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溫導熱管的製作方法
2023-10-31 13:12:37
專利名稱:均溫導熱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與熱水源連接的輸水管,特別是涉及一種均溫導熱管。
背景技術:
目前,在民用或工業上有很多使用熱水的場合,從熱水源到用水處一般都需 要經過一段一定長度輸水管,出水開關處於關閉的時段,水管中不能流動的熱水 就會慢慢冷卻,當再次用水時就需要先將水管中的冷水放掉才能使用到熱水。如 家用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以及住宅小區管道熱水供應系統都存在這種情況,雖 然現代的即熱式電熱水器的恆溫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採用各種技術措施提高 熱水箱的恆溫水平,但是目前電熱水器的恆溫只是針對熱水箱本身的水溫控制能 力,至於經過一段長水管後的水溫就難以控制了,因此當水龍頭關閉一段時間, 再次打開水龍頭流出來的是冷水而不是熱水,甚至出現忽冷忽熱的現象,需要等 待一段時間才能讓出水溫度穩定下來,這段水溫調整的過程造成水資源的很大浪 費,同時也消耗大量的能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的均溫
導熱管。
本發明均溫導熱管,包括主水管、前副管、後副管和閥門,所述主水管和前 副管的一端分別與熱水源相連通,主水管的另一端和後副管的一端相互連通形成 連通部,所述連通部裝有閥門,所述前副管和後副管之間還裝有內循環動力裝置, 其中當閥門關閉時,所述內循環動力裝置使前、後副管中的水向連通部流動,使 主水管中的水向熱水源方向流動;當閥門開啟時,內循環動力裝置使主水管和前、 後副管中的水向閥門方向流動。
本發明均溫導熱管,其中所述內循環動力裝置包括單向閥和水泵,所述單向 閥的入水口與水泵的入水口相連接並與前副管相連通,單向閥的出水口與水泵的 出水口相連接並與後副管相連通,所述主水管上裝有控制水泵的開關裝置。
本發明均溫導熱管,其中所述開關裝置包括水流方向舵、磁鐵和磁敏開關, 所述水流方向舵一端鉸接在主水管內側壁上,水流方向舵的自由端上固定裝有磁 鐵,與磁鐵相對應的主水管外側壁上裝有磁敏開關,所述水流方向舵的轉軸處上 還裝有復位彈片,所述復位彈片的一端支撐在主水管內側壁上,另一端支撐在水 流方向舵上,所述磁敏開關的控制線與水泵串聯連接在電源上。
本發明均溫導熱管,其中所述開關裝置為膜片壓力開關,所述膜片壓力開關 包括膜片、頂杆、微動開關和底板,所述底板上部設有頂蓋,底板固定安裝在主 水管外側壁上,所述主水管側壁與底板上設有貫穿的壓力通孔,所述膜片固定安 裝在底板上並覆蓋在壓力通孔上,膜片與頂杆的一端固定連接,頂杆的另一端穿 過頂蓋與所述微動開關相對應,所述頂杆上還裝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一端支撐在膜片上,另一端支撐在頂蓋內側,所述微動開關與水泵串聯連接在電源上。
本發明均溫導熱管,其中所述單向閥由一個兩位三通電磁閥代替,所述兩位三通電磁閥的進口與前副管連通,其中一個出口與後副管直接連通,另一個出口與水泵的入水口連通。
本發明均溫導熱管,其中所述主水管分為若干分水管分管,所述後副管分為與主水管分管相對應的若干後副管分管,所述主水管分管的末端與後副管分管的末端相連通形成連通部,所述連通部裝有閥門。
本發明均溫導熱管,其中所述前副管和後副管設置在主水管內部。
本發明均溫導熱管,其中所述前副管和後副管與主水管為一條水管的兩部分,所述兩部分由水管中的隔板分隔形成。
本發明均溫導熱管,其中所述前副管和後副管與主水管為兩條水管,且管壁相互分離。
本發明均溫導熱管與現有熱水管路不同之處在於,本發明均溫導熱管分為主水管和前、後副管,前、後副管之間裝有內循環動力裝置,後副管與主水管相連通,在連通部位裝有閥門,當閥門關閉時,內循環動力裝置中的水泵開始工作,使熱水從熱水源中流入到前副管中,通過水泵和後副管進入主水管,再回到熱水源中,使主水管和前、後副管中都充滿熱水,當閥門打開時,熱水直接從閥門中流出,從而避免了由於等待水溫調整而造成的水資源的浪費。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均溫導熱管作進一步說明。
圖la為本發明均溫導熱管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閥門關閉時);
圖lb為本發明均溫導熱管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閥門打開時);圖lc為圖lb的局部放大圖ld為本發明均溫導熱管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水泵的控制電路圖;圖2為本發明均溫導熱管第二種實施方式中開關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a為本發明均溫導熱管第三種實施方式中內循環動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閥門關閉時);
圖3b為本發明均溫導熱管第三種實施方式中內循環動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閥門打開時);
圖4a為本發明均溫導熱管第四種實施方式中主水管分管與後副管分管的結構示意圖(全部閥門關閉時);
