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口服液的製作方法
2023-11-09 20:08:02 2
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口服液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口服液,通過臨床試驗反覆驗證配置而成,符合傳統中醫學理論。該中草藥組合物是由以下中藥原料製成,板藍根、蘆根、夏枯草、升麻、野菊花、槐花、凌霄花、丹參、白鮮皮、苦參、冬瓜子、紫草、赤芍藥、黃連、牡丹皮、黃柏、蒲公英、桔梗、金銀花、連翹、車前子、黃芩、地骨皮、瞿麥,本發明中藥口服液依據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中藥傳統理論,精選了二十多種中草藥,通過臨床試驗的反覆驗證配製而成,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用於火毒內盛,火熱上攻所致的咽喉紅腫疼痛、牙齦紅腫疼痛、大便秘結、發熱、口渴、腹脹、舌紅等症狀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口服液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製劑,具體地說是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口服液。
【背景技術】
[0002]中醫認為感冒是由於六淫,時行病毒侵襲人體而致病,以風邪為主因。風邪雖未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節,往往與其他當令之時氣相合而傷人,如冬季多屬風寒,春季多屬風熱,夏季多夾暑溼,秋季多兼燥氣,梅雨季節多夾溼邪,當衛外弱,肺衛疏懈,外邪乘襲時,則易感受發病。如氣候突變,寒溫失常,六淫及時行之邪肆虐,侵襲人體,衛外之氣不能調節應變、則每見本病的發病率升高。
[0003]一般對於治療清熱解毒的普通藥物療效不顯著,通常具有治療效果慢,治療效果不明顯等缺點,而有些西藥對於身體還有一定的傷害。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口服液,可以迅速消除病人的臨床表現,能夠有效提聞病人身體的抵抗力,
本發明依據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中藥傳統理論,精選了二十多種中草藥,通過臨床試驗的反覆驗證配製而成的,對於清熱解毒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本中藥製劑製備方便,服用後見效快,無毒副作用,服藥後無不良反應。
[0005]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口服液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製成:
板藍根10-25份、蘆根5-15份、夏枯草10-20份、升麻20-40份、` 野菊花10-25份、槐花5-10份、凌霄花5-10份、丹參10-15份、
白鮮皮5-10份、苦參3-8份、冬瓜子15-30份、紫草10-20份、
赤芍藥10-20份、黃連8-25份、牡丹皮10-20份、黃柏15-25份、
蒲公英10-20份、桔梗8-20份、金銀花15-25份、連翹10-20份、
車前子8-20份、黃芩10-20份、地骨皮10-20份、瞿麥5-15份、
苦瓜50-150份、梨100-200份、枇杷50-150份;
製備方法如下:
(1)、按照配方比例取苦瓜、梨、枇杷用磨漿機磨成汁液,加熱至沸10分鐘,過濾冷卻至室溫,淨化後製成提取液備用;
(2)、按配方比例將板藍根、蘆根、夏枯草、升麻、野菊花、槐花、凌霄花、丹參、白鮮皮、苦參、冬瓜子、紫草、赤芍藥、黃連、牡丹皮、黃柏、蒲公英、桔梗、金銀花、連翹、車前子、黃芩、地骨皮、瞿麥洗淨,加水放入砂鍋於150-180°C內煮15-20分鐘,提取上清液冷卻至室溫(煮提兩次)取兩次煮提上清液混合均勻後備用;
(3)、按比例將淨化後的提取液與備用上清液調和均勻裝瓶,置於高溫>100°C的消毒容器中進行消毒,即得成品。
[0006]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口服液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製成:板藍根15-20份、蘆根8-12份、夏枯草12-18份、升麻25-35份、
野菊花12-20份、槐花6-8份、凌霄花6-8份、丹參12-14份、
白鮮皮6-8份、苦參5-7份、冬瓜子20-25份、紫草12-18份、
赤芍藥12-18份、黃連12-20份、牡丹皮12-18份、黃柏18-22份、
蒲公英12-18份、桔梗10-15份、金銀花18-22份、連翹12-18份、
車前子12-15份、黃芩12-18份、地骨皮12-18份、瞿麥8_12份、
苦瓜80-120份、梨120-180份、枇杷60-140份。
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口服液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製成:
板藍根18份、蘆根10份、夏枯草15份、升麻30份、
野菊花15份、槐花7份、凌霄花7份、丹參13份、
白鮮皮7份、苦參6份、冬瓜子22份、紫草5份、
赤芍藥15份、黃連18份、牡丹皮15份、黃柏20份、
蒲公英15份、桔梗12份、金銀花20份、連翹15份、
車前子14份、黃芩15份、地骨皮15份、瞿麥10份、
苦瓜100份、梨150份、枇杷120份。
`[0007]本發明製劑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用於火毒內盛,火熱上攻所致的咽喉紅腫疼痛、牙齦紅腫疼痛、大便秘結、發熱、口渴、腹脹、舌紅等症狀具
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
板藍根10g、蘆根5g、夏枯草10g、升麻20g、
野菊花10g、槐花5g、凌霄花5g、丹參10g、
白鮮皮5g、苦參3g、冬瓜子15g、紫草10g、
赤芍藥10g、黃連Sg、牡丹皮10g、黃柏15g、
蒲公英10g、桔梗8g、金銀花15g、連翅10g、
