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餃子機的仿形成型機頭的製作方法
2023-11-10 12:45:47 4
專利名稱:一種餃子機的仿形成型機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食品加工機械,特別是涉及一種水餃自動成型機的仿形成型機頭。
現有技術對水餃自動成型機的成型方法而言,主要以「灌腸式壓滾成型」方法為主。它將面料預處理成面管,同時,在面管中充填以餡料,而後通過成型輥壓滾成形。目前市售的大型水餃自動成型機及專利「全塑家用餃子機」(專利號91226570.1)均屬此類方法,以這種方法生產的自動成型機較容易製造,這種成型方法的優點是成型過程連續性好,性能穩定且包製過程中無邊角餘料。然而,水餃自動成型機問世數十年來,人們對它卻越來越冷漠,甚至在有些飯店,人們一聽說是「機器水餃」便搖頭就走,幾乎所有食用過「機器水餃」的人都是一個定論,「餡小、皮厚、不好吃,形狀欠佳,不如手工水餃。」這就是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因為壓滾成型的過程與手工包製過程有所不同,手工包製的過程是一個「壓擠」的過程,它通過人手形的有機配合,靠「擠」的力度的大小調節餃皮的薄厚,它的變形過程、彈性範圍很大,因此,手工包製水餃的皮薄厚與餡量的大小沒有直接關係,餡大時,皮可以薄,餡小時,皮同樣可以薄,面壓滾成型過程,它的面管壁的薄厚,雖然可以通過口模得以相應調節,而最終決定水餃皮的薄厚,則主要是通過壓滾成型時二次變形的過程決定的。將一段含有餡料的面管壓製成水餃,因它的餡料在面管中是連續的,壓制時必須將落於水餃邊緣部分的餡料擠至水餃的「腹部」,從而迫使成型水餃的皮變薄,被擠至腹部的餡料一般要佔單個水餃餡料量的二分之一左右,這樣一個較大的二次變形過程,導致成型水餃皮的厚度也基本相當於面管壁的二分之一左右,能夠滿足這一變形要求才能壓製出高質量的水餃,而現有技術的成型機的機頭主要是由上下兩個相對同步轉動的成型輥組成。上成型輥開有成雙的相互對應且「無底」的型腔,下成型輥是一個圓輥,因此,它的壓制過程是一個「硬性」的滾壓過程,在含有餡料的面管被壓制變形成為水餃時,所允許的彈性變形範圍很小,水餃「腹部」的上部,因為型腔「無底」而相對不受限制地變形,而其下部則受到下成型輥的限制幾乎不變形,也就是說,被擠到水餃腹部的餡料,只能充填「腹部」的單側,這一單側將壓制時的全部變形量都承接下來,那麼,當餡料量一定時,面管壁的厚度,就應相對加大,或面管壁厚度一定時,餡料量就應相對減少,否則,水餃上腹部就會被衝破,因此,現有技術首先要保證高的成品率,而不得不相對增大面管壁的厚度或相對減少餡量,其結果即是「餡小、皮厚」,再者,由於成型時單側變形,就會導致成型水餃的皮的薄厚不勻,要想使成型水餃皮的薄厚均勻,使其單側少變形或不變形,就必須相應減少餡量其結果也是餡小。由於這兩個條件的限制,壓制過程所允許的二次變形量很小,使得整個壓滾過程,成為「硬性」的壓制過程,因此而製得的水餃就比較「死板」,與手工水餃相比,其外現形狀差距也就較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仿形成型機頭,它模擬手工包製過程,其主要任務是解決壓滾過程中的二次變形問題,將現有技術單一的「壓制」過程變為「壓、擠」過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如下措施達到將上成型輥相對無限制的「無底」型腔,變為「有底」有限制的型腔,使之能夠向下施加壓力;將下成型輥相對於上成型輥型腔「腹部」部分製成空腔,再在空腔部位放置軟硬適度的橡膠襯片,使之有能夠承受上成型輥施加壓力的餘地,即可達到這一目的。這種成型過程,就類似於手工包製過程,因為,橡膠襯片在壓制過程中,可隨上成型型腔施加在其上的力,而相應凹陷變形,使得成型過程成為一個彈性範圍較大的擠制過程,當包製過後,由於橡膠襯片自身的彈性而恢復原狀,使成型輥的外觀還是一個圓輥,而不會影響包製的連續性。
由於下成型輥橡膠襯片的作用是隨著上成型輥施加的壓力大小而相應變形,解決了壓形時成形水餃腹部受限制的問題,同時它將單向變形改為雙向變形,使得原來單向變形量幾乎減半,那麼,在相同的條件下,面管壁的厚度就可以相對減半,或面管壁厚度不變的情況下,餡量就可以相對增加一半,因而便能夠包製餡大皮薄的水餃。橡膠襯片隨著上成型輥型腔壓力的變化而變形,因此,使水餃腹部雙面受力均勻,得到的餃皮的薄厚也就是均勻的。由於上下成型輥組成了一個彈性型腔,它可以隨著水餃腹部的膨漲程度而相應變形,恰似手工包製時手形的自然調節過程,使得成形水餃的外觀形狀,消除了「死板」』現象。
