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家庭禮儀(社交禮儀家庭禮儀)
2023-04-12 15:49:59 1
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家庭禮儀?家庭成員禮儀概述,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家庭禮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家庭禮儀
家庭成員禮儀
概述
家庭的實質:基於婚姻、血緣或收養等關係產生的親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社會基本單位。
家庭禮儀的涵義:所謂家庭禮儀,指的就是人們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溝通思想、交流信息、聯絡感情而逐漸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和禮節、儀式的總稱。
家庭禮儀的重要性
「相敬如賓、白頭偕老」闡明的就是夫妻間也要有禮節才能幸福一輩子的道理。
「父子和而家不敗, 兄弟和而家不分,鄉黨和而爭訟息,夫婦和而家道興」,可見「和」是關鍵。
這個「和」用今天的話來解釋,也就是相互謙恭有禮的意思。家庭禮儀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簡單地說,家庭禮儀是維持家庭生存和實現幸福的基礎,家庭禮儀能調節家庭成員之間達成和諧的關係,家庭禮儀也有助於社會的安定、國家的發展。
家庭禮儀的特點
第一,以血緣關係為基礎。家庭禮儀主要體現在家庭成員之間,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人類社會中最為普遍的關係,以血緣關係、感情關係為核心。因此,在家庭禮儀的形成、建立和運用過程中,必須從血緣關係這一基本點出發的。
第二,以感情聯絡為目的。家庭禮儀的主要職能並非以個人形象的塑造為側重點,而是通過種種習慣形成的禮節、儀式來進一步溝通感情,俗話說的「親戚親戚,不走不親」。就是強調親友間的感情有了血緣關係的基礎,還得需要通過一定的禮儀手段來維持、強化和鞏固。婚嫁喜慶、喬遷新居、壽誕生日等種種快樂,通過禮儀的傳播,可以使更多的人體會和享受,這一傳播過程的最終目的就是加強感情聯繫。
第三,以相互關心為原則。之所以說「母愛是最偉大,最神聖的愛」是因為母愛的主要內涵是無私的奉獻、無微不至的關懷。要衡量一件事或某一行為是否符合家庭禮儀要求,只要分析一下雙方之間是否存在相互關心的成分,真誠的祝賀、耐心的勸導,熱情的幫助本身就是合乎禮儀的。
第四,以社會效益為標準。不同的時代環境、不同的區域、風俗,禮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家庭禮儀也一樣,因為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家庭活動中的許多禮節、儀節始終也是變化發展的,如封建社會的婚禮有拜堂入洞房等繁文縟節,而當今出現了許多集體婚禮、旅遊結婚等新的婚禮程序。但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要評判某一種家庭禮節、儀式是否是進步的、合乎禮儀規範的,只要看它是否能產生很好的社會效益這一標準。
家庭禮儀的內容
成員禮儀
