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的婦科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
2023-12-05 15:25:36 2
專利名稱: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的婦科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說明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的婦科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 本發明屬於中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的婦科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中醫認為,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怕抑鬱,凡情志不遂、暴怒及鬱悶或血虛不能養肝等因素均可使肝氣失其條達而橫逆犯脾,因此,需疏肝養血、健脾和中,方能治之。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逍遙散(丸)是疏肝養血、健脾和胃的良藥。該藥組方由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等藥材配伍,具有疏肝健脾和中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鬱血虛、兩脅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幹、食不疲乏、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症。
但是,逍遙散(丸)其組方的清熱涼血之功不強,而肝鬱血虛、脾胃不和的女性患者往往同時兼有陰虛之症,對婦女更年期症候群所表現出的陰虛發熱、心腎不交、怔忡不寧、面赤咽幹、小便澀痛及內熱煩渴無明顯改善。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加,婦女中該類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而備受到關注。
另外,目前逍遙散已經很少在臨床中應用,而臨床中大多數使用傳統的丸劑,系將組方各味生藥分別粉碎為末,混合均勻,加入煉蜜為丸。其缺點是1).生藥中的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含量高,毒副作用大,有損患者的健康;2).藥材全部粉碎後,粉末直接入藥不經提取,生物利用度低,並浪費資源;3).尤其是現代藥劑學研究表明,處方中芳香類藥物如白朮、柴胡、當歸等的主要有效成分為揮髮油,生藥粉末入藥,其揮髮油更難析出;4).成藥中無效成分佔的比例大,患者服藥劑量大,服藥痛苦,女性患者依從性差。[發明目的]本發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適應症更廣、療效顯著的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的婦科中成藥。該藥物考慮中藥配方的協調,依據中醫理論科學組方,在逍遙散組方基礎上加上牡丹皮、梔子、生薑三味中藥,加強清肝熱、和營血的功能,不僅治療肝脾血虛、肝脾不和引起的兩脅脹痛,陰虛發熱、心腎不交、怔忡不寧、倦怠食少,面赤咽幹、月經不調、小腹作痛、小便澀痛及內熱煩渴,尤其在治療婦女更年期症候群方面有顯著療效。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本藥物的製備方法,該方法製備的各種劑型產品質量穩定,有效成分含量高、毒副作用小,農藥殘留和重金屬等無效成分少、生物利用度高,服用方便、便於攜帶和儲存。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發明的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的婦科中成藥,是由下列組分製成的(用量為重量份)柴胡10~200、當歸10~200、白芍10~200、白朮10~200、茯苓10~200、牡丹皮30~300、梔子30~300、薄荷5~80、甘草15~250、生薑5~100。
製備本發明中成藥的配方優選重量(份)配比範圍是柴胡40~100、當歸40~100、白芍40~100、白朮40~100、茯苓40~100、牡丹皮80~200、梔子80~200、薄荷8~50、甘草25~150、生薑10~80。
本發明中成藥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柴胡64、當歸64、白芍64、白朮64、茯苓64、牡丹皮96、梔子96、薄荷13、甘草51、生薑21。
上述的白朮是麩炒白朮,梔子是姜炙梔子。
本發明藥物的劑型可以是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說的劑型。
本發明藥物的劑型為口服液、膠囊劑、片劑、顆粒劑、軟膠囊劑、液體膠囊劑。
上述技術方案所提到的中藥材的來源及其功效如下1.當歸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當歸作為婦科要藥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藥理研究表明,當歸同時含有興奮和抑制子宮平滑肌的成分,抑制成分主要為揮髮油及阿魏酸。當歸對子宮的作用取決於子宮的機能狀態而呈雙向調節作用,是其治療痛經、催產及崩漏的藥理學基礎。
2.白芍本品為毛莨科植物。具有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的功效。白芍在本方中起止痛、養血調經的作用。
3.茯苓本品為多孔菌科植物。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安神的功效。
