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李小龍出演過的電影(一手捧紅李小龍)
2023-06-19 04:49:15 1
文 | 淘漉音樂籤約作者浥輕塵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魯迅《朝花夕拾》
或許是離開電影太久了,或許本就沒有培養出的明星那樣奪目,鄒文懷先生仙逝之後,影迷圈顯得有些波瀾不驚。
很多人不知道鄒文懷,很少人不知道嘉禾。
鄒文懷: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重要締造者,嘉禾電影創始人
想當年,在街角昏暗的錄像廳裡,無數人每每聽到「噹噹噹噹」的開場音樂,看到四塊紅色方塊布滿電視屏幕,就會精神抖擻地安靜下來。
掐滅劣質的菸頭、放下髒兮兮的撞球杆,期待著偶像登場。
嘉禾,曾經是香港電影最有分量的符號,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
▲香港經典電影開頭,嘉禾的記憶最深刻
2008年,嘉禾電影被橙天集團收購,新股東迫不及待將其更名為「橙天嘉禾」。
從那以後,曾經創造歷史的電影帝國「嘉禾」絕跡江湖。
而就在幾天前,嘉禾電影王朝的締造者鄒文懷溘然長逝,享年91歲。
▲鄒文懷
如果我們有時間遙控器,可以後退到幾十年前的片場,重新看一看不帶特效的刀光劍影、聽一聽配音粗糙的「嘿嘿哈嘿」,那是一種多麼莫大的幸福。
鄒文懷1927年生於香港,比邵逸夫小20歲。
鄒文懷在加入邵氏、創立嘉禾之前,只是一名體育記者。
有句話說得好:「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風雲際會,鄒文懷親身參與了香港電影業的一場「龍虎鬥」,這也影響了他日後的電影生涯。
▲左一邵逸夫,右一鄒文懷(年輕時)
彼時,長城、鳳凰等幾家傳統電影公司風光不再,陸運濤創立的電影懋(mào)業公司成為新興霸主,其實力完全超越立足未穩的邵氏集團。
▲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香港電影製片機構(1955——1971)
陸運濤是個優秀的製作人,卻不能說是個「商人」,他向來強調「匠心工藝」,頗有人文情調。
▲新加坡和香港著名電影製片人陸運濤
電懋的作品很少關注家國命運,倒喜歡邀請文人寫劇本,這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張愛玲。
1957年開始,張愛玲一連為很有眼緣的電懋寫了《情場如戰場》、《桃花運》等幾個本子。
▲《張愛玲·電懋劇本集》收錄了張愛玲為電懋創作的全部劇本,在文字與光影中可以看到不同風格的張愛玲。
後來,她旅居美國,繼續擔任電懋的編劇,直到公司解散。
在邵氏集團崛起之際,電懋依然堅持「編劇至上」,忽視了對於本土優秀導演的挖掘和培養,加之邵氏敢於投入巨大資金,對演員採取「金錢攻勢」,使得電懋資源流失嚴重。
1964年,陸運濤在一場空難中不幸去世,電懋自此徹底一蹶不振。
而另一邊,在多年精心運營之下,邵氏集團已經坐上了香港電影業頭把交椅,這其中一半的功勞要歸鄒文懷。
1957年,邵逸夫花32萬港幣在清水灣買下荒地,同三哥邵仁玫創建了「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邵逸夫
很多問題是錢解決不了的,比如招兵買馬。
邵逸夫曾一度感慨難遇良將。
終於,他認識了在美國新聞處駐港分部工作的鄒文懷。
邵逸夫請鄒文懷看自己公司做的電影,然後才開口談工作。
交談中,鄒的獨特氣質讓邵認定這就是自己需要的人才。
幾經周折,鄒文懷正式加入邵氏,擔任公司宣傳部主任。
鄒文懷識時務,他敏銳地覺察到,邵氏要想在香港站住腳,必須不惜代價挖掘人才,這是商業規則。
▲鄒文懷(右)與邵逸夫合影
在他的倡議下,邵逸夫挖來了知名導演導嶽楓、陶秦、嚴俊,以及當紅演員林黛、李麗華、林翠等人,事業蓬勃發展起來。
當然也有邵逸夫得不到的演員。
