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8篇

2023-10-23 19:02:17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一):

  讀巴菲特的信,與其說感受到的是他的投資哲學,還不如說是他對於進行投資這項他所熱愛的事業所堅持的原則。這種堅定,不是只維持幾個月幾年,也不會隨著別人的看法,市場的反映而改變,他是一種信念,一種自信,他的自信不僅僅來自於伯克希爾傑出的、持久的業績,也來自於巴菲特對自我投資理念的自信。

  巴菲特對自我的投資理念有足夠的自信,因為他相信理性的力量,相信優秀的正直的管理人才的能量,並且他覺得這兩者永遠都不會錯。確信自我認為的東西是正確的,那麼接下來就是堅定不移地貫實它:儘管我們常說要經過現象看本質,但很少有人能從始至終、從頭到尾做到這一點,我們的從眾心理會經常佔據主導,我們對市場的恐慌和貪婪時不時動搖我們、徵服我們,投機心態會誘惑我們拋棄理性,去做愚蠢的事情。

  比起明白正確的事,堅定地做正確的事才是更難的,巴非特不是第一個提出價值投資,也可能不是最聰明的投資者,但他也許是最堅定的投資者,而他的成功應當絕大多數歸因於他的堅定信念。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二):

  沃倫·巴菲特,全球知名的投資大師,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總裁,全美排行第二富豪。巴菲特是第一位靠證券投資成為擁有幾百億美元資產的世界富豪。在過去的35年中,他執掌的伯克希爾公司每股帳面價值從19美元上升至37.987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4.00%。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伯克希爾已經是一家資產總額高達1300多億美元的巨型企業。

  巴菲特雖然沒有寫過什麼書,但他每年都要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公司年報中給股東寫一封信,總結在過去一年中的成敗得失。從挑選經理、選擇投資目標、評估公司,到有效地使用金融信息,這些信涵蓋面甚廣。

  應當投資具有高內在價值的看得懂的公司

  巴特在本書中對價值投資的定義是在一家好公司高內在價值公司)的價格波市場低估的時候買入該公司的股票並長明持有。

  巴菲特特相信一家好公司的股票能夠給持有者帶來持續高額回報,但它的市場價格卻不是總是和其內在價值相匹配,因為市場價格是波動的,反應的是當下市場的偏好,而價值和價格僅有在長期才會逐漸趨同。所以,當我們進行投資時,應當同時研究兩點,既這家公司是不是高價值公司,當前買入時的價格是不是低於它的內在價值。

  換言之,即使這家公司是好公司,但它的當前價格過高,我們也不應當買入,而是應當觀望,等待適宜的時機;如果這不是家高價值的公司,無論它當前的價格是高還是低,我們都不應當研究買入。當一家公司的槓桿率高的時候,對它管理層的容錯率就越低,這時候一家還不錯的公司也可能被放大弱點和不足,進而變得平庸。

  那麼更具體點,究意什麼樣的公司才是一個高價值的公司呢?巴非特認為這既取決於客觀條件,也取決於投資者本身。一方面,一家公司應當具備長期的競爭力,競爭力包括能夠帶來必須程度壟斷效應的諸如品牌效應、規模經濟、科技創新等的商業壁壘。這樣貌的商業壁壘能夠保證一家公司在可預見的未來能堅持定價或者成本上的優勢,使竟爭對手很難輕易進入市場並與其抗衡。

  另一方面,好公司也是相對於投資者本身的,僅有該投資者自身看得懂的公司才可能是對於他自身而言的好公司,投資者應當充分利用自已的認知本事、學習本事,進行廣泛的閱讀和與業內精英人士的請教,提高自我對市場的確定,任何高於自我理解的行業和公司應當避免投資,只在自我看得懂的範圍內挑選適宜的公司進行投資。

  如何決定何時入場買入好公司股票呢巴菲特認為應當有一個合理的安全空間,這個安全空間應當在投資者自身能夠理解的範圍內,通常確定標準是投資者是不是願意以當前價格買入並擁有它十年,連巴菲特都承認他対於一些需要特殊知識如專利識別知識的領域和快速變化的行業無法進行預則,這不是他擅長的領域,那麼對普通的投資人來說,必須承認自我擁有自我的本事圈,超出本事圈的領域應當避免進去投資。

  在選擇投資的公司的時候,所選的行業是十分重要的,巴菲特例舉了紡織品公司的例子,證明有時候選擇上哪條船比起努力把這條船開的更好好而言,前者更重要。這給了我們一個指示,分析公司不能離開行業分析,先選對行,再深入分析業內誰幹的好。在兩條死路中盡心思選擇其中任何一條都不會帶來好結果。

  「相似的正確勝於精確的錯誤」——如何定義風險

  那麼投資的策略又該是如何呢?是金融理論中的分散投資還是重倉某幾個股票?

  巴菲特認為,如果一個投資者十分了解某幾個公司的商業模式和管理人員,對這個公司的長期前景持十分看好的觀點,那麼重倉幾隻股票要比起廣泛地挑選好公司分散投資更能獲得高額回報。

  在這種情景下,廣泛分散投資並不斷調整倉位會帶來高額的交易成本而長期堅定持有少數個股反而能化繁為簡,創造超額收益。根據以上巴非特的觀點,我認為他的觀點和現金金融理論不完全相同也不完全矛盾,他選擇的公司都是根據商業模式分析得出的好公司,這一點看似很貼合常識,其實剛好對應現金流估值模型一個十分重要的假設:永續經營。

  我們在估值計算任何一家公司股價的時候都會用到這個假設,而一家不好的公司是不可能一向存在的,它遲早會面臨倒閉的風險,換言之,任何對一家不好的公司的股價的估值都是徒勞,而此刻市場上呈現的價格都是不正確的。所以我十分認可巴非特的觀點:僅有當一家公司是好公司的時候它才有被估值的意義,才有接下去討論是不是被低估的意義。

  但巴菲特認為的「看住自我籃子裡的雞蛋」與現代分散投資有比較大的不一樣,我認為這兩者孰優孰劣應當取決於以下兩點:該投資者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以及市場是否是有效金融市場。

