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為話題的作文:共產黨宣言讀後感
2024-07-26 14:24:45 1
【篇一:《共產黨宣言》讀後感】
《共產黨宣言》又譯《共產主義宣言》,是卡爾·馬克思和弗裡德裡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第一個綱領性文獻,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誌。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這部蘊涵著馬克思主義新世界觀的偉大著作,價值相當於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還鼓舞著、推動著文明世界全體有組織的正在進行鬥爭的無產階級。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國際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國千百萬工人共同的綱領。
《宣言》從1848年發表至今已經160多年了,在這160多年的時間裡,世界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在發生著形態學意義上的深刻變化。尤其是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宣言》中所預示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也在20世紀後半葉以來迅猛發展起來。當前震撼全球的金融風暴再一次使《宣言》對於資本主義的批評為世界所關注,提醒我們重視這部不朽著作的時代價值。《宣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代表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他們都受到《宣言》的直接影響和教育。對於當代中國來說,如何更好地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就和經驗,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探索和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促進理論創新,推動實踐進步,也需要我們進一步發掘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資源,深入研讀《宣言》的深刻內涵,展示其價值和意義。通過《宣言》,馬克思,恩格斯給了我們一塊「照妖鏡」,一個看階級鬥爭問題角度,一套階級鬥爭的思想。我們運用這一法寶看問題,一切資產階級的虛假和掩飾都無濟於事。無論資產階級如何變化,從資產階級的本質出發分析當今世界的形勢,才能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看清楚事情的本來面目,從而堅定立場,搞好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這才是我們在新形式下學習和發揚《宣言》精髓的實際意義。
「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宣言》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根本原因,從而也就成為世界上資產階級統治階級生存的救命藥。《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再不能做社會的統治階級了,再不能把自己階級的生存條件當做支配一切的規律強加於社會了。資產階級不能統治下去了,因為它甚至不能保證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的生活,因為它不得不讓自己的奴隸落到不能養活它反而要它來養活的地步。社會再不能在它統治下生活下去了,就是說,它的存在不再同社會相容了。」《宣言》還指出,「為了有可能壓迫一個階級,就必須保證這個階級至少有能夠勉強維持它的奴隸般的生存的條件」,「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係,從而對全部社會關係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些忠告,顯然強烈地警示資產階級統治者們,只有不斷改良資產階級的統治方式,只有不斷改善資本主義社會的上層建築,使之與其經濟基礎相調和相適應,才能維持資產階級的統治壽命,才能延緩資本主義社會「外殼」的過早被炸毀。
至於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具體形式是什麼,《宣言》中並沒有給我們確切的描繪,不過,它確立了最根本的指導思想,即:「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建立在這樣基礎上的道德這才是真正的人的道德。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由於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極大豐富,舊社會留下社會分工和社會差別已經消除,勞動已經不是人們謀生的手段,而是成為了人們的第一需要。因此,個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已經高度地統一起來,社會已經不再需要特殊的強制手段限制個人的發展,而是個人的全面發展成了其他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條件。於是,現在意義上的政治、法律等強制性的行為規範將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共產主義道德便成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唯一準則。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無產階級的道德已發展成為全民全人類的道德,個人完全可以依靠自己自覺的道德意識和高度的道德自控能力來調整自己的行為,使之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將是一幅無限美好和普遍幸福的圖景。
《宣言》已經發表160多年了,但今天讀來仍然對我有很大的觸動。從這本書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具有永恆的價值和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它不僅是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政治書籍,塑造了「現代文明」,而且「開創了世界範圍內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個新時代」,「像光芒四射的燈塔一樣照亮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進程,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創造了一個時代」。
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給世界和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也使其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意味著將社會主義、新科技革命、現代化與全球化、中國傳統文化等多種複雜要素內在地結合起來,構成全新的有機社會體系和社會發展道路,是全新的理論創造和實踐創新。我們既要從包括《宣言》在內的馬克思主義基本著作中尋找思想資源,又不能指望能夠從那裡找到解決當前我們所有問題的現成結論。我們應當繼續開放視野,面向世界先進文明成果,積極學習借鑑,大膽探索創新,促進社會發展,使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時代表著運動的未來,指引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