本實用新型對於上成型輥來說,只需將「無底」改為「有底」,對於下成型輥來說,只需將相應部位製成空腔,然後放置一個橡膠襯片,因此,很容易製造,在原工藝條件下,無需做大的改動,因此而無需增加製造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及工作原理由以下的實施例及附圖進一步詳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成型輥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上成型輥展開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下成型輥展開圖參考附
圖1該機頭主要由上成型輥1,下成型輥4及橡膠襯片2和緊貼在下成型輥上的刮板3組成。參考附
圖1、2,上成型輥開設有成雙的相互對應且「有底」的型腔。參考附
圖1、3,下成型輥4在與上成型輥型腔對稱的部位,開有與上成型輥型腔腹部形狀相同的空腔,空腔沿著外徑開有弧形溝槽,在弧形溝槽中放置有橡膠襯片2,在弧形溝槽中,橡膠襯片2可以自如放置或取出。成雙且相對應開設的上成型輥的有底型腔與放置有橡膠襯片的下成型輥同步相對轉動,便組成了仿形成型機頭的中心。
該機頭的工作原理如下含有餡料的面管,通過麵粉塗覆裝置在其表面塗上乾麵粉,被送至上下成型輥的接合部,相互嚙合同步相對轉動的上下成型輥1、4,通過轉動,將面管「咬」住,首先,上成型輥型腔形成水餃邊緣的一端,將面管中落於這一部分的餡料擠到水餃的「腹部」,同時將這一部分的面管壓合成水餃的邊緣。由於轉動,水餃的邊緣越來越趨於完整,被擠到水餃「腹部」的餡料也越來越多,以至水餃「腹部」逐漸漲大,由於下成型輥相對於上成型輥型腔的部位放置有彈性適度的橡膠襯片,當水餃腹部的自重量作用在其上時,橡膠襯片便隨之有較小的凹陷,當水餃腹部繼續漲大時,其腹部上部便觸及到上成型輥型腔的底部,由於上成型輥型腔底部的作用,將水餃腹部漲大的力施加在下成型輥的橡膠襯片上,橡膠襯片便隨之壓力的大小而相應的變形凹陷,由於轉動,橡膠襯片逐漸失去力的作用,而恢復原狀,同時使水餃已成形的一端抬起。繼續轉動,上成型輥型腔的另一端邊緣,便與下成型輥嚙合,將水餃的邊緣全部壓合,繼續轉動,就將成型的水餃與面管壓斷分離,成型的水餃通過刮板由機頭上落下,成型輥上另一個相對的型腔便進入工作,以此往復,便連續包製出水餃。
權利要求1.一種餃子機的仿形成型機頭,它主要由同步相對轉動的上下兩個成型輥組成其特徵在於A、上成型輥開設的型腔是有底的型腔;B、下成型輥上放置有橡膠襯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形成型機頭,其特徵在於上成型輥上開設的有底的型腔,是成雙的且相互對應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形成型機頭,其特徵在於下成型輥相對於上成型輥的「腹部」部分是個空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形成型機頭,其特徵在於下成型輥的空腔沿外徑部分開有弧形的溝槽。
5.根據權利要求1、3、4所述的仿形成型機頭,其特徵在於橡膠襯片放置在下成型輥的弧形溝槽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以「灌腸式壓滾成型」原理製造的水餃自動成型機的仿形成型機頭。該機頭主要由有底的上成型輥型腔及放置有橡膠襯片的下成型輥組成,結構簡單,容易製造。該機頭模擬了手工擠制水餃的過程。橡膠襯片使成型水餃下部有了膨脹餘地,且使水餃腹部雙向膨脹相同,因而可以包製餡大、皮薄且均勻的水餃。
文檔編號A21C11/00GK2240856SQ95205089
公開日1996年11月27日 申請日期1995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1995年3月20日
發明者魏士輝 申請人:魏士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