  對個人投置者來說,個人的認知和時間有限,無法完全了解過多的公司的經濟情景,所以應當著重盯住自我擅長的行業和熟悉的公司,看住為數不多的「雞蛋」,巴非特所說的應當比較貼合這類投資者;而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理論上它的認知本事和時間能夠是無限的,所以具備理解更多公司的可能,那麼該如何選擇投資策略便取決於當前市場交易成本是否過高,如果交易成本在可理解範圍內,分前投資也許是更貼合機構投資者的選擇,實際上伯克希爾公司已經投資了廣泛的具有多樣性的優質企業,購買伯克希爾的股票相當於買了優質投資組臺,從這個角度上確定巴菲特應當也認同分散投資的確定,那麼他為什麼明確表示不認同現代金融的分散理論呢

  事實上,巴菲特對現代金融分散理論不認同源於他倆對「風險」的不一樣定義:現代金融理論經過數學計算得到個股的beta,再經過組合不一樣beta到達降低投資組合波動的目的,這是一種基於量化分析的風險定義;而巴菲特認為的風險是「損失或損傷的可能性」。這兩者對風險定義上的衝突能夠集中表此刻當股價低迷的時候,beta理論會判定風增加,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擁護者則會判定該股繼續下跌的可能性減小,所以持有的風險減小,從這個例子中就能夠窺見現代金融理論實際上是價格投資的表現,與價值投資恰恰相反,它精確的根據歷史股價用複雜金融模型計算出的股價,實際上也許還不如價值投資近似的正確。

  我們不必對市場的波動感到驚慌,甚至都不需要為此感到驚訝

  投資股票的時候要把自我看作企業分析師而不是普通的證券分析師。綜合研究企業的前景和運作的人,計算必須付出的價格,不去研究退出的時間和價格。要習慣市場情緒的不穩定性,哪怕自我持有的是十分穩定的行業的股票。我們不必對市場的波動到驚慌,甚至都不需要為此感到驚訝。

  看到自我持有的股票加分下跌的時候,第一反應應當是這是個持續購買低估資產的好時機,而不是感到沮喪甚至於因為恐慌迫不及待地進行拋售。但當股票上漲的時候,卻要問自我,當前的價格是不是已經大幅高於它應有的價值,持續持有是不是明智的選擇。這一點和市場情緒「追漲殺跌」恰好是相反的邏輯,正是巴菲特的智慧。

  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平庸企業的敵人。對於我們投資的優秀的企業,只要我們繼續相信我們之前的確定,那麼我們就應當對市場的波動感到放心,相信時間是我們的朋友,讓那些短視的賣出者去承受虧損吧。

  會計準則有不完整性,別被留存收益的數字遊戲欺騙

  巴菲特在書中強調當前GAAP準則和巴菲特認為的最佳的計算方法有所不一樣,而它也儘可能在伯克希爾年報中進行額外的披露。還有許多諸如此類會計報告上的爭議,巴非特認為會計方法有其局限性但不妨礙它的巨大用處,投資著應當不拘泥於會計淮則,而是有一個額外的完整的確定,巴菲特用年複利8%的儲蓄帳戶的例子說明了留存收益對於年報的誇大影響以及濫用十年期權可能把收益從所有者口袋轉移到管理者的譴責。

  所以應當辯證看待公司業績的增長是歸因於傑出的管理還是留存收益的複利而不是盲目根據披露的業績增長去確定,在談論收購借款的時候,我們不應當忽略折舊對於一個企業的重要性,折舊費用是真實的費用,是一個企業需要不停支出的真實費用,儘管那不是直接現金支出,折舊反映了一個企業需要持續堅持競爭力而需要的在今後投入的資本支出,儘管那項支出不需要嚴格定時定量。我認為巴非特對財務準則的辯證看法正好佐證了一個合格金融分析師應當做的:對一個公司進行基於財務報表基礎之上的經濟活動本質的分析確定。

  同樣對經濟活動本質的確定也體此刻股利的分配策略上,我們同時應當重新審視那些常規的做法對於企業可能帶來的傷害,比如固定比例隨通脹率增長的股利分配計期。在很多的金融估值模型中,股利政策被看作一個穩定的第略,一種大家都差不多的做法,卻很少去結合自身情景調整。甚至股利政策的調整被看作警告信號。正確的措施應當是根據合理數學期望決定留存收益而不是以偏概全,遵循常規,常規並不代表正確。

  同樣的,巴菲特對於本質的追求也體此刻管理者激勵政策上。他提出期權的定價應當依據企業內在價值而不是市場價格,因為價值和價格之間往往存在較大差異。我認為這樣做是對所有人和管理者同樣地公平,這保證了管理者不會在股價低的時候吃虧,也意味著所有者不會在股價高的時候吃虧。

  股東和高管應當志同道合,吸引已經成功的經理人

  公司的股東應當和管理人員志同道合,管理人員應當像所有者那樣思考。比如伯克希爾的股東是

  一群長期價值投資的'堅定支持者,這一點從低換手率就能夠確定出來;伯克希爾的經理人巴非特和芒格都是公司大股東,這保證了他們在管理的同時會像所有者那樣思考。而長期價值投資正是伯克希爾

  一向以來貫策的投資策略,所以伯克希爾經過常年的積累聚集了最貼合公司投資理念的適宜的投資人。巴非特的不拆股也為那些價格投資者設置了高門檻,保證了現有股東的質量。我覺得這一點對伯克希爾相當關鍵,高股價和低換手率從很大程度上讓投機者不感興趣,他們的不參與對伯克希爾這種長期投資公司是好事,減少了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的麻煩,為公司長期的穩定表現帶來利好。

  巴特對股東信息披露的坦誠的程度是十分高的,他把股東們當成和自我一樣的幾乎把自我所有淨資產投入到伯克希爾的同事,然後感同身受的把自我作為股東想要聽到的信息傳達給股東們,也許這也是許多股東願意長期持有伯克希爾股票的一大原因,他們不僅僅對公司的投資策略認同,對管理層的坦誠也抱有信任感,這種以身作則對管理層的高要求也體此刻了伯克希爾選擇投資的公司的管理層上,一個企業是否擁有優秀的管理層是伯克希爾重點關注的指標。

