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想念故鄉的棗樹作文

2024-06-04 02:27:06 1

  【示例1:想念故鄉的棗樹】

  想起故鄉,我就很自然地想起外婆院中的那棵老棗樹。

  這些年,似乎所有關於故鄉的回憶只需—:棵老棗樹就能代替。於是,想家人的時候,總是有樹的影子閃過,在記憶的深處,在濃濃的月色裡,在驀然回首的那一刻,投射到我的眼前,讓我那浮躁喧囂的內心一下子沉靜下來。

  那棵老棗樹是祖爺爺小時候種下的,粗算起來至今已經有80餘年了。雖然它主幹有些歪斜,分岔處只剩一半的身軀,但卻絲毫不影響它頑強的生命力,更沒影響它用枝葉給老屋撐起的一樹陰涼。它的皮膚被歲月雕刻得粗糙無比,卻依然會在每年的秋季結出又甜又脆的棗兒。

  小時候,孩子們基本吃不到什麼特別新鮮的水果。於是,外婆家棗樹上的棗便成了我們盼望的美味。

  我和姐姐往往等不到棗兒成熟,就偷偷地拿根小竹竿打棗,或者直接扔鞋子上去,這時候便有棗兒被打下來,我們就趁機解解饞。

  好不容易等到棗兒熟透,盼到「打棗」那一天的到來。外婆一般會把「打棗」安排在星期天的清晨,並且提前告訴我們和左鄰右舍的孩子們準備好竹籃、大笸籮、盆等盛棗的家什。外公則綁好打棗的竿子擔當「打棗」的重任。

  外公讓幾個表哥先爬到高高的棗樹上「晃棗」,那是最令我們興奮的事情。他們一起用勁搖晃樹枝,那棗兒便鋪天蓋地地砸下來,落到屋頂上,打到盆裡、笸籮裡,打到我們的頭上,到處是「叮咚」的聲音。我們爭著、搶著、笑著、撿著滿地亂跑的棗兒,那一刻滿院子的棗兒,滿院子跑著的孩子,滿院子的笑聲,和著被驚嚇的狗的汪汪聲、雞的喔喔聲,在清晨的陽光裡跳躍著飄蕩著,然後永遠刻在了我童年的記憶裡。

  「晃棗」結束後,外公便踩著椅子拿著長長的竹竿「打棗」,而我們瘋搶著把棗撿進盆裡,然後倒進大笸籮裡。這並不妨礙我們嘴裡塞滿甜棗和把那又大又好的「棗王」偷偷塞滿褲兜。

  打完棗後,鄰居家的孩子各自用衣服兜著一堆棗兒回家了。外婆手巧,把剩下的硬硬的棗先在酒碗裡蘸一下,然後把它們放進密封的罈子儲存起來,這便是「酒棗」了,直到明年開春這些棗也不會壞。

  老棗樹是有生命的,相信它一定也有回憶,我知道老棗樹的記憶裡有我,就像我的回憶裡有它。那棵飽經歲月滄桑的老棗樹用它最自然、最頑強的生命埋進了我心靈的深處,成為我生命中最深的記憶。

  【示例2:想念故鄉的棗樹】

  我家住在華北平原的農村,村民庭院中都有一兩棵棗樹。棗樹可以美化環境。棗樹的葉、根也有藥用價值,尤其是果實既可食用又可藥用。當地的人們無論大小都知道:日食三棗,長生不老。

  春天棗樹枝丫光禿禿、黑乎乎的,但彎彎曲曲的給人一種婀娜美。枝上的尖刺顯著它的不服輸、堅決與自然環境作鬥爭的傲氣。當柳樹、楊樹已經翠綠滿枝、風姿萬種,棗樹還是依舊,這不正表現它沉穩的性格嗎?

