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有哪些研究所招研(看中科大先研院交出的創新答卷)
2023-10-07 23:14:25 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在合肥市大蜀山西麓,有一座「X」造型的建築,代表著「未來和未知」。這裡,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的所在地。
2012年10月24日,由安徽省、中國科學院、合肥市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方共建的中科大先研院正式揭牌,從此,一個區域性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正式建立,開啟了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孵化和人才培養的新篇章。
2012年10月2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
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成立之初,中科大先研院就不斷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借鑑先進地區成功經驗,主動打破體制溫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出一條獨特的、事業單位企業化運作的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新模式。
創新管理體制,落實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運營機制;創新科研管理機制,試點項目經費包幹制度,切實激發團隊創新活力;創新人才管理機制,構建具有吸引力的薪酬體系,探索自然科研系列職稱自主評審,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創新成果轉化機制,搶抓科技成果賦權試點機遇,明確中國科大科技成果通過轉讓或授權至先研院,打破成果轉化的隱形藩籬;創新投資融資機制,組建技術經理人團隊,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全周期服務。
「改革打破了束縛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性障礙。」中科大先研院執行院長康宇說,作為高技術研發應用的新型研發機構,中科大先研院可以自主開展資產評估、管理、使用、處置和對外投資,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不足或短板,只要符合國家改革方向,決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規規定,且未謀取私利的,對單位和個人不做負面評價、免於追責,這些改革舉措極大鼓舞了科研人員投入創新創業的熱情。
十年來,憑藉靈活的體制機制,中科大先研院加速尖端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實現產業化。同時,與長鑫存儲、龍芯中科、寒武紀等高新技術企業展開人才培養合作,解決區域高新技術產業急需的工程技術人才短缺問題。
曹平和他的高精度深水油氣地震勘探採集裝備
執著攻關——提升創新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十年來,中科大先研院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累計與知名企業共建院企聯合實驗室68個,建立應用工程技術中心19家,開展共性技術開發,攻克了「高精度深水油氣地震勘探數據採集裝備」等多項「卡脖子」技術,催生了「環保阻燃多功能油漆」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技術成果,智慧財產權申請量逐年遞增,2018至2021年連續四年入圍安徽省發明專利百強榜。
這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曹平副教授帶領他的團隊,經過幾年的刻苦攻關,成功突破了我國在海洋地震勘探數據採集裝備領域的「卡脖子」技術,打破了國際技術封鎖和價格壟斷,並在中科大先研院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將實驗室成果成功推向市場。
「我們攻克了超長距離一體化精密採集傳輸、大覆蓋範圍多纜全局精確同步、可擴展的海量數據實時讀出、水下電纜高可靠作業支撐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曹平介紹,這套裝備具備高密度採集、寬覆蓋超長纜作業和可靠的海上作業等特點,可分辨相差1600萬倍的信號,總探測覆蓋面積達十幾平方公裡,精密採集通道規模達數萬道。「與國際水平相比,我們的同步技術指標要高20倍,傳輸能力高1倍,下潛深度也突破了國外的沉放深度限制。我們的公司已經在中科大先研院正式成立,我們的產品也將服務於我國深海石油探測事業。」
實驗動物平臺科研人員做實驗
四鏈融合——促進創新動力
成立十年來,中科大先研院打出創新「組合拳」,加速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四鏈融合」,開展技術成果轉化工作,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直接服務地方經濟一線需求。
以「中國科大先進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孵化器為抓手,先研院對接中科大、中科院以及海外留學校友等上遊優質科技成果,通過市場化運作和資本市場的手段,累計孵化中國科大和校友企業303家,其中國家高企90家,瞪羚、雛鷹等高成長企業51家,孵化的華米科技、東超科技等已成為行業知名企業。
「我們還建設了若干個共性技術服務平臺,這些技術服務平臺對園區的所有科創企業開放。」康宇說,通過人才鏈、科研鏈和產業鏈的有機互融「催生」化學反應,推動生態鏈上的企業不斷碰撞出新的科創火花。
近年來,中科大先研院還全資成立資產運營公司,設立安徽執新創業投資基金、紅專東方基金等2支投資基金,通過基金及直投方式,累計投資34家企業,探索從資產經營性收入為主轉化為企業孵化投資收入為主發展新模式。
2020年9月8日,中科大信息與智能學部以及中科大先研院的近1400名研究生新生入駐先研院園區
協同育人——積蓄創新潛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強國戰略」。我國很多領域尚待突破的關鍵技術成為制約我國創新發展的瓶頸,關鍵技術的科技應用和轉化方面需要大量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近年來,中科大先研院自覺擔起歷史重任,把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作為出發點,為國育才。
2019年,中科大先研院作為中國科大二級學院開始招收專業學位博士、碩士研究生。2020年9月,中科大先研院首批專業學位研究生正式報到。先研院實行「1 2」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即1年以項目為導向、與產業需求相結合的課程的在校集中學習,2年在實踐基地的應用產業化實踐活動。據中科大先研院副院長李興權介紹,先研院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定製化」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緊密連接,摒棄僅僅將企業作為實習基地的做法,「引企入教」——從招生、課程建設、實踐學習、導師指導、培養質量評價等多個環節推動行業企業和前沿研發機構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學位論文選題來自實踐應用項目,校內導師從學術上提供專業指導,實踐導師在整個項目實踐的過程當中,提供與產業應用相關的實踐指導。
三年來,中科大先研院累計選聘實踐導師260多人,累計招收專業學位博士、碩士研究生近900人,努力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中科大先研院研究生黨支部開展志願服務辦實事活動
黨建引領——凝聚創新合力
黨建不僅是推進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和整體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黨對新型研發機構領導的重要途徑。十年來,中科大先研院黨委發揮頭雁效應、凝聚黨員力量,紮實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院研究生黨支部、企業科研黨支部、機關黨支部等支部建設瞄準業務特點打造不同風格和定位,探索出「家」「春」「秋」的特色黨建工作方法體系。
先研院研究生黨支部以溫馨、包容的姿態,搭建起師生交流平臺,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黨日活動,營造「家」的氛圍,讓學生快速融入研究生階段的生活,並在學生群體中做好思想引領工作。
先研院企業科研黨支部打造「春」品牌,播種成果轉化的種子。以黨建帶動創新發展,推行支部書記黨內職務與業務職務「一肩挑」,以黨建聯繫業務工作,將黨建與業務工作同考核,通過黨建與科研、企業的資源有效融合,幫助科研團隊與企業對接資源,培養科研成果全鏈條成長的土壤。
先研院機關黨支部則通過承擔全院綜合協調、服務支撐、提升整體服務效能的職能,收穫先研院「創新品牌」,營造黨建服務「秋」概念。圍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服務、人才培養與引進等工作,發布創新舉措,發掘創新故事,傳遞創新能量,改善了機關工作作風和員工的精神面貌,提升了整體效能。
十年磨一劍,十年再出發。從2012年的省院市校四方共建,到2022年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從誕生起,就自帶創新使命的中科大先研院始終敢想敢試,扛起創新發展大旗。
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大吹響奮鬥的號角,展望未來,先研院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考察中國科大和中科大先研院精神,持續推進法定機構建設試點,打造中國科大海內外師生校友創業孵化、成果轉化的集中集聚區,加快建成具有國際影響的高層次人才聚集中心、高科技產業孵化基地和成果研發基地、轉化基地,為安徽省「三地一區」建設、 「科大矽谷」核心區規劃建設和中國科大「雙一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記者 彭旖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