【篇二:《共產黨宣言》讀後感】
馬克思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在近來西方的一些評選中,他被評為千年來排名前三,甚至常常是第一。而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更是國家的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也是馬克思思想的一種重要代表和著名的歷史成就。因此,我選擇《共產黨宣言》進行閱讀。通過閱讀,我也對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也增加了了解,對馬克思的思想和文章也有了直接的接觸。
共產黨宣言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對於我們國家共產黨也有很重要的意義。我們國家的創建人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和鄧小平等都對它有很高的評價,毛澤東曾說「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記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到考茨基的《階級鬥爭》,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和一個英國人作的《社會主義史》,我才知道人類自史以來,就是階級鬥爭史,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初步地得到認識問題的方法論。」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南方談話中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可見《宣言》對於國家領導人,更是對大眾有著共產主義啟蒙,和提供共產主義信仰的大的作用。
《共產黨宣言》有著很高的歷史意義。它本身除了是哲學和思想的著作外,更是一份戰鬥的檄文,給廣大的無產階級鬥爭者提供了方向,提供了信仰。「共產主義已經被歐洲的一切勢力公認為一種勢力」,這是一種什麼勢力?這是反抗的勢力,是不為主流的統治階級接納的勢力。原文中寫道「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黨人和德國的警察,都為了驅除這個幽靈而結成了神聖同盟。」當時的社會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其一,西歐資本主義制度已經確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也已開始暴露。英、法、德、美完成了產業革命,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在那裡確立。資本主義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抗階級。經濟危機自1825年開始周期性出現。工人運動和階級鬥爭也日益激烈。其二,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當時的大工業中心和交通的發展為工人階級的團結提供了條件。工人階級由自在的階級上升為自為的階級。鬥爭上升為政治鬥爭。相繼爆發了1831和1834年的法國裡昂個人起義,1836-1848年的英國憲章運動,1844年的德國西裡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共產黨宣言的提出是一份共產黨人自己的話語,自我的闡述,自己的戰鬥的衝鋒號。
共產黨宣言不僅在當時有重要價值。更是在今後提供著恆久的意義,為世界各地的無產階級鬥爭提供著指導思想和哲學方面的內含。它通過對前人的各種思想的總結,加以吸收和批判,從哲學的高度和歷史發展的高度指出了無產階級運動的正確性。《宣言》中說:「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鬥爭的歷史;而這個鬥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鬥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概括地說,第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二,階級鬥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第三,無產者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共產黨宣言》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一,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二,資本主義的滅亡和共產主義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三,無產階級是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領導力量。四,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基本途徑。五,無產階級先進政黨共產黨的領導是共產主義事業勝利的保證。馬克思主義它是在對前人的各種思想的總結,加以吸收和批判的基礎上才產生的。一個是空想社會主義方面,16-17世紀是文學描述的階段。莫爾《烏託邦》,康帕內拉《太陽城》,閔採爾提出「千年太平之國」。17-18世紀是法典論證的階段。有溫斯坦萊,摩萊裡,馬布利,巴貝夫等代表人物。19世紀初期,批判設計階段。當時有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傅立葉,歐文。還有一個是其它一些理論成果。馬克思作為一名德國哲學家,在年輕時還一度是「黑格爾派」,後來轉向費爾巴哈。後來才逐漸形成自己的哲學體系。此外,《宣言》還吸收了法國復闢時期的歷史學家關於階級鬥爭的思想成果,以及當時自然科學領域的細胞學、能量守恆、生物進化等的科學成果。
《共產黨宣言》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除了七篇序言。第一章是資產者和無產者。第二章是無產者和共產黨人。第三章是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第四章是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我對第一章的東西最感興趣,下面主要說說第一章。