夏夢,「長城三公主」之首,時任「長城」編劇的金庸曾這樣說過:
「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夏夢,香港電影一代女神,武俠大師的夢中情人。
邵逸夫一心要籤下夏夢,素來主張「挖牆腳」的鄒文懷卻勸他知難而退。
鄒文懷認為夏夢是個有風骨的女子,正是長城電影讓她成名,這份知遇之恩她不會辜負,這是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這件事也印證了鄒文懷的知人心、有骨氣。
鄒文懷進入邵氏三年後,升為製片經理,再過一年,就成了副總經理,也就是僅次於邵氏兄弟的公司「三把手」。
鄒文懷開了邵氏拍攝武俠片的先河,在他的策劃下,張徹導演的《獨臂刀》大放異彩。
▲當時嘉禾為《獨臂刀大戰盲俠》做的宣傳
這部劇的編輯是大名鼎鼎的倪匡,他後來曾笑談個人得意之事:「屢替張徹編劇本,曾代金庸寫小說。」
▲《獨臂刀大戰盲俠》有兩個版本
此外,鄒文懷還拉何冠昌、梁風等好友入職邵氏,發行《南國電影》雜誌,幫助邵氏電影大賣。
張徹評價鄒文懷:「頭等人才,三等職務,特等權力。」這既是鄒文懷的榮耀,也是他的尷尬。
他深知自己在邵氏已經做到了極限,加之邵逸夫全面投身電視業後,留給電影的投資大幅縮水,鄒文懷深感事業發展舉步維艱。
在不受尊重的痛苦中,他沒有質問,沒有抱怨,因為那不是他的風格。
離開,終成定局。
1970年,志不在小的鄒文懷自立門戶,創辦嘉禾。
當年電懋失利後,被陸運濤的妹夫朱國良重組為「國泰機構有限公司」,但好景不長,也迅速走向末路。
嘉禾,就是在國泰的永華製片廠遺址上建立起來的。
▲嘉禾創立慶功宴
這一年,鄒文懷43歲。
建立嘉禾後,鄒文懷壯志躊躇,亟待優秀作品證明自己,他以《盲俠大戰獨臂刀》投石問路,並挖走了邵氏頭牌王羽擔當主演,卻讓自己惹火上身。
《盲俠大戰獨臂刀》,糅合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兩部非常成功的電影——日本的《座頭市》和邵氏的《獨臂刀》,今天聽來,不禁讓人聯想到《異形大戰鐵血戰士》。
單就商業眼光而論,不得不說鄒文懷是大師。
▲《獨臂刀大戰盲俠》海報
嘉禾借邵氏的武俠金字招牌造勢,自然引起了邵逸夫的不滿,雙方各執一詞,最後不得不對簿公堂,讓人唏噓不已。
嘉禾、邵氏幾十年的糾葛也就此拉開。
1971年,鄒文懷沒有在侵權的泥潭中掙扎,他迅速物色到了可以讓他津津樂道一輩子的男演員,開啟了嘉禾發展新的一頁。
他,就是李小龍。
▲李小龍和鄒文懷
李小龍此前在美國開設「振藩國術館」,自創截拳道,立志將中華武術發揚光大。
他在1966年出演電影《青蜂俠》,好萊塢電影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演員的名字。
▲李小龍在美國拍下電視劇《青蜂俠》的加藤,打響名堂後,回流返港發展。
正如當年鄒文懷在邵氏時的不得志一樣,李小龍感覺好萊塢把自己作為「打手」定位,是對武術的褻瀆。
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電影市場正在日漸升溫的香港。
這一次,家大業大的邵氏集團打錯了算盤,根本沒有重視這位明日之星。
而李小龍對邵氏的運作模式和處事作風也很失望,尤其不能接受其過分控制演員片酬的做法。
正在這是,鄒文懷慧眼識珠,敏銳地認識到李小龍的巨星潛質,於是毫不猶豫地讓在美國遊說「武俠皇后」鄭佩佩的特使登門會見李小龍。
嘉禾為李小龍開出了7500美元的高額片酬,這在當時的香港非常罕見。
「狄龍、姜大衛的片酬才一萬,怎麼能給你開一萬?」
邵氏的張徹導演回憶起拒絕李小龍的情形,由衷感慨鄒文懷的魄力。
▲李小龍與鄒文懷
要知道,邵氏給李小龍的報價只有2500美元。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同年,嘉禾出品的《唐山大兄》創造了香港最高票房記錄。
1972年,《精武門》票房再創新高,幫助嘉禾打開了日本、美國等海外市場,李小龍一戰封神。
