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國旗下的講話稿【登選】
2023-12-05 14:38:56 1
「五四」絕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事件,它是一種精神,表現出青年人對我們民族熾熱的愛,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關注,表現著青年人的責任和使命。下面是由語文迷為大家整理的五四青年節的講話稿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四青年節國旗下講話稿【一】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是高一(11)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五四精神》。
1919年,中國人民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會並未帶來預想中的「公理」,鬱積已久的亡國之憂、救國之情驟然化作海嘯山鳴的五四運動,青年知識分子成為洪流中的先鋒。
在五四運動中,愛國主義是最深厚的精神底蘊。90年前「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怒吼已然淡去,但「振興中華」的青春壯歌卻一脈相傳,迴響不絕。
90年來,「愛國、進步、科學、民主」的五四精神,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將五四鑄成一枚徽章,戴在所有挺立時代潮頭的中國青年的胸前。
我們紀念五四運動,目的在於弘揚五四精神,肩負歷史使命。作為一名高中生,就是要樹立理想,立志報國;就是要勤奮學習,磨練意志,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學習做人;就是要著眼於現實,從身邊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很容易失去自我,因為誘惑太多。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幹什麼?」在做任何事情以前,應該先定定方向。這就好象航海遠行的人,必先定個目的地,中途的指針,總是指著這個方向走,才能有達到那目的地的一天。
回首過去,壯懷激烈,展望末來,任重道遠,站在這充滿希望和令人嚮往的新世紀的起跑線上的我們:有許多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等待著我們去創造,去奮鬥。「五四」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不甘落後,奮起拼搏,才能振興中華;「五四」的精神告訴我們:只有用自已的雙手,才能建設美好的新生活!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壯麗的事業,激勵著我們繼往開來。
五四青年節國旗下講話稿【二】
同學們、青年朋友們:
今年是五四運動93周年,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我代表校委會向在我校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廣大青年朋友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向八十八年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獻身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驅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四運動既是一場偉大的青年運動,又是一場偉大的愛國運動,更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五四運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五四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前僕後繼,勇立潮頭。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廣大青年始終高揚愛國旗幟,站在革命和建設的最前列,為國家振興和民族富強作出了重要貢獻。八十八年來,我們的祖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我校也煥發出青春的光彩。當前,社會經濟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有希望未來的發展就有希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更需要廣大青年進一步弘揚五四精神、繼承五四傳統,在校委會的領導下,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校的發展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青年是社會發展的生力軍,用不了幾年,你們就會成長起來,在工作中獨當一面。毛主席講過一段非常著名的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世界是屬於你們的,中國的前途是屬於你們的。」這段話很生動,既親切,又有歷史感,給人以溫暖和力量,伴隨著像我這樣歲數的人走過了人生幾十年的歷程。
形容青年,古往今來的話很多,令人難忘的還有梁啓超《少年中國說》中的一段:「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未來的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青年的競爭。中國作為貿易大國,有朝一日雄於世界,成為貿易強國,就是要靠年輕人,這是歷史的趨勢。
青年面對人生時有兩個特點。一方面,有發展的各種可能,有無限的潛力,像梁啓超先生所講:正處在「前途似海,狂飆猛進」之時;另一方面,若不緊緊抓住時光,學習的機遇也會稍縱即逝,未來發展的可能旋即會變成泡影。歌劇《茶花女》中有句話:「青春好像一隻小鳥,飛去不再飛回」。每個人只有幾十年拼搏奮鬥的時間,就看各自如何表現了。
一個人掌握的所有資源裡,最寶貴的就是時間,這是生命最基本的元素,如果不能緊張起來,抓住時間,就是浪費生命。毛主席給抗大題寫的校訓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這既是社會、政治的要求,也是人生哲學的提煉。有些人說現在太緊張、太忙了,其實,緊張是充實,忙是福氣,說明你幹了實事,幹了正事,充分利用了時間,說明社會需要你。整天遊手好閒好嗎?那是在消磨時光。青年要不怕累,如果年紀輕輕就圖輕快、圖享受,肯定沒出息,「怠惰者,生之墳墓」。
青年人怎樣才能成才?我的體會,除了高尚的理想和正確的方向,還需要具備幾個具體條件。
第一,要聰明,要有悟性。有些同學不會舉一反三,連錯三次都改不過來。聰明的人,你說一句,點撥一下,他能想出背後三句道理;缺乏悟性的人,你說三句,他未必能領悟一句的真意,人的素質就是不一樣。小平同志講,「要找明白人」,就要找聰明、有悟性的人。一看就明白,心有靈犀一點通。毛主席還講,「要有學識」,什麼叫學識?就是學問和見識。光有書本知識不行,還要有見識,就是有分析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有前瞻性。
第二,要勤奮。聰明、悟性還不夠,別人學習八小時、十小時,甚至更多,你只要學六小時,能行嗎,顯然不行。再聰明的人,如果只是很「瀟灑」、很「超脫」,不去開足馬力、全力以赴,也無法在競爭中獲勝。反之,悟性少一些的人,若能勤奮學習、刻苦鑽研,也能彌補不足。老話說的好,勤能補拙。如果不努力,耍小聰明,就會「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青年人要把聰明變成智慧,必須經過反覆歷練。有多少付出,才有多少回報。本領在於日積月累,嫻熟才能生巧,刻苦才能有所作為。