家庭成員是家庭活動的主體,也是家庭禮儀的具體操作者,其地位相當重要,可以說,家庭禮儀在某種程度上即成員禮儀。成員禮儀主要指成員之間的禮儀規範,如夫妻之間的禮儀、父母子女之間的禮儀、兄弟、姐妹之間的禮儀等等。
稱謂禮儀
一個人的姓名稱謂其實是一種約定俗成,並得到了大家公認的符號,所以稱謂存在著很強的適應性和廣泛性。它緊緊伴隨著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交往。對於稱謂禮儀主要著重研究兩點:一是禮貌性,二是規範性。
儀式禮儀
家庭活動中離不開某些儀式,如婚禮、葬禮等,這一些儀式都有各自不同的一套行為準則與活動規範,舉辦者與參加者由於所處的地位、立場不同,其行為都應遵從或符合一定的禮儀規範和要求,如慶賀和祝賀禮儀、饋贈禮儀等。
待客與應酬禮儀
禮儀作為行為準則,不僅制約實施者-方,同時也要求另一方遵守規則和規範。在家庭禮儀中就涉及到主人的待客與客人的應酬的問題,這一問題從其內容來說,因為涉及的大多是家庭生活,故屬於家庭禮儀的研究範疇;從其形式來看,它也是與個人禮儀、社交禮節密切相關的。
家庭成員相處的禮儀
家庭成員是家庭活動的主體,也是家庭禮儀的具體操作看美地位相當要,可以說,家庭禮儀在某種程度上即成員禮儀。成員禮儀主要指成員之間的禮儀規範,如夫妻之間的禮儀、父母子女之間的禮儀、兄弟姐姝之間的禮儀等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雖是親人,有時候相處不當容易親人當仇人,影響家庭和睦。家庭成員相處禮儀也是一門學問。
父母與子女相處的禮儀
言傳身教
一視同仁
教育有方
作風民主
子女與父母相處的禮儀
怎樣規勸父母
首先,應多體諒父母
運用婉轉的方式規勸
外出不忘打招呼
孝敬老人、勤向父母問候
總體來說,尊老愛幼
夫妻之間的禮儀
相敬如賓(模範夫妻周總理、鄧穎超)
互敬
互愛
互學
互助
互讓
互諒
互慰
互勉
兄弟姐妹相處的禮儀
家庭應酬
待客 親友間的禮儀 拜訪
走親訪友,是最常見的交際方式。每逢節假日,到親戚、好友、長輩家作例行拜訪;或是受長輩委託,到親朋家中遞送物品,捎傳口信;或是有時到有關的人家家中去請教問題,這類交際是經常發生的。這些活動,雖然普通,但也處處需要講究禮節:
最好能事先通知。確定要拜訪親友的日程之後,通過一個電話或一個口訊,與被拜訪的人約定具體日期,這有利於對方提早安排,不然則可能造成突兀,令對方毫無準備而打亂原定的生活程序。
選擇適當時間,一般不要在別人吃飯和休息的時間去拜訪。如果是晚上拜訪親友,逗留的時間不宜太長,以免影響主人及其家人的休息。
做客時穿戴要整齊,儀容要整潔,以表示對親友的尊重和禮貌。
進門前要按電鈴或輕輕叩門,待有回音或有人開門後方可進入。即使主人家門是敞開的,也不能亂闖一通,應站在門外招呼,等有人應答後再入內。
如果拜訪的人是長輩,或自己第一次前往做客,要特別注意:主人未坐下時,自己不能先坐。如拜訪的親友很熟,則可以隨便-一些。進屋後,對親友家的其他成員要主動打招呼。如遇到許多人在座,應經主人介紹後,對其一一問好。
入座時,動作要輕穩,不可猛地一一下子坐下,發出響聲。入座後,手可平放在沙發上或沙發的扶手上,上身稍向前傾,以示對主人的尊敬。做客時,見到主人斟茶,應彎曲食指在桌面上稍稍叩響,以表示感謝。
交談時,如有長輩在座,應該用心傾聽長者的談話,而不可隨便插話。
做客中,若主人家來了新的客人並有要緊的事商談,這時應儘快告辭。
不可隨便動主人家貴重的東西:如電視機、音響、錄像機、照相機等。
隨便去翻別人的柜子、抽屜之類的行為,更在絕對禁止之列。
教育好兒童,也不能隨便動別的小朋友的玩具,還有一些成年人收集的手辦。
饋贈
見機行事
「投其所好」
講究禮儀
探病
親友患病時,我們可能需要專門去慰問病人。這種時候,什麼樣的做法才是得體的呢?