  巴非特某種程度上相信人治,他反對市場從眾行為,認為優秀的CEO們應當頂住市場的壓力,不被會計準則操控去玩弄數字遊戲,但這一點是相當難的,連巴非特都承認,在投資前很難看清被投公司經理人的人品。

  我覺得這一點提醒了廣大投資者在投資之前要去深入了解公司管理屋,而不是完全根據財務報表預測股價等,所有的數字都是人統計的,看清人有時候比看清數字更為關鍵。我們也許能夠字盡所有的會計技巧,識別所有的會計把戲,但字會高效率看清CEO是一個頂級投資者的必修課。看清人的很重要的途徑就是在關鍵節點觀察管理者,比如收購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對維護所有者財富追求超過構建龐大帝國的經理。

  巴菲特相信董事會和管理者職務的分離有利於決策的推進但同時應警惕非管理人員的所有者能否立刻糾正自我犯的錯誤。那麼應當如何選擇適宜的經理人呢巴菲特期望職業經理人在加入伯克希爾前就十分富有,因為他相信已經成功的人的共同點是他熱愛他所從事的事業,而目擅長像所有者那樣思考。儘管這樣的評判標準対一些同樣熱愛自我從事的事業卻因為運氣沒有成功的經理人並不公平,但巴菲特的策略至少能夠保證加入伯克希爾的經理人有過成功經驗,明白並實踐至少一種成功的方式。

  巴非特的對優秀經理人的追求給他帶來過多次的轉折——好的轉折。在他對企業失去信心,想要打折出售股票的時候,優秀的經理人們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傑出表演,也許優秀的企業會吸引優秀的人才,優秀的人才能夠帶來奇蹟。那麼從這個層面來說選擇優秀的公司和選擇優秀的管理人員這兩者應當是相鋪相成的。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三):

  粗略讀完《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一書,全書供給了一個觀察公司的獨特視角,為什麼說是獨特視角呢?因為一方面巴菲特把伯克希爾作為一個典型的上市公司進行深度解剖,另一方面巴菲特從投資者的角度去說明要尋找什麼樣的投資標的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伯克希爾是以投資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作為伯克希爾的董事長,巴菲特以伯克希爾為例,從公司治理、財務與投資、普通股投資、兼併與收購、估值與會計等等公司運作的各個方面進行詳細的解剖,這種自我解剖的方式比別人的解剖有更深的深度和更強的還原性,是一個十分獨特的視角。全書為我留下的一個深刻印象是巴菲特對誠信和道德的追求到達了苛刻的程度,在這樣的一個董事長帶領下的伯克希爾,成為美國上市公司的典範當之無愧。

  股東如食客

  一個公司的特徵決定了它的股東特徵,如果公司追求短期的結果或短期的股價表現,那麼它所吸引的的股東也同樣關注短期的表現,反之如果公司追求長期的結果,那麼它所吸引的股東會更關注公司長期的表現,就如餐館和食客的關係一樣,什麼樣定位的餐館就會吸引到什麼樣的客人。巴菲特十分強調伯克希爾是一家關注長期結果的公司,期望那些能理解公司運營、欣賞公司願景的人成為伯克希爾的長期股東,從公司的理念宣傳到從不拆股構成的昂貴的股價等方面,吸引到志同道合的股東。同時伯克希爾作為投資人,對外投資也是以超長期甚至無限期的時間進行運作,投資的公司從不以賣出為目標,以永遠持有為目標。長期投資是巴菲特投資理念中十分重要的基石,值得所有投資人學習。

  喜歡低迷的市場

  因為秉承長期投資的理念,所以巴菲特更喜歡低迷的股票市場,因為能夠用更低的價格買下整個公司,也能夠在二級市場上以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價格購買一些公司的股票,已經投資的公司能夠以很低的價格回購公司股票來提高老股東的價值。所以一個低迷的市場是長期價值投資者的朋友而不是敵人。

  利用無息負債提高投資業績

  伯克希爾採用了兩種低成本、無風險的槓桿使得能夠安全地獲取遠超權益資本的總資產:遞延納稅和保險浮存金。這兩項資金是沒有成本的債務,無需支付利息,也沒有契約規定到期日,它們帶來了債務的好處,卻避免了債務的弊端。巴菲特取得舉世矚目的投資業績,和這兩條有必須的關係:經過長期甚至無限期的持有,遞延納稅;使用下屬保險公司的浮動存金來投資。雖然中美制度不一樣,中國還沒有開徵收資本利得稅,機構投資者也無法收購保險公司從而獲得保險浮存金,但對分析和理解一些行業和公司依然有啟發作用,比如中國平安在國內是最像伯克希爾的一家公司,無利息無固定到期日的保險浮動金為公司的擴張和投資供給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從關掉紡織業務看行業的重要性

  關掉伯克希爾的紡織業務,巴菲特用了一個形像的比喻:一個良好的管理記錄的產生,更多取決於你上了什麼樣的船,而不是你划船的效率,如果你發現自我上了一艘長期漏水的船,那麼,換一艘船所花費的精力可能比修補漏洞更富成效。紡織業已經是一片生產過剩的紅海,有太多國內外競爭對手,擴大投資只會進一步殺低產品價格,回報不會有任何起色,巴菲特認為自我的過錯是沒有儘早關掉紡織廠。所以做好投資的第一步就是選擇一個好行業、好賽道,僅有在一個好行業中才有可能會有超額的投資回報。

  投資成功的關鍵

  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裡學到,投資成功的關鍵是:在好公司的市場價格遠遠低於其價值時出手。1973年巴菲特以每股不到企業價值14的價格買下了《華盛頓郵報》,取得了巨額的投資回報。這個也就是常說的安全邊際的概念,當然此刻在市場上很難找到價格遠遠低於價值的好公司,除非發生大的金融危機,所以用一個合理的價格買入好公司的股票,可能是一種更為現實的選擇。