聯想到自己在邵氏的處境,鄒文懷很懂李小龍。
他把策劃、編劇等權利充分下放,這讓電影智商極高的李小龍如魚得水。
在鄒文懷的鼎力支持下,李小龍的協禾電影公司正式成立,後來拍攝了最受外國人歡迎的《猛龍過江》。
作品雖然只此一部,卻是精品之中的精品。
可以說,嘉禾成就了李小龍,李小龍也成就了嘉禾。
▲鄒文懷與李小龍合影
協禾之後,鄒文懷的「獨立製片人制度」越做越大,先後成立了以洪金寶的寶禾、成龍的威禾為代表的多個衛星公司,真正做到了「有錢大家賺」。
▲洪金寶、成龍、鄒文懷、元彪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去世。
當天,李小龍與鄒文懷還曾約好一起吃飯,這讓鄒文懷深感遺憾。
情深緣淺,世事無常。鄒文懷欠了李小龍一頓飯,李小龍欠了自己和嘉禾一個未來。
鄒文懷在李小龍拍《龍爭虎鬥》時為他慶生
痛失愛將之後,鄒文懷的嘉禾沒有倒下。
許冠文,是鄒文懷挖到的第二塊寶。
許冠文成名是從電視節目開始。
早年,他與弟弟許冠傑在邵氏旗下的無線電視臺開辦《雙星報喜》,輕鬆詼諧的節目氛圍迎合了觀眾胃口,創下了當時的最高收視率。
那時候,誰都想在香港電影這個巨大市場裡分一杯羹。
主演了幾部電影以後,許冠文的心躁動起來。
1973年,許冠文拿著自己寫好的《鬼馬雙星》劇本找到邵逸夫,「異想天開」讓邵氏投資供自己拍片,遭到了斷然拒絕。
又是鄒文懷,答應幫許冠文開電影公司,這無疑是雪中送炭。
許冠文沒有理由不轉投嘉禾。
次年,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成立的「許氏電影公司」與嘉禾合拍了《鬼馬雙星》, 票房超過了一年前的邵氏喜劇片《七十二家房客》,成為最賣座電影。
▲《鬼馬雙星》海報
誰能想到,碰了一鼻子灰的「許氏」居然打敗了「邵氏」。
《鬼馬雙星》是嘉禾埋給後世的彩蛋,翻看它的演職人員表:武術指導洪金寶、音樂監製顧嘉輝、聯合出演黃霑,當時只道是尋常。
許冠傑演唱的《鬼馬雙星》和顧嘉輝同年作曲的《啼笑姻緣》,被認為粵語流行歌的發端。
顧嘉輝、黃霑的「輝黃組合」,後來創作了TVB同名電視劇《上海灘》的主題曲。「浪奔,浪流……」音樂響起,萬人空巷。
▲顧嘉輝、黃霑
至於洪金寶,早在1971年就加入嘉禾任武術指導,與李小龍在《龍爭虎鬥》中還有精彩的對打戲。
▲《龍爭虎鬥》中李小龍與洪金寶
經歷嘉禾時期的積澱,他的「洪家班」成為香港動作電影的標杆,成龍、元彪、元華都出自其中。
2017年,李小龍去世44年後,《蕩寇風雲》中的洪金寶還能打。
▲鄒文懷與洪金寶
許氏兄弟拍完《鬼馬雙星》後,好作品繼續不斷呈現,《摩登保鏢》《賣身契》皆是經典。
從1974年至1984年,足足11年間,許氏兄弟竟然坐了9年票房冠軍!
不要忘記,這一切都是從與嘉禾合拍《鬼馬雙星》開始的。
李小龍在嘉禾拍戲時,導演是羅維。
▲休息時李小龍和羅維導演閒談
後來許冠文獨步天下,羅維丟了嘉禾頭牌的位子。
羅維從嘉禾出走後,自立門戶,繼續主打武俠片。
他物色到新人「陳元龍」,替他改名成龍。
▲羅維與成龍
成龍在羅維公司,拍過幾部電影,反響平平。
又是嘉禾,把成龍招致麾下,一部《師弟出馬》奪了許冠文的票房冠軍。
鄒文懷給了成龍最大的信任和鼓勵,後來成龍曾因為合約問題遇到一些麻煩,鄒文懷跟嘉禾的監製蔡瀾說:「你帶成龍離開香港去拍戲吧,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於是,才有了成龍在西班牙拍攝的《快餐車》的故事。「那時真的很奢侈也很幸福,我們連城堡都租來做了拍攝場地。」
1986年,成龍在南斯拉夫拍攝《龍兄虎弟》時,意外失手從高處跌落,耳朵裡血止不住地流出來,被緊急送到醫院。
△成龍在拍攝一個跳過一棵樹的鏡頭時一不小心跌了下來後,立即血流如注,昏迷不醒,處在生死邊緣
X光片檢查,成龍的顱骨有個四英寸長的裂痕,碎骨隨著呼吸移動,可能摩擦到腦部。
鄒文懷拿到檢查報告後,想盡辦法終於聯繫到了歐洲最好的醫生,醫生恰好在南斯拉夫講學,緊急安排一場手術,成龍地命才算是保住了。
鄒文懷,就是這樣愛惜人才。
李小龍已離開人世,他不想再失去一位巨星。
