,C-B:東向北右轉機動車道,A-C:北向西右轉機動車道,D-A:西向南右轉機動車道,J:非機動拱橋通道,F:坡道,E:機動拱橋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如圖1、2所示,一種十字型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包括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當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呈十字交叉時,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或者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在交叉處形成將另一條雙向主機動車道聯通的、相對於路面的機動拱橋通道E,所述另一條雙向主機動車道分別通過坡道F與機動拱橋通道E下方的路面雙向機動車道對應銜接;還包括四條右轉機動車道,所述四條右轉機動車道分別為南向東右轉機動車道B-D、東向北右轉機動車道C-B、北向西右轉機動車道A-C、西向南右轉機動車道D-A ;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四條右轉機動車道均通過坡道F與路面機動車道對應銜接後形成立交橋的四個支部;所述立交橋的四個支部底面分別對應形成覆蓋路面十字交叉口上人行橫道的非機動拱橋通道J。實施時,立交橋的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或者立交橋由輕鋼結構在交叉路口拼裝。具體實施時,立交橋的大小可以按照交叉路口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優選地採用輕鋼結構直接在交叉路口拼裝組成,無需進行開挖打樁等施工工程,節約了因施工而產生的諸如水、電、氣、暖、光纜等帶來的經濟損失,大大提高了交通的通行效率。機動拱橋通道E的高度通常設計在4m左右,非機動拱橋通道J的高度通常設計在2.5m左右。那麼,對於立交橋的機動車道的設計只需滿足機動拱橋通道E及非機動拱橋通道J的正常通行即可,可以設計成平面機動車道,也可以設計成平緩的斜面機動車道,則平緩的斜面機動車道和坡道F可以融為一體構成。實施例2如圖3所示,一種T型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包括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當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呈縱橫交叉時,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在交叉處形成供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與南北向路面機動車道聯通的、相對於路面的機動 拱橋通道E,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通過坡道F與機動拱橋通道E下方的路面雙向機動車道對應銜接;還包括兩條右轉機動車道,所述兩條右轉機動車道分別為南向東右轉機動車道B-D、西向南右轉機動車道D-A;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兩條右轉機動車道均通過坡道F與路面機動車道對應銜接後形成立交橋的三個支部;所述立交橋的三個支部底面分別對應形成覆蓋路面十字交叉口上人行橫道的非機動拱橋通道J。或者,如圖4所示,一種T型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包括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當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呈縱橫交叉時,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在交叉處形成供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與東西向路面機動車道聯通的、相對於路面的機動拱橋通道E,所述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通過坡道F與機動拱橋通道E下方的路面雙向機動車道對應銜接;還包括兩條右轉機動車道,所述兩條右轉機動車道分別為北向西右轉機動車道A-C、西向南右轉機動車道D-A ;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兩條右轉機動車道均通過坡道F與路面機動車道對應銜接後形成立交橋的三個支部;所述立交橋的三個支部底面分別對應形成覆蓋路面十字交叉口上人行橫道的非機動拱橋通道J。實施時,立交橋的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或者立交橋由輕鋼結構在交叉路口拼裝。具體實施時,立交橋的大小可以按照交叉路口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優選地採用輕鋼結構直接在交叉路口拼裝組成,無需進行開挖打樁等施工工程,節約了因施工而產生的諸如水、電、氣、暖、光纜等帶來的經濟損失,大大提高了交通的通行效率。機動拱橋通道E的高度通常設計在4m左右,非機動拱橋通道J的高度通常設計在2.5m左右。那麼,對於立交橋的機動車道的設計只需滿足機動拱橋通道E及非機動拱橋通道J的正常通行即可,可以設計成平面機動車道,也可以設計成平緩的斜面機動車道,則平緩的斜面機動車道和坡道F可以融為一 體構成。
權利要求1.種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其特徵在於:包括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當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呈十字交叉時,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或者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在交叉處形成將另一條雙向主機動車道聯通的、相對於路面的機動拱橋通道(E ),所述另一條雙向主機動車道分別通過坡道(F)與機動拱橋通道(E)下方的路面雙向機動車道對應銜接;還包括四條右轉機動車道,所述四條右轉機動車道分別為南向東右轉機動車道(B-D)、東向北右轉機動車道(C-B)、北向西右轉機動車道(A-C)、西向南右轉機動車道(D-A);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四條右轉機動車道均通過坡道(F)與路面機動車道對應銜接後形成立交橋的四個支部;所述立交橋的四個支部底面分別對應形成覆蓋路面十字交叉口上人行橫道的非機動拱橋通道(J)。
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其特徵在於:立交橋的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或者立交橋由輕鋼結構在交叉路口拼裝而成。
3.種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其特徵在於:包括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 ),當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 )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 )呈縱橫交叉時,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在交叉處形成供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與南北向路面機動車道聯通的、相對於路面的機動拱橋通道(E),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通過坡道(F)與機動拱橋通道(E)下方的路面雙向機動車道對應銜接;還包括兩條右轉機動車道,所述兩條右轉機動車道分別為南向東右轉機動車道(B-D)、西向南右轉機動車道(D-A);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兩條右轉機動車道均通過坡道(F)與路面機動車道對應銜接後形成立交橋的三個支部;所述立交橋的三個支部底面分別對應形成覆蓋路面十字交叉口上人行橫道的非機動拱橋通道(J); 或者,當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呈縱橫交叉時,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在交叉處形成供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與東西向路面機動車道聯通的、相對於路面的機動拱橋通道(E),所述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通過坡道(F)與機動拱橋通道(E)下方的路面雙向機動車道對應銜接;還包括兩條右轉機動車道,所述兩條右轉機動車道分別為北向西右轉機動車道(A-C)、西向南右轉機動車道(D-A);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兩條右轉機動車道均通過坡道(F)與路面機動車道對應銜接後形成立交橋的三個支部;所述立交橋的三個支部底面分別對應形成覆蓋路面十字交叉口上人行橫道的非機動拱橋通道(J)。
4.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其特徵在於:立交橋的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或者立交橋由輕鋼結構在交叉路口拼裝而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設計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無障礙通行的平面立交橋,解決了現有的立交橋採用分層式、佔地面積大、不顧及行人通行等一系列問題。一種無障礙通行的立交橋,包括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當所述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和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呈十字交叉時,南北雙向主機動車道(A-B)或者東西雙向主機動車道(C-D)在交叉處形成將另一條雙向主機動車道聯通、相對於路面的機動拱橋通道(E)。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節約了橋梁佔地面積,實現了行人、非機動車與機動車各行其道無障礙通行,完全取消了紅綠燈設施。
文檔編號E01C1/04GK202925411SQ20122067071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8日
發明者田亦軍 申請人:田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