4.甘草本品為豆科植物。具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等。
5.白朮本品為菊科植物。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安胎,止汗的功效,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麩炒白朮的目的增強健脾止瀉的功效。
6.柴胡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具有和解表裡,疏肝,昇陽的功效,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柴胡皂苷與揮髮油為柴胡的活性主要成分。柴胡在本品中主要具有解熱作用以及對脂仿代謝和肝、膽的影響。近代研究證明,柴胡煎劑均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和疏肝解鬱的功效。
7.生薑本品為姜科植物。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8.梔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梔子的乾燥成熟果實。功能主治為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於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目赤腫痛等。
9.薄荷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乾燥地上部分,主要含薄荷腦等揮髮油成份。功能為宣散風熱,清頭目。用於目赤,胸脅脹悶等。
10.丹皮本品為毛莨科植物牡丹的乾燥根皮。主要功能為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等。
本發明的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的婦科中成藥,所述中成藥是根據包括下述各工藝步驟的方法得到的(1).分別製備各中間料-將白朮麩炒,梔子姜炙;-將柴胡、當歸、麩炒白朮、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用水蒸汽蒸餾1~6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姜炙梔子、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5-13倍量水煎煮2~4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4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煎煮1~4小時;幾次的煎煮液合併為藥液D、備用;(2).將上述步驟(1)中的水溶液B與藥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上述步驟(2)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45~85%,攪拌均勻,在0~10℃下冷藏20~48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將上述步驟(3)中的清膏F中加入步驟(1)中的蒸餾液A,經製藥方法加工後製得口服液產品;或(5).將步驟(1)中的蒸餾液A精製成揮髮油G,再將上述步驟(3)中的清膏F與揮髮油G按需要,用不同方法製得膠囊劑、片劑、顆粒劑、軟膠囊劑或液體膠囊產品。
所述口服液的製備方法是在上述步驟(4)中先用配製體積總量的0.3~0.5%吐溫-80溶解蒸餾液A,加入清膏F,再加入配製體積總量的12.5%煉蜜、重量與配製體積總量比為0.2g∶100ml的山梨酸鉀、混勻,用稀鹽酸調節pH值至4,混勻,冷藏20~48小時,濾過,灌裝,滅菌,即得口服液藥品。
所述口服液也可以經常規製藥方法加工後得到。
所述膠囊劑的製備方法是在上述步驟(5)中-在清膏F中,加入清膏F總量2%~4%的填充劑,混合均勻,乾燥,粉碎成顆粒;-揮髮油G用6倍量的硫酸鈣或澱粉或微粉矽膠吸收,然後混入顆粒中,充填入膠囊,即得膠囊劑藥品。
所述片劑的製備方法是在上述步驟(5)中-在清膏F中,加入清膏F總量0.1~10%崩解劑混合均勻,乾燥,並粉碎成顆粒;-揮髮油G用4倍量的β-環糊精包合,然後混入顆粒中,加入潤滑劑0.5~2.0%混合均勻;-用壓片機將混合顆粒壓成片,即得片劑藥品。
所述顆粒劑的製備方法是在上述步驟(5)中-在清膏F中,加入清膏F總量10~30%蔗糖或10~30%糊精混合均勻,製成溼料;-將溼料製成顆粒,乾燥;-揮髮油G用6倍量的硫酸鈣或澱粉或微粉矽膠吸收,然後混入顆粒中,即得顆粒劑藥品。
所述軟膠囊的製備方法是在上述步驟(5)中-揮髮油G用4倍量的β-環糊精包合,然後混入清膏F中得混合料;-再加入上述混合料總量15%的植物油,制丸即得軟膠囊劑藥品。
所述液體膠囊的製備方法是在上述步驟(5)中-在清膏F中,加入清膏F總量2%~4%的填充劑,混合均勻;
-揮髮油G用6倍重的β-環糊精包合,然後混入清膏中,充填成液體膠囊,即得液體膠囊劑藥品。本發明由於注重中藥配方的協調,依據中醫理論科學組方,各中藥製劑系在宋代名方逍遙散的配方基礎上,按中醫治則理論,加上牡丹皮、梔子、生薑三種中藥,牡丹皮和梔子都是清熱涼血的要藥,具有良好的清熱、除煩、涼血、止血、活血、消瘀的功能;生薑健脾和胃,增強和中之功效。因此,本發明製劑除具有逍遙散(丸)的舒肝益血、健脾和中的功效,還具有清肝熱、和營血的功能,可舒肝清熱,健脾養血。它用於治療肝脾血虛、肝脾不和引起的兩脅脹痛,陰虛發熱、心腎不交、怔忡不寧、倦怠食少,面赤咽幹、月經不調、小腹作痛、小便澀痛及內熱煩渴,尤其在治療婦女更年期症候群方面有顯著療效,其總有效率為88%。本發明各劑型藥劑又有著不同的特點口服液、顆粒劑載藥量大,口感好,生物利用度高,利於女性患者接受;片劑、膠囊劑攜帶方便,服用量小,產品易崩解吸收,有效成份集中;軟膠囊劑很好保留製劑中揮髮油成份,並掩蓋藥物的不良氣味;液體膠囊生物利用度高,能很好保留製劑中揮髮油成份,且生產過程不需乾燥,節能。
