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的製造方法
2023-09-23 03:40:45 2
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包括卡鉗體、端蓋、壓力臂、基準座、支點圓柱以及定位塊;壓力臂的一端為受力部,另一端為旋壓部,旋壓部的內表面為轉動圓弧面,外表面為推力圓弧面,推力圓弧面與基準座相抵接,支點圓柱設於轉動圓弧面形成的凹部內,且支點圓柱與轉動圓弧面同心設置,定位塊設於支點圓柱遠離轉動圓弧面的一側,定位塊固定於卡鉗體上,並抵持於支點圓柱;所述基準座的兩端分別形成一導向圓弧面,兩個導向圓弧面分別與所述卡鉗體內的兩個導向圓弧相配合,在制動時消除了基準座的偏擺運動,使基準座在任何衝擊下均做直線運動,使摩擦片受力均勻,從而延長摩擦片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用於氣壓盤式制動器。
【背景技術】
[0002]現已具有多種整體式卡鉗體浮鉗式制動器,大部分的類似制動器均通過利用對摩擦片上施加一定的壓力來使摩擦片的制動面和制動盤表面進行摩擦制動,作用於摩擦片上的壓強就決定了制動器的摩擦力和制動性能。而摩擦片上的壓力包括正壓力和切向力,正壓力方向是於摩擦片垂直(指向制動盤),切向力方向是於摩擦片水平。
[0003]行駛中的汽車具有一定的動能,為了讓汽車停止下來,制動器必須將此能量從汽車中轉化。每當您停車時,制動時會產生大量熱量,制動器都會將動能轉化為由摩擦片與制動盤之間的摩擦產生的熱能,同時摩擦材料的摩擦係數在隨著溫度的上升而下降,這是眾所周知的熱衰退。
[0004]而不均勻的壓力將導致摩擦片與制動盤偏磨,使摩擦片上的熱量不均勻分布,所以在制動過程中,摩擦片有些區域摩擦材料未被充分利用而其他區域材料又被過度利用,過度利用的材料將導致局部熱衰退,使得摩擦片的壽命大大減小(見附圖1)。
[0005]如果能使摩擦片實現穩定且方向一致的壓力,將使整個摩擦片的總熱量均勻的分布在摩擦材料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制動器的制動性能,還能使摩擦片得到充分的利用。由此可見,如何提高更好且更穩定的制動性能且能同時延長摩擦片的壽命,將是制動器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0006]壓力臂剛性固定在卡鉗體上,當壓力臂被氣缸分泵促動,旋轉圓弧面繞軸中心旋轉,當壓力臂推力面圓弧圓心在最大行程57mm位置後,圓心會同時在向左(產生制動力)和上下方向各產生一個位移。壓力臂從位置一轉動到位置二,轉動圓弧圓心位置不變,推力面圓弧圓心從01移動到02,位移的水平分量(附圖2中為3.8mm)代表基準座移動產生摩擦片推力的方向。位移的垂直分量(附圖2中為0.31mm)代表滾針推力軸承總成向著和制動盤平行的方向運動(見附圖2)。這種運動直接傳遞給基準座時,造成基準座傾斜或者說偏擺。當基準座通過推動板與摩擦片連接時,基準座的偏擺會使摩擦片產生偏擺,導致壓力分布不均勻。
[0007]以上所述,因為壓力臂特殊的結構:兩個圓弧圓心之間的特殊尺寸設計,使推力圓弧圓心會同時產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移,這種位移傳遞給基準座,在產生制動夾緊力的同時產生了偏擺,造成摩擦片上壓力分布不均勻。而基準座偏擺被認為是導致摩擦片偏磨的原因所在,如何減小或者消除基準座偏擺正是現在的設計目的之一。
[0008]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以克服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了一種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其可避免基準座的偏擺,使制動力平穩且方向一致,提高能量傳遞效率,延長摩擦片的壽命。
[0010]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001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包括卡鉗體、端蓋、壓力臂、基準座、支點圓柱以及定位塊,所述卡鉗體內形成一空腔,所述壓力臂、所述基準座和所述支點圓柱均位於所述空腔內,所述空腔的前端具有一開口,所述端蓋蓋設於所述開口上;所述壓力臂的一端為受力部,另一端為旋壓部,所述旋壓部的內表面為轉動圓弧面,外表面為推力圓弧面,所述推力圓弧面與所述基準座相抵接,所述支點圓柱設於所述轉動圓弧面形成的凹部內,且所述支點圓柱與所述轉動圓弧面同心設置,多個第一滾針軸承環繞著所述支點圓柱設置,並位於所述轉動圓弧面和所述支點圓柱之間,所述定位塊設於所述支點圓柱遠離所述轉動圓弧面的一側,所述定位塊固定於所述卡鉗體上,並抵持於所述支點圓柱;所述基準座具有一第一側,所述第一側具有兩個凹形弧面,所述凹形弧面與所述推力圓弧面之間設有多個第二滾針軸承,與所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三側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彈簧,所述彈簧一端抵靠所述凹槽的底端,另一端抵靠所述端蓋的端面,所述基準座的兩端分別形成一導向圓弧面,兩個導向圓弧面分別連接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三側的兩端,兩個導向圓弧面分別與所述卡鉗體內的兩個導向圓弧相配合。