第一章對資產階級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百年以後的今天,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依然在地球上佔據著很大的部分,這些東西放到今天讀,也會增加我們對今天這個社會的認識。馬克思作為當時西方經濟的親歷者,對資本主義的由來,資本主義的先進性和缺點的闡述也增加了我的認識。國家必然是有階級性的,而資本主義時代「現代的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想來如今的許多國家仍然有相關的內容在裡面。現代,雖然中國有很多經濟學家贊成經濟的自由主義,但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指出了資本主義的一些局限性。也給現在的社會敲響警鐘,叫人們不要落入拜金主義和物質至上的圈子裡。也叫人們不要做金錢的奴隸。《宣言》還指出了資產階級的一些特性。「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係,從而對全部社會關係不斷地革命化,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又如,「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關係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於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我理解,這一方面說明資產階級的社會可能的動蕩,一方面也說明資產階級的開拓性和創新性,這對人類的發展還是有益的。我國當代的改革開放,採用市場經濟的運行體制,一方面也是通過競爭和多勞多得的制度,為了促進人們勞動的積極性吧。《宣言》中還指出了資本主義對全球化方面的促進,「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從15世紀以來,由於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實行,和西方人本身的民族特點,世界一下被西方人逐漸連在一起,歷史也進入了全球化的一頁。《宣言》更是提到,「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於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各民族之間的文化要互相交流,各自理解並吸取對方的文化,這更是很好的觀點。還有商品經濟方面,《宣言》中說,「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裡長城、徵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商品的力量可以與重炮相比。在當代的商品經濟中,這一點也有現實意義。此外,《宣言》對資本主義的徵服性,對生產資料、財產和人口的集中性,它對生產力的極大刺激,「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這些方面的東西讓我對當時的歷史,和當今的世界和遊戲規則也有所了解。但包括西方的不少人也認同,人類最終的發展方向是共產主義,資本主義是作為一種可以吸取和借鑑的東西的。
《共產黨宣言》人類思想史上劃時代的變革,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開始的標誌,是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標誌。是無產階級和進步人們有了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但同時,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也是與時俱進的。充分了解《共產黨宣言》的優秀的思想精髓,並充分結合中國的民族精神和國家的特徵,一定能給我們帶來幫助。
【篇三:《共產黨宣言》讀後感作文】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
《共產黨宣言》是科學共產主義的最偉大的綱領性文件。列寧說:「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即把社會生活領域也包括在內的徹底的唯物主義、作為最全面最深刻的發展學說的辯證法、以及關於階級鬥爭和共產主義新社會創造者無產階級肩負的世界歷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論。」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1847年11月,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倫敦召開,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大會上闡述了科學共產主義的觀點。大會經過辯論,接受了他們的觀點,並委託他們為同盟起草一個準備公布的綱領。馬克思和恩格斯從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用德文寫成了《共產黨宣言》。
1848年2月底在倫敦出版了《共產黨宣言》第一個德文單行本,共23頁。《共產黨宣言》還被譯成多種歐洲文字。在1848年的各種版本中作者沒有署名。1850年英國憲章派機關刊物《紅色共產黨人》雜誌登載《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英譯文時,雜誌編輯喬?哈尼在序言中第一次指出了作者的名字——卡爾?馬克思和弗裡德裡希?恩格斯。
馬克思的基本分析方法就是階級分析法,通過階級與階級鬥爭來把握人類歷史的千年發展,那麼何謂階級呢,階級是指由於人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佔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這就產生了階級與階級分化。
他在共產黨宣言裡開篇第一句話就是,「至今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後來又寫道「我們已經看到,至今的一切社會都是建立在壓迫階級和被壓迫階級的對立之上的」,這種分析找到了人類苦難的根源……階級與階級分化。
正是因為有了階級分化,才使得一部分人可以剝削和壓迫另一部分人,才使得人類歷史進程中充滿著戰爭、饑荒、犯罪、暴力等等一切醜惡現象。
在奴隸社會,社會分化為奴隸主階級與奴隸階級,奴隸主不僅可以佔有奴隸的勞動果實,就連奴隸自身,也成為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可以自由買賣、自由支配甚至處死。
代替奴隸社會的封建社會,社會分為封建貴族與平民,這時候平民雖然不是貴族的私有財產,但他們一樣可以無償佔有平民的勞動果實,對他們進行壓迫與剝削。
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裡的積累,是資本的形成和增值;資本的條件是僱傭勞動,而僱傭勞動的根源在於私有制。
因此,只有消滅了私有制,才可能消除階級分化;只有消除了階級分化,才有可能建立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所以,馬克思說,「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全部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
由此,馬克思完成了理想社會從空想到實際的轉變。
自古至今,總有些資產者強調,私有制一消滅,一切活動就會停止,懶惰之風就會興起。
這樣說來,資產階級社會造就應該因懶惰而滅亡了,因為在這個社會裡勞者不獲,獲者不勞。所有這些顧慮,都可以歸結為這樣一個同義反覆:
一旦沒有資本,也就不再有僱傭勞動了。
所有這些對共產主義的物質產品的佔有方式和生產方式的責備,也被擴及到精神產品的佔有和生產方面。正如階級的所有制的終止在資產者看來是生產本身的終止一樣,階級的教育的終止在他們看來就等於一切教育的終止。
資產者唯恐失去那種教育,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把人訓練成機器。
但是,你們既然那用你們資產階級關於自由、教育、法等等的觀念來衡量廢除資產階級所有制的主張,那就請你們不要同我們爭論了。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係和所有制關係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
我們經常聽到有這樣的疑問:既然共產主義社會如此美好,豈不是人人想要的嗎?
