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23:03:14 3

本實用新型涉及濾光片技術領域,更為具體地,涉及一種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
背景技術:
目前,為防止濾光片表面被空氣中的微粒或顆粒等雜物汙染,通常採用膠膜結構對濾光片進行包裝,在後期濾光片使用過程中需要將其兩側的膠膜層撕掉,並在撕掉膠膜後排放至託盤內,以方便濾光片與鏡片的組裝或使用。
在對濾光片進行撕膜的過程中,通常採用頂起方式使濾光片與膠膜分離,如圖1現有濾光片撕膜治具結構所示,濾光片1』兩側設置有第一保護層21』和第二保護層22』,在第一保護層21』和第二保護層22』兩側設置有上膠膜層31』和下膠膜層32』,將膠膜包裝濾光片1』放置在第一治具4』和第二治具6』之間,通過位於濾光片1』下方的第二治具6』的凸起結構5』將濾光片1』頂起,然後將其一側的上膠膜層31』撕掉,並吸取裸露出的濾光片1』。
可知,現有的濾光片撕膜方式效率較低,在通過治具將濾光片頂起後需要逐一將其吸取並排放在託盤內,另外,濾光片的利用率較低,通過凸起結構頂起後的濾光片方向不統一,存在濾光片脫離保護層的可能,從而導致濾光片粘在膠膜上無法取出。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採用這種治具以解決目前濾光片撕膜及擺盤速度慢、濾光片利用率低、質量不能保證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包括主體部以及與主體部連接的真空發生裝置;其中,主體部包括託盤放置槽、腔體以及與腔體相導通的吸氣孔,真空發生裝置通過吸氣孔與主體部導通;託盤放置槽與放置濾光 片的託盤相適配,託盤放置在託盤放置槽內,且託盤與託盤放置槽之間存在通氣間隙,通氣間隙與腔體導通;在託盤上設置有收容濾光片的凹槽,在凹槽內設置有貫穿託盤的通孔,凹槽通過通孔與通氣間隙導通。
此外,優選的結構是,主體部為矩形結構,託盤放置槽設置在主體部的上表面,吸氣孔設置在主體部的側壁處。
此外,優選的結構是,腔體的體積小於主體部的體積。
此外,優選的結構是,凹槽在託盤上的排列方式與濾光片的膠膜包裝相一致。
此外,優選的結構是,膠膜包裝包括位於濾波片兩側的保護層以及位於保護層兩側的膠膜層。
此外,優選的結構是,膠膜層包括上膠膜層和下膠膜層;上膠膜層貼設在濾波片的正面側,下膠膜層貼設在濾波片的反面側。
此外,優選的結構是,真空發生裝置用於抽取腔體內的氣體,並將濾波片吸附固定在託盤的凹槽內。
此外,優選的結構是,濾光片為紅外截止濾光片、紫外濾光片或帶通濾光片。
從上面的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通過真空發生裝置將膠膜包裝濾光片吸附在託盤內,然後將濾光片外側的膠膜撕掉,在撕膜的過程中即可實現對濾光片的擺盤,撕膜速度快、擺盤效率高、能夠有效提高濾光片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通過參考以下結合附圖的說明及權利要求書的內容,並且隨著對本實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結果將更加明白及易於理解。在附圖中:
圖1為現有濾光片撕膜治具結構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膠膜包裝濾光片結構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膠膜包裝濾光片局部結構放大圖;
圖4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託盤俯視圖;
圖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託盤側視圖;
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的俯視圖;
圖7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的側視圖;
圖8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的撕膜結構示意圖。
其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濾光片1』、第一保護層21』、第二保護層22』、上膠膜層31』、下膠膜層32』、第一治具4』、第二治具6』、凸起結構5』、膠膜包裝濾光片11、濾光片1、第一保護層21、第二保護層22、上膠膜層31、下膠膜層32、託盤4、凹槽41、通孔411、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5、腔體51、吸氣孔52、託盤放置槽53、通氣間隙54。
在所有附圖中相同的標號指示相似或相應的特徵或功能。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結構,以下首先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涉及到的膠膜包裝濾光片的結構以及託盤的結構分別進行詳細描述;其中,膠膜包裝濾光片包括濾光片以及濾光片外部的膠膜包裝(下同),對濾光片撕膜的過程即將濾光片從膠膜包裝內取出的過程。
具體地,圖2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膠膜包裝濾光片結構;圖3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膠膜包裝濾光片的局部放大結構。
如圖2和圖3共同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膠膜包裝濾光片11包括濾光片1以及設置在濾光片1兩側的膠膜包裝,膠膜包裝包括位於濾波片1兩側的保護層(包括第一保護層21和第二保護層22)以及位於保護層兩側的膠膜層(包括上膠膜層31和下膠膜層32)。
具體地,保護層包括位於濾光片1上下兩側且與濾光片1尺寸相對應的第一保護層21和第二保護層22,膠膜層包括位於保護層兩側的上膠膜層31和下膠膜層32,其中,上膠膜層31貼設在濾波片1的正面側,下膠膜層32貼設在濾波片1的反面側,並且,上膠膜層31和下膠膜層32均為一體結構。