  到了夏天小滿節氣,光禿禿的枝丫頂端長出了嫩芽,葉子還未展開,很小很尖。不過幾天長成一段嫩枝,枝上長出一個個葉柄,每個柄都長出幾個橢圓的嫩葉,不對稱列的排列在柄的兩邊。每片葉子的邊緣小齒均勻的排列,而且綠的鮮嫩,沒有一點瑕疵。讓人久看不厭,讓人難以想像這樣的枝葉是幾天裡,從黑乎乎的疙瘩裡長出來的,因為人工也很難造出這絕美無比的枝葉。

  又過了幾天棗樹的葉子,根部開出了一朵朵大米粒大小的黃花,像小小的星星布滿了棗樹。有一首古詩說:籟籟衣襟落棗花,牛衣古柳賣黃瓜。可見棗花開得很晚。棗花落了,有的花上長出了小棗,小棗幾天就長大了。有的柄上兩三個小棗,有的長得還多。一般棗長在新枝上。人們在大傘下乘涼,欣賞著它生機勃勃、欣賞著它天然去雕飾。看著一天天長大的棗,人們盼望著秋天的早日到來。

  進入農曆的六月份,小棗花生米一樣大。這時棗不甜而澀,如果這時天不下雨,棗樹也不用澆。民間說:旱棗澇梨。農曆六月份天氣最熱,如果哪家的小朋友起了痱子,大人們用棗樹葉熬水,洗一兩次就好了。

  農曆的七月份棗果肉變得鬆軟,常言說:七月十五棗紅圈。望著略帶紅色,小朋友們會一摘一把棗讓奶奶做玉米面餅子,餅子吃在嘴裡甜在心裡;奶奶還會給小朋友們用酒醉棗。過幾天就能吃,而且還能保存半年;有的小朋友還讓奶奶做果脯。其實我最愛吃的是鮮棗,放學後吃幾顆、又脆又甜。我媽媽說,還是幹棗吃得長遠。每年在八月初五前把棗打下來,放在房上曬乾,用塑膠袋封上口,可以吃到第二年夏天。幹棗做花糕、粘糕、棗飯等,每逢家中來了客人都會用棗製品招待客人。

  八月十五棗落竿,其實每年不到八月十五就打棗了。小朋友們最快樂了,望著碧綠葉子中的通紅的寶石,大家說好看捨不得打,不打大人們說快打。一個小朋友拿著杆子在樹上打,棗噼裡啪啦得落下來,有的棗掉下地,蹦了起來;有的裂著嘴笑;有的閃著亮,好像向我們眨眼睛。這時我的小夥伴蛋蛋總是說砸到他的頭了,大家『譁』的笑了,趕緊撿起通紅的棗吃起來。嘗嘗會說「呀!真甜呀!」,這時小朋友們都比起來,看誰吃得棗最甜,之後又比誰撿得最多。這樣小朋友們給東家打了、給西家打。這個季節棗最惹人愛,棗樹根也常常被老人們挖去熬水洗頭,說是防治白頭髮。

  冬天的棗樹的葉被埋在棗樹腳下,幫助棗孕育新的生機,棗樹只剩下樹枝幹,但它們像有責任心的老者,在寒冬中頑強地挺立,堅守著自己的崗位。迎著雪花飄飄後,它們於是換了衣服,又像身披銀甲的新兵,那麼神氣、威嚴,身上擠滿了白雪,堅強、婀娜多姿地站在風雪中。它們也許在想明年會長出累累碩果,所以絕不倒下。

  家鄉的棗樹呀!給我們帶來了多少快樂和好處,我愛你!長大後,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不會忘記。你那婀娜的身影、不會忘記你那堅強不屈的精神、不會忘記你那對人無所求、樂於奉獻的精神。我要做具有棗樹精神的人。故鄉的棗樹,我時時想念你!