第三,要高標準。只有聰明、刻苦仍然不夠,還要有高標準。毛主席講,要「精益求精」;居裡夫人講,要「追求卓越」;美國前總統卡特在競選時寫了一本書:《Whynotthebest?》——《為什麼不是最好的》,都是講的標準。有些人,對學習無所謂,粗枝大葉,低標準。就是不認真、不準確,還自恃聰明,仿佛一看就會,一聽就懂,一講就通,但就是一做就錯,一下筆就離題,這也是素質不佳的一種表現。
第四,要持之以恆。做到了聰明、勤奮、高標準,還是不夠,必須持之以恆。毛主席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古人講:「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能堅持十年、十五年,才能見成效;堅持二十年、三十年,才叫矢志不渝。武俠片中說:要「十年磨一劍」,如果一年磨一劍,這個劍就不行。人生是長跑,不是短跑,就像跑一萬米,要在四百米的跑道上繞25個圈兒,頭10圈兒大家都能跑下來,但越往後就越會拉開距離。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要做到這幾條「夠累的」,其實,志願報效國家的人,他們在心理上不會感到累,而是處於一種執著追求並不斷超越自我的愉快狀態,精神好,心情也好。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是在旁觀,而是把自己擺了進去,以主人的意識去開拓。
既然是「為自己幹」,難道還累嗎?就像毛主席青年時代所講,「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做誰做?我們不幹誰幹?青年要大氣,要以天下為己任。」有了這種氣概和情感,所有的行為就變得自然而然了。情感是一種力量,有了對民族和百姓的情感,就不會感得累。反之,若有討價還價之心,就會很累,還不知不覺降低了自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為一點得失鬱鬱寡歡,不要陷入李清照所描述的那種心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諸葛亮《誡子書》中有句話,「志當存高遠,慕先賢」,「慕先賢」就是要仰慕前輩,學習、繼承先人創造的燦爛文明和精神財富。人類文明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人生短暫,再偉大的人物,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也是有限的,而且因其濃縮就更為寶貴。青年人不要整天上網、看電視,要多讀好書,學習先人的思想精華。只有不懈追尋並汲取前人的思想精華,體會他們的事業和精神,並融會貫通,才能使自己短暫的生命,充分享有歷史長河的養分,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進步更快,並有所超越。比如毛主席的文章,很多是在延安窯洞裡,在大兵壓境、炮火連天的險境中,屏神靜氣,用毛筆一筆一筆寫出來的,是傳世之作,也是大家風範。毛主席的襯衣,件件都是打了補丁的。主席每天吃飯,就用一個小竹籃提過去,非常簡樸。我們的前輩身居高位,粗茶淡飯,但可以縱論古今,治國興邦。想到這兒,名牌服飾、山珍海味,實在與人的身價無關。
先賢所達到的精神境界是令人敬佩的。林則徐在少年時寫了一副對聯:「海到無涯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可見其少年時的志向。後來他遭貶,賦閒在家,又寫了一副對聯:「讀書靜坐各得半日,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身處逆境卻心態平和,潛心學習和思考。他還留下一句感人肺腑的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遇到什麼困難得失,想想這句話,心裡就踏實。
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代青年的責任是什麼?就是胡主席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和諧世界」,要堅持科學發展,堅持和平發展,這是中華民族的偉業,青年學生也應該成為其中的生力軍。讓我們共勉吧。
五四青年節國旗下講話稿【三】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穿歲月峰頭,伴歷史雲煙。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做過了××年的風雨歷程。
1919年5月4日,北京五千多名愛國主義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並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憑著一月空愛國肉血,他們不畏軍警的鎮壓與逮捕,堅持抵抗北洋政府籤署損害中國主權的《凡爾塞和約》,要求「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於是,喪心病狂的北洋政府竟大批逮捕學生》最終,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一場中國歷史上空前規模的愛國運動轟轟烈烈爆發了。真正的勇士們用生命震蕩出來的純潔而又可貴的愛國之情取得了勝利。為止,母親用共產主義為其命名—中國共青團!
1919年的青年已過,青春不會再回,年輪不會再回,歷史不會再回,但她卻永遠記在中華民族的豐功碑上,閃爍著不休的光輝。
梁啓超學生說得好:「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同學們,你們說:「天下匹夫」的下一向是什麼
——不,是「我的責任」
江澤民總書記曾說:「全國各族青年代表著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代表著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你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你們手中實現。」
年輕沒有什麼不可以,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人生短短幾時載,不要給自己留有什麼遺憾!
進入絢麗的花季,再穿過憂傷的雨季,然後我們踏入了五彩繽紛的青春世界。於是,我們張揚,我們痛快,我們狂傲,我們……一如冰心說過:世界之所以有我們是因為它需要變得更美,青春的我們生命中有夠多的雲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然而在生活——這個令人費解的局面前,很多事情我們無法左右,無法改變。於是,當暴風雨來臨時,有些人俯首稱臣,有些人逃之夭夭,但最終仍被吞噬。終於我明白魯迅先生為何要吶喊,只因慘相實在無法目睹,尤其是青春的我們,肩負振興中華的青年竟在小小的挫折面前而跌倒,成了生活中的苟活者。
青春是什麼青春是整個人生旅站中最絢麗的一站,是最奇妙的一站,是最燦爛的年一站。青春孕育著無窮盡的能量去開採,去挖掘,去釋放。每一個生命都是美麗的,最小的花也不會拒絕開放。
同學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只要我們理想還在,只要我們不輕言放棄,只要我們去微笑面對一切,我們依舊能更好地揚起生命的風帆。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就該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開的太陽,就該用生命來點燃未來。
親愛的同學們,不,親愛的青春朋友們,黨在召喚,時代在召喚,讓我們以崇高的理想,創新的意識,無畏的勇氣發揮青春的智慧,風採和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