我想說答案是否定的,這樣的社會,未必所有人都想要。
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社會,但這樣的和諧世界,卻不是人人都想要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一個階級社會裡,剝削階級可以不用自己勞動,就能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同時還可以佔據社會的優勢地位,對下層老百姓進行統治。所以,存在等級制的社會,對於剝削階級來說才是最理想的,他們絕不甘心和普通老百姓搞平等,和大家共享勞動果實。
因此,共產主義運動遭到了世界上一切剝削者的共同反對,不論是在20世紀,還是21世紀,儘管剝削階級的手段發生了變化,但是他們維護自己階級統治的意願並沒有任何改變。所以,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毛澤東等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主義者,遭到了全世界所有剝削階級的最歹毒、最瘋狂的攻擊與謾罵,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但是對於勞動人民來說,砸碎舊世界,建立新世界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正如國際歌所唱的那樣,「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勞動人民對於理想社會的設想,與資產階級對理想社會的設想,二者是背道而馳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這就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而必然產生的現象。
整個資產階級曾異口同聲地向我們叫喊「但是,你們共產黨人是要實行公妻制的啊」,我想說,資產者是把自己的妻子看做單純的生產工具的。他們聽說生產工具將要公共使用,自然就不能不想到婦女也會遭到同樣的命運。他們想也沒想到,問題正在於使婦女不再處於單純生產工具的地位。
我想說,資產階級的婚姻實際上是公妻制。人們至多只能責備共產黨人,說他們想用正式的、公開的公妻制來代替偽善地掩蔽著的公妻制。其實,不言而喻,隨著現在的生產關係的消滅,從這種關係中產生的公妻制,及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賣淫,也就消失了。
我必須要說,毫無疑問,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篇四:《共產黨宣言》讀後感】
我是一名剛剛提交入黨申請書的積極分子,對於共產黨的理論認識尚屬最初級的階段。從小到大,對理論的接觸也僅限於政治課上學習的內容。但是,一直以來我就是在學習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的氛圍下成長生活的。抗日時期在日軍的鍘刀下英勇就義的劉胡蘭,身材不高且當時還是個孩子的手持炸藥包嘴裡喊著「為了新中國,前進!」的董存瑞,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被稱為「最可愛的人」的朝鮮人民志願軍邱少雲烈火焚身的事跡。這些書本上的人物都讓我覺得,真正的共產黨員是為了理想和人民的幸福,敢於獻出生命的英雄。少年時期的我,成長在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中國,這一切都讓我們這一代人沉浸在幸福中,不能體會到革命先烈所面臨的抉擇。
通過黨支部的讀書會,我們集體閱讀《共產黨宣言》,在熱烈討論中,使我認識到自己對理論的學習和理解有很大的不足。可以在讀書會這樣的活動中,跟同學們學習,向老黨員請教,才能夠儘快提高自己的覺悟和認識,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摒棄以前那種因為自己不是共產黨員就在思想上放鬆的錯誤認識,積極學習,努力進步。
《共產黨宣言》是卡爾·馬克思和弗裡德裡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第一個綱領性文獻,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誌。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第一次認真閱讀經典理論著作,我就被深深吸引。《共產黨宣言》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資產者和無產者」、「無產者和共產黨人」、「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由於對理論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有限,我對於資產者和無產者一節有較多的理解和反思,因此,本篇讀書筆記主要是對這一節的一些體會。後面幾節我以後會仔細閱讀,並向支部內的老黨員學習請教,利用身邊的資源儘快提高理論知識。
在「資產者和無產者」一節中,作者對歷史上各個社會的社會分層進行了詳細地闡述:「在過去的各個歷史時代,我們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社會完全劃分為各個不同的等級,看到社會地位分成的多種多樣的層次。在古羅馬,有貴族、騎士、平民、奴隸,在中世紀,有封建主、臣僕、行會師傅、幫工、農奴,而且幾乎在每一個階級內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階層。」通過閱讀《共產黨宣言》,我學習到資產階級的統治將傳統的社會分層體系打破,將社會分為資產者和無產者兩個對立的階層,這種社會結構是不穩定的,其結果是全世界無產者提高認識,團結起來,通過一系列的革命方式,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它預言道: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對我國目前的社會分層狀況,我主要是通過社會學專業課的學習中得來的。李強教授在《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分層》一書中將「社會分層」定義為:社會分層是指社會成員、社會群體因社會資源佔有不同而產生的層化或差異現象,尤其是指建立在法律法規基礎上的制度化的社會差異體系。新中國的社會分層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的社會分層是具有不流動性的身份制決定的政治分層,改革開放以來逐漸轉變為經濟分層。文章中提到:在我國從身份分層向經濟分層演變的時期,我國最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發展的時期,但是,這一時期卻又是矛盾最易激化的時期。這就是中國在社會分層方面遇到的最大問題。在現實生活中,確實能夠看到社會分層轉變後的社會矛盾對立,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例如,官二代、富二代,造成人們對社會財富和流動機制不平等的不滿情緒,強拆、暴力執法,關係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存保障等等。
關於社會分層或者階級存在問題,李強文中還提到:如果人們之間的地位差異或地位不平等是不能消除的,讓最適當的人處在最適當的地位上是公平的。而在《共產黨宣言》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階級在各個社會中都是存在的,比較發現封建社會的分層更為多元和複雜,而資本主義社會的分層由於是兩極對立,是非常不穩定的,而且人們之間缺乏傳統的情感,因金錢關係變得人情冷漠,因技術的發展而缺乏人性的關懷。
《共產黨宣言》中關注階級之間的對立關係,其實也是關注工人無產階級的生存問題。生存問題是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根本的問題,即「民生問題」。剛剛結束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其中,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可以說,我對《共產黨宣言》中的理論還有很多不理解,是需要認真學習的。我相信,只有認真閱讀經典著作,在討論和理解的過程中,才能提高理論修養和思想認識,進而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我知道,前面的路還很長很艱苦,但我已下定決心,堅定地走下去。
【篇五:共產黨宣言讀後感】
半個多世紀以前,當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以無比巨大的理論威力、思想鋒芒和戰鬥精神令西方統治階級發抖時,中國正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157年後的今天,社會主義中國昂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中國共產黨以「三個代表」的先進思想,迎接著世界變局的挑戰……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濃縮了157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更顯示著中國共產黨84年奮鬥發展的輝煌。