△年輕時的成龍與鄒文懷
鄒文懷有意將成龍打造為國際巨星,為此也想了不少招。
當年,成龍第一次去美國做宣傳,在下榻的酒店裡怎麼也找不到同行的嘉禾工作人員,餓意襲來,望著讓人垂涎欲滴的香腸、雞蛋,卻不知從何開口點餐,因為他的英語實在很差。
從那時起,成龍就發憤圖強學習英語,最終為自己打開國際市場掃除了語言障礙。
原來,這一切都是鄒文懷有意安排,目的就是讓成龍知難而進。
成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後,第一個感謝的就是鄒文懷。
鄒文懷有情有義,回報也是豐厚的。
可以說正是成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讓嘉禾成為香港電影最大的贏家。
在邵氏集團逐漸退出電影版圖爭奪的大背景下,香港電影殺出一匹黑馬——新藝城。
從1980年到1990年,以麥嘉、黃百鳴為首的「新藝城七怪」拍出了《最佳拍檔》《開心鬼》系列等高質量影片,一時間有蓋過嘉禾的勢頭。
就在這個過程中,正是成龍的《炮彈飛車》、《警察故事》系列、《A計劃》系列走出香港、走向世界,為嘉禾守住了大本營,也徹底打開了海外市場。
▲嘉禾當年投資拍第一部外語片就是《炮彈飛車》
1990年,鄒文懷讓香港武師穿上忍者神龜的戲服,一部《忍者龜》為嘉禾帶來了一億三千萬美元的票房、成為當年全球第三最賣座影片。
▲1989年,鄒文懷獨具慧眼,購《忍者龜》版權賺17億,與美國片場合作拍攝《忍者龜》,並在美國大賣。
彼時,邵氏全力專攻TVB,八十年代異軍突起的新藝城宣告解體,似乎,嘉禾一騎絕塵已成定局。
然而,香港電影等來的不是又一春,而是漫長的冰河時代。
終成絕唱
嘉禾的興衰,反映出來的是香港電影的興衰。
九十年代的嘉禾,捧紅了張曼玉、李連杰等眾多藝人,憑藉《醉拳2》《紅番區》把成龍送進了好萊塢,還在1994年成功上市。
△《紅番區》(1995)
一件件大事表明,鄒文懷誓把香港「東方好萊塢」的名字薪火相傳下去,畢竟這是他傾注了幾十年心血的陣地。
然而,《阮玲玉》《甜蜜蜜》《風雲雄霸天下》,電影都是好電影,但是卻少了嘉禾最初的味道。
1999年,任賢齊、張栢芝主演愛情片《星願》,這是世紀末嘉禾最後的獻禮,也使得張栢芝「小林青霞」「玉女掌門人」的稱號真正叫響。
與此同時,寰亞、英皇、周星馳的星輝等多家公司都拍出了新穎的作品,似乎在打唱衰香港電影之人的臉,「不是香港電影不行了,只是嘉禾不行了。」
真是這樣嗎?
以九十年代將無釐頭玩得爐火純青的周星馳為例,《唐伯虎點秋香》榮登本土票房之王的寶座,卻還是比同年的《侏羅紀公園》少賺了數百萬。
香港電影的沒落,好比「溫水煮青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不得不承認,港產片看似歌舞昇平的九十年代,已經完全無法與之前的黃金歲月相提並論。
1997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席捲了香港,電影業也未能倖免於難。
鄒文懷和嘉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003年,嘉禾出品最後一部電影《行運超人》,從此很少過問江湖事。
2007年,鄒文懷想通了,他一股腦地把嘉禾賣給了別人。
與其痛苦,不如解脫。
銀幕小世界,人生大乾坤。
當年,鄒文懷因為志氣離開了邵氏。後來,他又因為情懷賣掉了嘉禾。
他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波瀾起伏的電影,書寫了香港電影人飽含血淚的奮鬥史。
十一年前,鄒文懷在退休時曾說:「希望有朝一日,中國電影可以跟好萊塢對抗。」他已經做了自己該做的,只是留給後人的目標卻任重道遠。看到美輪美奐的合成特效,今天的觀眾仍會拍手稱讚,致敬經典。
鄒文懷當初用嘉禾200萬啟動資金闖天下的香港電影精神,將會一直傳頌下去。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