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嫁女的老風俗習慣(會寧民間風俗過滿月)
2023-10-12 23:26:36 2
會寧嫁女的老風俗習慣?張德旺會寧的鄉村,有個風俗,莊裡不論誰家的第一胎孩子,在出月的時候,或三十天,或四十天,或一百天(一百天叫「百歲」)都要好好地拌(祝賀)一下正常情況下,拌的是三十天,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會寧嫁女的老風俗習慣?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會寧嫁女的老風俗習慣
會寧民間風俗:過滿月張德旺
會寧的鄉村,有個風俗,莊裡不論誰家的第一胎孩子,在出月的時候,或三十天,或四十天,或一百天(一百天叫「百歲」)都要好好地拌(祝賀)一下。正常情況下,拌的是三十天。
參加拌滿月的一般是成年婦女,所以又叫「豬婆會」。莊間的女人,對自己將要參加的這個「盛會」,熱情非常高。天天用手掰著指頭在掐著算,誰家的孩子的滿月在那一天。算準了,就等著這一天。因此,有人就編了句順口溜來形容這些女人:婆娘聽見豬婆會,三天兩夜沒瞌睡。
話說回來,孩子出生後,先由孩子的爸爸,在第十天或十天多一點,拿上一隻雞給丈母娘報喜。如果生的是男孩,就拿只公雞;如果生的是女孩,就拿只母雞。
生的男孩還是女孩,不用張嘴問,丈母娘一看雞就明白了。
當然,現在好像改革了。娘家人時時處處在關心和打聽著女兒的生養情況,在那一天坐月,心上跟燈一樣亮清。男方,只要生得順當,大漢娃娃沒偏差,就偷個懶不去,打捷路,一個電話就行了。
接下來,娘家人在女方的母親的組織下,來看「月婆子」。看月婆子時,一般拿著雞蛋,專門做的鍋塊,或烙一兩片子油饃。女孩的母親,最熟悉自己的女兒平時最愛吃的啥,就多餘拿些女兒最愛吃的東西。
「月婆子」坐月期間,村子裡的女人端著上等的飯,或拿著油饃饃之類的吃喝,陸陸續續、隔三差五地來看月婆子。莊裡人把這叫給娃娃「添奶」。
這期間,「雙身婆娘」(孕婦)是有忌諱的,一般不去看月婆子,怕把人家小孩的奶「採」去,也怕自己的小孩生下來就沒奶吃。兩怕,就不去看月婆子去了。
也就在這段日子裡,村子裡與月婆子關係好一點的女人,不受什麼條件限制,三番五次地看朋友坐月,好像在分擔朋友在生孩子時所受的那種撕肝扯肺的疼痛,也好像在分享朋友有了兒女的那種蜜一樣天的幸福。
出月的那天,不用說,就更有意思了。東家就像辦喜事的樣,請來廚子,不是煮肉,就是炒菜,或四涼四熱,或五花飯(酥肉、丸子、捲簾子、白燉、紅燉,有時用煮雞蛋或一疙瘩雞肉、羊肉、豬肉頂替),拌得很歡。
莊裡人就陸陸續續地拖頭不斷地來「尋情」。尋情的人十有八九是成年女人。尋情來的女人,來之前,都把自己刻意地收拾著打扮一番,心想在這樣的場合中,好給人展示一下自己的風採,不想叫別人把自己看不起,特別是和自己說不來話的人。有許多話裝在肚子裡,就等著這天說。
這一天,最值錢的要算娘家人。一般情況下,娘家親房戶內有多少戶,一戶一人就出動多少人。提前說個地方,集中到一塊兒,由年長的或在戶內能說起話的人帶隊前行。路程近一點,年輕人就步行著走,年齡長的就騎只毛驢;遠一點,就叫個車。
娘家人來時,由孩子的奶奶抱著小孫孫在大門口迎接。
這時,孩子的外婆或外太太就把孩子接過來。接的時候,如果孩子的外婆來時騎著毛驢,就從驢肚子底下往過來接小孩;如果是坐自行車,就從車子大架底下往過來接;如果是步行,就用手裡拄著的拐棍搭起個「橋橋」,從下面接過來,來來往往連續接抱三次,叫「過關」。據說這樣一做,孩子就吉利,乖爽。「過關」後,外婆就把早已準備好的用狗毛編的框框(繩繩),在上面綁些錢(多少不限),有的還拴著古老的麻錢,拴到孩子的脖子裡。這期間,場面上的氣氛說不清的歡樂和熱鬧,笑聲爭著搶著往院子裡跑。
接下來就是招呼娘家人。
招待娘家人的吃喝,和婚事上的基本一樣,一個地方跟一個地方也不一樣。
一般情況下。第一頓是炸食(油糕點心,餅乾之類的)還有糖茶。第二頓便是四碟子肉菜。第三頓和鄰親(莊裡尋情的人)吃的一樣,先是酒,然後是「五花飯」,也叫「亂打錘」。這頓飯,在喝酒時,一般把小孩抱到娘家人的席前,叫娘家人給孩子剪頭。剪子用大紅綢子(不方便的話,用紅紙頂替)卷著,放在一個盒子裡,由一個人雙手端著。剪的時候,先從上席開始,按輩分大小,一人一剪子,誰剪了還要給孩子往盤子裡多多少少放些錢,叫「鎖鎖錢』」。這時候,莊裡尋情的人都圍過來看熱鬧,屋子裡熱鬧得要把房頂掀翻的樣子。
娘家人,晚上留了下來,又歡歡樂樂的一場,第二天飯後才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