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共產黨宣言》這部慕名以久的著作,我感慨很深。這部有著深刻歷史意義的宣言,不僅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階級對立和鬥爭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為無產階級的鬥爭指明了方向。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對我們分析和理解當今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仍舊有著深刻的指導和借鑑意義。
《共產黨宣言》正文分為四個部分:資產者和無產者、無產者和共產黨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文獻、共產黨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它明確指出迄今一切社會的歷史是階級鬥爭的歷史。詳細論述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形成和各自的特點,繼而以此為基礎分析了當時的革命形勢,指出了無產階級的奮鬥目標。資產階級作為一個當時的新興階級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起過重要的積極作用。宣言詳細的概括了資產階級的起源,發展,用辯證的觀點指出了資產階級起的積極作用,包括反對封建,追求自由,開拓世界市場,極大的提高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同時也指出,資本主義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把財產重新聚集在少數人手中,它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日益突出,越來越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而無產階級作為資產階級的對立階級,也日益顯示出其特有的先進性,他們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是和他們的存在同時開始的;無產階級沒有自己的個人利益,因為他們沒有生產資料;他們通過機器化大工業和歷次革命活動的到了鍛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為了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最終解放全人類。
在共產黨宣言裡,我們看到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籠罩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上的面紗,「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這種赤裸裸的金錢至上、利益主義,直到今天,仍然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主流思想,就像一句話仍然流行一樣:資產階級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只是永遠的利益。這種爾虞我詐的資產階級思想,在戰爭中暴露無遺。從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到現在的伊拉克戰爭,是資產階級瘋狂掠奪,資產階級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整個戰爭中資產階級的各種醜惡的嘴臉一覽無餘。
通過嚴謹的分析,詳細的闡述,宣言讓世界上各國無產階級看到資產階級本質和弊端,明確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為自身乃至全人類的解放而奮鬥,實現共產主義。
縱觀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總是從野蠻一路走來。資產階級的發家史,也是一部無產階級的血淚史。資產階級正是在通過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在國內的圈地運動,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然而,在資產階級的發展過程中,鬥爭仍在繼續,因為矛盾始終存在。這個矛盾,就是因為資產階級無情的佔有工人的剩餘價值。在《共產黨宣言》宣言發表到現在的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裡,人類歷史的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隨著生產力的長足發展和工人階級的不懈鬥爭,當代社會經濟結構和工人階級的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應該清楚,西方國家企業主之所以接受西方管理學的新思想,轉變傳統的管理觀念,注意調節企業中的人際關係,其目的是提高工人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獲得更高的利潤,這是資本家階級永遠追求的更本目的。
我們應該做到的是認清自己使命,洞察各種資本主義現象的本質。我們應該看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停息過。只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表現為新的形態而已。當前,工人階級必須加強隊伍建設,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管理知識,以自己的先進思想帶動全體人民,才能完成解放全人類的神聖歷史使命。只要還存在資本主義制度,世界還存在剝削,無產階級的鬥爭就不可能停止。
我們回顧《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給了我們一塊「照妖鏡」,一個看階級鬥爭問題角度,一套階級鬥爭的思想。我們運用這一法寶看問題,一切資產階級的虛假和掩飾都無濟於事。無論資產階級如何變化,從資產階級的本質出發分析當今世界的形勢,才能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看清楚事情的本來面目,從而堅定立場,搞好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這才是我們在新形式下學習和發揚《共產黨宣言》精髓的實際意義。
【篇六:《共產黨宣言》讀後感】
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共產黨宣言》這部慕名以久的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以天才般的思想透徹而鮮明地-陳述陳述了有關人類社會和世界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無盡的震撼和無與倫比的財富。引用列寧的話,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以天才的透徹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考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論述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最終發展為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闡明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和未來社會創造者所擔負的歷史使命,成為工人階級鬥爭實踐的一個光輝起點。這部有著深刻歷史意義的宣言不僅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階級對立和鬥爭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為無產階級的鬥爭指明了方向。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對我們分析和理解當今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仍舊有著深刻的指導和借鑑意義。
