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軍事家祖逖簡介 結局如何?
2023-10-15 06:54:34 1
東方既白,花草樹木都從一夜的沉睡中醒了過來,院中那隻大公雞也精神抖擻地從雞窩中走出來,開始它一天的工作,首要的就是仰起頭朝天鳴叫。
熟睡的祖逖被雞鳴聲從夢中給弄醒,認為這是上天的意思激勵他上進,就把同睡的好友劉琨也叫醒,說:「此非惡聲也。」
說罷,祖逖和劉琨就披衣起身來到了院子裡,在晨曦之中舞劍練武。這便是我們所熟悉的「聞雞起舞」的故事。
大事故事就到這裡結束了,祖逖之後怎樣了呢?他是否辜負了上天對他的眷顧呢?
亂世現英雄,此話不假,祖逖就是在「八王之亂」爆發後受到了眾王的重視,先後在先後擔任齊王司馬冏大司馬府的掾屬、長沙王司馬乂驃騎將軍府的祭酒和主簿,稍後又遷任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從事中郎等。
晉永興元年,東海王司馬越擁晉惠帝討伐成都王司馬穎,祖逖隨軍北伐。但是晉惠帝不幸戰敗被俘,被挾持到長安,祖逖只好退回洛陽待命。
眼看著戰亂四起,中原百姓橫屍遍野,祖逖內心感到很悲涼。他知道這完全是因為諸王之間爭奪勢力的緣故,所以他不願再為其賣命,借著母喪退官回鄉了。
永嘉五年,匈奴族劉曜率軍攻破洛陽,晉懷帝被俘,中原大亂。面對外族入侵,祖逖不再甘願碌碌無為,所以他重回官場,被琅琊王司馬睿任命為徐州刺史,守得一方安寧。
晉建興元年,晉愍帝即位,命司馬睿親率二十萬大軍回洛陽勤王。當時司馬睿正致力於開拓江南,無心北伐,所以遲遲未能率軍北上。
祖逖不願偏安一隅,眼睜睜看著北方的百姓在外夷手中被殘殺,被迫害,所以他義正言辭地說:「如今北方的百姓在戰火中飽受蹂躪,我們如何能置之不理?如果大王能讓我帶兵出徵,北方眾豪傑必定會一呼百應,有了民眾的支持,我們必定能收復失地,一血國恥。」
司馬睿雖無北伐之意,但是他又不好明著反對,所以他答應了祖逖的提議,讓他帶兵出徵,只不過,司馬睿只給了祖逖千人糧餉、三千匹布帛,讓祖逖自募兵士,望著祖逖能知難而退,
司馬睿的不支持並沒有打消祖逖北伐的決心,他毅然決然地從京口渡江北上,並在大江之中,用力拍擊船楫,宣誓說:「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若是不能收復失地,平定中原,誓不回江東。
祖逖渡過長江之後,暫駐淮陰,鑄造兵器,招募士兵二千餘眾。
祖逖首先出手收拾的是在兗豫一帶有豪強張平,他佔據譙城,聚塢自保,有兵數千人。祖逖利用反間計收服了張平的部下謝浮,謝浮趁著與張平商討戰事之際殺了張平,帶眾投降。
祖逖攻佔譙城後,算是站穩了腳跟,打響了北伐的第一戰,也打通了北伐的道路。
祖逖接下來對付的就是後趙,祖逖與後趙的第一戰是在蓬陂塢,祖逖在此與敵軍桃豹僵持了四十餘日,一直未能攻下。
祖逖設伏奪下了石勒運給蓬陂塢處的軍糧,桃豹只好退守東燕城。雞腿桃豹之後,祖逖與石勒的軍隊來往數十戰,使得石勒在河南的勢力迅速減弱。
河南境內還有其他的割據勢力,互相試探,大戰小戰少不了。祖逖派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甚至加上威脅,才讓他們能和平相處,聽從祖逖的號令成功收復黃河以南的大部分中原地區。
石勒見祖逖實力強盛,也不敢再與之為戰,與祖逖修好,互不侵擾,邊境暫得安寧。
祖逖北伐成果如此之好,引得晉元帝司馬睿不滿,他另派人來接手北伐大業,相當於被祖逖架空了。
祖逖辛辛苦苦北伐,落不著好,還受到如此待遇,內心抑鬱不。病由心生,沒過多久,祖逖就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