[0012]進一步地,兩個所述導向圓弧分別位於所述空腔的兩側。
[0013]進一步地,所述推力圓弧面與所述支點圓柱不同心設置。
[0014]進一步地,所述旋壓部由所述受力部向下彎折延伸而成,所述旋壓部呈弧形結構。
[0015]進一步地,所述轉動圓弧面與所述推力圓弧面的間距沿靠近所述受力部的方向逐漸增大。
[0016]進一步地,所述受力部向下延伸形成兩個所述旋壓部。
[0017]進一步地,所述卡鉗體上設有兩個定位孔,兩個所述定位塊分別裝設於兩個定位孔中,每一所述定位塊抵持於一個所述支點圓柱。
[0018]進一步地,所述端蓋的外側具有一推動板。
[0019]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所述基準座具有一第一側,所述第一側具有兩個凹形弧面,所述凹形弧面與所述推力圓弧面之間設有多個第二滾針軸承,與所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三側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彈簧,所述彈簧一端抵靠所述凹槽的底端,另一端抵靠所述端蓋的端面,所述基準座的兩端分別形成一導向圓弧面,兩個導向圓弧面分別連接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三側的兩端,兩個導向圓弧面分別與所述卡鉗體內的兩個導向圓弧相配合。通過所述導向圓弧面和卡鉗體內凹導向圓弧間隙配合導向,在制動時消除了基準座的偏擺運動,使基準座在任何衝擊下均做直線運動,使摩擦片受力均勻,從而提高其能量傳遞效率,延長了摩擦片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22]圖1為摩擦片摩擦材料偏磨示意圖;
[0023]圖2為現有的壓力臂的工作原理圖;
[0024]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卡鉗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卡鉗體的立體圖;
[0026]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基準座的側視圖;
[0027]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卡鉗體和基準座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30]如圖3至圖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包括卡鉗體1、端蓋2、壓力臂4、基準座5、支點圓柱6以及定位塊7,所述卡鉗體I內形成一空腔la,所述壓力臂4、所述基準座5和所述支點圓柱6均位於所述空腔Ia內,所述空腔Ia的前端具有一開口,所述端蓋2蓋設於所述開口上。所述端蓋2的外側具有一推動板3,所述推動板3可隨著所述基準座5的移動而移動,從而對制動盤進行夾緊制動;所述推動板3上連接有摩擦片。
[0031]如圖3至圖7,所述壓力臂4的一端為受力部4a,另一端為旋壓部4b,所述旋壓部4b由所述受力部4a向下彎折延伸而成,所述旋壓部4b呈弧形結構。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受力部4a向下延伸形成兩個所述旋壓部4b,兩個所述旋壓部4b對稱設置。所述旋壓部4b的內表面為轉動圓弧面4c,外表面為推力圓弧面4d,所述轉動圓弧面4c與所述推力圓弧面4d的間距沿靠近所述受力部4a的方向逐漸增大。所述推力圓弧面4d與所述支點圓柱6不同心設置,所述支點圓柱6設於所述轉動圓弧面4c形成的凹部內,且所述支點圓柱6與所述轉動圓弧面4c同心設置,多個第一滾針軸承8a環繞著所述支點圓柱6設置,並位於所述轉動圓弧面4c和所述支點圓柱6之間,所述定位塊7設於所述支點圓柱6遠離所述轉動圓弧面4c的一側,所述定位塊7固定於所述卡鉗體I上,並抵持於所述支點圓柱6。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卡鉗體I上設有兩個定位孔(已圖示,未標號),兩個所述定位塊7分別裝設於兩個定位孔中,每一所述定位塊7抵持於一個所述支點圓柱6,即總共設有兩個支點圓柱6對應兩個定位塊7。所述定位塊7固定於所述卡鉗體I上,並抵持於所述支點圓柱6,使得所述定位塊7與所述支點圓柱6始終接觸,當所述壓力臂4運動時,所述定位塊7與所述支點圓柱6產生滾動摩擦。
