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頸椎三維可控頭環背心牽引復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01:04:3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牽引復位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頸椎三維可控頭環背心牽引復位裝置。
背景技術:
無論在顱底凹陷症還是寰樞椎脫位等頸椎畸形,還是在Hangman骨折或齒狀突骨折等頸椎骨折損傷的治療中採用牽引方式來穩定脊柱結構、預防脊髓繼發性損傷並恢復解剖序列是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的核心。床旁持續顱骨牽引可以維持足夠的牽引力量且隨時調節牽引方向,是常用的牽引手段,但床旁持續顱骨牽引要求患者長期臥床且對頸椎活動度限制不大,如此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還不能有效的控制頸椎活動。除此之外,牽引方向不易調整且很難維持,操作費時費力,易造成手術失敗或復位不理想。Halo—vest外固定架可在三維平面上維持頸椎有效穩定,且不受體位變換的影響,但其僅有單純的外固定作用,對矢狀位、冠狀位、軸位或旋轉型畸形的患者不能進行有效的牽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頸椎三維可控頭環背心牽引復位裝置,以解決現有頭環背心牽引復位裝置無法對矢狀位、冠狀位、軸位或旋轉型畸形的患者不能進行有效牽引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頸椎三維可控背心牽引復位裝置,包括用於套在人體頭部的頭環,頭環的兩側分別連接有用於調節牽引角度的可調節支架,兩個可調節支架遠離頭環的端部均連接至支具背心上,支具背心包括相對設置的前片和後片,用於穿在人體的前胸和後背並起支撐作用;
每組可調節支架均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個縱杆,兩個縱杆的一端分別連接至支具背心的前片和後片,兩個縱杆的另一端分別通過橫杆連接;
橫杆通過支撐件連接至頭環,以在冠狀位調節頭環的位置;其中一個縱杆通過推移杆連接至頭環,以在軸位及矢狀位調節頭環的位置。
進一步的,支撐件,包括固定設置於頭環的連接片,連接片螺紋連接有支撐螺杆,支撐螺杆遠離連接片的端部連接至橫杆上。
進一步的,支撐螺杆通過球窩關節連接有滑塊,滑塊可拆卸設置在橫杆上。
進一步的,推移杆包括可拆卸安裝在任意一個縱杆或橫杆上的固定夾,固定夾通過球窩關節連接有延長杆,延長杆遠離固定夾的一端鉸接有螺杆,螺杆安裝於頭環上。
進一步的,延長杆包括內螺紋套管和設置在其內的內螺杆,內螺杆遠離固定夾的一端與螺杆鉸接,螺紋套管通過球窩關節連接至固定夾。
進一步的,內螺紋套管上設置有便於夾具夾住的卡槽。
進一步的,頭環上設置有若干個用於螺紋連接螺杆的螺紋孔。
進一步的,每個縱杆的端部均通過球窩關節與支具背心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支撐杆和推移杆能實現對頸椎三維可控頭環背心牽引復位裝置的強有力的有效固定,並且對矢狀位、冠狀位、軸位或旋轉型畸形的患者能進行有效的牽引,從而降低手術難度,減少患者痛苦,提高手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頸椎三維可控頭環背心牽引復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頸椎三維可控頭環背心牽引復位裝置的推移杆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支撐螺杆,2.滑塊,3.橫杆,4.連接片,5.固定夾,6.縱杆,7.支具背心,8.頭環,9.內螺紋套管,10.內螺杆,11.螺杆,12.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頸椎三維可控頭環背心牽引復位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用於套在人體頭部的頭環8,頭環8的兩側分別連接有用於調節牽引角度的可調節支架,兩個可調節支架遠離頭環8的端部均連接至支具背心7上,支具背心7包括相對設置的前片和後片,用於穿在人體的前胸和後背並起支撐作用;其中,每組可調節支架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個縱杆6,兩個縱杆6的一端分別通過球窩關節連接至支具背心7的前片和後片,兩個縱杆6的另一端分別通過橫杆3連接,橫杆3通過支撐件連接至頭環8,以實現冠狀位的精確撐開及加壓功能;其中一個縱杆6通過推移杆連接至頭環8,以在軸位及矢狀位調節頭環8的位置。
支撐件,包括固定設置於頭環8的連接片4,連接片4螺紋連接有支撐螺杆1,支撐螺杆1遠離連接片4的端部連接至橫杆3上。其中,支撐螺杆1通過球窩關節連接有滑塊2,滑塊2可設置在橫杆3的任意位置處。
支撐件的具體調節過程為:旋轉該支撐螺杆1,可調節橫杆3相對於連接片4的位置;該支撐螺杆1可以關於球窩關節萬向旋轉;移動滑塊2在橫杆3的位置,還可以調整該支撐螺杆1與橫杆3的夾角位置。
在每組可調節支架的任意一個縱杆6或橫杆3上,可拆卸的安裝有推移杆。如圖2所示,推移杆包括用於固定安裝在縱杆6或橫杆3上的固定夾5,固定夾5通過球窩關節連接有延長杆,延長杆遠離固定夾的一端與螺杆11的一端鉸接,螺杆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裝在頭環8上。其中,延長杆包括內螺紋套管9和設置在其內的內螺杆10,內螺杆10遠離固定夾5的一端與螺杆11鉸接;頭環8上設置有若干個用於安裝螺杆11的螺紋孔。
內螺紋套管9上設置有便於夾具夾住的卡槽12,可方便轉動內螺紋套管9。
推移杆的具體調節過程為:將固定夾5夾緊於縱杆6或橫杆3上,在將螺杆11的螺紋端安裝在頭環8的螺紋孔內,其中,螺杆11與頭環8的相對位置可調;螺杆11與內螺杆10所成的夾角角度可調;內螺杆10可在內螺紋套管9內螺紋旋轉,進而調節延長杆的整體長度,螺紋套管9可以相對於固定夾5萬向旋轉。
本實用新型一種頸椎三維可控頭環背心牽引復位裝置的使用過程為:將支具背心7穿戴於人體的前胸和後背上,將頭環8套在人體頭部的合適位置,再根據牽引需要,調節支撐件和推移杆,從而調節頭環8在軸位、矢狀位和冠狀位的位置。
滑塊2可固定於橫杆3的任意位置處,同時支撐螺杆1可相對滑塊2萬向旋轉,從而保證支撐螺杆1在軸位及矢狀位調節頭環8;支撐螺杆1相對於連接片4的位置可調,從而實現頭環8在冠狀位的精確撐開及加壓功能。
調節內螺紋套管9和內螺杆10的組合長度,並調節支撐螺杆1相對於連接片4的位置,從而在軸位及矢狀位來調節頭環8的位置,還可以控制頭環8進行不同程度的旋轉調節,可以將頭環8固定在不同高度的空間位置,同時可以對牽引力量精確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頸椎三維可控頭環背心牽引復位裝置,在使用過程中,適當的調節支撐杆及推移杆的長度,可以將頭環8固定在不同的空間位置,同時可以對牽引力量精確控制,可以對頸椎及顱頸交界區的骨折、畸形及失穩進行可控的三維空間復位操作,且可以長時間的牢固維持復位位置,同時不會影響患者的行走、飲食等日常。從而減少了牽引復位治療的風險,降低牽引復位的難度,提高復位精度及可控性,減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療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牢固可靠,醫生很容易掌握操作方法,便於推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