《共產黨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其中正文分別為:資產者和無產者、無產者和共產黨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文獻、共產黨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從內容結構上看,《共產黨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通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分析階級和階級鬥爭,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階級鬥爭的產生、發展過程,論證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的無產階級必須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表述了以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的思想。
第一章關於資產者和無產者的論述,是全文的基礎和核心。它明確指出迄今一切社會的歷史是階級鬥爭的歷史。詳細論述了資產階級的起源、發展、用辯證的觀點指出了資產階級起的積極作用,包括反對封建,追求自由,開拓世界市場,極大的提高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同時也指出,資本主義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把財產重新聚集在少數人手中,使之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日益突出,越來越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而無產階級作為資產階級的對立階級,也日益顯示出其特有的先進性。無產階級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他們通過機器化大工業和歷次革命活動得到了鍛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為了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最終解放全人類。
在第二部分,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無產者與共產黨人的關係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解釋。指出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共產黨人同其他無產階級政黨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國無產者的鬥爭中,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鬥爭所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對長期以來對共產黨人的曲解等觀點進行了有力的反駁,解釋了共產黨人的理論是消滅私有制,共產黨人是一種國際性的政黨,他有自己的革命綱領和原則,領導著廣大的無產者,指導著無產階級的革命並且共產黨人要進行全世界範圍的聯合行動,加快剝削、私有制的滅亡。
在第三部分,《共產黨宣言》對當時社會上存在的各種偽社會主義進行有力的批判,分析了各種偽社會主義流派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並揭露了它們的階級實質。通過這次宣言向世界人民解釋了假的社會主義與真正的社會主義的不同,起到很好的輿論效果,避免了其他階級利用社會主義的藉口進行維護自身利益的偽無產階級革命。
在最後的那部分,《共產黨宣言》說明了共產黨人對於其他反對黨派的態度,解釋了進行革命鬥爭的思想路線。表明共產黨人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的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
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史達林,從毛澤東到胡錦濤,從《共產黨宣言》到科學發展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60多年的時空依然光芒四射,其原因就在於:這一理論深刻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並在實踐中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為《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寫的序言中強調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歷史雄辯地說明,沒有《共產黨宣言》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今天。歷史同樣雄辯地昭示: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必將指引中華民族走向新的輝煌。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創新,成為中國共產黨歷經風雨永葆強大生命力的源泉。
當前,我們應該做到的是認清自己使命,洞察各種資本主義現象的本質。我們應該看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停息過。只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表現為新的形態而已。工人階級必須加強隊伍建設,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管理知識,以自己的先進思想帶動全體人民,才能完成解放全人類的神聖歷史使命。只要還存在資本主義制度,世界還存在剝削,無產階級的鬥爭就不可能停止。人總是不斷的追求、創造更有意義的生活,資本主義時代還在繼續發展,馬克思學說的威望與時間同在,魯迅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相信理想會變成現實,世界終將美好。
【篇七:共產黨宣言讀後感】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於1847年11月受「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委託,聯合起草的一部黨綱,是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最具影響力的綱領性文獻,其內容豐富、深刻,儘管距離發表之初,至今將近一百六十年之久,《共產黨宣言》閃耀出來的思想光芒仍然是照耀人類社會前進的璀璨明燈。當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以無比巨大的理論威力、思想鋒芒和戰鬥精神令西方統治階級發抖時,中國正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從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到今天社會主義中國昂然屹立於世界東方,我們經歷了從民族獨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國家富強的崢嶸歲月與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旗幟,與時俱進,繼往開來,敢於勇立時代之先,昂然撐起華夏民族的堅定脊梁!時至今日,我黨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根本上回答了中國共產黨「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大問題,進一步明確了在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繼續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根本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實踐,理論的延續不僅延續了一百五十多年共產主義運動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更是延續著中國共產黨八十年奮鬥發展的輝煌。