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用橡膠密封條成型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05 15:45:04 4
一種車用橡膠密封條成型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用橡膠密封條成型裝置,包括成型模腔,以及連接在成型模腔上的進料管和排氣管,所述進料管設置有兩個,兩個進料管以成型模腔的中線為對稱軸連接在成型模腔的底部,每個進料管頂部設置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兩個第一支管的出口相向設置,並且兩個第一支管的射出方向相互平行且不共線,第一支管與成型模腔的接口包括兩個球形接口,球形接口之間通過矩形接口相連通;兩個第二支管的出口反向設置,第二支管上設置有彎折部。本實用新型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降低了高壓注入時的空氣殘留,並提高了原料注入後的均勻性。
【專利說明】一種車用橡膠密封條成型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用密封條加工設備,尤其是一種車用橡膠密封條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車用橡膠密封條的製作過程中,固化成型是一道重要工序,它決定著密封條的整體固化質量。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 202685192 U和CN 202805521 U分別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橡膠成型設備。但是無論是這兩種成型設備還是現有技術中公開的其它類似設備,其成型模具部分均採用傳統的直接注入結構,這種結構在橡膠成型過程中混入空氣的可能性較高,從而影響產品良率。現在採用抽真空的方式可事先對模具內的空氣進行排出,但是在真空保壓過程中無法實現較高壓力的橡膠注入,限制了這種工藝的適用範圍。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車用橡膠密封條成型裝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適用於較高壓力(大於等於2bar)的橡膠注入成型過程,降低了高壓注入時的空氣殘留,並提高了原料注入後的均勻性。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車用橡膠密封條成型裝置,包括成型模腔,以及連接在成型模腔上的進料管和排氣管,所述進料管設置有兩個,兩個進料管以成型模腔的中線為對稱軸連接在成型模腔的底部,每個進料管頂部設置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兩個第一支管的出口相向設置,並且兩個第一支管的射出方向相互平行且不共線,第一支管與成型模腔的接口處的夾角為25。,第一支管與成型模腔的接口包括兩個球形接口,球形接口之間通過矩形接口相連通,球形接口的截面積大於矩形接口的截面積;兩個第二支管的出口反向設置,第二支管與成型模腔的接口位於成型模腔的兩端,其與成型模腔的夾角為60°,第二支管上設置有彎折部,彎折部的截面積小於第二支管與成型模腔接口處的截面積。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成型模腔外側設置有第一冷卻水循環腔和第二冷卻水循環腔,兩個第一支管之間設置有一個第一冷卻水循環腔,同側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之間分別設置有一個第二冷卻水循環腔,第一冷卻水循環腔與第二冷卻水循環腔相連通,第一冷卻水循環腔連接有進水管,第二冷卻水循環腔連接有出水管。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冷卻水循環腔與第二冷卻水循環腔的橫截面寬度之比為1: 3,第一支管與第二支管的管徑之比為2:7。
[0008]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現有技術中單一進料管的設計,針對密封條形狀較長的特點,在成型模腔上設置兩個進料管,並在進料管的基礎上連接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在向成型模腔注入原料時,在成型模腔中部形成旋轉流動區域,從而帶動整個成型模腔內的橡膠原料產生流動,避免在注入原料過程中原料產生分層沉澱。第一支管與成型模腔兩個形狀的接口大小不同,可以在同一壓力注入原料時產生不同的流量,從而實現原料旋轉過程中不同位置的旋轉速度不同,進一步提高原料混合的均勻度。第二支管用於快速向成型模腔內注入原料,第二支管朝向成型模腔的兩端,可以將成型模腔內的空氣快速向排氣管擠出,彎折部的設計可以降低第二支管的注入流速,減少原料高速注入過程中由於相互撞擊而產生的氣泡。針對注入結構的改進,本實用新型同時對冷卻結構進行了相應的改進。首先針對成型模腔的結構,實行分段冷卻,將溫度較低的第一冷卻水循環腔設置在成型模腔的中間部位。由於成型模腔中間部位旋轉流速較快,這可以提高冷卻速度;兩端採用較高溫度的第二冷卻水循環腔,可以避免快速冷卻帶來的熱脹冷縮使得橡膠內部出現真空縫隙。第一冷卻水循環腔和第二冷卻水循環腔分離設計,使得成型模腔上形成兩個常溫冷卻區域,降低了冷卻過程中原料溫度變化的幅度,進一步降低熱脹冷縮的效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支管與成型模腔接口處的俯視圖。[0011 ]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支管接口的結構圖。
[0012]圖中:1、成型模腔;2、進料管;3、排氣管;4、第一支管;5、第二支管;6、球形接口 ;7、矩形接口 ;8、彎折部;9、第一冷卻水循環腔;10、第二冷卻水循環腔;11、進水管;12、出水管;13、出口 ;14、活動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3]本實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標準零件均可以從市場上購買,異形件根據說明書的和附圖的記載均可以進行訂製,各個零件的具體連接方式均採用現有技術中成熟的螺栓、鉚釘、焊接、粘貼等常規手段,在此不再詳述。