本發明根據配方中各藥材的性質,按中醫藥理論組方,分別提取,協同增效。藥材經提取純化後,大大減少無效成份,有害物質如農藥殘留量、重金屬量等明顯降低。實施例1口服液的製備柴胡64g、當歸64g、白芍64g、白朮(麩炒)64g、茯苓64g、牡丹皮96g、梔子(姜炙)96g、薄荷13g、甘草51g、生薑21g。
按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1).將柴胡、當歸、白朮(麩炒)、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用水蒸汽蒸餾1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梔子(姜炙)、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8倍量水煎煮2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煎煮1小時;兩次的煎煮液合併為煎煮液D,備用。(2).將水溶液B與煎煮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85%,攪拌均勻,0~10℃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25℃時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先用吐溫-803ml溶解蒸餾液A,加入清膏F,再加入煉蜜125ml、山梨酸鉀2g、混勻,調整總量至1000ml,用稀鹽酸調節pH值至4,混勻,冷藏24小時,濾過,灌裝,滅菌,即得口服液藥品。
實施例2口服液的製備柴胡64g、當歸64g、白芍64g、白朮(麩炒)64g、茯苓64g、牡丹皮96g、梔子(姜炙)96g、薄荷13g、甘草51g、生薑21g。
按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1).將柴胡、當歸、白朮(麩炒)、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水蒸汽蒸餾6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梔子(姜炙)、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10倍量水煎煮4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3、4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煎煮4小時;四次的煎煮液合併為藥液D,備用。(2).將水溶液B與藥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45%,攪拌均勻,0~10℃冷藏20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25℃時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先用吐溫-80 5ml溶解蒸餾液A,加入清膏F,再加入煉蜜125ml、山梨酸鉀2g、混勻,調整總量至1000ml,用稀鹽酸調節pH值至4,混勻,0~10℃冷藏48小時,濾過,灌裝,滅菌,即得口服液藥品。
實施例3片劑的製備柴胡10份、當歸200份、白芍64份、白朮(麩炒)100份、茯苓64份、牡丹皮30份、梔子(姜炙)96份、薄荷80份、甘草250份、生薑5份。
按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1).將柴胡、當歸、白朮(麩炒)、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用水蒸汽蒸餾4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梔子(姜炙)、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12倍量水煎煮3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3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2小時;三次的煎煮液合併為藥液D,備用。(2).將水溶液B與藥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60%,攪拌均勻,5℃冷藏48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25℃時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將蒸餾液A精製成揮髮油G。(5).在清膏F中加入0.1%崩解劑混合均勻,乾燥,並粉碎成顆粒;將揮髮油G用4倍量的β-環糊精包合,然後混入顆粒中,加入潤滑劑2.0%混合均勻;用壓片機將混合顆粒壓成片,即得片劑藥品。
實施例4片劑的製備柴胡200份、當歸64份、白芍10份、白朮(麩炒)200份、茯苓10份、牡丹皮300份、梔子(姜炙)30份、薄荷5份、甘草51份、生薑21份。
按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1).將柴胡、當歸、白朮(麩炒)、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水蒸汽蒸餾5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梔子(姜炙)、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7倍量水煎煮3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3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3小時;三次的煎煮液合併為藥液D,備用。(2).將水溶液B與藥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60%,攪拌均勻,0℃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25℃時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將蒸餾液A精製成揮髮油G。(5).在清膏F中加入崩解劑10%混合均勻,乾燥,並粉碎成顆粒;將揮髮油G用4倍量的β-環糊精包合,然後混入顆粒中,加入潤滑劑0.5%混合均勻;用壓片機將混合顆粒壓成片,即得片劑藥品。
