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遊記讀後感初中
2023-10-15 04:49:59 1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初中【篇一】
初中的時候看《格列佛遊記》其實主要就是看那些光怪陸離的故事情節,至於它的什麼現實意義,前言說得很清楚,就是諷刺萬惡的資本主義,這個倒是不用我去花費時間與精力去體會,畢竟考試的時候,答案也是如此。
我這個考研結束假期的最後階段,想好好的提升一下自己的「文學素養」,因為作為一個理工生,我不得不承認這方面我還是很差的。為什麼選擇《格列佛遊記》的原因有二,第一就是相對於其他的書本,它只是較薄的一本,可以很快的讀完,而不會因為讀的是某部大部頭的書,讀到中途沒時間了,會產生一種負罪感。第二是因為我的動漫情節,裡面的空島篇即Laputa,是我最喜歡的動畫電影《天空之城》的靈感來源,還有在動漫《心理測量者》中提到的「巫女系統」的架構也與本書有極大的淵源。
現在讀這本書,其實利立浦特和布羅卜丁奈格的故事我是很熟悉的,我相信大多數人對小人國與大人國的傳說也並不陌生,所以我讀得就比較快,裡面的黨派紛爭啊(當然主要是集中在小人國),重大事件啊,諷刺什麼啊,暗喻什麼啊被我國的編者注釋得相當詳盡,當然以我目前的水平也就不打算多說什麼了。
不過這次給我觸動比較深刻的卻是注釋很少的第三章(雖然主角去過了4個國家,不過可以叫它空島篇)和基本沒有注釋的慧駰國篇。
首先談談空島篇,漂浮於空中的Laputa是王族貴族才有資格居住的地方,科技發達,物資充沛,可以說是人間樂土!可是我的重點不是討論它的繁榮是建立在對地下居民的壓迫之上的(這是我們的編者特意強調的),而是上面的人居然不滿足這樣的生活,總是有人會想各種辦法逃到地下,甚至包括首相的妻子!這似乎看著不大可能,寧可捨棄奢華的生活,而去追求腳踏實地的貧苦的生活。而且體驗過地下生活的人居然不想再回到上面!包括那位首相夫人,被抓回去之後又再次出逃。我突然想到了《天空之城》裡的Laputa出現的情景,除了被植物侵蝕的高大建築物,無數的超過人類幾百年科技的機器人,以及一些奇特而孤獨的生物之外,一無所有!這是電影中最震撼人心的鏡頭之一!漂浮在空中的城市,無論怎樣的豪華,不可思議,可是永遠不能給人以歸宿感!人是一種思戀故鄉的動物,而這又是區別於其他生物的遷移或返鄉的行為的更高級的心靈渴求。人無論間隔多少代都會對自己的故鄉,生養自己祖先的土地有著特別的感情!不是科技或者其他事物所能取代的。就這個情感,《船長哈洛克》這部動漫電影是展現得淋漓盡致!不過該片的場景更為宏大,地球成為了心靈寄託,成萬成億的人死在了「返鄉之旅」中。但那時的地球已經是一個由四維圖像所覆蓋的死星了,影片的最後,未知的花朵卻還在這個星球上默默的開放。這可能就是人們的希望吧。天空之城奪去的是人們的希望。
空島篇中還有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故事,有一個城市的長官擁有能喚來死去人靈魂的能力,死去的人是不能說謊或者刻意掩飾什麼的,這是只有現實中的活人才會擁有的能力!格列佛和各種各樣的歷史偉大人物對話,結果發現,很多人的敘述與他所熟知的歷史大相逕庭!歷史總是被人們以自己的方式篡改,目的不一,有的是黨派紛爭,有的是為了弘揚道德,有的則是純純粹粹的為了詆毀某位人物或者事件……總之你所聽到的或者與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實。
在慧駰國的所見所聞,讓格列佛徹底的對人類絕望,人類只是由理性偽裝起來的耶胡!耶胡是一種噁心的動物,擁有所有人類的缺點,惡習!我讀這一章花的時間最長,因為,耶胡的所作所為和我們在現實生活的看到的新聞上的某些人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一模一樣!甚至人的所作所為超過了耶胡,因為人的理性會讓人的破壞超過一群初級的沒有理性的耶胡!我是看看停停,結合自己所看的新聞,這章的描述實在是太恐怖了!一件事的恐怖與否,不是它本身所造成的破壞或者對人性的影響,而是它有可能發生在自己頭上的概率很高,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你某天在路上見到老人摔倒,你敢扶起來嗎?這個概率比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概率高上幾萬倍!不過做一個看客還是一件最容易的事情。