  市場先生

  巴菲特引用他的導師格雷厄姆對市場波動的描述:市場先生,把市場報價想像為一名市場先生,他每一天給你送來一個報價,但你是否理解他的報價,完全由你決定,他時而平靜時而狂躁,你能夠利用他有時異常愚蠢的情緒,但不能受到他情緒的影響,否則將會是一場災難。巴菲特認為一個投資者如果想成功,一是確定優秀企業的本事,一是將自我的思維和行為與市場瀰漫的極易傳染的情緒隔離開來的本事。把市場先生放在心裡,更容易做到這種隔離。

  不動如山

  股市是一向不斷重新定位的地方,在那裡,錢會從活躍者手中流向耐心者手中,當我們擁有具備傑出管理層的傑出企業的股份時,我們喜歡的持有時間是永遠。巴菲特和芒格一向是長期投資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並用實際結果證明了這種投資風格的巨大成功,值得每一個投資人學習。

  本事圈

  很明顯,每個投資者都會犯錯,可是,如果將自我限制在一個相對有限且容易明白行業,一個智力正常、見多識廣、勤奮努力的人就能夠以相當的精確度確定投資風險。巴菲特一生都堅守在那些易於理解的行業,一個視力平平的人,沒有必要在草堆裡尋找繡花針。

  尋找超級明星

  我們繼續尋找那些業務易懂,可持續經營,具有令人垂涎的經濟特徵,擁有傑出才能和股東利益導向的管理層的大型公司。尋找超級明星為我們供給了真正成功的唯一機會,因為發現偉大的公司和傑出的管理人才都是十分不容易事,所以我們不會拋棄已經被證明的成功。

  從尋找便宜貨進化到尋找價格合理的傑出公司

  早期的巴菲特繼承了格雷厄姆撿菸蒂的投資思想,也就是尋找足夠便宜、價格折扣足夠大的公司,並按此思路做了一些投資,如農具生產廠、三流的百貨公司、新英格蘭地區的紡織廠等,有必須的收穫,但更多的是受到懲罰和教訓。在芒格的幫忙下,巴菲特經過快速學習,意識到購買好的企業是多麼的重要,尋找價格合理的傑出公司成了巴菲特的重要投資思路。

  尋找「不變」的行業和公司

  我們尋找那些我們相信未來10年、20年幾乎能夠肯定依然具有競爭優勢的公司,一個環境迅速變化的行業或許會供給巨大的勝利機會,可是它不具備我們尋找的確定性。巴菲特喜歡像可口可樂這樣「不變」特徵的公司,而遠離新鮮的想法、創新的產品。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日,巴菲特的這個投資思路我們能夠參考,但沒有必要僵化照搬,因為此刻科技行業湧現出越來越多能夠長期投資的優秀公司。

  偉大的投資機會

  偉大的投資機會往往發生在一家優秀公司遭遇一次性、可解決的問題時,就像很多年前發生在美國運通和蓋可保險公司身上的那樣。在A股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2008年三聚氰胺中的伊利股份、2013年塑化劑風波中的貴州茅臺、2018年晶片禁運風波中的中興通迅、2019年董事長風波中的新城控股等等。以後還會持續的出現類似的投資機會,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

  慎用財務槓桿

  一些人經過使用財務槓桿變的十分富有,然而,這種方法通常會令人窮困潦倒。任何序列的正數,無論多麼大的數字,只要乘以零,都會蒸發殆盡、一切歸零,歷史告訴我們,所有的槓桿通常導致的結果會是零,即使使用它的人十分聰明。巴菲特對財務槓桿的保守運用是成為投資長青樹的重要原因,投資比的不是賺的多,而是活的久。

  投資美國航空的教訓

  投資美國航空是巴菲特投資生涯中不太成功的一個案例,巴菲特自嘲投資美國航空是獲得「今日頭條錯誤大獎」的金獎。其原因是巴菲特在投資美國航空時完全沒有關注到一家運輸公司會面臨無可避免的困擾--成本高企,面且極難降低,更重要的原因是早年航空公司受到價格管制而免於競爭,很高的機票價格能夠吸收消化高昂的成本,但之後價格管制取消了,隨著低成本航空運輸公司運力的擴大,美國航空的高成本使運營越來越舉步維艱。在一個很難做到差異化且沒有價格管制的普通商品型生意中,一家公司必須將成本降到具有競爭力的水平,否則就會滅亡。

  交易的禍害:交易成本

  巴菲特把美國所有的公司歸為一個家族作為假設,形象的說明了交易經紀商是如何一步步吞噬家族利潤的過程,支付給中間商的各種成本已經到達了所有美國公司盈利總和的20%。巴菲特幽默的為牛頓補充了第四運動定律:投資者的整體回報,隨著交易頻率的的上升而減少。長期投資能夠有效的減少交易成本,如果大家都堅持長期投資,交易經紀商會破產而我們會賺錢。

  公司的內在價值

  一個公司的內在價值是其存續期間所產生的現金流的折現值,它供給了評估投資和企業相對吸引力的唯一邏輯路徑。內在價值的計算並不簡單,受到多個對未來預估變量的影響,任何一個變量的變化都會帶來估算結果的巨大差異,所以內存價值是一個估計值,而不是一個精確的數字,甚至能夠認為只是一種思維方式。實際運用中,能夠用公司當年的自由現金流為基數,設定一個未來十年的增長率,算出每年的自由現金流,然後依次相加,就能夠得出一個大概的數值,並且這種算法只適用於公司經營業績穩定並有長期經營歷史的公司,其他類型的公司內在價值的計算可能更為複雜,所以再次強調內在價值的估算只是一個思維方式而不是一個精確的算法。

  經濟商譽

  我們寧可購買那些根據會計準則,未在帳面體現出來,但實際能夠帶來2美元盈利的資產,而不願購買能夠在帳面上體現出來,但僅能獲得1美元盈利的資產。當企業被預期能夠產生遠遠高於市場回報率時,這樣的公司在邏輯上具有遠高於其有形資產的價值,這種超額回報的資本化就是經濟商譽。消費特許權是經濟商譽的主要來源,其他來源包括不受利潤管制的政府持許權,例如電視臺,以及在一個行業中作為低成本生產商的持久地位。經濟商譽的概念有助於我們理解A股一些公司高估值的相對合理性,如貴州茅臺、中國國旅等,並能夠此思路去挖掘具有經濟商譽的潛在投資標的。