同类文章
有關描寫感恩的心的參考作文

有關描寫感恩的心的參考作文

  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知遇之恩,感謝朋友的鼓勵之恩,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有關描寫感恩的心的參考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感恩的心作文1  這首歌,《感恩的心》我十分喜歡聽,因為在這首歌后面,有一個十分感人的故事。  那是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倆,女兒(啞巴)最喜歡吃
和成長的快樂有關的參考作文

和成長的快樂有關的參考作文

  成長,既深奧但又不那麼深奧!它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和成長的快樂有關的參考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第一篇:成長的快樂  不管你怕不怕困境,現實中的困境卻無法避免。困境中的人們總愛呼天叫地、埋怨世道不公,結果不但走不出困境,而且陷入了更痛苦的深淵,絲毫不見"柳暗花明"的轉機。
時間舒服的事而不是痛苦作文

時間舒服的事而不是痛苦作文

  「作文是件很痛苦的事。」許多學生都這樣認為。每每老師布置「今天作文……」話未結束,接嘴的便是那麼熟悉的「喔——」。倘是接著說明要求,學生便又應一聲「喲——」;如果「不要做」,即使說得像蚊子呼吸一樣輕,也會招來潮水一般的類似「太棒了」、「爽」之類的真心話。曾有同學親口對我說,聽到老師「不寫
關於激動的話題作文

關於激動的話題作文

  歷史悠久的長城終於浮現在我的面前,我心裡很是激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激動的優秀關於激動的話題作文,歡迎查閱!  關於激動的話題作文一  你知道嗎,聽老師說:將有一位「重量級的神秘嘉賓」來校訪問我們的「根與芽社團」展示活動。介於這位人物的特殊身份,全校1000多名學生中只有20個優秀
值得珍藏的記憶作文700字

值得珍藏的記憶作文700字

  時間像流水一般,閃閃的星光,正在綴滿沒有遮蔽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望的眼睛。  ——題記  腦海中曾經的記憶如繁星點點,可最值得珍藏的只有那一次,它讓我懂得了堅強。  微風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突然,下雨了,雨點不停地打在花朵上,每一滴雨點砸下來的
有關尊嚴的小作文

有關尊嚴的小作文

  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搜集的有關尊嚴的小作文,供大家參考。  有關尊嚴的小作文(一)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走在熟悉的小路上。路上行人雖然不多,但馬路上的車輛卻是絡繹不絕。突然聽見了一陣斷斷續續敲擊地面的聲音,我很好奇,是什麼人再敲擊地面,便四處張望。  在離我大概50米的地方,我看見
我最憤怒的事450字作文

我最憤怒的事450字作文

  「憤怒」是可怕的,就在於它那一瞬間的爆發,會將所有的憤怒融入力量之中。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我最憤怒的事450字作文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我最憤怒的事450字作文【1】  在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感人的事,在我的印象中也有一件讓我感動的事。這件事既讓我感動,又讓我憤怒!  那一天,我和同
家是心裡永遠的牽掛作文

家是心裡永遠的牽掛作文

  時光的照相機,把你從一個遠景慢慢調成了近景,從此,我的心裡有了你的顯影,很真切,很樸實,很感動。  流年裡,你見證了我的成長,而你在我心中的位置也隨時光慢慢發生著變化。  童年時的我,對你沒有什麼感情,更無感激。在我幼小的心中你就像一個陌生人,雖然對我很好,但我只想著累了就到你那休息一會
描寫你讓我感動參考作文

描寫你讓我感動參考作文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平凡的小事,而這些事卻帶給我們無數的感動。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描寫你讓我感動參考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第一篇:你讓我感動  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愛亦是母愛,無論你是收下還是拒絕,它都會在身邊陪伴著,不離不棄。又是,千方百計的討好或是關愛,也許,只是為了博孩子一笑。 
酥油燈的愛

酥油燈的愛

  每個秋日的黃昏裡,總有一個年輕人踩著滿地發黃的落葉,茫然渡步,也不知道自己要去何方。他無助而絕望的走著。他這樣一走就是幾年。  一些好心的人總會上前問道:你到底要找誰?為什麼一直這樣走著?但他總是不作回答。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與他相遇。他好像把我當成那個人,我問他;「你要找誰,為何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