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描寫人物動作的作文
2025-03-14 18:03:24
有趣的小實驗——吹桌球
上課了,王老師面帶笑容地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做一個小實驗。」說著,她從講臺桌上拿起一根鐵絲,鐵絲上吊著兩根線,兩根線距離是5釐米。兩根線的底部各繫著兩個桌球。王老師說:「誰能把桌球吹到兩邊去?」同學們紛紛舉手,王老師先叫一個力氣最小的郭華同學到講臺桌前面試一試。只見他鼓足了氣使勁一吹,桌球沒有到兩邊去,卻往中間跑。哎!郭華勁太小,「我們來試試!我們來試試!」教室裡沸騰起來了。同學們一邊說著,一邊高高地舉起手。王老師叫「大力士」景躍同學來試試。只見他邁著穩健的步子來到講臺前,定睛看了看桌球,然後往後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氣,腮幫子鼓鼓的,臉漲得通紅,向前一邁腿,「撲」得一聲,一股氣從嘴裡噴出來,衝向小小的桌球。「好大的勁呀!」我情不自禁地說。可是,那桌球好像跟他作對似的,不住兩邊去,徑直向中間跑。同學們都愣住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時,班裡有名的小博士謝輝站起來說:「這是因為嘴吹出來的氣流快,壓力小,周圍的氣流慢,壓力大,周圍的氣流把桌球壓到中間去。所以桌球不往兩邊去,往裡跑。」同學們聽了他的話連連點頭。
多麼有趣的小實驗呀!我從中又懂得了一個科學道理。
捉知了
暑假裡,最有趣的活動,就是捉知了。雄知了會「吱……吱……」地叫,像吹笛子一樣,又好聽,又好玩。白天捉知了,要準備一根細長的竹竿,在竹竿頭上粘些蜘蛛網。再準備一個裝知了的小籠,就可以去捉了。當你走進樹林的時候,知了的叫聲從四面傳來,你要仔細地聽一下,然後順著聲音到茂密的樹葉或枝梢上去找。找到以後,要小心地把竹竿伸到知了的背上,粘住知了的翅膀,知了就飛不掉了。
晚上捉知了,比白天更有趣。不過,晚上捉知了要跟著大人才行。我常常跟著爸爸,在沒有月亮的晚上去捉。在靜靜的夜晚,我們常帶一個燈籠,爸爸爬上樹,用力搖樹身,樹葉、樹枝也跟著動起來。知了被驚得飛起來。但是在黑暗裡,它們看不出方向,就飛往有燈光的地方,「撲,撲」地落下來。這時候,我就拿著小籠,一隻一隻地往籠裡放。一個晚上,可以捉幾十隻哩!
捉蛐蛐
我躡手躡腳地順著叫聲尋找著。突然,一個東西一蹦,鑽到了牆邊的磚縫中,又繼續叫了起來。我連忙打開了手電筒一照,啊!好大的蛐蛐呀!你看它,兩根觸鬚微微抖動,兩隻後腿強健有力,叫的時候,它那隻小肚子忽閃忽閃的,好像在使勁呢。我剛走近,它就跳到附近的碎磚堆裡。我輕輕地把磚扒開,兩手攏成喇叭形,慢慢弓下身,心想:這下你可跑不了了。誰知一撲竟沒撲著,蛐蛐順著手邊又蹦到了牆根處。我也追近牆根,那蛐蛐似乎知道了我在捉它,索性轉身逃進了一個小洞裡,再也不出來了。
我焦急地等著,卻始終不見動靜。唉,怎麼才能捉住它呢?突然,我急中生智,忙向屋裡喊道:「小弟!拿杯水來!」一回頭,小弟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蹲在身邊,他聽了趕忙起身向屋裡跑去。我把水小心地對著洞口倒去,嚇,這下可靈了。只見蛐蛐渾身溼漉漉的,一下子從我眼前跳了出來。就在它還沒站穩的當兒,我看準了,一撲,終於捉住了它。小東西在手心還一個勁兒地蹬腿哩,我忙把它扣進玻璃瓶。這時,我那高興的勁兒就甭提了!心想,捉住你可真不易啊!還得動動腦筋呢。
燈下,我舉起瓶子仔細看,那隻蛐蛐豎起兩隻翅膀,立起兩根觸鬚,翹起兩條後腿,盯著我,好像要和我大幹一仗!我自言自語地說:「好樣兒的,待我再俘虜一隻你的夥伴,你有勁與它較量吧!」湊在我身旁的小弟弟好奇地看著我,我們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