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張嘉譯怎麼變成張嘉益了(張嘉譯官宣改名)
2023-10-17 08:33:11 3
明星改名無非是想通過更容易讓觀眾記住的名字來增加自己的記憶點,一般情況下年輕明星改名比較多,但50歲的張嘉譯改名就讓人有些費解。
張嘉譯被發現改名是在抗疫大劇《在一起》的預告片中,從圖片中可以看到張嘉益這個名字的番位比周一圍、譚卓概要靠前,所以很多網友猜測是不是製片方後期粗心打錯了名字。
只是這種大製作顯然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失誤,後來從某社交平臺上也可以看到張嘉譯工作室名字變成了張嘉益工作室,而《閩寧鎮》官宣演員表中也將張嘉譯名字改成了張嘉益。種種跡象表明:張嘉譯真的改名了!
明星為何要改名?
娛樂圈內改名的明星非常多,其中許多明星在剛出道的時候可能運勢一般,所以會有迷信之舉找大師改名。當然這也只是一部分原因,很多明星改名其實是為了擁有更容易讓觀眾記住的名字。
比如劉德華的原名是劉福榮、舒淇的原名是林立慧、張亮的原名是張鎮鎖、任嘉倫原名任國超、張馨予原名張燕、林允原名費霞。很明顯的一點就是這些明星的改過的名字確實比原名更顯得有辨識度,事業上或多或少確實也因名字有所改變。
當然也有一些改名後也不溫不火的明星,比如趙子琪原名叫趙琳,最開始在央視做主持人,後來兩個名字之間改來改去依然沒能走紅。
一般情況下明星都是在未成名之前改名,很少出現在出名已久的情況下又改名的情況,而張嘉譯更是特殊中的特殊,因為他已經改了兩次名。
張嘉譯二次改名為哪般?
張嘉譯與張子健、劉奕君等人是同班同學,那個時候他還是用的原名張小童。
相比於張子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憑藉《白眉大俠》《甘十九妹》嶄露頭角,張小童的最開始出演《埋伏》《道北人》等作品雖然表現不差,但也沒到了能走紅的階段。
可能正是長時間拍戲卻沒有結果,張小童改名張嘉譯,只是那個時候他在演藝圈內依然是小透明,所以沒人注意到他改名的舉動,但名字變得更大氣有辨識度了也是事實。
不過張嘉譯在39歲憑藉《蝸居》大紅大紫也正式讓張嘉譯這個名字走進大眾視線當中,這才有了隨後的《借槍》、《營盤鎮警事》、《懸崖》、《心術》等佳作。作為一位演員在努力奮鬥了20年之後中年走紅著實不易,其中為事業付出的辛苦是他逆襲得到關鍵。
只是想不到已經50歲的張嘉譯在巔峰期突然改名著實讓人不解,至於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作為吃瓜群眾自然是免不了有一番猜測。
有網友認為張嘉譯改名是因為被疾病困擾,所以將「譯」改成了「益」,內在含義就是希望之後身體健康,生活如意。其工作室解釋:"益」路相伴,攜手同行!似乎就是這樣的含義。
另外一種觀點就是張嘉譯想要事業更上一層樓,但這樣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他目前事業已經夠火,名字已經家喻戶曉,沒必要再改名。
所以張嘉譯改名張嘉益大概率還是這位50歲的大叔希望自己身體能調養得更好一些,畢竟他一直被強直性脊柱炎困擾,所以才有了在影視作品中一直駝背的現象,甚至被很多人做成了「社會步」表情包。
因身體狀況改名?張嘉益的遭遇反映出老一輩演員們的辛酸。
張嘉益在25歲年輕力壯的時候就落下了強直性脊柱炎的毛病,按理來說這一類疾病很少出現在年輕人身上,但偏偏找到了張嘉益,原因很簡單「老一輩演員們拍戲太過勞累,什麼都是親力親為」。
這不得不說一下如今影視圈的大環境:年輕演員越來越會偷懶了也越來越不敬業了。
在流量時代的流量明星們能自己給自己配音的已經非常少,大部分都是靠念「12345」來充數,有些不僅臺詞講不好,甚至不來片場全靠後期摳圖,然而這些人卻能成為一線明星,拿著圈內頂級片酬。
陳道明就曾批評現在的年輕演員:動不動手破了,那裡摔了一下,夏天拍戲穿大棉襖就成了演員的功勞,其實這都是你們的職業,演員就該吃苦,拿了這麼多錢要對得起觀眾。
反觀老一輩的演員,他們那個時候拍戲基本上不用替身,什麼都是自己來,所以才會出現像張嘉譯這樣年輕的時候就落下病根的情況。
當然,最後也希望張嘉益的病能夠好轉得到控制,畢竟觀眾都等著他的新作品呢#張嘉譯改名張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