圖4和圖5分別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託盤俯視結構及其側視結構。
如圖4和圖5共同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託盤4的結構與膠膜包裝 濾光片的結構相適配,在託盤4上設置有與膠膜濾光片相對應的若干凹槽41,凹槽41的排列與膠膜包裝濾光片中的濾光片的排列方式相一致,在凹槽41內設置有貫穿託盤4的通孔411,將託盤4放置在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以下簡稱治具)的託盤放置槽內,託盤4與託盤放置槽之間存在通氣間隙,凹槽通過通孔411與治具的通氣間隙導通,通氣間隙則與腔體導通,通過對腔體抽真空,能夠將凹槽41內的濾光片吸附固定,從而快捷的將濾光片兩側的膠膜層撕掉。
圖6和圖7分別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的俯視結構和測試結構。
如圖6和圖7共同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5,包括主體部以及與主體部連接的真空發生裝置(圖中未示出);其中,主體部包括託盤放置槽53、腔體51以及與腔體51相導通的吸氣孔52,真空發生裝置通過吸氣孔53與主體部導通;託盤放置槽53與盛放濾光片的託盤相適配,託盤放置在託盤放置槽內。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主體部為矩形結構,在主體部內設置有長條狀的腔體51,在主體部的上表面設置有託盤放置槽53,在主體部的側壁處設置有吸氣孔52,吸氣孔52與外部真空發生裝置連接,並與腔體導通。其中,為防止託盤放置在託盤放置槽內時發生滑落,本實用新型中腔體的體積小於主體部的體積。
在使用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對膠膜包裝濾光片進行撕膜時,將託盤放置在託盤放置槽53內,託盤與治具的非腔體部分之間存在通氣間隙54,由於託盤的凹槽內設置有與通氣間隙54相導通的通孔,在啟動真空發生裝置對治具的腔體抽真空時,與腔體導通的通氣間隙以及託盤的通孔均呈現真空狀態,從而將託盤的凹槽內的濾光片吸附固定。
具體地,利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對膠膜包裝濾光片進行撕膜及擺盤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首先將膠膜包裝濾光片的下膠膜層撕掉,裸露出濾光片的反面一側。
其中,該步驟可以藉助現有的剝膜裝置或者本實用新型中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完成。其一,使用現有的三稜柱狀結構的剝膜裝置,使其一個稜 面與未撕掉的下膠膜層接觸,通過另一稜面使下膠膜層與濾光片呈一定角度剝去下膠膜層。其二,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將濾光片的上膠膜層一側放置在治具上,啟動真空發生裝置,通過託盤的凹槽將整個上膠膜層吸附固定,然後人工或者配合現有剝膜裝置將濾光片的下膠膜層剝去,使濾光片的反面一側裸露。其中,在撕去下膠膜層時,與下膠膜層粘接的第二保護層也同時被撕掉,同理,在撕去上膠膜層時,與上膠膜層粘接的第一保護層也被撕掉。
步驟二:將帶有上膠膜層的濾光片放置在託盤內,使濾光片的反面側與託盤的凹槽接觸。
步驟三:將託盤放置在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內,啟動振動發生裝置,將濾光片吸附固定在託盤的凹槽內,並將上膠膜層與濾光片呈一定夾角撕去上膠膜層。
具體地,如圖7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的撕膜結構所示,濾光片1正面朝上反面朝下放置在託盤4的凹槽41內,託盤4放置在治具的託盤放置槽內,啟動真空發生裝置,通過吸氣孔52對治具的腔體51、通氣間隙及通孔411吸真空,使濾光片1吸附在託盤的凹槽41內,從而將濾光片1的上膠膜層31及第一保護層21剝去。最後,關閉真空發生裝置取下撕膜完成並擺盤後的濾光片。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適用於紅外截止濾光片、紫外濾光片或帶通濾光片等多種濾光片,或者類似濾光片結構需要進行撕膜及擺盤的產品。利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治具,在對膠膜層進行剝離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將膠膜層一側的保護層同時撕掉,避免濾光片粘在膠膜上無法取出,操作簡單,並且能夠在一分鐘內完成一盤濾光片的撕膜及擺盤操作,效率高、質量好。
通過上述實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通過真空發生裝置將膠膜包裝濾光片吸附在託盤內,然後將濾光片外側的膠膜撕掉,在撕膜的過程中即可實現對濾光片的擺盤,撕膜速度快、擺盤效率高、能夠有效提高濾光片的利用率。
如上參照附圖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濾光片撕膜及 擺盤治具。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對於上述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濾光片撕膜及擺盤治具,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內容的基礎上做出各種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當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的內容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