[0032]如圖3至圖7,所述基準座5具有一第一側5a,所述第一側5a具有兩個凹形弧面,所述凹形弧面與所述推力圓弧面4d之間設有多個第二滾針軸承8b,與所述第一側5a相對的第三側5c具有一凹槽(已圖示,未標號),所述凹槽內設有彈簧11,所述彈簧11 一端抵靠所述凹槽的底端,另一端抵靠所述端蓋2的端面,所述基準座5的兩端分別形成一導向圓弧面(5b、5d),兩個導向圓弧面(5b、5d)分別連接所述第一側5a和所述第三側5c的兩端,兩個導向圓弧面(5b、5d)分別與所述卡鉗體I內的兩個導向圓弧(lb、ld)相配合。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卡鉗體I內的兩個導向圓弧(lb、ld)分別位於所述空腔Ia的兩側。其中,所述兩個導向圓弧面(5b、5d)位於第一側5a和第三側5c之間,為主要為傳遞力區域,通過所述導向圓弧面5d和卡鉗體I內的導向圓弧Id配合、導向圓弧面5b和卡鉗體I內的導向圓弧Ib間隙配合導向,在制動時消除了基準座5的偏擺運動,使基準座5在任何衝擊下做直線運動以成為可能,從而使摩擦片提供統一且穩定的壓強分布,達到受力均勻的目的。
[0033]如圖3至圖7,所述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4]當壓力臂4被氣缸分泵促動,假設基準座5前後左右通過兩個圓弧面被卡鉗體I約束後,現在只能通過基準座5和卡鉗體I的導向結構上下移動。在制動時,通過對壓力臂4的受力部4a的作用力來使旋壓部4b環繞支點圓柱6進行轉動,所述轉動圓弧面4c繞支點圓柱6同心轉動,而轉動過程中,由於旋壓部4b逐漸變厚,因此推力圓弧面4d依靠第二滾針軸承8b推動基準座5向前移動。這種運動直接傳遞給推板3,所以壓力臂4就需要釋放一個自由度來滿足轉動組件總成正常工作,這時兩個支點圓柱6就會分別和兩個定位塊7產生滾動摩擦,最終使傳遞給推動板3連接的摩擦片受力分布均勻,所以就不會產生偏磨現象。此時還通過所述導向圓弧面5d和卡鉗體I內的導向圓弧Id配合、導向圓弧面5b和卡鉗體I內的導向圓弧Ib間隙配合導向,在制動時消除了基準座5的偏擺運動,使基準座5在任何衝擊下做直線運動以成為可能,從而使摩擦片提供統一且穩定的壓強分布,達到受力均勻的目的。
[0035]綜上所述,所述壓力臂防偏擺機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在制動時,消除了壓力臂的偏擺運動,使制動力平穩且方向一致,從而使摩擦片受到統一且穩定的壓力分布,達到延長摩擦片的使用壽命的目的,同時提高了能量傳遞效率。
[003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卡鉗體、端蓋、壓力臂、基準座、支點圓柱以及定位塊,所述卡鉗體內形成一空腔,所述壓力臂、所述基準座和所述支點圓柱均位於所述空腔內,所述空腔的前端具有一開口,所述端蓋蓋設於所述開口上; 所述壓力臂的一端為受力部,另一端為旋壓部,所述旋壓部的內表面為轉動圓弧面,夕卜表面為推力圓弧面,所述推力圓弧面與所述基準座相抵接,所述支點圓柱設於所述轉動圓弧面形成的凹部內,且所述支點圓柱與所述轉動圓弧面同心設置,多個第一滾針軸承環繞著所述支點圓柱設置,並位於所述轉動圓弧面和所述支點圓柱之間,所述定位塊設於所述支點圓柱遠離所述轉動圓弧面的一側,所述定位塊固定於所述卡鉗體上,並抵持於所述支點圓柱; 所述基準座具有一第一側,所述第一側具有兩個凹形弧面,所述凹形弧面與所述推力圓弧面之間設有多個第二滾針軸承,與所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三側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彈簧,所述彈簧一端抵靠所述凹槽的底端,另一端抵靠所述端蓋的端面,所述基準座的兩端分別形成一導向圓弧面,兩個導向圓弧面分別連接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三側的兩端,兩個導向圓弧面分別與所述卡鉗體內的兩個導向圓弧相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徵在於:兩個所述導向圓弧分別位於所述空腔的兩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推力圓弧面與所述支點圓柱不同心設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旋壓部由所述受力部向下彎折延伸而成,所述旋壓部呈弧形結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動圓弧面與所述推力圓弧面的間距沿靠近所述受力部的方向逐漸增大。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受力部向下延伸形成兩個所述旋壓部。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卡鉗體上設有兩個定位孔,兩個所述定位塊分別裝設於兩個定位孔中,每一所述定位塊抵持於一個所述支點圓柱。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基準座圓弧導向結構的整體式卡鉗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端蓋的外側具有一推動板。
【文檔編號】F16D121/02GK204186846SQ201420579413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9日
【發明者】蘇松, 陳振, 石潮, 楊熊 申請人:武漢元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