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信號不斷:APM價值得到全球認可
2025-05-07 20:45:25
泡泡網企業頻道頻道1月23日 New Relic日前成功上市,讓外界對APM(應用性能管理)市場產生濃厚興趣,尤其是Appdynamics有望於2015年上市,OneAPM(藍海訊通)聲稱將成為亞太地區首家赴美IPO的APM企業,讓APM市場價值得到集中爆發,那就是如何為日益複雜的企業軟體的使用者提供一種簡便高效的方式來監控軟體的運行,確保軟體高效、穩定運行。
歸根結底,包括New Relic 和OneAPM(藍海訊通)等全球APM企業最重要的價值,就是節省了企業IT運維人員的時間,降低了運維成本;給商業決策者提供了直觀的支持,節省了決策時間,提高了決策正確率;從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增加營收,提高運營效率,獲得更多利潤,取得競爭優勢。
當前New Relic作為APM行業先行者,讓我們看看他有哪些值得參考的價值。
如上圖所示,目前New Relic產品家族有多種產品,開發提供了Agent監測程序,以SaaS的模式提供給企業用戶,嵌入到企業用戶多種Web、移動應用中,對這些應用的各種事件和環境大數據進行收集,然後把這些數據傳到雲端進行分析,最終以直觀友好的方式(或用戶自定義的方式)呈獻給用戶,用於用戶監測軟體性能、定位問題所在,優化軟體運行效率,輔助用戶進行商業決策。
眾所周知,網絡訪問性能(速度、穩定性),目前對於如今網絡時代的企業特別是網絡公司是影響其生意至關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New Relic可以對網站訪問速度進行很好監控。
以谷歌為例,網站打開的速度只要差400毫秒,用戶的請求將會下降0.59%,雅虎也發現,如果訪問慢了400毫秒,用戶訪問量降低5%到9%。亞馬遜的統計也顯示了相近的結果,首頁打開時間每增加100毫秒,網站銷售量會減少1%。
數據顯示,New Relic的軟體目前有25萬用戶,監測100萬以上的網站、10億移動app,每日監測的用戶應用達到400萬,收集的數據點達到6900億。憑藉這些大數據,New Relic可以使一個網際網路企業用戶知道其網站的客戶打開其一個網頁平均所花的時間是多少?如果用戶訪問網站有困難,那麼這些用戶地理分布是在哪裡?是用PC還是手機上網的?用的是什麼作業系統?什麼瀏覽器?。
總之,New Relic的Agent軟體,就像是運行在企業軟體肌體上成千上萬的哨兵,日夜不停的監測一切事件,然後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也能應答企業用戶對其進行特定問詢查詢。
此外,New Relic甚至還提供軟體模擬崩潰測試(A Crash Test Dummy)功能,使得企業在用戶使用企業軟體之前就能發現一些問題所在。
商業模式
當Lew Cirne創立New Relic時,他決定只以SaaS的模式來提供軟體,這樣方便企業按需使用、快速大量部署,並且軟體的使用要極為簡單,使得用戶對銷售、技術人員的依賴降低到最小,對應在銷售模式上,New Relic提供限時免費試用版,到期後轉成免費版(Lite),與OneAPM模式基本類似。
如果客戶有進一步需求,則可每月付費轉成專業版,即Freemium,Subscription模式,New Relic就可不再依賴任何單一客戶,平滑了營收,並且可以迅速的擴大用戶。
總結一下:通過SaaS +軟體易用+Freemium,Subscription這三者的結合,New Relic突破了傳統的企業軟體公司模式,變得更加網際網路化。
此外,由於掌握企業運營的大數據,企業粘性很強,一般不願意更換軟體提供商。而如果用戶使用體驗好,隨著用戶生意的變大,還會擴大購買數量和品種。重複購買是所有商業企業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為一個老客戶的重複購買付出的成本遠遠小於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
從下面的圖中可以看到,每年一個典型的老客戶會給New Relic支付比上年多14%的支出。
一方面新用戶在迅速增長,另一方面老用戶的平均付費額在增長,呈現出「量價齊升」的效應,這也是種非常理想的商業模式之一。
市場&競爭
