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動作描寫精彩片段匯總
2025-03-14 17:50:25
換燈泡
「燈泡壞了,燈泡壞了!」我們嚷嚷著。何老師聽見了,手提工具袋,扛著梯子上了樓。他來到電燈下,把梯子靠牆放好,然後走到電燈開關下,一拉燈繩,燈泡果然沒亮,他又拉了下燈繩。接著,他移動梯子,對著電燈支穩,雙手扶著梯撐,小心翼翼地一撐一撐地爬上去。到了頂端,他抬起頭,用右手扶著天花板,左手慢慢地擰著電燈泡,把電燈泡擰下來後,他又從衣兜裡掏出一個新燈泡擰上去。接著,他再一撐一撐地從梯子上爬下來。走到開關處,拉了一下開關,電燈亮了,射出耀眼的光芒。我們拍著手又嚷嚷起來:「噢,修好了!修好了!」何老師望著我們,笑著說:「你們這群小麻雀,就會嚷嚷,什麼時候才會換燈泡呢!」
炒菜
媽媽先把白菜一片片洗乾淨,又一片片摞起來,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著,把白菜切成一個個的小方塊,剩下的菜葉放在旁邊。
開始炒菜了。媽媽先把鍋坐在火上,等鍋燒熱後把油倒進鍋裡,不一會兒,鍋裡騰起了油煙,發出「嗞嗞」的聲響。媽媽先把切好的蔥花扔進鍋裡,等蔥花變黃,騰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進鍋裡,抄起鍋鏟,不停地翻動著。等菜慢慢由白變黃,媽媽再倒入醬油、醋,撒上鹽,接著用鏟子翻動了幾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鍋端下來,翻炒了幾下,就出鍋了。
媽媽炒的糖醋白菜,甜絲絲,酸溜溜,香噴噴,吃起來別有風味。這是媽媽的拿手菜呢!
媽媽是怎樣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媽媽炒菜的動作進行分解,用了表示連貫動作的詞,然後抓住媽媽炒菜時最有代表性的動作,進行具體描寫。如:先是——洗菜、切菜,開始——坐鍋炒菜,又把——菜放鍋裡,再是——倒入調料,接著——用鏟翻動。在這個片段作文裡,由於用了表示動作先後順序及動作連貫的詞,清楚地寫出了媽媽炒菜時的全過程,並且把媽媽炒菜時那熟練地樣子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巧做不倒翁
一天中午,我準備用雞蛋殼做個不倒翁。於是,我找來雞蛋、膠泥、白紙和漿糊。開始,先在雞蛋尖的一頭戳個洞,把蛋清、蛋黃倒在碗裡,把空蛋殼洗乾淨。然後,把膠泥從戳開的洞裡放進蛋殼,粘在蛋殼的頂端,這就是不倒翁的身子。接著,再給不倒翁做頂漂亮的小帽子。先把白紙剪開捲成一個圓錐形的帽子。可是白色的帽子不好看,我想:還是把不倒翁的帽子裝飾一下吧!就用彩筆在白帽子上畫了美麗的花紋,漂亮的花帽子就做成了,把它用漿糊粘在蛋殼戳洞的地方。最後,用毛筆在帽子下面畫上了眉毛、眼睛、鼻子和微微向上翹起的小嘴。一個美麗漂亮的不倒翁做好了。我用手把它按倒,剛一鬆手它就站了起來,笑眯眯地朝我晃來晃去。我真喜歡這個有趣的不倒翁。
畫棋盤
看著容易做著難,這話一點不假,一個臭棋盤,竟讓我畫了一個下午!
我看人家下圍棋,心裡挺想學。聽哥哥說,要學下圍棋,先得熟悉棋盤。我想,怎樣畫棋盤呢?會畫棋盤不就熟悉了嗎!於是,我就根據腦子裡的印象,打開鉛筆盒,拿出尺子、鉛筆,吭哧吭哧地畫起來。噌噌噌,三下五除二,一會兒就畫好了。畫完,我端詳著自己的棋盤,橫線不平,豎線不直,每個小格,沒有一個正方形,再一數,跟人家正式棋盤的數也不對呀!哥哥看了我的棋盤,哈哈哈一陣笑,捂著肚子直不起腰來。我只好重畫。哥哥告訴我:「幹什麼都得有個計劃,你先量一量紙的大小,再根據紙的大小,算一算每個格佔多大面積,接著,畫個大正方形,橫邊豎邊都要點上點,把點連起來,一個棋盤就畫成了。」我照著哥哥說的畫,果然像個棋盤了。哥哥說:「你這還是個半成品哪!要在底下襯張厚紙,邊上也要裱上紙才結實耐用。」我又按照哥哥說的做了「加固」工作,一張標準的圍棋盤終於誕生了。這棋盤,我看比買來的還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