我記得我曾經看過的《格列佛遊記》電影裡的一個情節,格列佛把收集起來的寶石(耶胡最喜歡了)一顆一顆的擲向大海,並且大聲吼道:「去吧!我的僕人!」「去吧!我的律師」……我當時只是單純的認為這個人瘋了,可是看了書中慧駰國裡格列佛的經歷,我竟然認為情有可原了。所以當慧駰國要驅逐格列佛的時候,他會極度的痛苦以至於暈過去,格列佛是對人性感到絕望了,他回國之後好幾年無法和人類相處。
我寫這篇讀後感並不想批判什麼「萬惡的資本主義」,當然我也不認為《格列佛遊記》裡寫的故事的諷刺力度僅僅局限於17,18世紀的英國。正如塞萬提斯寫《唐吉可德》的時候,他自己都說他的目的是為了把騎士小說的那一套趕出文壇,但是就目前而言《唐吉可德》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過了作者本人的意圖。我只是想說對一本書或者其他的事物的意義不要只是局限於一個權威。只有敢於找到「古老事物」中「新鮮的東西」才能創造出優秀的作品。《天空之城》就是其中的代表。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初中【篇二】
讀小說《格列佛遊記》前,我對這本小說的印象還停留在小時候,奇妙的大人國和小人國的故事。
我一直以為《格列佛遊記》是一部兒童文學,也沒多厚,本以為很快就能翻完,可以喚起一點童年的回憶。
真讀這本書,卻越讀越凝重,越讀越慢。
這哪裡是一本「兒童文學」,明明是一本哲學書,偉大的哲學書!
小說有四部分,四次獨立的遊記: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駰國。
小人國的經歷
作者站在巨人的角度來看小人的世界。這個巨人可以是空間的巨人,可以是政治上的巨人,也可以是歷史的巨人。
作者把英國的政治和歷史,說得詼諧幽默,妙趣橫生,看似無釐頭,細細品味,卻又拍案叫絕。
摘錄幾句:
「每當有重要官員空缺,就會有五六位候補人員呈請皇上批准他們為皇上和全朝官員進行一次繩上舞蹈表演,誰跳得最高而又跌不下來,誰就勝任這個職位。官員們也常常奉命表演這種技藝,好讓皇上相信他們還記得自己的本領。」
「(指英法)戰爭是由以下原因引發的:大家一直認為,在吃雞蛋時,是打破較大的一端,可現在的皇上的爺爺幼年吃雞蛋,有一次按原始的方法打蛋時,不小心把手指給割破了。因此他的父親,也就是當時的皇上就頒布一道命令,命所有臣民吃雞蛋時,先打破雞蛋較小的一端,違者重罰。人民對這條法令非常不滿。歷史告訴我們,由此曾引發了六次叛亂,其中一位皇上(查理一世)斷送了性命,另一位皇帝丟掉了皇位。......」
但讓我感觸最深刻的描述,是歷史的巨人在面對小人們的迫害時,那種無奈和無力。
對國家有大功的歷史巨人,往往會因為他嚴重威脅皇權,而被迫害,最輕的處罰,就是廢掉雙眼,去其勢力。
有的歷史巨人,毫無反抗之力,處處制肘,最終被廢,最好的結局,也就是「杯酒釋兵權」。
有些歷史巨人,明明有反抗的能力,甚至可以取而代之,卻不忍「生靈塗炭」,不忍「國家陷入動蕩」。有的退隱,有的逃離,有的被廢,有的被殺。
看來這些歷史巨人的命運,古今中外都很相似。
大人國的經歷
作者站在小人的角度來看巨人的世界。這個小人可以是空間的小人,也可以是人格的小人,也可以是社會階層低的人。
大人國的國王自然是個英明神武的巨人,這也是作者幻想,國家有一個歷史巨人作為國王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作者通過格列佛這個「小人」的嘴,把作者所處現實社會,「小人們」當政的現實社會的各種政治社會現象描述出來,然後又藉助「英明」的大人國國王,把這些現象逐一批駁。
這些諷刺非常犀利和辛辣,摘錄幾句。
「我對我國過去一世紀中的重大事件所作的一番歷史陳述令他大為震撼。他斷然宣稱,那些事不過是一大堆陰謀、叛亂、暗殺、大屠殺、革命和流放,是貪婪、黨爭、虛偽、殘暴、憤怒、瘋狂、嫉妒、性慾、陰險和野心所能產生的最大惡報」。
「無知、懶惰和腐化有時或許正是做一個立法者所必備的唯一準則。那些有興趣,有能力曲解、混淆和逃避法律的人,才能最好地解釋說明和運用法律」。我想你們只有幾條規章制度是可行的,剩下的那一半已被廢除,全被腐敗所汙染。從你所說的一切來看,在你們哪兒,獲取任何職位似乎都不需要有一點道德,更不用說人要具有什麼美德才能封爵了。教士地位提升不是因為其虔誠或博學,軍人晉級不是因為其品行或威武,法官高升不是因為其廉明或公正,議會議員也不是因為其愛國,國家參政大臣也不是因為其智慧而分別得到提升。」
「你的同胞中,大部分人是大自然從古至今能夠在地面上爬行的小小害蟲中最毒的一種。」
「(當格列佛很興奮地要把火藥和武器的製造方法獻給國王時,)他很驚奇像我這麼一隻無能而卑賤的小東西,竟懷有這樣沒有人道的念頭,說起來還這麼簡單,好像我對自己所講述的那些毀滅性的機器所造成的流血和毀滅這樣普通的結果毫不在乎。他說,最先發明這種機器的人一定是個惡魔天才,人類的敵人。」
