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雨水收集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02:29:51 1
專利名稱:雨水管雨水收集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雨水管雨水收集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環保要求的提高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水資源的再利用成為人們所 重點研究的問題。由於我國淡水資源緊張,不少大城市在用水高峰的夏季只能定量供水,但 很多社區的綠化灌溉還佔用了大量的淡水資源,其實綠化用水只需要中水就行,也就是說 雨水即可解決問題。通常雨水經建築物天面承接後,匯集在屋頂的雨水排水溝,該排水溝連 通雨水管,這些雨水管一般都是豎直連接在建築物外牆上,然而大部分的雨水管上都沒有 設置收集結構,絕大部分雨水通過雨水管被直接排入下水道而白白浪費。現在有一些水管 分水裝置,可以在水管上開孔分流水管中的水,但這些裝置大部分是用在有壓水管上,在雨 水管中使用雨水收集效果不佳,並且當想要在雨水管上取消收集結構時無法實現。2009年 3月11日公告的CN100467932C的中國發明專利說明書公開了一種塑料管用分水器及其分 水方法,該分水器包括管箍和套接在管箍外壁的接頭,接頭包括有套接在縱向套管外側的 外套筒及用於供水流入的內套筒,且內套筒的端部設有帶孔的鑽頭。接頭的外套筒旋合固 定在管箍的縱向套管內,鑽頭鑽進水管並將水管開孔實現分水。該發明可以將水管內的水 引出,但如果用在雨水管上,由於雨水管是自流管,這樣便使得雨水的收集效率不高,並且 分水方式對水管是永久性破壞,當不需要使用該結構時,雨水管無法正常工作,給實際應用 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雨水管雨水收集效率不高,並且當不需 要使用該結構時,雨水管無法正常工作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雨水管雨水收集結構,該結構可 以提高在雨水管中雨水的收集率,並且當不需要使用該結構時,不影響雨水管的正常使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了這樣一種雨水管雨水收集結構,該結 構包括雨水管和出水管,在所述雨水管一側設有通孔a,該結構還包括固定圈a和固定圈b, 所述固定圈a和固定圈b組合為管狀,所述固定圈a和固定圈b的內徑等於雨水管的外徑, 所述出水管包括出水端和引水端,所述引水端穿過所述通孔a設置在雨水管內,在所述固 定圈a—側設置通孔b,所述出水端穿過所述通孔b,所述固定圈a與雨水管貼合,固定圈b 與固定圈a配合安裝在雨水管上。在所述出水管上設置引水端,可以使雨水管中的自流雨 水通過引水端流出出水端,提高雨水管中雨水收集效率,簡單可靠。並且當不需要使用該結 構時,只需鬆開固定圈a和固定圈b,取出出水管,交換固定圈a和固定圈b的位置,並可以 將雨水管上的通孔a封閉,使得雨水管的功能不受影響。作為優選,所述引水端為半管狀,該引水端安裝在雨水管內開口向上。這種設計不 僅可以保證雨水收集的效率,而且將引水端製成半管,製造工藝簡單。作為優選,所述出水管在引水端出水端的過渡區域彎曲形成安裝臺,該安裝臺上設有突肩,所述通孔b內側面設有與所述突肩配合的凹槽,所述引水端斜向上安裝在雨水 管內,所述出水端斜向下伸出雨水管。這樣使得出水管在雨水管上傾斜安裝,雨水管內的雨 水更容易流出,而且安裝臺、突肩和凹槽可以保證出水管在雨水管上穩定安裝以及出水管 和雨水管連接處的密封性。作為優選,所述固定圈a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掛鈎和凸臺a,所述固定圈b與所述掛 鉤配合一側設置掛鈎孔,所述固定圈b與所述凸臺a配合一側設置凸臺b。固定圈a上的掛 鉤和固定圈b上的掛鈎孔配合,利用螺栓通過凸臺a和凸臺b將固定圈a和固定圈b固定, 這樣使得固定圈a和固定圈b定位簡單,安裝方便。作為優選,所述出水端設有倒鉤。這樣方便出水端連接軟管,並使軟管連接穩定。本實用新型在出水管上設置引水端,不僅提高了雨水收集效率,而且製作方法簡 單,另外當不需要使用該結構時,只需將固定圈a和固定圈b鬆開,取出出水管,再將固定圈 a和固定圈b的位置對換便可以將雨水管上的通孔密封,不影響雨水管的正常使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軸向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圖5是使用雨水收集結構時雨水管的徑向剖視圖;圖6是不使用雨水收集結構時雨水管的徑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雨水管雨水收集結構包括雨水管1、出水管4、固定圈a2 和固定圈b3,固定圈a2和固定圈b3為半管狀,兩個固定圈配合使用,且固定圈a2與固定圈 b3的內徑與雨水管外徑相同。