實施例5顆粒劑的製備柴胡96份、當歸10份、白芍200份、白朮(麩炒)80份、茯苓64份、牡丹皮135份、梔子(姜炙)300份、薄荷25份、甘草15份、生薑21份。
按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1).將柴胡、當歸、白朮(麩炒)、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水蒸汽蒸餾2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梔子(姜炙)、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9倍量水煎煮2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4小時;兩次的煎煮液合併為D,備用。(2).將水溶液B與煎煮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70%,攪拌均勻,10℃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25℃時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將蒸餾液A精製成揮髮油G。(5).在清膏F中加入總量30%蔗糖混合均勻,製成溼料;將溼料製成顆粒,乾燥;揮髮油G用6倍量的硫酸鈣吸收,然後混入顆粒中,即得顆粒劑藥品。
實施例6顆粒劑的製備柴胡240份、當歸45份、白芍78份、白朮(麩炒)10份、茯苓128份、牡丹皮96份、梔子(姜炙)96份、薄荷25份、甘草51份、生薑100。
按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1).將柴胡、當歸、白朮(麩炒)、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水蒸汽蒸餾3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梔子(姜炙)、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10倍量水煎煮3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3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3小時;幾次的煎煮液合併為藥液D,備用。(2).將溶液B與藥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65%,攪拌均勻,5℃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25℃時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將蒸餾液A精製成揮髮油G。(5).在清膏F中加入清膏F總量30%糊精混合均勻,製成溼料;將溼料製成顆粒,乾燥;揮髮油G用6倍量的澱粉吸收,然後混入顆粒中,即得顆粒劑藥品。
實施例7顆粒劑的製備柴胡100份、當歸45份、白芍40份、白朮(麩炒)40份、茯苓128份、牡丹皮200份、梔子(姜炙)80份、薄荷50份、甘草25份、生薑80份。
按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1).將柴胡、當歸、白朮(麩炒)、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水蒸汽蒸餾5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梔子(姜炙)、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8倍量水煎煮2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3小時;兩次的煎煮液合併為藥液D,備用。(2).水溶液B與藥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80%,攪拌均勻,8℃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25℃時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將蒸餾液A精製成揮髮油G。(5).在清膏F中加入總量10%糊精混合均勻,製成溼料;將溼料製成顆粒,乾燥;揮髮油G用6倍量的微粉矽膠吸收,然後混入顆粒中,即得顆粒劑藥品。
實施例8顆粒劑的製備柴胡40份、當歸100份、白芍100份、白朮(麩炒)64份、茯苓100份、牡丹皮80份、梔子(姜炙)96份、薄荷8份、甘草150份、生薑21份。
