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風寒頭痛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5:11:54 3
一種治療風寒頭痛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風寒頭痛的中藥,其特徵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製成的:尾獨活10份、山烏珠15份、杜衡8份、毛蔞15份、川烏頭4份、細葉藁本8份、白魚尾18份、毛葉西香羅勒12份、草威靈15份、甘草5份。配方中各藥物之間相互配合,協同作用,所製成的中藥具有疏風散寒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治療風寒頭痛病,多年來,通過對40名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達95%。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風寒頭痛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用於治療風寒頭痛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 頭痛一證,在中醫學中已記載二千餘年,很多人或輕或重的都有過頭痛的毛病。很 多疾病也都可以伴有頭痛症狀。輕者感覺頭痛、頭脹、頭暈、頭部不舒服;重者疼痛難忍,影 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醫論述頭痛一般分外感和內傷性頭痛兩種。而外感又有風寒、風 熱、風溼之別,內傷有肝陽、肝火、痰濁、瘀血、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之異,當辨證論治,立方 遣藥。目前,治療頭痛的中藥有許多種,但專用於治療風寒頭痛病的中藥並不多見。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治療風寒頭痛的中藥,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 t匕,達到安全有效治癒風寒頭痛的目的。
[0004]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風寒頭痛的中藥,其特徵是 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製成的: 尾獨活10份、山烏珠15份、杜衡8份、毛萎15份、川烏頭4份、細葉藁本8份、白魚尾 18份、毛葉西香羅勒12份、草威靈15份、甘草5份。
[0005]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藥材的來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牛尾獨活【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短毛獨活、獨活的根。【性味】味辛;苦;微溫。 【歸經】歸肺;肝經。【功能主治】祛風散寒;勝溼止痛。主感冒;頭痛;牙痛;風寒溼痺;腰膝 疼痛;鶴膝風;癰瘍溫腫。
[0006] 山烏珠【來源】桃金孃科山烏珠 syzygium gri jsii merr. et perry,以根、葉入 藥。【性味】辛,微溫。【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活血破瘀。主治跌打損傷,風寒感冒,風溼頭 痛。
[0007] 杜衡【來源】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的根莖。【性味】 性溫,味辛;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止痛。用於風寒頭痛、風溼痺痛、痰飲咳喘、口舌 生瘡、耳痛。
[0008] 毛萎【來源】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毛筠的全株。【性味】辛;溫。【功能主治】行 氣止痛;祛風散寒除溼。主治風溼痺痛;風寒頭痛;脘腹疼痛;疝氣;痛經;跌打腫痛。
[0009] 川烏頭【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母根。【性味】辛;苦;熱; 大毒。【歸經】心;肝;脾;腎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溼;溫經;散寒止痛。主風寒溼痺;關節 疼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瘀痛;陰疽腫毒;並可用 於麻醉止痛。
[0010] 細葉藁本【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細葉藁本的根和根莖。【性味】味辛;苦; 性溫。【功能王治】疏風除溼;散寒止痛。王治風寒感冒;感冒夾溼;頭痛;風寒溼搏;寒痛 痛。 toon] 白魚尾【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駁骨丹的根及莖葉。【性味】苦微辛,溫,有小毒。【歸 經】入心、腎、大腸三經。【功能主治】祛風,化溼,通絡,殺蟲。治風寒發熱,頭身疼痛,關節 風溼痛,脾溼腹脹,痢疾,丹毒,跌打損傷,蟲積腹痛。
[0012] 毛葉西香羅勒【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毛葉丁香羅勒的全草。【性味】味 辛;性溫。【功能主治】疏風發表;化溼和中;散瘀止痛。主治外感風寒;頭痛;脘腹脹痛;消 化不良;洩瀉風溼痺痛;溼疹瘙癢;跌打瘀腫;蛇咬傷。
[0013] 草威靈【來源】為菊科植物顯脈旋復花的根。【性味】味辛苦,性溫。【功能主治】祛 風寒,消積滯,通經絡。治脘腹冷痛,食積腹脹,噎膈,胃痛,體虛多汗,感冒咳嗽,風溼腳氣。
[0014] 甘草【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的乾燥根。【性味】甘, 平。【歸經】歸心、肺、脾、胃經。【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 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 解藥物毒性、烈性。
[0015] 風寒頭痛是因風寒外襲,上犯巔項,凝滯經脈所致。其主要症狀表現為:頭痛連著 項背,常有拘急收緊感,常伴惡寒發熱,身痛,無汗、苔薄白,脈浮緊等。兼證或伴惡風惡寒, 遇風尤劇,口不渴。治法,疏風散寒止痛。本發明採用科學的配方及適當的配比,配方中所 採用的牛尾獨活具有祛風散寒,勝溼止痛的功效;山烏珠具有祛風散寒,活血破瘀的功效; 杜衡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毛萎具有行氣止痛,祛風散寒除溼的功效;川烏頭具有祛 風除溼,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細葉藁本具有疏風除溼,散寒止痛的功效;白魚尾具有祛 風,化溼,通絡的功效;毛葉西香羅勒具有疏風發表,化溼和中,散瘀止痛的功效;草威靈具 有祛風寒,消積滯,通經絡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 諸藥的功效。配方中各藥物之間相互配合,協同作用,所製成的中藥具有疏風散寒止痛的功 效,能有效治療風寒頭痛病,多年來,通過對40名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達95%。
[0016] 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 一般資料 發明人2010年9月-2013年10月間共收集了 80例風寒頭痛病的門診患者,年齡27-55 歲,其中,女性35位,男性45位。症狀表現為患者頭痛連著項背,常伴惡寒發熱,身痛,無 汗、苔薄白,脈浮緊等。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對照組40例。兩組年齡等資料無顯著性差 異,具有可比性。
[0017] 2、試驗方法 2. 1對照組服用川芎茶調散(川芎120g,白芷60g,羌活60g,細辛30g,防風45g, 薄荷240g,荊芥120g,甘草60g。),水煎服。按說明書服用,10天為1個療程。
[0018] 2. 2治療組口服本發明按照具體實施例1製得的膠囊,早、晚各一次。療程為10 天。
[0019] 3、療效標準及治療結果 3. 1療效標準: 痊癒:風寒頭痛的臨床症狀全部消失,也即咽喉內異物感,痰多難咯等症狀消失。
[0020] 顯效:風寒頭痛的臨床症狀基本消失,偶有症狀出現,但時間短,易忽略。
[0021] 有效:風寒頭痛的臨床症狀較前減輕,咽部感到輕鬆。
[0022] 無效:連續服藥一個療程以上,風寒頭痛的臨床症狀無改變或加重。
[0023] 3. 2治療統計結果見表1。
[0024]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風寒頭痛的中藥,其特徵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製成的: 尾獨活10份、山烏珠15份、杜衡8份、毛萎15份、川烏頭4份、細葉藁本8份、白魚尾 18份、毛葉西香羅勒12份、草威靈15份、甘草5份。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4288251SQ201410501900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7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劉新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