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極十年不出門?
2025-05-06 01:19:2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太極界的一句話:太極十年不出門。大意指學太極不能輕易出師門,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看看說這句話的原因。
先談老師
首要問題是保守。太極拳是個古老的拳種,從創立此拳到現在已近幹年。可直到清朝時才算有少量文字記述,才打破「獨家」練太極拳的封閉狀態,逐步流傳到「民間」。太極拳和其他技藝一樣,由於封建社會制度、觀念等方面原因,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等,又因學之不易,故也不會輕易傳人。所以為師者往往會「留一手」看家,結果又往往是為師者在彌留之際來不及傳授,把一些傳世技藝「帶走」。再一方面是老師自己會練,可心裡明白,因教法不科學,常有「荼壺煮餃子」現象。徒弟多了,偶爾遇上「悟性」好的這才能傳下真藝來。否則,只能「失傳」。第三是老師「有兩下子」,但並不具備太極拳真功夫,為抬高自己便故弄玄虛,使學者如墜五裡霧中,也只能糊塗學。現實中這樣的老師不乏其人。第四是老師理論上有,說起來頭頭是道,嘴上功夫不錯,而且還常為自己找個臺階:反正我都給你們說了,練不成是你們的事。第五是老師確實懂,也能慢慢比畫講明勁道的來去等太極拳理,但遇上急風驟雨般的「實戰」卻未必能用得上。第六是不說話的老師——一書本。沒有經過心傳口授,光看拳論,這就更沒準頭了。其內在原因一方面是有些東西靠文字型是很難表述明白的,另一方面是古典拳論都是文言文,不好理解,而且歧義多,弄得學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由於以上原因所致,學者只有悉心習悟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悟出一二,有的練了一輩子太極拳也沒有摸到太極拳的「邊緣」。故此造成了得太極拳難學難成的錯誤認識。
再說學生
凡學太極拳者大抵有兩類人,一類是為強身健體,找一種鍛鍊身體的載體,或者為了消遣;另一類是聽說太極拳可以「四兩撥千斤」,如何如何厲害,學了後為保家守業,或壯威「報仇」。而真正為發揚光大太極拳者鳳毛麟角。因此絕大多數學者「動力」不持久,沒有學不成不罷休的決心和信心,還有時間、體力、經濟等方面的因素和教法上的影響,再加上成名心切,捨不得下點功夫,剛剛練了個把月二十天,連基本常識——意、氣、勁還沒領悟出一二,早已不耐煩了,總覺得不如「嘿、哈」來得快,遂成練拳五分鐘熱度,半途而後廢。另外,多數業餘習練者只重視套路的外表美而不注重其內涵及健身強體的真止原理,使太極拳早已不是它本來的面目和實質。這類習練者最多只能說是在練太極操,至於太極拳真正的拳理勁道,卻說不出一二。因此,那些「套路」練得再熟還是「操」而不是「拳」。當然,筆者並非讓所有習練太極者都得傾家舍業,專心練習,否則就不可學,而是為太極拳這個內涵博大精深的拳種說句公道話:只要得法,並不難成。
關於對「太極十年不出門」這句話的的理解有很多,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解釋都能從側面表達了太極並不是輕易就能夠學成的。學太極拳需要有超強的毅力和耐力,希望練太極拳的朋友們能夠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