車前子8g、黃芩10g、地骨皮10g、瞿麥5g、
苦瓜50g、梨100g、枇杷50g ;
製備方法如下:
(1)、按照配方比例取苦瓜、梨、枇杷用磨漿機磨成汁液,加熱至沸10分鐘,過濾冷卻至室溫,淨化後製成提取液備用;
(2)、按配方比例將板藍根、蘆根、夏枯草、升麻、野菊花、槐花、凌霄花、丹參、白鮮皮、苦參、冬瓜子、紫草、赤芍藥、黃連、牡丹皮、黃柏、蒲公英、桔梗、金銀花、連翹、車前子、黃芩、地骨皮、瞿麥洗淨,加水放入砂鍋於150-180°C內煮15-20分鐘,提取上清液冷卻至室溫(煮提兩次)取兩次煮提上清液混合均勻後備用;
(3)、按比例將淨化後的提取液與備用上清液調和均勻裝瓶,置於高溫>100°C的消毒容器中進行消毒,即得成品。
[0009]實施例2
板藍根25g、蘆根15g、夏枯草20g、升麻40g、野菊花25g、槐花10g、凌霄花10g、丹參15g、
白鮮皮10g、苦參8g、冬瓜子30g、紫草20g、
赤芍藥20g、黃連25g、牡丹皮20g、黃柏25g、
蒲公英20g、桔梗20g、金銀花25g、連翹20g、
車前子20g、黃芩20g、地骨皮20g、瞿麥15g、
苦瓜150g、梨200g、枇杷150g。
[0010]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11]實施例3
板藍根15g、蘆根8g、夏枯草12g、升麻25g、
野菊花12g、槐花6g、凌霄花6g、丹參12g、
白鮮皮6g、苦參5g、冬瓜子20g、紫草12g、
赤芍藥12g、黃連12g、牡丹皮12g、黃柏18g、
蒲公英12g、桔梗10g、金銀花18g、連翅12g、 車前子12g、黃芩12g、地骨皮12g、瞿麥8g、
苦瓜80g、梨120g、枇杷60g;
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12]實施例4
板藍根20g、蘆根12g、夏枯草18g、升麻35g、
野菊花20g、槐花8g、凌霄花8g、丹參14g、
白鮮皮8g、苦參7g、冬瓜子25g、紫草18g、
赤芍藥18g、黃連20g、牡丹皮18g、黃柏22g、
蒲公英18g、桔梗15g、金銀花22g、連翅18g、
車前子15g、黃芩18g、地骨皮18g、瞿麥12g、
苦瓜120g、梨180g、枇杷140g ;
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13]實施例5
板藍根18g、蘆根10g、夏枯草15g、升麻30g、
野菊花15g、槐花7g、凌霄花7g、丹參13g、
白鮮皮7g、苦參6g、冬瓜子22g、紫草5g、
赤芍藥15g、黃連18g、牡丹皮15g、黃柏20g、
蒲公英15g、桔梗12g、金銀花20g、連翅15g、
車前子14g、黃芩15g、地骨皮15g、瞿麥10g、
苦瓜100g、梨150g、枇杷120g。
[0014]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15]典型病例:經用本藥方醫治的100例病人中,其中男52例,女48例。
[0016]療效判定:採用4級標準 痊癒臨床改善率>95%
顯效臨床改善率<95%,
有效臨床改善率<60%,無效臨床改善率< 20%
治療效果統計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口服液,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製成: 板藍根10-25份、蘆根5-15份、夏枯草10-20份、升麻20-40份、 野菊花10-25份、槐花5-10份、凌霄花5-10份、丹參10-15份、 白鮮皮5-10份、苦參3-8份、冬瓜子15-30份、紫草10-20份、 赤芍藥10-20份、黃連8-25份、牡丹皮10-20份、黃柏15-25份、 蒲公英10-20份、桔梗8-20份、金銀花15-25份、連翹10-20份、 車前子8-20份、黃芩10-20份、地骨皮10-20份、瞿麥5_15份、 苦瓜50-150份、梨100-200份、枇杷50-150份; 製備方法如下: (1)、按照配方比例取苦瓜、梨、枇杷用磨漿機磨成汁液,加熱至沸10分鐘,過濾冷卻至室溫,淨化後製成提取液備用; (2)、按配方比例將板藍根、蘆根、夏枯草、升麻、野菊花、槐花、凌霄花、丹參、白鮮皮、苦參、冬瓜子、紫草、赤芍藥、黃連、牡丹皮、黃柏、蒲公英、桔梗、金銀花、連翹、車前子、黃芩、地骨皮、瞿麥洗淨,加水放入砂鍋於150-180°C內煮15-20分鐘,提取上清液冷卻至室溫(煮提兩次)取兩次煮提上清液混合均勻後備用; (3)、按比例將淨化後的提取液與備用上清液調和均勻裝瓶,置於高溫>100°C的消毒容器中進行消毒,即得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口服液,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製成: 板藍根15-20份、蘆根8-12份、夏枯草12-18份、升麻25-35份、 野菊花12-20份、槐花6-8份、凌霄花6-8份、丹參12-14份、 白鮮皮6-8份、苦參5-7份、冬瓜子20-25份、紫草12-18份、 赤芍藥12-18份、黃連12-20份、牡丹皮12-18份、黃柏18-22份、 蒲公英12-18份、桔梗10-15份、金銀花18-22份、連翹12-18份、 車前子12-15份、黃芩12-18份、地骨皮12-18份、瞿麥8_12份、 苦瓜80-120份、梨120-180份、枇杷60-14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口服液,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製成: 板藍根18份、蘆根10份、夏枯草15份、升麻30份、 野菊花15份、槐花7份、凌霄花7份、丹參13份、 白鮮皮7份、苦參6份、冬瓜子22份、紫草5份、 赤芍藥15份、黃連18份、牡丹皮15份、黃柏20份、 蒲公英15份、桔梗12份、金銀花20份、連翹15份、 車前子14份、黃芩15份、地骨皮15份、瞿麥10份、 苦瓜100份、梨150份、枇杷120份。
【文檔編號】A61P1/10GK103550595SQ201310569314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3日
【發明者】吳春來 申請人:吳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