[0014]參看附圖1-3,本具體實施例包括成型模腔1,以及連接在成型模腔I上的進料管2和排氣管3,所述進料管2設置有兩個,兩個進料管2以成型模腔I的中線為對稱軸連接在成型模腔I的底部,每個進料管2頂部設置有第一支管4和第二支管5,兩個第一支管4的出口相向設置,並且兩個第一支管4的射出方向相互平行且不共線,第一支管4與成型模腔I的接口處的夾角為25。,第一支管4與成型模腔I的接口包括兩個球形接口 6,球形接口6之間通過矩形接口 7相連通,球形接口 6的截面積大於矩形接口 7的截面積;兩個第二支管5的出口反向設置,第二支管5與成型模腔I的接口位於成型模腔I的兩端,其與成型模腔I的夾角為60°,第二支管5上設置有彎折部8,彎折部8的截面積小於第二支管5與成型模腔I接口處的截面積。第一支管4在向成型模腔I注入原料時,在成型模腔I中部形成旋轉流動區域,從而帶動整個成型模腔I內的橡膠原料產生流動,避免在注入原料過程中原料產生分層沉澱。第一支管4與成型模腔I兩個形狀的接口大小不同,可以在同一壓力注入原料時產生不同的流量,從而實現原料旋轉過程中不同位置的旋轉速度不同,進一步提高原料混合的均勻度。第二支管5用於快速向成型模腔I內注入原料,第二支管5朝向成型模腔I的兩端,可以將成型模腔I內的空氣快速向排氣管3擠出,彎折部8的設計可以降低第二支管5的注入流速,減少原料高速注入過程中由於相互撞擊而產生的氣泡。成型模腔I外側設置有第一冷卻水循環腔9和第二冷卻水循環腔10,兩個第一支管4之間設置有一個第一冷卻水循環腔9,同側的第一支管4和第二支管5之間分別設置有一個第二冷卻水循環腔10,第一冷卻水循環腔9與第二冷卻水循環腔10相連通,第一冷卻水循環腔9連接有進水管11,第二冷卻水循環腔10連接有出水管12。度較低的第一冷卻水循環腔9設置在成型模腔I的中間部位,由於成型模腔I中間部位旋轉流速較快,這可以提高冷卻速度;兩端採用較高溫度的第二冷卻水循環腔10,可以避免快速冷卻帶來的熱脹冷縮使得橡膠內部出現真空縫隙。第一冷卻水循環腔9和第二冷卻水循環腔10分離設計,使得成型模腔I上形成兩個常溫冷卻區域,降低了冷卻過程中原料溫度變化的幅度,進一步降低熱脹冷縮的效應。第一冷卻水循環腔9與第二冷卻水循環腔10的橫截面寬度之比為1:3,第一支管4與第二支管5的管徑之比為2:7。可以實現注入流量與冷卻面積的優化配合,提高冷卻水的利用率,減少冷卻水用量約10%。
[0015]另外,在排氣管3頂部設置有小於排氣管2內徑的出口 13,出口 13的底部設置有用轉軸連接於排氣管2上的活動板14,活動板14位於出口 13—端到轉軸的距離大於另一部分的距離,這使得活動板在初始狀態依靠自身重力與出口 13相分離。當成型模腔I充滿原料後,原料開始從排氣管3處溢出,這時原料注入的高壓作用於活動板14上,抵消掉了活動板14自身的重力,使得活動板14與出口 13相接觸,自動將出口 13進行密閉。現有技術中,為了避免高壓注入時原料從排氣管3大量噴出,在注入末期需要降壓處理,使得橡膠產品成型的良率降低,這種活動板的設計可以實現持續的高壓保持,又實現了排氣管3在原料溢出時的自動密閉。
[0016]本實用新型是在【背景技術】中引用的專利文獻的基礎上對注入模具這一部分進行了改進,其它結構和附加裝置與現有技術相同,【背景技術】中引用的專利文獻已進行了充分的公開,屬於成熟的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詳述。
[0017]上述描述僅作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技術方案提出,不作為對其技術方案本身的單一限制條件。
【權利要求】
1.一種車用橡膠密封條成型裝置,包括成型模腔(I),以及連接在成型模腔(I)上的進料管⑵和排氣管(3),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料管(2)設置有兩個,兩個進料管(2)以成型模腔(I)的中線為對稱軸連接在成型模腔(I)的底部,每個進料管(2)頂部設置有第一支管(4)和第二支管(5),兩個第一支管(4)的出口相向設置,並且兩個第一支管(4)的射出方向相互平行且不共線,第一支管(4)與成型模腔(I)的接口處的夾角為25°,第一支管(4)與成型模腔(I)的接口包括兩個球形接口(6),球形接口(6)之間通過矩形接口(7)相連通,球形接口(6)的截面積大於矩形接口(7)的截面積;兩個第二支管(5)的出口反向設置,第二支管(5)與成型模腔⑴的接口位於成型模腔⑴的兩端,其與成型模腔⑴的夾角為60°,第二支管(5)上設置有彎折部(8),彎折部(8)的截面積小於第二支管(5)與成型模腔⑴接口處的截面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用橡膠密封條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成型模腔(I)外側設置有第一冷卻水循環腔(9)和第二冷卻水循環腔(10),兩個第一支管(4)之間設置有一個第一冷卻水循環腔(9),同側的第一支管⑷和第二支管(5)之間分別設置有一個第二冷卻水循環腔(10),第一冷卻水循環腔(9)與第二冷卻水循環腔(10)相連通,第一冷卻水循環腔(9)連接有進水管(11),第二冷卻水循環腔(10)連接有出水管(1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用橡膠密封條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冷卻水循環腔(9)與第二冷卻水循環腔(10)的橫截面寬度之比為1:3,第一支管(4)與第二支管(5)的管徑之比為2:7。
【文檔編號】B29C33/10GK204149375SQ201420508255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4日
【發明者】宋純良, 張磊, 崔鳳英, 靳立強 申請人:河北新華新越汽配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