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遏行雲的主人公是誰,薛譚學謳也是一個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故事是什麼
2023-04-01 12:00:29 1
「薛譚學謳」全文的重心是刻畫人物秦青和薛譚。頌揚秦青的「視徒如子」和薛譚的「知錯就改」的好品質。秦青對待學生,寬容大度、仁愛和善,作者用最簡潔、洗鍊的詞字成功塑造出教師秦青的高大形象。這篇古文告訴人們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千萬不可有成功就驕傲自滿的心態,不要淺嘗輒止的學習,學習必須虛心、持之以恆。犯錯誤不要緊,知錯就改才是最重要的。
【原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蛾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響遏行雲的主人公是誰,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裡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裡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也。
(選自《列子·湯問》)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盡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去。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送行,秦青打著節拍,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流動的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去。
秦青對他的朋友說:「從前韓國的娥到東邊的齊國去,沒有糧食了,經過雍門(齊國的城門)時,在那賣唱乞討食物。雖然她走了但是還有餘音繞著(那雍門的)中梁,三日不停(消失),旁邊的人還以為她人沒有走呢。住客棧時,客棧的人侮辱她。韓國的娥因此放聲哀哭,整個裡弄的老小都因此而悲傷愁苦,互相垂淚相對,三天都不吃飯。(裡弄的人)趕緊去把追她(回來)。娥回來後,又放聲歌唱。整個裡弄的老小歡喜跳躍拍手舞蹈,不能克制自己,全忘了剛剛的悲傷了。(裡弄的人)於是給了她很多錢財打發她走。所以雍門那的人,至今還善於唱歌表演,那是效仿娥留下的歌唱(技藝)啊。」
「響遏行雲」的典故就源於此。
薛譚:古代傳說人物。戰國時秦國人,善歌。薛譚師從著名歌唱家秦青學習技藝,薛譚非常聰明、好學,嗓音又格外甜美嘹亮.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響遏行雲的主人公是誰,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蛾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裡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裡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也。(選自《列子·湯問》)
好吧,只是別盲目自大而已。
應該是 學無止境 吧?
淺嘗輒止
上一文:
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