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的製造方法
2023-12-01 06:54:46 5
一種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包括保護頭、保護管、保護筒、保護筒蓋、傳感器、溫度採集模塊、無線通訊模塊、電池、手柄、天線接口和天線,保護管的一端與保護頭連接,另一端與保護筒的一端連接,保護筒的另一端設有保護筒蓋,保護筒蓋與手柄相連,手柄與天線相連,保護頭內設有溫度傳感器,保護筒內的電池與溫度採集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分別電連接,溫度傳感器、溫度採集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和天線依次電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數據採集實時、準確、可靠,可無線實時數據傳輸,解決了人工測試記錄慢、監控信息反饋遲緩、精度差以及數據可靠度低的缺點,另外,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實用性強,可應用於多領域的測溫。
【專利說明】一種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特別涉及一種用於測量例如混凝土溫度的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
【背景技術】
[0002]在水利水電工程、核電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中,為防止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危害性裂縫的產生,保證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質量和安全,往往在施工期對大體積混凝土溫度進行監測和控制。
[0003]目前,大體積混凝土溫度監測技術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點和不足:
[0004]人工監測。主要由人工現場測溫,手工記錄,室內整理、分析數據。該方式測試手段落後,溫度控制實時性差,施工期即便出現異常情況也未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喪失最佳處理時機,進而給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安全帶來隱患。此外,人工監測費工費時,測量精度易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
[0005]自動化監測。主要利用先進的自動化監測設備,實現監測數據的自動獲取和有線/無線傳輸。雖然,該方式數據採集避免了人工幹預,數據可以實時獲取,省時省力,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現場具有電源供應不穩定、數據傳輸線布設困難、大型機械設備眾多等環境特點,加之自動化監測設備體積比較大、重量比較重,攜帶和安裝不便,這些均給設備的大規模實施帶來諸多困難。
[0006]因此,為了克服上述問題,研發一種能夠簡單實現諸如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測量裝置是非常必要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體積小且測量溫度精度高的自動化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操作方便、成本低。
[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手持式溫度傳感器,包括保護頭、保護管、保護筒、保護筒蓋、傳感器、溫度採集模塊、無線通訊模塊、電池、手柄、天線接口和天線,其中,所述保護管的一端與所述保護頭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保護筒的一端連接,所述保護筒的另一端設有保護筒蓋,所述保護筒蓋與手柄相連,所述手柄通過天線接口與天線相連,所述保護頭內設有傳感器,所述保護筒內設有溫度採集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和電池,所述電池與溫度採集模塊、無線模塊分別電連接,所述傳感器、所述溫度採集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和天線依次電連接。
[0009]優選地,所述電池為可充電鋰電池,所述保護筒蓋上分別安裝鋰電池開關和鋰電池充電接口,鋰電池開關和鋰電池充電接口與鋰電池分別電連接。
[0010]優選地,所述傳感器是數字溫度傳感器,或者熱電阻,或者熱敏電阻,或者熱電偶。
[0011]優選地,所述無線通訊模塊是W1-Fi通訊模塊,或者Zigbee通訊模塊,或者GSM/GPRS通訊模塊,或者EDGE通訊模塊,或者3G/4G通訊模塊,或者藍牙通訊模塊,或者433MHz通訊模塊。
[0012]優選地,所述保護頭為錐形保護頭,所述錐形保護頭與所述保護管之間通過螺紋連接,螺紋連接處用密封膠密封;所述保護管與所述保護筒之間通過螺紋或焊接連接;所述保護筒與所述保護筒蓋之間通過螺栓或螺紋連接;所述手柄與所述保護筒蓋之間通過螺紋或焊接連接。
[0013]優選地,所述鋰電池開關通過人工手動控制或者遙控器遠程控制。
[0014]優選地,所述的上位機為智慧型手機、掌上電腦、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I)數據採集實時、準確、可靠,可無線實時數據傳輸,解決了人工測試記錄慢、監控信息反饋遲緩、精度差以及數據可靠度低的缺點。(2)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實用性強,可應用於多領域的測溫。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的俯視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內部模塊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應用系統原理圖;