  以上的摘錄和解讀只掛一漏萬的覆蓋了《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一書中的部分資料,本書的資料博大精深,覆蓋了公司運營和投資的方方面面,更多的資料還需讀者親自閱讀才會有更深的理解。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四):

  看了巴菲特2019年致股東的信,第一個感覺是這個88歲的老爺子真能堅持,54年來年年堅持給股東寫一封信。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也會寫,多是空話套話官話走過場,巴菲特堅持每年都是自我動筆寫,寫得十分真誠,說得十分實誠,儘量讓普通人簡便易懂的話語說,讓你明白他是如何管理公司經營和投資的。用巴菲特的話來說,他是換位思考,假設自我是小股東,想聽公司最高管理層怎樣說,就用同樣的態度跟各位股東說。並且巴菲特每年在信中都會用自我的親身投資經歷,分享一大段投資感悟,讓你讀了之後突然領悟,投資思維更深一層,投資見識更上一層。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儘管每年有幾千家上市公司董事會致股東的信,而僅有巴菲特每年致股東的信異常受到萬眾期盼。寫得確實好,有過去53年的信為證,確實值得追。

  過去53年的信,因為研究巴菲特十多年了,經常寫書寫文章,也來來回回讀過幾遍了,已經習慣了巴菲特在重大方面幾十年始終堅持不變。所以我一讀2019年巴菲特第54封致股東的信,吃驚地發現,有三件巴菲特堅持了十年到五十年的事情,今年有了重大變化:一是堅持用了近30多年的業績標準算從帳面價值換成股票價格;二是原先是一個人50多年身兼三職管理投資、保險、實業三塊業務,此刻把提拔更年輕的人分管保險和實業,自我只管投資;三是最近十來年巴菲特投資從以企業併購為主變成以股票投資為主,股神回來了,在股市上多次有上百億美元的大動作。

  可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出現大變化好像也沒有什麼,可是巴菲特這個人不一樣,異常能堅持,他堅持了十多年甚至50多年的做法,如今88歲了,卻晚年變法,讓長期關注巴菲特和伯克希爾的人大吃一驚。

  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情是堅持,而堅持很多年之後最難做的事是變化。世上偉人,都能長期堅持,而必要之時,又勇於變化,方能成就偉業。

  我們今日就簡單說說巴菲特今年信中說的這三大變化。

  第一個大變化是換指標:改變近三十年業績衡量標準。

  一打開2019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就覺得不對勁,第一段話變了,過去30多年始終開頭第一段話是過去一年伯克希爾公司股東權益即帳面價值增長多少個百分點。巴菲特認為帳面價值嚴重低估了公司股東的財富,但其增長率大致準確反映了股東財富的增長變化幅度,並且這是能夠方便找到的一個相比較較客觀的數據。巴菲特研究過,從十年到幾十年的長期來說,公司帳面價值即股東權益增長多少倍,股價也會增長多少倍,二者經常偏離,但長期會走到一齊。巴菲特認準了,一用三十年。

  巴菲特是典型的美國人,直來直去,在商言商,一切從實際出發,用事實說話,用數字說話,歸到一個基本原則:用業績增長說話。

  可是2019年88歲的巴菲特大變化,放棄帳面價值,改用股票價格,做為衡量標準。他做股票有70多年了,深知股價變化無常,波動無常,經常偏離內在價值,可是,此刻伯克希爾公司的業務結構出現重大變化,必須相應改變業績衡量標準。以前是以股票投資為主,而股票年底在財務報表是用市值計價,所以整個公司來說股東權益的帳面價值與股票市場價值差別不是很大。可是,巴菲特過去50多年不斷收購企業,公司實業經營業務規模越來越大,從配角成了主角,而做實業的企業資產帳面價值都是以歷史成本入帳,時間一長與其市場價值差別巨大。異常是巴菲特收購的企業,多數並非重資產企業,而是輕資產企業,只需投入少量資產,就能實現很大的盈利,所以按照盈利本事估算出來的內在價值大大超過帳面價值。公司業務結構大變化,巴菲特長期思考之後,決定業績衡量標準也大變化。為什麼採用股價?客觀。股價短期波動無常,怎樣辦?看長期股價走勢。

  第二大變化是換人:改變50多年業務管理人。

  巴菲特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完全放權,自主經營。伯克希爾公司其實業務是三大塊,一塊是保險業務,為公司匯集資金,相對於國家的財政稅收體系。第二塊是股票投資和收購企業,相對於國家的軍隊。第三塊是實業經營,相對於國家下屬各個地方政府。巴菲特此刻的企業是全球第五大市值企業,前四個全是科技股,所以巴菲特是全球傳統行業第一大企業,可是他50多年前剛收購伯克希爾時,也是一家不起眼的衰落紡織企業,正是巴菲特收購保險公司後,獲得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進行精明的長期股票投資,等到資金規模大了,又加了一條腿走路,收購企業。巴菲特收購過來的企業,一旦收購,永不賣出,終生持有。巴菲特的管理是完全放權下屬企業自主經營,但收購的企業越多,總部的管理協調會加大。原先巴菲特是保險、投資、實業三塊業務管理一肩挑,挑了50多年,成為傳統企業第一大之後,巴菲特也快90歲了,去年他最終決定,提拔年輕人,把從1985年來一向和他一齊管理保險業務34年的阿吉特-賈因(AjitJain)提拔上位,獨擋一面。又把1992年以來主要管理能源業務16年的格雷格-阿貝爾(GregAbel)也提拔上位,掌管保險業務之外的所有實業。巴菲特則繼續掌管伯克希爾公司最核心也是最傳統的業務:投資。

  這說起來容易,但得到權力不容易,主動交出權力更不容易。巴菲特已經當過世界首富很多年了,名聲也大得很,二十年前就有人讓巴菲特競選總統,巴菲特說,我熱愛管理伯克希爾這份工作,我每一天都像跳著踢踏舞上班,給我個美國總統的工作也不換。