在雨水管1 一側開有通孔all,在固定圈a2上開有通孔b23。 如圖2所示,出水管4包括一個引水端41和一個出水端42,引水端41為半管狀,出水管4 在引水端41和出水端42的過渡區域內彎曲後形成安裝臺44,該安裝臺44上設置了突肩 43,通孔b23內側面設置與突肩43配合的凹槽。引水端41斜向上安裝在雨水管1內,半管 的開口向上,出水端42斜向下,在出水端42上設置倒鉤,方便安裝軟管。如圖3和圖4所 示,出水端42穿過通孔b23,固定圈a2與雨水管1貼合,固定圈a2左右兩側設有掛鈎21和 向外伸出的帶有安裝孔的凸臺a22,固定圈b3與掛鈎21配合一側設置掛鈎孔31,與所述凸 臺a22配合一側設置向外伸出的帶有安裝孔的凸臺b32。固定圈b3利用掛鈎孔31與固定 圈a2上的掛鈎21配合在雨水管1上貼合定位,利用凸臺a22、凸臺b32和螺栓5固定。當下雨時,雨水經過建築物天面承接後,匯集在屋頂的雨水排水溝,通過排水溝流 入雨水管1,由於出水管4的引水端41為半管狀且開口向上,雨水被引水端41引至出水端 42,出水端42安裝有軟管,雨水經軟管流入儲存容器中。這樣在需要澆灌綠化帶時,便可以 從儲存容器中取用,既合理利用了水資源,又方便實用。如圖5和圖6所示,當不需要使用雨水收集結構時,只需要鬆開固定圈a2和固定圈b3,取出出水管4,並將固定圈a2和固定圈b3的安裝位置互換,便可以將雨水管1上的 通孔all封閉,不影響雨水管1的正常使用。
權利要求一種雨水管雨水收集結構,該結構包括雨水管(1)和出水管(4),在所述雨水管(1)一側設有通孔a(11),其特徵在於,該結構還包括固定圈a(2)和固定圈b(3),所述固定圈a(2)和固定圈b(3)組合為管狀,所述固定圈a(2)和固定圈b(3)的內徑等於雨水管(1)的外徑,所述出水管(4)包括出水端(42)和引水端(41),所述引水端(41)穿過所述通孔a(11)設置在雨水管(1)內,在所述固定圈a(2)一側設置通孔b(23),所述出水端(42)穿過所述通孔b(23),所述固定圈a(2)與雨水管(1)貼合,固定圈b(3)與固定圈a(2)配合安裝在雨水管(1)上。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雨水收集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引水端(41)為半管 狀,該引水端(41)安裝在雨水管(1)內開口向上。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水管雨水收集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水管在引水端 (41)和出水端(42)的過渡區域彎曲形成安裝臺(44),該安裝臺(44)上設有突肩(43),所 述通孔b (23)內側面設有與所述突肩(43)配合的凹槽,所述引水端(41)斜向上安裝在雨 水管(1)內,所述出水端(42)斜向下伸出雨水管(1)。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雨水收集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圈a(2)左右兩 側分別設置掛鈎(21)和凸臺a(22),所述固定圈b(3)與所述掛鈎(21)配合一側設置掛鈎 孔(31),所述固定圈b (3)與所述凸臺a (22)配合一側設置凸臺b (32)。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雨水收集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水端(42)設有倒鉤。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雨水管雨水收集結構,該結構包括雨水管和出水管,在雨水管一側設有通孔a,該結構還包括固定圈a和固定圈b,固定圈a和固定圈b組合為管狀,固定圈a和固定圈b的內徑等於雨水管的外徑,出水管包括出水端和引水端,引水端穿過通孔a設置在雨水管內,在固定圈a一側設置通孔b,出水端穿過通孔b,固定圈a與雨水管貼合,固定圈b與固定圈a配合安裝在雨水管上。本實用新型在出水管上設置引水端,不僅提高了雨水收集效率,而且製作方法簡單,另外當不需要使用該結構時,只需將固定圈a和固定圈b鬆開,取出出水管,再將固定圈a和固定圈b的位置對換便可以將雨水管上的通孔密封,不影響雨水管的正常使用。
文檔編號E03B3/02GK201649162SQ201020300829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15日
發明者鄭忠義 申請人:寧波市鎮海中正園藝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