[0020]圖中:1、保護頭;2、傳感器;3、保護管;4、溫度採集模塊;5、電池;6、無線通訊模塊;7、保護筒;8、保護筒蓋;9、鋰電池開關;10、鋰電池充電接口 ;11、手柄;12、天線接口 ;13、天線;14現場待測物;15智慧型手機;16無線通訊裝置;17伺服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2]一種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包括保護頭1、保護管3、保護筒7、保護筒蓋8、傳感器2、溫度採集模塊4、無線通訊模塊6、電池5、手柄11、天線接口 12和天線13,其中,所述保護管3的一端與所述保護頭I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保護筒7的一端連接,所述保護筒7的另一端設有保護筒蓋8,所述保護筒蓋8與手柄11相連,所述手柄11通過天線接口 12與天線13相連,所述保護頭I內設有傳感器2,所述保護筒7內設有溫度採集模塊4、無線通訊模塊6和電池5,所述電池5與溫度採集模塊4、無線通訊模塊6分別電連接,所述傳感器
2、所述溫度採集模塊4、無線通訊模塊6和天線依次電連接。
[0023]實施例: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中優選數字溫度傳感器為DS18B20單總線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單總線數字傳感器封裝於錐形保護頭I內部,其信號線穿過保護管3與溫度採集模塊4連接。其中,DS18B20單總線數字傳感器2與錐形保護頭I之間用導熱矽膠灌封。溫度採集模塊4、鋰電池模塊5、無線通訊模塊6集成在一起,置於所述保護筒7內部;鋰電池開關9、鋰電池充電接口 10安裝在保護筒蓋8上,通過導線與鋰電池模塊5連接;天線接口 12安裝在手柄11頂端,其信號線通過手柄11與無線通訊模塊6連接;天線13安裝在天線接口 12上。
[0024]錐形保護頭I材質可以是不鏽鋼,或者招合金,或者銅,或者銀,或者碳鋼,本實施例中優選地錐形保護頭I採用不鏽鋼材質,錐形保護頭I與保護管3之間通過螺紋連接,螺紋連接處用密封膠密封;保護管3與保護筒7之間通過螺紋連接;保護筒7與保護筒蓋8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手柄11與保護筒蓋8之間通過焊接連接。
[0025]如圖4所示,無線通訊模塊6採用W1-Fi通訊模塊,本實用新型測量例如混凝土溫度時,操作人員直接將若干支帶有W1-Fi通訊模塊的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插入到混凝土內部適當深度,通過手動操作或遙控器遠程操作,開啟鋰電池開關9,即可對現場待測物14混凝土溫度進行實時測量,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具有固定的設備地址,並且可以進行設置,智慧型手機15通過無線網絡選擇與之要進行通訊連接的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的設備地址,並建立網絡連接,通過無線網絡實時獲取所識別的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所測量的溫度信息,並進一步將溫度信息經無線網絡和無線通訊裝置16傳送到指定伺服器17,伺服器17同時給智慧型手機反饋數據保存成功的信息。
[0026]當溫度採集模塊5沒有電時,用標配充電器通過鋰電池充電接口 10進行充電。
[0027]本實施中的智慧型手機可以替換為掌上電腦、或者平板電腦、或者筆記本電腦。
[0028]在此說明書中,本實用新型已參照其特定的實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顯然仍可以做出各種修改和變換而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因此,說明書和附圖應被認為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保護頭、保護管、保護筒、保護筒蓋、傳感器、溫度採集模塊、無線通訊模塊、電池、手柄、天線接口和天線,其中,所述保護管的一端與所述保護頭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保護筒的一端連接,所述保護筒的另一端設有保護筒蓋,所述保護筒蓋與手柄相連,所述手柄通過天線接口與天線相連,所述保護頭內設有傳感器,所述保護筒內設有溫度採集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和電池,所述電池與溫度採集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分別電連接,所述傳感器、所述溫度採集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和天線依次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池為可充電鋰電池,所述保護筒蓋上分別安裝鋰電池開關和鋰電池充電接口,鋰電池開關和鋰電池充電接口與鋰電池分別電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傳感器是數字溫度傳感器,或者熱電阻,或者熱敏電阻,或者熱電偶。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無線通訊模塊是W1-Fi通訊模塊,或者Zigbee通訊模塊,或者GSM/GPRS通訊模塊,或者EDGE通訊模塊,或者3G/4G通訊模塊,或者藍牙通訊模塊,或者433MHz通訊模塊。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保護頭為錐形保護頭,所述錐形保護頭與所述保護管之間通過螺紋連接,螺紋連接處用密封膠密封;所述保護管與所述保護筒之間通過螺紋或焊接連接;所述保護筒與所述保護筒蓋之間通過螺栓或螺紋連接;所述手柄與所述保護筒蓋之間通過螺紋或焊接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手持式無線溫度傳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鋰電池開關通過人工手動控制或者遙控器遠程控制。
【文檔編號】G08C17/02GK204027711SQ201420330258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0日
【發明者】郭晨, 趙恩國, 李小平, 李偉宏, 尚宏, 賀海龍 申請人:北京木聯能工程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