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指引下,遵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動指南,我們就一定能夠在新世紀的不斷開拓進取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史達林,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將近160年的時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奪目,其原因就在於:這一理論深刻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並在實踐中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理論品格;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歷久彌新,永葆強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從更大的範圍看,《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保持和發展先進性方面有許多成功經驗,也有不少深刻教訓。特別是一些馬克思主義政黨因具有先進性而取得政權、又因喪失先進性而丟掉政權的經驗教訓,尤其促人深思。拿原蘇聯共產黨來說,這個列寧親自創建的布爾什維克黨,有列寧主義這個科學的指導思想,有民主集中制這個根本領導制度,有以列寧為領袖、由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組成的最高領導集體,有鬥爭經驗豐富、包括一批職業革命家在內的領導骨幹隊伍,有按照嚴格的組織制度建立起來、遍布全國各地的基層組織,還有一支黨創建和領導的、英勇善戰的強大軍隊。這樣的黨,誰能說沒有先進性?然而,即使是這樣一個有著豐厚先進性資源和輝煌歷史的黨,這樣一個曾經讓世界上眾多馬克思主義政黨敬仰的黨,這樣一個執政74年之久的老資格的黨,由於最終喪失了先進性,不僅喪失了執政地位,而且導致了黨的瓦解。
歷史的經驗值得重視。胡錦濤同志總結的先進性建設的五條基本經驗,既有我們黨86年的先進性建設實踐為依據、又蘊涵著對世界政黨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科學認識,既有歷史的比較、又有國際的觀察,因而不僅對於進一步推進我們黨的先進性建設具有長遠的指導作用,而且對於科學分析蘇東國家共產黨的興衰成敗乃至正確把握世界政黨建設的規律,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在人類文明史上,有過許多傳世名著,但沒有哪一篇能夠像《共產黨宣言》這樣牽動全世界最廣大人民的心魄。這不僅在於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還在於它鮮明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不是僵死不變的教條,而是不斷發展的理論。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為《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寫的序言中強調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初讀《共產黨宣言》是在大學本科時代的黨校課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共產主義信仰給於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堅定信念支持,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從更深的層面感悟了革命時期無數共產黨人甘於「拋頭顱、灑熱血」為心中信念而奮鬥的崇高精神境界。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在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創各項事業新局面的進程中,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這些重大戰略思想,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兩個根本問題,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外交、黨的建設等不同方面、不同領域展開,彼此相互貫通、相互聯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些重大戰略思想,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新認識,反映了新世紀新階段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而長遠的指導作用。
通過結合《科學社會主義與實踐》課程的學習,重新讀過《共產黨宣言》的全文,仍然在閱讀與思考中得到了深刻的體會和感受,仍然感受到了強大的真理的力量:
第一,認真學習和掌握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具有先進性的根本標誌。我們黨是靠宣傳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離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黨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作為一個長期執政的黨,面臨著各方面的考驗和風險,而最大的風險就是脫離群眾。如果脫離了群眾,黨就從根本上失去了先進性,那是很危險的。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而且堅信這個理想和目標必定會實現。這種信念既是崇高的,也是科學的,是符合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符合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可以幫助青年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以幫助我們應樹立遠大的理想,把個人的奮鬥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起來,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勤奮學習、磨練意志,夯實人生成長進步的根基,為將來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能。記得入黨的時候,曾在黨旗下莊嚴宣誓: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這是一種神聖而崇高的承諾。承諾就是信念,就是精神支柱,就是前進的動力!
第二,向楷模學習,做無愧於時代的共產黨員
從我做起,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是時代對每個共產黨員提出的要求,但是,這句話絕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應該切實實行。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必須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精神、弘揚求真務實之風,堅持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堅持從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實際出發,深刻認識規律,切實運用規律,努力使各項工作把握規律性、增強主觀性、減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決策的執行始終符合實際。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先進共產黨員的典範,革命先烈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普通戰士雷鋒:願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人民公僕焦裕祿:心中只有人民;還有廣受百姓愛戴的孔繁森、牛玉儒、鄭培民、任長霞等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傑出代表,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光輝榜樣。