大人國和小人國,這種相對性的眼光,是那個時期大航海的產物。這種宏觀和微觀的思維改變,映射到社會帶來了工業革命,映射到數學領域就是微積分的誕生、非歐幾何的出現,以至於後來「相對論」的產生。
飛島國的經歷
飛島國裡,作者更露骨地把英國的統治者比喻成一座可以飛翔的飛島,非常詳細的描述了統治者如飛島般統治英國的運行原理。
飛島上統治者的形象,作者的諷刺入木三分。
「他們的頭都是倒向一側,一隻眼睛內轉,另一隻眼睛上翻。」
「這些人總是愛陷入思考,無法講話,無法與別人溝通,必須藉助外力觸動他們的發音和聽覺器官才能讓他們回過神來。因此總會僱傭一個僕人充當拍擊官。出去散步或串門都會帶上他。這些官員的職責是,當兩個人或一部分人聚在一起時,用氣囊輕敲打發言人的嘴和聽者的右耳朵。」
「這些人總是惶惶不安,從來沒有享受一會兒安寧。」(擔心彗星撞擊地球,擔心太陽消耗殆盡而滅亡)。「他們時刻為這類潛在威脅而擔心,他們既沒法入睡也沒法享受生命中平常的快樂和樂趣。早上他們碰見熟人,首先問太陽的健康狀況,日出日落時的情況,有什麼辦法可以防止一次彗星的碰撞。他們交流時,所持的心態和男孩子們聽恐怖故事時的心態一樣,一方面想聽,一方面又因聽得不敢去睡覺」。
「飛島上的婦女非常熱情好動,瞧不起自己的丈夫,特別喜歡陌生人,而且總會有很多的陌生人從下面的陸地來到宮廷處理事務,他們受到歧視是因為缺乏飛島官員的天賦。貴婦人就從他們中間選擇情人。由於她們的丈夫總是集神沉思,所以只要給他們紙和儀器,打發走拍擊官,女主人和情夫就可以在丈夫面前任意偷情。」
「國王和島上的臣民感興趣的僅是數學和音樂」。
十分有意思的是,這個國家也出現了「大躍進」。
「瞎指揮」,「高指標」,「浮誇風」,曾經盛行一時。
原來,「大躍進」不是我國獨有,是巧合?還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性在裡面呢?
書裡的一些話,也常常讓我眼前一亮。
「歐洲的學者們慣於盜竊他人的科技成果,看到這個機器一定想佔為己有,爭著當它的發明者」。
——現在指責中國人愛盜版,當年歐洲人也是如此,而且更甚。
格列佛在飛島國通過總督的亡魂召喚術,把歷史上的名人都召集過來,利用當事人的口,揭示了一些歷史的真相。這一部分也寫得非常「惡毒」。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初中【篇三】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意義非凡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格列佛遊記》,它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學會了許多知識,更讓不愛看書的我愛上了看書。
《格列佛遊記》被看作於是深得兒童喜愛的兒童讀物。格列佛仿佛是孩童──在小人國利裡浦特,他隨心搬移各種人和物,像是擺弄玩具;流落到大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後,他又如幼兒在成人世界裡,感到驚恐和無奈。它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後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的事情。情節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
這本書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有趣極了。與其說是「格列佛遊記」倒不如說成是「我與格列佛的遊記」,我在閱讀這本書時幾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歷險一樣。我又從心裡佩服格列佛的機智勇敢。
格列佛每次遇到困難時,通過自己的努力,總能化險為夷。雖然幾次差點丟掉性命,可他就是不放棄,不願過安寧的生活,繼續出海探險,他那種勇敢前進、不怕困難的可貴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看了這本書,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不論幹什麼事,要想成功,都要持之以恆,不能輕言放棄。做了,就要努力去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