按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1).將柴胡、當歸、白朮(麩炒)、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水蒸汽蒸餾5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梔子(姜炙)、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7倍量水煎煮4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4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煎煮2小時;四次的煎煮液合併為藥液D,備用。(2).將水溶液B與藥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50%,攪拌均勻,4℃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25℃時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將蒸餾液A精製成揮髮油G。(5).在清膏F中加入總量10%蔗糖混合均勻,製成溼料;將溼料製成顆粒,乾燥;揮髮油G用6倍量的微粉矽膠吸收,然後混入顆粒中,即得顆粒劑藥品。
實施例9膠囊劑的製備柴胡64份、當歸40份、白芍64份、白朮(麩炒)100份、茯苓64份、牡丹皮96、梔子(姜炙)96份、薄荷13份、甘草51份、生薑21份。
按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1).將柴胡、當歸、白朮(麩炒)、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水蒸汽蒸餾6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梔子(姜炙)、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9倍量水煎煮2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煎煮2小時;二次的煎煮液合併為藥液D,備用。(2).將水溶液B與藥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60%,攪拌均勻,10℃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25℃時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將蒸餾液A精製成揮髮油G。(5).在清膏F中加入清膏F總量2%的澱粉或糊精,混合均勻,乾燥,粉碎成顆粒;揮髮油G用6倍量的硫酸鈣吸收,然後混入顆粒中,充填入膠囊,即得膠囊劑藥品。
實施例10膠囊劑的製備柴胡64份、當歸40份、白芍64份、白朮(麩炒)100份、茯苓40份、牡丹皮96份、梔子(姜炙)200份、薄荷13份、甘草51份、生薑10份。
按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1).將柴胡、當歸、白朮(麩炒)、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水蒸汽蒸餾5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梔子(姜炙)、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11倍量水煎煮3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3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煎煮2小時;三次的煎煮液合併為藥液D,備用。(2).將水溶液B與藥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75%,攪拌均勻,5℃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25℃時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將蒸餾液A精製成揮髮油G。(5).在清膏F中加入總量4%的填充劑(澱粉或糊精或硫酸鈣),混合均勻,乾燥,粉碎成顆粒;揮髮油G用6倍量的澱粉吸收,然後混入顆粒中,充填入膠囊,即得膠囊劑藥品。
實施例11膠囊劑的製備柴胡64份、當歸64份、白芍64份、白朮(麩炒)64份、茯苓64份、牡丹皮96份、梔子(姜炙)96份、薄荷13份、甘草51份、生薑21份。
按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1).將柴胡、當歸、白朮(麩炒)、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水蒸汽蒸餾6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梔子(姜炙)、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8倍量水煎煮4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3、4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煎煮1小時;四次的煎煮液合併為藥液D,備用。(2).將水溶液B與藥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70%,攪拌均勻,4℃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25℃時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將蒸餾液A精製成揮髮油G。(5).在清膏F中加入清膏F總量3%的填充劑(澱粉或糊精或硫酸鈣),混合均勻,乾燥,粉碎成顆粒。揮髮油G用6倍量的微粉矽膠吸收,然後混入顆粒中,充填入膠囊,即得膠囊劑藥品。
實施例12軟膠囊的製備柴胡64份、當歸64份、白芍64份、白朮(麩炒)64份、茯苓64份、牡丹皮96份、梔子(姜炙)96份、薄荷13份、甘草51份、生薑21份。