  此刻88歲的巴菲特卻主動交出保險和實業兩塊業務,給兩個更年輕的人管理,大變化,做出這個決定不容易。找到能幹的人,又是值得信任的人,不是一場面試那麼簡單,這兩位都在巴菲特手下幹了二三十年,久經考驗。就連巴菲特今年也高興地說,早就該換這兩位年輕人管了,一年下來一看,比我管的業績好多了。這話我只信一半,因為這兩個是站在巴菲特這個巨人的肩膀了,是在巴菲特50多年打造的平臺基礎上。

  第三大變化是換投資:從以企業併購為主換成以股票投資為主。

  巴菲特在投資管理上的原則是完全集權,他一個人說了算。投資機構一般一條腿走路,多數是專門做股票投資,少數機構和企業主要做企業併購。而過去30多年,巴菲特投資是股票和併購兩條腿走路。巴菲特先是以股票投資為主,公司資金規模越做越大,2000年之後逐步以併購為主。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巴菲特趁機併購了伯靈頓北方鐵路等。可是金融危機爆發之後,股市大跌,很多好公司一下子十分便宜,巴菲特開始轉換主航道,改成股票投資為主,先是很多買入多家銀行股,之後又很多投資買入蘋果股票360多億美元。

  我個人認為,巴菲特人在,聲譽在,併購還有大機會,可是以後年輕人上來,也無人能夠複製巴菲特的併購成功,可是股票投資不一樣,市場在變化,公司在變化,年輕人有些地方更有優勢。就連巴菲特也承認。巴菲特之後聘用兩個投資經理,幫他管理300億美元,其餘1500億還是他本人管。巴菲特發現兩個年輕的投資經理有些股票確實選得比他更好。巴菲特很多買入蘋果股票,就是看到其中一個經理人買了十來億美元蘋果股票之後受到啟發,深入研究,之後一下子買了兩百多億美元。

  近幾年巴菲特轉成以股票投資為主:一是股票投資成本更低,收益更高。二是因為買股票比併購買企業更方便快捷。巴菲特一年左右買入蘋果股票兩百多億美元,這要是併購兩三百億美元的企業,需要談上好幾年。巴菲特今年在信中警告,此刻好企業的收購價格高得離譜,看來未來還是要以股票投資為主。可是此刻美股也漲幅相當高了,看來巴菲特能夠研究把一部分資金投資海外了。此刻中國股市估值更低,市盈率竟然比美國這個成熟市場還低三成。歡迎巴菲特在投資中石油和比亞迪後,大規模投資中國股市。

  2019年88歲的巴菲特主動退出保險和實業兩大塊業務的管理,巴菲特這個人從來說到做到,說放權是真放權,你會看到,他在信中對這兩塊業務談得少了很多,信的篇幅短了很多。

  可是巴菲特管理的不是國家,而是他本人控股的上市公司。我想以巴菲特的身體情景,交出保險和實業兩塊業務管理大權之後,工作簡便多了,加上他長期持有的投資風格體力消耗極小,巴菲特能繼續管理投資業務三十年,起碼管到120歲。我個人期望巴菲特終身管理投資。

  年輕的時候,有人問巴菲特: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巴菲特說: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之後,又有人問他:你此刻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巴菲特說:成為世界上最長壽的人。

  衷心祝願巴菲特成為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再管理股票投資77年。

  為什麼是77年?

  你肯定沒有好好讀今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快去讀!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五):

  臨近2019年的最終一周讀完了這本書,雖然一向聽聞巴菲特的各種話題,自我也參與過各種投資,卻從來沒有認真讀過他老人家的書,沒有系統學習投資的理論。回憶過往的稀裡糊塗的投資經歷,完全是在靠運氣,事後回想不免有些感嘆自我的愚蠢,也為自我捏把汗。國內的教育一向都是殘缺的,每個人大概需要去自學心理、藝術、投資、管理、體育之類的,做一些通識教育還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才能完善自我,更好的認識社會,所以也推薦大家讀讀這方面的書。以下是一些相對瑣碎的記錄。

  「良性循環又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財務上的良心循環;二是人際關係,社會關係上的良性循環。」人的生活其實並不需要太多物質上的需求,適度的克制會令自我更歡樂也會減少很多「心力」。這也是之前素食多年慢慢得出的結論,感覺很難,可是如果是自內而外地做其實也十分簡單。道理真正明白了,就比較容易順其自然,沒有太多阻力,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適度節制或者儲蓄應當算是財務良性循環的基礎吧。

  「所有企業失敗基本都是由於財務上無法構成良性循環造成的」。良性循環是複利的基礎。

  市場先生,安全邊際,本事圈是格雷厄姆、巴菲特投資思維的三大支柱。這三點其實都十分難做到。

  市場先生,就是讓我們讓自我的情緒不受市場的影響,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瑜伽裡的「自覺」。覺察到自我的短視和衝動,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對於重大的決定如果沒有深思熟慮,都是容易反反覆覆的,減少自我情緒對決策的影響其實是十分難的。而在投資這件事上,多數人也一再犯過分樂觀和過分悲觀的錯誤,憑藉短暫的歷史記憶而影響決策。比如08年的金融危機讓人過度消極,國內房價的長期瘋長也讓很多人以為房價會一向漲下去,如果調研歷史和國外的情景仔細思考,內心應當會一向有兩個完全相反的觀點,同時兩者都有十分多的理由,而最終僅有一個勝出。

  安全邊際就是活的久,懂數學的同學必須明白,控制好風險的重要性。一旦我們獲得超額收益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不應當是高興,應當搞清楚是我們在風險很低的情景下依靠個人本事獲得的,還是因為運氣的成分而同時我們有很高的冒進造成的。如果是後者,大概率上會所以付出更大的代價。之前我間接的問過很多持有加密貨幣的朋友,他們參與其中很大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個市場波動比較大,容易翻倍,這正是我之後一向十分謹慎參與的原因,同時我也認為在現階段國家不支持個人參與是十分明智的。

