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外古道邊是什麼歌_ 馮古道和薛靈璧番外
2023-04-08 13:30:13 3
撰文 / 吳國英
《龍的脊梁》 布面油畫 130cm x 90cm 2015年 作者:吳國英
說起長城,人們腦海裡總會有太多的代表含義和象徵意義。長城在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扮演的角色,代表的符號意義和歷史地位是任何其他的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從孟姜女哭倒長城,到歷朝歷代的攻伐徵戰,刀砍火燒,殺聲入雲天,血流成河,攻掠防守,幾乎無不跟長城扯上干係。可以說,長城就是中華民族抗禦外敵,保家衛國,眾志成城的歷史見證。
長城本身其實就是真正的銅牆鐵壁,在冷兵器時代,刀砍斧劈不用說了,即便用當時的土火炮也根本無法轟塌,用現而今的先進的衝鋒鎗射擊長城的城磚,估計也就是把城磚打成「麻子」而已。
說道修築長城的艱辛,沉重的勞役負擔,起到的效果和作用,歷代論者,詩人作家已有無數詩篇讚頌,歌詠這震驚世界的奇蹟,當然,也有不少疑問,思考,鞭撻和抨擊。
首先看看毛主席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胸襟開闊,氣勢磅礴,笑談古今,令人敬仰!
再看陸遊《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其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僅舉幾例,可見歷代前賢大儒飽學之士,對長城的感情比較複雜,一方面對於修築長城,橫徵暴斂,導致民怨沸騰,多有抨擊,但也一致對於長城的禦敵抗侮,連綿巨大的防禦工事的作用給予肯定和讚美,當然也有智者進一步表示:其實,民心向背才是真正的攻無不破,戰無不勝的長城。
《殘長城關口》 布面油畫 50cm x 65cm 2015年 作者:吳國英
我曾到過很多處的長城關口,樓碟,也多次爬過野長城,殘長城,如箭扣長城,金山嶺長城,古北口長城,每次爬到山頂,站在長城殘舊的古城牆上,望著長城如巨龍般在山巒頂巔蜿蜒逶迤,曲折無盡,心中真是百感交集。古代勞動人民真的是用生命和鮮血在這高山峻岭之上完成著跨越時代的壯舉!
我生長的地方就在長城腳下,抬頭就可以看到長城在遠處山頂的身影,這些都很自然,沒有讓我覺得與別處有什麼不同。後來稍微長大,腦子裡的問題多了,也曾很幼稚的思考過長城影像的象徵意義,那是曾幼稚的認為,長城像一條枷鎖,限制和鎖住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思考範圍和眼界。
若干年後,當我到外面的世界轉了一大圈之後回來,有機會再次登上長城,這時候,眼界,思想,感覺和感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古人的景仰,讚嘆,嚮往,以及血液裡流淌的滾燙的血液,使我融進了這偉大的創造奇蹟,當然,也瞬間就原諒了自己年輕時的年少輕狂以及當時的自負和幼稚(畢竟在當時我用自己的腦子思考過這些問題)。
《薄霧中的長城》 布面油畫 50cm x 65cm 2015年 作者:吳國英
生命,千千萬萬的寶貴的生命,用血與火,用理想和激情鑄造起來的長城,經歷過千年的守候,她早已有了生命,有了溫度,有了感情!她,就是中華民族的守護神!
現在,她靜靜的俯身在這錦繡山川,注視著偉大祖國的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她的心裡一定是微笑的,是舒暢的,是欣慰的!
《悠悠千載》 布面油畫 50cm x 65cm 2015年 作者:吳國英
我想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去看望她,長城;去看她的威儀,看她的悲壯,看她在朝陽中的英姿,看她在晚霞中的雄健;看春日芳菲的桃花開放的絢麗,看深秋碩果成熟時的浪漫。
12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