按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1).將柴胡、當歸、白朮(麩炒)、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水蒸汽蒸餾6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梔子(姜炙)、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7倍量水煎煮3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3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煎煮1小時;三次的煎煮液合併為藥液D,備用。(2).將水溶液B與藥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65%,攪拌均勻,4℃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25℃時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將蒸餾液A精製成揮髮油G。(5).揮髮油G用4倍量的β-環糊精包合,然後混入清膏F中得混合料;再加入上述混合料總量15%的植物油,制丸即得軟膠囊劑藥品。
實施例13液體膠囊的製備柴胡96份、當歸128份、白芍32份、白朮(麩炒)64份、茯苓200份、牡丹皮60份、梔子(姜炙)96份、薄荷28份、甘草125份、生薑50份。
按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1).將柴胡、當歸、白朮(麩炒)、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水蒸汽蒸餾2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梔子(姜炙)、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10倍量水煎煮4次,第1次只取4味藥材煎煮,第2、3、4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煎煮1小時;四次的煎煮液合併為藥液D,備用。(2).將水溶液B與藥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60℃時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85%,攪拌均勻,4℃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25℃時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將蒸餾液A精製成揮髮油G。(5).在清膏F中,加入總量2%~4%的填充劑(澱粉或糊精或硫酸鈣等),混合均勻;揮髮油G用6倍量的β-環糊精包合,然後混入清膏中,充填成液體膠囊,即得液體膠囊劑藥品。
上述實施例所說的直接濃縮藥液在60~80℃,真空度-0.04~-0.08MPa減壓濃縮。
上述實施例所說的經樹脂分離純化藥液通過樹脂吸附,40~70%乙醇洗脫,收集洗脫液,洗脫液在60~80℃,真空度-0.04~-0.08MPa減壓濃縮。
以上實例不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本發明的範圍由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確定,技術方案的具體應用是靈活的,任何利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或其提示製備的產品及相關方法,都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以下通過實驗例與逍遙丸在崩解迅速,藥物有效成分溶出快,起效迅速,提高療效、方便服用等方面一一對比,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口服液、膠囊、液體膠囊與逍遙丸質量對比研究
2、本發明對模型動物雌性激素的影響試驗取12~18月齡的自然衰老的更年期大鼠80隻,從中挑選陰道塗片結果符合更年期變化規律的60隻,隨機分為對照組、對照藥物組(逍遙丸組)、模型對照組和本發明試驗組(口服液組、液體膠囊組、膠囊劑組),每組10隻;另取3月齡大鼠作為青年對照組。
對照藥物組(逍遙丸組)、模型對照組和本發明試驗組(口服液組、液體膠囊組、膠囊劑組)每日給予氫化可的松2mg/100g,共14天。兩組大鼠均出現體重減輕,萎靡不振,活動減少,豎毛脫毛等症狀。造模成功後,對照藥物組(逍遙丸組)自第15d開始每天給予對照藥物逍遙丸共14天;本發明試驗組自第15d開始每天給予本發明藥物共14天;青年組與對照組均給予等量的生理鹽水灌胃。
實驗至第29天,取各組大鼠麻醉後由腹主動脈取血,取血後2h內分離血清,採用放免分析法,測定血清中E2、LH和FsH。
結果如下2.1動物一般情況本發明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大鼠脫毛現象減少,食慾明顯提高,多尿及畏寒現象有改善,體重明顯增加(P<0.01)。
2.2大鼠激素檢測結果對模型動物雌性激素水平的影響(x±s)
試驗結果可見本發明各試驗組藥物對造模雌性大鼠連續給藥治療2周(14天)後,可改善其血清中雌激素水平,經比較,本發明藥物比逍遙丸(原製劑對照藥物)作用顯著增強。結果表明,本發明藥物藥效顯著優於對照藥物。
3、本發明與逍遙丸治療更年期症候群臨床療效研究分析治療後兩組中醫症侯分級比較
結果表明本發明藥物在改善婦女更年期症候群的主要臨床症侯表現方面,作用強於逍遙丸。
權利要求