通常,探訪病人的最好做法是直接到病榻旁邊,直接把安慰和祝福帶給他。
有時候,大人還會委託你負責採購送給病人的慰問品。那麼,選擇什麼樣的物品較為合適呢?按習慣,人們常常挑選些水果、飲料和滋補品送給病人。但實際上,一束鮮花、一張精心的賀卡,同樣能起到慰藉病人的好作用;
一段真心關懷的語言,也同樣會有使病人早日康復的神奇力量。
到醫院探病,要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進病房要注意安靜,腳步儘量放輕,不要大聲談笑。進入病房以後,如果看到病床周圍有瓶子、管子和固定架等醫療用品和器具,切莫大驚小怪;看到痰盂便桶、血跡膿水類,不要躲躲閃閃,面露厭惡狀;看到病人消瘦憔悴、水腫黃疸之類的病態,也不要愁眉苦臉。
與病人談話,態度要謙和溫柔、親切熱情。臥床病人由於有人到來,可能會坐起來進行接待,這時應儘量勸其躺下。如果病人仍執意要爬起來,則應上前攙扶。看望病人時,不要老是跟病人談論他的病情,而應該說些愉快的話。不管病人的病情有多麼嚴重,也不能在他面前流露哀傷的神情,更不能對著病人流淚。凡是會使病人悲觀、憂鬱的話題,都應儘量避免。
在探病結束時,記住要問一聲:「有什 麼事情需要我幫忙的嗎?」有的病人可能會向你提出要求,那麼,不管他要求的事情有多麼難辦,你也一定要努力去辦。
如果病人患的是傳染病或其他不宜直接探望的疾病,則可以改用簡訊的方式表達問候。
喪事
保持悲傷的情緒。不能面無表情,無動於衷,更不能露出厭煩的神情甚或笑容。
著深色服裝(或白色上衣深色裙褲)。切忌穿得大花大綠;衣袖上要戴.上黑紗,也可在胸前佩上白花。
不可昂首闊步,而應微微低頭,緩步慢行。講話時發音要低調,不能有怪腔。
不可與參加喪禮的人交頭接耳,議論其他事情,甚至談笑風生;更不可結群吵鬧,嬉戲追逐。
堅持參加到底,不中途退出。
對死者的家屬進行勸慰,用溫情關切的語言勸其節哀振作精神。冷漠處之或啞口無言都是不適宜的。
祭掃
祭奠是對已逝先人的一種紀念形式。一般可分兩類:家庭祭奠和掃墓祭奠。
家庭祭奠,一般在去世長輩的生辰或忌日時舉行。通常是面對遺像,點燃馨香三炷和供奉水酒三杯,或者是以素色鮮花一束作為清供,以示紀念。
掃墓祭奠,一般在清明節、中秋節或春節舉行。
祭掃先人墓地,一般有以下幾項內容:
馨香三炷,鞠躬悼念,寄託哀思。
墓前祭奠,過去凡晚輩都要行跪拜大禮,現在多以三鞠躬代替。
整修陵墓
一般是給墳墓培土,並整修墓道。由於平時雨水衝刷或其他原因,墓道或墳頭自然受損,利用祭掃之際,可以進行整修和培高。墓表可鏟些草皮貼上,使草蔓延覆蓋後可減少水土流失。有的還可植樹以作紀念。
獻上花圈或一束鮮花,並打掃、清理墳墓周圍環境。親友骨灰寄放在殯儀館的,可獻上微型花圈或絹花束,把骨灰盒的積塵撣淨,瞻仰遺像,鞠躬行禮,並低頭默哀。
舉辦生日宴
邀請家人一塊參加(也可以開兩場)
生日宴不是擺闊,應開得樸素而有意義。
時間要節制,以免影響別人。
待客
迎客的禮節
事先做準備,如整理房間
熱情和客人打招呼
安排就做並用茶水招待客人
交談時要態度誠懇
送客
當客人表示要走時,可以婉言相留,希望其多坐一會兒,但要尊重他們的意願,不能強行挽留,以免貽誤他們的生活安排。
客人提出告辭後,應等其起身,自己再起身相送,不可當客人一提出要走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站起來擺出送行的姿態。
送客時,對待長輩和年老體弱的老人,還應視情況需要,幫助其下樓上車,再與之道別。不可剛和客人道別,馬上就轉身進門。更不可客人後腳剛跨出門檻,就「砰」的一聲把門關上。這些都是非常失禮的。
客人來訪,常常會帶些禮品來。對此,送客時應再次表示謝意。適當回禮。
客人告辭時,應當送行。
鄰居禮儀
彼此尊重
互相關照
互相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