  本事圈,不要做自我不懂的事情。這也是前兩天和同事討論的一個話題,怎樣明白自我是否足夠了解了呢?經常以為自我對某個股票和行業足夠了解了,可是如何確定足夠了解了呢?並且對於公開的市場已經有那麼多聰明的人,為什麼我就能確定這個價格是合理的。如果已經有足夠多的聰明人,那麼市場應當能充分定價,我買入肯定已經不是低估了。如果市場不能充分定價,那麼憑什麼我的確定是合理的,我又憑什麼能比那麼多聰明人確定正確呢?由此陷入無限的懷疑和否定中。所以我此刻會以指數為主,然後輔助一些自我的選股。在決定之前反覆驗證,從正面驗證,從反面去驗證,研究風險。然後在一段時間之後根據市場反應,再去驗證之前的確定邏輯是否是對的。無論賺錢或者虧錢,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明白原因,而不是盲目地跟隨感覺。如果賺錢了,可是只是自我蒙對了,也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應當太著急。

  大概是跟很多事情一樣,投資能讓我們認識自我,也能了解這個世界,並且促使我去思考,並且最終能獲得必須收益,這些都是我喜歡做這件事的原因。可是,它的風險在於,控制的不好容易吞噬自我,迷失方向。

  最終,今日是2019年的最終一天,祝大家新年歡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六):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

  公司的治理結構能夠分為三種類型,每種類型對董事會扮演的主角都有不一樣的要求。第一種,有控股股東且控股股東是公司經理。第二種,有控股股東但控股股東不是公司經理。第三種,沒有控股股東。

  好的投球總能阻止好的擊球,反之亦然。

  選股和組合管理是投資成功的關鍵。聚焦投資,投資者把自我的賭注全部押在長期看來最可能跑贏市場的那些股票上。

  掌握重要的基礎知識並透徹理解,,並且能夠將跨多門學科的基本要點融會貫通。

  α係數——業績(EPS)

  β係數——相對波動性(PE的變化)

  很多荒唐的念頭都源自心理現象,手握錘子的人看什麼都是釘子。

  要解決複雜的問題,就要從多個學科角度進行思考。

  對於圖書的庫存(商品的庫存)使用後進先出估值法,計算當前的成本,不把任何庫存的減少計為收入。

  為商譽支付的錢,依據的是存貨的先進先出價值。

  財產,廠房和設備的評估價值,剩餘價值,有些甚至用來支付遞延所得稅負債。(要拆分)

  所有溢價都是付給商譽的,只買你認為會升值的東西。

  資本市場既有流動性,也帶來長期收益。

  長期來看,商業價值的增長並不取決於短期的股價,而是取決於長期內在價值的提升。

  任何事情都要儘可能將其簡化,但又不能過於簡化。

  留意你的認知缺陷,害怕你自我的愚蠢。

  如果只是一味地削減今日的成本,如果只是關注目前收益的最大化,就很可能會犧牲公司未來的經濟收益。

  如果不想讓自我一輩子生活在痛苦之中,那就不要帶著改變別人的目的去結婚。

  寧願擁有一家非控股的優秀公司相當部分的股權,也不願100%擁有一家表現平庸的公司。

  三大分類:製造業,服務業,零售企業

  犯錯的情景:對公司及其所屬行業的經濟態勢做了錯誤的評估,對時任經理人的忠誠度和本事確定錯誤。

  收購一家盈利狀況十分出色,支付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的高溢價,是糟糕的投資。

  諾亞法則:如果方舟是生存之本,那麼不管此刻的天空是多麼萬裡無雲,都應當立刻著手建造方舟。《水上映行》《巴菲特基本法則》

  你這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崇拜誰,你模仿誰。

  長期而言,企業的股票價值會接近於內在價值。

  金錢永遠不會消失,只會從一個口袋轉到另一個口袋。

  恐慌時期,你必須永遠記住兩點:

  第一,普遍性的恐慌情緒,其實是投資的朋友,因為它給你奉上了廉價買進的機會。第二,個人的恐懼是你的敵人,並且它也是毫無根據的。投資者只要避開過高的,不必要的成本,長期堅持投資一批財務穩健的大型企業,會有不錯的收益。

  這個社會永遠需要巨大的交通和能源投資。

  要讓顧客開心,最有力的手段就是降低價格。

  事實上,公司的業務發展具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往往很難到達預期的財務數據。意外會不可避免地發生。

  在投資管理上,創新者為數甚少,模仿者為數眾多,無能者數不勝數。

  有錢的人遇到了有經驗的人,結果是有經驗的人得到了錢,有錢的人得到了經驗。

  如果談下比別人更划算的交易?關鍵並不在於你怎樣賣貨,而在於你怎樣「賣嘴」。

  三個彼此關聯的投資因素:第一,優秀的業績表現迅速吸引大批資金湧入。第二,龐大的資金規模肯定拖累投資表現。第三,大多數經理人,仍會尋找新的投資,因為他們有自我的算計,管理的資金越多,落袋的收費越多。

  無論投資多寡,投資者都應當投資低成本的指數基金。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七):

  1運營利潤

  巴教師強調了一下運營利潤。

  警告同學們,不要動不動就像中國的媒體一樣寫「巴菲特炒股巨虧」。因會計準則的要求,被投資股票的波動被記入當期業績,導致利潤表面上大幅下滑,但運營利潤才能反映企業真實的運營狀況。

  2每股帳面價值

  巴教師將取消在致股東的信中對每股帳面價值的披露,因為巴教師的公司已經從投資公司轉化成了運營公司,帳面價值與真實價值的背離會越來越明顯,在遇到重大回購時更會反向變化。這個指標對投資者的參考意義已經日漸消失。

  同時也說明,美國的公司越來越軟,受有形資產的束縛越來越少。這種趨勢在中國也會有。原則上,中國的好公司作為一個群體,PB會越來越高。

  3分紅回購

  巴老提到從參股公司拿到了可觀的分紅收益,同時提及這些公司的留存利潤與伯克希爾不分紅的原因(留存利潤創造的價值更高)。

  巴老還討論了伯克希爾公司的回購問題,也提到了美國運通股票回購為公司創造的價值。

  國內投資者的投資邏輯中還比較少有分紅與股票回購的問題。實際上,在中國大部分傳統行業都已經到相當規模之後,分紅與回購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熟悉的增長了。未來十年,分紅與回購必須是中國投資者的重要邏輯。剛好美的宣布了第二次大額回購,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經過回購與分紅創造價值。