圖4b為本發明均溫導熱管第四種實施方式中主水管分管與後副管分管的結構示意圖(全部閥門打開時);
圖4c為本發明均溫導熱管第四種實施方式中主水管分管與後副管分管的結構示意圖(部分閥門打開時);圖5a為本發明均溫導熱管主水管和前、後副管第一種連接方式的橫截面示 意圖5b為本發明均溫導熱管主水管和前、後副管第二種連接方式的橫截面示 意圖5c為本發明均溫導熱管主水管和前、後副管第三種連接方式的橫截面示 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la和圖ld所示的均溫導熱管為本發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包括主水管 1,套裝在主水管1中的前副管2和後副管3,以及閥門4,主水管1和前副管2 的一端分別與熱水源HT相連通,主水管1的另一端和後副管3的一端相互連通 形成連通部5,連通部5裝有閥門4,前副管2和後副管3之間還裝有內循環動 力裝置,內循環動力裝置包括單向閥6和微型水泵7,單向閥6的入水口與微型 水泵7的入水口相連接並與前副管2相連通,單向閥6的出水口與微型水泵7的 出水口相連接並與後副管3相連通,主水管1上裝有控制微型水泵7的開關裝置, 開關裝置包括水流方向舵8、磁鐵9和常閉磁敏開關10,水流方向舵8 —端鉸接 在主水管1內側壁上,水流方向舵8的自由端上固定裝有磁鐵9,與磁鐵9相對 應的主水管1外側壁上裝有常閉磁敏開關10,水流方向舵8的轉軸處上還裝有 復位彈片11,復位彈片11的一端支撐在主水管1的內側壁上,另一端支撐在水 流方向舵8上,常閉磁敏開關10與微型水泵7的控制線串聯連接在電源上。當 閥門4關閉時,復位彈片11使水流方向舵8上的磁鐵9遠離常閉磁敏開關10, 電路接通,微型水泵7處於工作狀態,熱水源HT中的水從前副管2進入,通過 微型水泵7和後副管3在連通部5進入主水管1,然後回到熱水源HT中,使主 水管1和前、後副管2、 3中保持有熱水。
如圖lb和圖lc所示,當閥門4打開時,連通部5壓力降低,熱水從閥門4 流出,主水管1中的水流方向改變,使水流方向舵8上的磁鐵9靠近常閉磁敏開 關10,電路斷開,微型水泵7停止工作,由於單向閥6出水口端的水壓比進水 口端的水壓低,使單向闊6打開,熱水也可以從單向閥6通過。
如圖2所示,本發明第二種實施方式與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區別在於開關裝置, 第二種實施方式的開關裝置為膜片壓力開關,膜片壓力開關包括膜片28、頂杆 29、微動開關30和底板19,底板19上部設有頂蓋24,底板19固定安裝在主水 管21外側壁上,主水管21的側壁和底板19上開有一貫貫穿的壓力通孔20,膜 片28固定安裝在底板19上並覆蓋在壓力通孔20上,膜片28與頂杆29的一端 固定連接,頂杆29的另一端穿過頂蓋24與所述微動開關30相對應,頂杆29上 還裝有復位彈簧25,復位彈簧的25 —端支撐在膜片28上,另一端支撐在頂蓋 24的內側,微動開關30與微型水泵27串聯連接在電源上。當閥門關閉時,主 水管21中的壓力升高,膜片28在壓力通孔20中水壓的作用下推動頂杆29,當 頂杆29碰到微動開關30時,電路接通,微型水泵27處於工作狀態,熱水源中 的水從前副管22進入,流過微型水泵27和後副管23,再從連通部進入主水管21,然後回到熱水源中,使主水管21和前、後副管22、 23中保持有熱水;當閥 門打開時,主水管21中的壓力下降,頂杆29在復位彈簧25的作用下遠離微動 開關30,電路斷開,微型水泵27停止工作,由於單向閥26出水口端的水壓比 進水口端的水壓低,使單向闊26打開,熱水也可以從單向閥26通過。
如圖3a和圖3b所示,第三種實施方式與前兩種實施方式的區別在於內循環 動力裝置,第三種實施方式用一個兩位三通電磁閥36取代了單向閥,兩位三通 電磁閥36的進口與前副管32連通,其中一個出口與後副管33直接連通,另一 個出口與微型水泵37的入水口連通。當閥門關閉時,微型水泵37工作,兩位三 通電磁閥36的將前副管32與微型水泵37接通當閥門打開時,微型水泵37停 止工作,兩位三通電磁閥36得到一個電訊號,將前副管32直接與後副管33接 通。本實施方式適合用在電熱水器上。
本發明第四種實施方式與前三種實施方式的區別僅在於將主水管41分為若 幹條主水管分管42,後副管43分為與主水管分管42相對應的若干後副管分管 44,主水管分管42的末端與後副管分管的44末端相連通形成連通部45,連通 部45裝有閥門46。如圖4a所示,當全部閥門46關閉時,微型水泵開始工作, 後副管43中的熱水進入後副管分管44中,經過連通部45流入主水管分管42中, 再匯入主水管41之後流回到熱水源HT中;如圖4b所示,當全部閥門46打開 時,微型水泵停止工作,主水管41中的熱水流入主水管分管42中,通過閥門 46流出,後副管43中的熱水流入後副管分管44中,通過閥門46流出;如圖4c 所示,當部分閥門46打開時,微型水泵停止工作,主水管41中的熱水流入被打 開閥門46的主水管分管42內,通過被打開的閥門46流出,後副管43中的熱水 流入後副管分管44中,在打開的閥門46處流出,在關閉的闊門46處經過連通 部45流入相應的主水管分管42中,再流入其他閥門46打開的主水管分管42內, 通過打開的閥門46流出。