New Relic在路演資料中認為2013年商業智能軟體約有140億美元的容量,It運營管理部分約有190億,預計到2018年,兩者分別達到220億美元和280億美元。相對於New Relic現今15億左右的市值,市場想像力足夠大。
Gartner分析認為,New Relic、Appdynamics和Compuware被Gartner定性為這塊市場的Leaders。New Relic新近IPO,Appdynamics可能會在2015年IPO。
這兩家公司各有千秋,New Relic的產品僅有SaaS版,雖然這是大的潮流,但是在對大企業客戶服務時,由於大企業IT系統複雜,要完全往雲端遷徙需要時間和很大代價,因此很多時候需要本地安裝版本,在這種情況下,New Relic的產品就無法完全滿足這種需求,而Appdynamics的產品同時具有SaaS版和本地安裝版,所以相對New Relic在面對大企業客戶時更有優勢。但New Relic的產品在易用性、支持程序語言的多樣性和創新的節奏上要勝過Appdynamics。
另外,在執行力上Appdynamics要弱些,經常推出Beta版很長時間後才能推出正式版。不過目前二者體量都很小,面對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和容量,都有發展的足夠空間。
再看APM市場傳統的玩家,如CA、IBM、BMC、HP等,這些巨頭在SaaS模式興起的大潮下,更凸顯其產品的複雜、昂貴和缺乏靈活性,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用戶降低軟體購買、部署、維護成本,快速更新部署的需求,因此傳統市場份額正在被New Relic、Appdynamics以及OneAPM為代表的新興企業所蠶食。
New Relic目前的營收老客戶和新客戶的貢獻佔比約為五五開, 2014年,大企業(僱員數1000+)的客戶數量佔客戶總數的9%貢獻了30%的營收;中型企業(僱員數100-1000)的客戶數量佔比為13%,營收佔比為25%;小企業(僱員數0-100)的客戶數量佔比為78%,營收佔比為45%。可見,目前New Relic的主要客戶是中小型企業。
商業風險
在New Relic的招股書中列舉了N多可能的風險,比如以往主要聚焦在中小客戶,但以後會努力發展些大客戶,但是大客服務周期長,可能需增加專門的客服人員,合同完成時間不確定性大,這些都可能增加New Relic的運營成本和不確定性。但是OneAPM就有良好的服務大客戶以及政府部門基礎,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華夏銀行,國家電網等多家世界500強公司。
第二,他談到隨著生意發展,需要持續投資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這塊成本會是經常性的。
綜上所述,其最主要的風險還是在於它在激烈的競爭中,技術優勢、管理能力和執行力能否持續的構成對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
總結:
Lew Cirne認為,軟體在現代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軟體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等等直接影響企業的運營,因此對監測軟體運行性能的需求日益增加。
同時,企業希望降低軟體維護成本、能夠在出現問題時快速定位,甚至在軟體部署之前就能排除一些可能的問題,能夠按需購買、快速靈活的部署軟體等,這些需求是原先提供複雜、昂貴、不靈活的解決方案的傳統企業軟體提供商所很難滿足的,這也給了諸如New Relic,OneAPM等全球APM企業創造良好發展機遇。
依託SaaS、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模式,New Relic、OneAPM都能夠更好的滿足企業用戶新需求,在中國市場同樣如此,以OneAPM為代表的APM企業,正處於在技術趨勢變革之風的風口上,也面臨飛速發展的大好局面.
OneAPM創始人何曉陽認為,在可預計的幾年內,APM商業模式會被越來越多企業認可,New Relic,OneAPM憑藉其技術優勢和優秀的管理層,很有希望成為媲美BAT,以及谷歌的巨無霸企業。■
註: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