  4投資第一原則

  巴老總是用不一樣的方式表達投資的首要原則:以合理的價格購買良好管理和擁有持久經濟特徵的公司。還少見的表達了量化的標準:加權淨有形資產回報率約20%,還能夠在不負擔過多債務的情景下賺取利潤。

  這相當於語錄級別的話了,天天讀、天天念。

  5價值與成長

  巴老表示:「在任何情景下,對這類大型、成熟和可理解企業的投資回報都是可觀的。」這對於目前的中國投資者異常有指導意義。

  我們眼下頭臨的重大投資問題就是,感覺大部分行業都成熟了,沒有成長性了。巴老教導我們,沒有成長性不代表不能投,如果擁有心智壟斷、網絡壟斷等護城河,企業還是能夠堅持良好的有形資產收益率,還是能夠取得豐厚的投資回報。

  6現金

  伯克希爾擁有1120億美元的現金及等價物。關於現金,巴老的解釋是永遠要留200億美金以上的現金,永遠不在現金流上被動。除此之外的資金,期望能轉化成權益資產,但此刻太貴了,太貴了就不買,不為購買而購買。

  值得學習的有兩點:1、永遠不要陷入到現金流困境中;2、現金的多少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被投資對象的價格逼出來的,貴了就堅決不買。

  7擇時

  「查理和我不明白下周或明年的走勢如何。這種預測從來都不是我們行動的一部分。相反,我們的思維集中在計算一項有吸引力業務的一部分價值是否高於其市場價格。」

  ——《2019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去年的股神是那些空倉的人,不明白他們有沒有在年後的第一天神奇地加滿倉。如果沒有,則去年擇時的戰績消失殆盡。如果加了,這等運氣應當去澳門賭博。

  9非保險業務

  五塊果林中最重要的一個。

  你想說可口可樂與卡夫麼。不是。這個最重要板塊中最重要的是鐵路公司與能源公司,還有一些製造業。令人吃驚的是,這個最重要的板塊裡有一堆地產相關行業(好像沒有開發商)。股神的世界我們還遠遠不懂,只能用上頭所說的語錄解釋了——管理良好與持久經濟特徵。

  9保險業務

  伯克希爾的業務基礎。實際上,說伯克希爾是保險公司最準確。

  巴老還是在強調已經強調了幾十年的事情----承保利潤與風控。同學們,並不是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是好公司,浮存金的成本得做到最低,最好有承保利潤。所以,選擇哪家保險公司投資不是很清楚嗎。

  還有一個重要變化就是,中國逐步放開對保險公司投資權益類資產的限制,中國保險公司的差距會被拉開,小夥伴們注意觀察投資本事。可是鬥膽猜測一下,他們大概率沿著巴老的投資邏輯做權益投資:優秀、穩定、高淨有形資產收益率。這些標的在中國有多少呢?!

  10樂趣與活力

  即使在我們分別到達88歲和95歲的時候—我是其中年輕的那位,這種前景(大收購)也會讓我和查理的心跳加快。

  在過去的54年裡,查理與我都熱愛我們的工作。每一天我們都在做我們想做的事情,與我們喜歡和信任的人一齊工作。

  ——《2019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讀後感(八):

  巴菲特覺得企業經常預測未來並不是一個好習慣

  書中原文:巴菲特以及伯克希爾避免進行預測,因為這是一種糟糕的管理習慣,經常會導致管理人粉飾報表。

  無論投資還是經營企業如果太在意短期的表現就會影響心態導致做出錯誤的決策

  書中原文:伯克希爾旗下的各個公司的CEO們享有一個獨特的工作環境。他們應對的要求很簡單,1.僅有一個股東;2.僅有一類資產性質;3.他們管理的公司不會被賣出或合併,會堅持目前的狀態乃至百年不變。

  這樣的情景,使得這些公司的CEO們能夠具備長遠的發展眼光,不像上市公司的CEO們那樣,必須不停研究下一個季度財務表現的市場短期壓力。在伯克希爾的大家庭裡,短期的結果當然重要,可是任何短期的眼裡都不應以犧牲長期競爭為代價。

  巴菲特對股權激勵的看法:投資者應當理性對待,如果只是以簡單的利潤再投取得利潤增加而不是提高公司的資本回報率對現有股東是不划算的.伯克希爾更願意根據業績貢獻獎勵現金,他們想要公司的股票會自我購買,如果他們主動購買了公司的股票才說明他們站在了股東的立場上。

  書中原文:以公司股票期權獎勵管理層,以期到達管理層與股東利益一致的做法,不僅僅是言過其實,並且掩蓋了一些更深層次的、由期權帶來的利益分歧。很多公司獎勵管理層股票期權,僅僅是機遇公司留存利潤的簡單增加,而不是對公司資本的良好運用。

  然而,巴菲特指出,僅僅是使用公司留存利潤在投資取得利潤增加,簡直就是舉手之勞,並未提高公司真正的資本回報。

  如果公司資本沒有被加以優化運用,那麼,現有股東的利益會暴露在股票下跌的風險之中,而期權持有者卻能夠置身其外。

  伯克希爾的管理層根據業績貢獻獲得現金獎勵,如果他們想要公司的股票,直接購買即可。巴菲特說,如果他們能那麼做,那麼就說明他們是「站在了股東的立場上」

  巴菲特認為價值投資這個詞是剩餘的,真正的投資必然是建立在價格與價值的基礎上的,那些不將價格與價值比較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投資,而是投機。

  書中原文:儘管現代金融理論的熱衷者認為市場是有效的,以至於價格(你所付出的)與價值(你所得到的)之間沒有差距,巴菲特和格雷厄姆認為這種差距仍然普遍存在。

  這種差距也證明「價值投資」這個術語是剩餘的。所有真正的投資必須建立在價格與價值的關係評估的基礎上。那些不將價格與價值進行比較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投資,而是投機。投機僅僅是期望股價上升,而不是基於「所支付價格低於所得到價值」的理念.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