主水管與前、後副管的設置方式為多種,優選為圖5a所示的前、後副管A 設置在主水管M內部,這種方式的熱損失最小;如圖5b所示,還可以將一條水 管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作為主水管M',另一部分作前副管或後副管A';如圖5c 所示,前、後副管A"與主水管M"為兩條獨立的水管,其管壁之間可以有一定的 距離也可以連接在一起。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發明 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 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 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均溫導熱管,其特徵在於包括主水管、前副管、後副管和閥門,所述主水管和前副管的一端分別與熱水源相連通,主水管的另一端和後副管的一端相互連通形成連通部,所述連通部裝有閥門,所述前副管和後副管之間還裝有內循環動力裝置,其中當閥門關閉時,所述內循環動力裝置使前、後副管中的水向連通部流動,使主水管中的水向熱水源方向流動;當閥門開啟時,內循環動力裝置使主水管和前、後副管中的水向閥門方向流動。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均溫導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循環動力裝置 包括單向閥和水泵,所述單向閥的入水口與水泵的入水口相連接並與前副管相連 通,單向閥的出水口與水泵的出水口相連接並與後副管相連通,所述主水管上裝 有控制水泵的開關裝置。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均溫導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開關裝置包括水 流方向舵、磁鐵和磁敏開關,所述水流方向舵一端鉸接在主水管內側壁上,水流 方向舵的自由端上固定裝有磁鐵,與磁鐵相對應的主水管外側壁上裝有磁敏開 關,所述水流方向舵的轉軸處上還裝有復位彈片,所述復位彈片的一端支撐在主 水管內側壁上,另一端支撐在水流方向舵上,所述磁敏開關的控制線與水泵串聯 連接在電源上。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均溫導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開關裝置為膜片 壓力開關,所述膜片壓力開關包括膜片、頂杆、微動開關和底板,所述底板上部 設有頂蓋,底板固定安裝在主水管外側壁上,所述主水管側壁與底板上設有貫穿 的壓力通孔,所述膜片固定安裝在底板上並覆蓋在壓力通孔上,膜片與頂杆的一 端固定連接,頂杆的另一端穿過頂蓋與所述微動開關相對應,所述頂杆上還裝有 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一端支撐在膜片上,另一端支撐在頂蓋內側,所述微 動開關與水泵串聯連接在電源上。
5、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均溫導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單向閥由一個兩位三通電磁閥代替,所述兩位三通電磁閥的進口與前副管連通,其中一個出 口與後副管直接連通,另一個出口與水泵的入水口連通。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均溫導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水管分為若干分水管分管,所述後副管分為與主水管分管相對應的若干後副管分管,所述主水 管分管的末端與後副管分管的末端相連通形成連通部,所述連通部裝有閥門。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均溫導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副管和後副管設置在主水管內部。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均溫導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副管和後副管與主水管為一條水管的兩部分,所述兩部分由水管中的隔板分隔形成。
9、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均溫導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副管和後副管 與主水管為兩條水管,且管壁相互分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均溫導熱管涉及一種與熱水源連接的輸水管,其目的是為了使從熱水源到閥門的這段輸水管中的水可以與熱水源進行循環,當閥門打開時,熱水就可以直接流出,從而起到了節約水資源的作用。本發明包括主水管、前副管、後副管和閥門,主水管和前副管的一端分別與熱水源相連通,主水管的另一端和後副管的一端相互連通形成連通部,連通部裝有閥門,前副管和後副管之間還裝有內循環動力裝置,其中當閥門關閉時,內循環動力裝置使前、後副管中的水向連通部流動,從而使主水管中的水向熱水源方向流動;當閥門開啟時,內循環動力裝置使主水管和副管中的水向閥門方向流動。
文檔編號F16L53/00GK101476660SQ200910077270
公開日2009年7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21日
發明者施成福 申請人:施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