1.一種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的婦科中成藥,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製成的藥劑柴胡10~200、當歸10~200、白芍10~200、白朮10~200、茯苓10~200、牡丹皮30~300、梔子30~300、薄荷5~80、甘草15~250、生薑5~10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的婦科中成藥,其特徵在於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柴胡40~100、當歸40~100、白芍40~100、白朮40~100、茯苓40~100、牡丹皮80~200、梔子80~200、薄荷8~50、甘草25~150、生薑10~8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的婦科中成藥,其特徵在於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柴胡64、當歸64、白芍64、白朮64、茯苓64、牡丹皮96、梔子96、薄荷13、甘草51、生薑21。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的婦科中成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藥劑是口服液、膠囊劑、片劑、顆粒劑、軟膠囊劑或液體膠囊。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婦科中成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分別製備各中間料-將白朮麩炒、梔子姜炙;-將柴胡、當歸、麩炒白朮、牡丹皮、薄荷和生薑六味藥材用水蒸汽蒸餾1~6小時,收集蒸餾液A,備用;蒸餾後的水溶液B和藥渣C分別收集備用;-將白芍、姜炙梔子、茯苓和甘草四味藥材,加水煎煮2~4次,第1次只取四味藥材煎煮,第2~4次加入蒸餾後的藥渣C合併煎煮,每次煎煮1~4小時;幾次的煎煮液合併為藥液D,備用;(2).將上述步驟(1)中的水溶液B與藥液D混勻,直接濃縮或經樹脂分離純化後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4~1.18的清膏E,放冷;(3).將上述步驟(2)放冷的清膏E,加乙醇使含醇量為45~85%,攪拌均勻,冷藏20-48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20的清膏F;(4).將上述步驟(3)中的清膏F中加入步驟(1)中的蒸餾液A,經加工後製得口服液藥品;或(5).將上述步驟(1)中的蒸餾液A精製成揮髮油G,再將上述步驟(3)中的清膏F與揮髮油G,用不同方法製得膠囊劑、片劑、顆粒劑、軟膠囊劑或液體膠囊藥品。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中成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4)中先用配製體積總量的0.3~0.5%吐溫-80溶解蒸餾液A,加入清膏F,再加入配製體積總量的12.5%煉蜜、重量與配製體積總量比為0.2g∶100ml的山梨酸鉀、混勻,用稀鹽酸調節pH值至4,混勻,冷藏20~48小時,濾過,灌裝,滅菌,即得口服液藥品。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中成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5)中-在清膏F中,加入清膏F總量2%~4%的填充劑,混合均勻,乾燥,粉碎成顆粒;-揮髮油G用6倍量的硫酸鈣或澱粉或微粉矽膠吸收,然後混入顆粒中,充填入膠囊,即得膠囊劑藥品。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中成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5)中-在清膏F中,加入清膏F總量0.1~10%崩解劑混合均勻,乾燥,粉碎成顆粒;-揮髮油G用4倍量的β-環糊精包合,然後混入顆粒中,加入潤滑劑0.5~2.0%混合均勻;-用壓片機將混合顆粒壓成片,即得片劑藥品。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中成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5)中-在清膏F中,加入清膏F總量10~30%蔗糖或10~30%糊精混合均勻,製成溼料;-將溼料製成顆粒,乾燥;-揮髮油G用6倍量的硫酸鈣或澱粉或微粉矽膠吸收,然後混入顆粒中,即得顆粒劑藥品。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中成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5)中-揮髮油G用4倍量的β-環糊精包合,然後混入清膏F中得混合料;-再加入上述混合料總量15%的植物油,制丸即得軟膠囊劑藥品。
11.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中成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5)中-在清膏F中,加入清膏F總量2%~4%的填充劑,混合均勻;-揮髮油G用6倍量的β-環糊精包合,然後混入清膏中,充填成液體膠囊,即得液體膠囊劑藥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的婦科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它是由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牡丹皮、梔子、薄荷、甘草和生薑10味藥材製備而成的口服液、膠囊劑、片劑、顆粒劑、軟膠囊劑、液體膠囊等。這些製劑不僅具有現有「逍遙散(丸)」的舒肝益血、健脾和中的功效,還具有清肝熱、和營血的功能,用於治療肝脾血虛、肝脾不和引起的兩脅脹痛,陰虛發熱、心腎不交、怔忡不寧、倦怠食少,面赤咽幹、月經不調、小腹作痛、小便澀痛及內熱煩渴,尤其在治療婦女更年期症候群方面有顯著療效。
文檔編號A61P1/14GK1899590SQ200610021438
公開日2007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20日
發明者俞凱 申請人:四川泰華堂製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