第三,深刻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大學生特別是研究生層次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有潛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將承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能否自覺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我們的頭腦,決定著我們能否擔當起國家未來發展的重任,關係著我們黨能否繼往開來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踐是對學習的最好詮釋,青年學生只有自覺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發奮學習、刻苦實踐、錘鍊品德,做先進生產力的推進者、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做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才能在成長進步、成才立業的道路上保持正確的方向,走在時代的最前列,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益的人;才能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真正成就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四,認真學習和掌握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
認真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創造性地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我們黨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的一個根本要求,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任何一個政黨,無論實力多強、資格多老、執政時間多長,如果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進取,其創造力就會衰竭,生命力就要停止。在充滿希望和機遇、也充滿挑戰和考驗的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久經考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一如既往地堅持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滿、永不懈怠,不斷以新的舉措、新的成效、新的經驗和新的理論認識推動黨的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先進性建設水平,不斷在與時俱進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就一定能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總之,通過再次閱讀《共產黨宣言》,我收穫頗多,覺得自己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在理論學習深度方面還有待加強,也希望通過類似閱讀《共產黨宣言》的讀書活動來加深自己的黨性修養,秉承求真務實的精神認真學習新知識,努力尋找自身發展的支撐點,勇於實踐、深入探討,力求在黨性素養和業務能力都能邁上一個新層次、新水平。
【篇八:《共產黨宣言》讀後感】
帶著無比的耐心,終於把偉大的《共產黨宣言》讀完了。把三萬多字的歷史巨作讀完,我想每個人的第一讀後感,都是累。呆在電腦前盯著螢光幕的我,更是覺得累!但無奈,最艱巨的任務還在下面……
不過,《共產黨宣言》無疑是一本史無前例的著作。在1872年《共產黨宣言》的序言中,我們可以看到:共產主義者同盟在當時條件下只能是秘密團體的國際工人組織。而到2007年的12月10日,甚至在更久遠更久遠的12月10日,當天只能是秘密團體的國際工人組織,得到世界的公認和肯定,從而迅速的發展壯大。到今天,這個偉大的組織已成為了世界上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試問,這樣的功績應該歸功於誰呢?每一個偉大的團體要傳承萬世,都必須有代表其組織的思想。無疑,《共產黨宣言》正是國際工人組織的思想代表。正是《共產黨宣言》,讓國際工人組織得到這個不可替代的地位。
《共產黨宣言》的偉大不僅在它壯大了國際工人組織,更重要的是,它預見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在1882《共產黨宣言》序言當中,不難明白到:《共產主義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在當時具有局限性的社會乃及世界中,《共產黨宣言》大膽的預言了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滅亡的必然性,這個,也是當時的其他著作所無法做到更無能做到的。因為面對迅速盛行起來的資本主義和剛開始發展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人類根本無能力相信這個斷定,也許,他們會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永不會實現的預言。然而,以社會發展的歷程來看,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一直到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不難看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所在。我們把社會主義社會駕御在資本主義之上(雖然某些資本主義分子沒有認同這一觀點),可見,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最終還是會被社會主義甚至共產主義所取代。所以,《共產主義宣言》擁有了準確的世界發展分析能力。
且從世界談到我們的祖國,回顧中華民族奮發崛起的革命歷程,必然會發現一個頑強智慧的民族政黨——中國共產黨;也必然發現一個偉大的思想燈塔——馬克思主義。在黑暗的舊中國,在《共產主義宣言》的到來之前,中國的土地上凝聚了無數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更有無數仁人志士為社會的發展躺下鮮血,犧牲自己。但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這些鬥爭的最終失敗揭示了一點:農民、資產階級改良派不可能承擔起領導民主革命的重任。在孫中山同志領導的辛亥革命中,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終於得到了終結,但歷史的、階級的局限,舊中國人民依然無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慘狀。
路在何方?舊中國先進知識分子一直在苦苦求索,直到一天,《共產主義宣言》代表了馬克思主義來到了,中國的發展道路明朗了,清晰了。
在《共產主義宣言》光臨我國之前,它曾在俄國掀起了正義革命,並最終了俄國走向了共產主義的起點。正是鑑於這一歷史事實,我國的先進知識分子選擇了共產主義。在他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旅程中,好比一段漫長的航行,輪船走走停停,也經歷了風風雨雨,甚至船上的人被擠得前仰後合,但是,在前進而又曲折的道路上,他們還是到達了終點,讓舊中國徹底的改觀了,並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什麼為這次「航行」指明了方向呢?無疑,是馬克思主義。以毛澤東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一切從實際出發和照搬外國經驗教條主義的長期鬥爭中,堅持了理論結合實際與實事求是的原則,創造性的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當前實際的大結合,並融合為一部為當時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思想——毛澤東思想。這個也是史無前例的。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八榮八恥,直到今天的第十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重要思想,一直源於馬克思思想,並在其基礎上結合實際,與時俱進,把馬克思思想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也帶領我國邁出新的歷程。
不妨再從祖國發展談到個人。與時俱進是馬克思思想一貫以來的理論品格,也是它之所以永葆生命力的根源。而與時俱進,這個不僅僅局限與社會發展,國家進步。創造力的重要性,源於它不可低估的力量。而創新所需要的,就是與時俱進。能把自己的前途和社會國家的發展聯繫在一起,大膽創新,就是時代的強人。有時可能會想,為什麼馬克思主義會是大學的一門必修課程?現在我想,也許我們要從中學習到的,就是這個馬克思思想的根源所在——與時俱進。大學生要面臨的就是就業問題,就是社會,一個關係到自身前途的問題是每個大學生所必須去想的。大學生要求具備的,是創造力,是一種結合社會和自身,發揮想像力去創造的能力。能在社會中擁有競爭力,生命力,要擁有的,就需要馬克思思想中的與時俱進。
以上的就是我個人讀完《共產黨宣言》以後關於國家社會以及個人的一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