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駐外使節郭崇燾簡介 他是怎麼死的?
2023-11-09 18:55:32 5
郭崇燾是晚清官員,也是湘軍的創建者之一,更是中國首位駐外使節,在清朝末期歷史中佔有很重的分量。
郭崇燾為湖南湘陰城西人,生於公元1818年,去世於公元1891年,乳名齡兒,學名先杞,字伯琛,號筠仙。後改名嵩燾。郭崇燾是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少時在湘陰仰高書院、長沙嶽麓書院讀書,接受正統儒家教育。
道光十五年,郭崇燾中秀才,道光十七年,中舉人。此後又沉澱十年,專心學習,終於在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及第,後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晚清末年,政治腐敗,百姓生活艱苦,於是自然而然的就爆發了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運動。在晚清末年的起義運動中,規模最大,造成的影響最深遠,波及範圍最廣的無異於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從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吸引教眾,再到揭竿而起,金田起義,後又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勢力發展之快,難以想像。太平軍一路勢如破竹,南徵北戰,東突西進,讓清廷難以應付。為了打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佔領城市越來越多的太平軍,清朝統治者於是下達了地方開辦團練,鎮壓太平軍的決定。
今日我們說到清朝末年的軍隊的時候,映像最深刻的就是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了。而其中湘軍在清朝末年具有重要影響力,兵成之後,鎮壓內部叛亂,抵禦外敵入侵 ,湘軍將士付出了血的代價。作為湘軍的創辦者,曾國藩在其中所佔據的影響力更是不小。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在最初曾國藩是不想辦團練的。
鹹豐二年,鹹豐帝飭令丁憂在藉的曾國藩興辦團練,曾國藩卻數次婉拒。後來還是郭崇燾幾次登門,勸解曾國藩,曾國藩最後才接受諭令,開始創辦湘軍。而郭崇燾本人也留在曾國藩幕下,為其出謀劃策、募捐籌餉,成為曾國藩的得力助手。所以今日看郭崇燾簡介,會發現他還有一個「湘軍創建者之一」的標籤。
鹹豐三年,郭崇燾率湘軍前往支援在江西與太平軍作戰的江忠源。與太平軍一番交戰之下,郭崇燾發現太平軍水軍力量強大,成為太平軍攻打清軍無往不勝的重要利器。於是建議江忠源編練水師,此後水師訓成,湘軍與太平軍交戰才由劣轉優。
後來郭崇燾到湖南。浙江各地籌餉,在路過上海期間,參觀外國人所辦圖書館和外國輪船,接觸了一些外國人,了解到西方的情況,思想受到很大的震動。這也是他日後思想轉變的一個種子,等到時機一到就會生根發芽。
鹹豐八年,郭嵩燾離開曾國藩幕府,入值上書房。期間英軍和法軍曾經屯集軍艦在大沽口外,郭崇燾幫助僧格林沁布置防務。最值得人注意的時候,此時他已經上奏君主,言明學習西方技術的想法了。
同治元年,授蘇松糧儲道,旋遷兩淮鹽運使。二年,署理廣東巡撫,鎮壓廣東境內的太平軍殘部。五年因為與上司有隙,罷官回家教書。
光緒元年,經由軍機洋務大臣推薦,授福建按察使,開始經辦洋務。洋務派的主張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然而郭崇燾在辦理洋務的時候卻表明光是學習西方的技術是不夠的,還需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才能真正的與西方強國比肩。
雲南「馬嘉理案」爆發之後,英國威逼清朝政府必須派大使前往英國道歉。郭崇燾因此加授郭嵩燾為出使英國大臣,成為中國第一位駐外使節。
郭崇燾在英國的時候,與英國貴族階層接觸,獲得眾人的稱讚。在英國出使期間,郭崇燾更具體的了解到英國的政治體制,使得他更為推薦向西方學習政治制度。然而他的這些想法,卻與副使劉錫鴻的想法相悖,後來一番爭鬥之下,郭崇燾被朝中各大臣彈劾,最後黯然歸國。
郭崇燾回到家鄉之後,仍然關心國家大事,經常就時事上奏李鴻章等大臣。光緒十七年,郭崇燾因病去世,享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