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真空吸附式地板噴漆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21:36:22 1

本發明涉及噴漆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真空吸附式地板噴漆設備。
背景技術:
地板在加工過程中需要對其四個側邊進行噴漆操作,傳統的噴漆方法是人工噴漆,或是設備噴漆直接作業在地板上的,噴漆量大。而噴漆時,真正吸附在地板上的漆液只有薄薄一層,因此,現有的噴漆方法會造成油漆大量浪費,而且大量的油漆暴露在操作環境中,會造成環境汙染,對工作人員的人身健康造成危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真空吸附式地板噴漆設備,能夠自動控制油漆噴量,並將多餘的油漆抽回重新利用,既保護了環境,又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地板的噴漆效果。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真空吸附式地板噴漆設備,包括機架,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地板傳輸機構,對稱設置在所述機架位於所述地板傳輸機構傳輸方向兩側的若干噴漆機構,以及與所述噴漆機構連接的漆液回收機構;
每一所述噴漆機構包括一噴漆模具,用於調節所述噴漆模具高度的高度調節件,和用於調節所述噴漆模具與地板距離的水平位置調節件;
所述地板傳輸機構包括地板長邊噴漆傳輸機構和地板短邊噴漆傳輸機構,所述地板長邊噴漆傳輸機構和所述地板短邊噴漆傳輸機構之間設有傳輸過渡部件;
所述漆液回收機構包括與噴漆模具連接的真空管路,與所述真空管路連接的漆液過濾房;所述漆液過濾房與所述真空管路連接處設有過濾網罩,所述漆液過濾房的側壁上設有二次過濾網。
本發明通過噴漆模具對地板的側邊進行噴漆,噴漆時可以控制油漆的噴量,且能夠將多餘的油漆抽回重新利用,既保護了環境,又節省了油漆成本,噴漆時,油漆只與地板的邊側接觸,提高了地板的噴漆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噴漆模具頂部設有用於連接螺杆插銷的第一油量調節孔和第二油量調節孔、以及設有用於連接供油管的進油孔,所述噴漆模具內部設有連通所述第一油量調節孔、所述第二油量調節孔和所述進油孔的主儲油腔;
所述噴漆模具前側設有與地板卡扣連接的卡槽;
所述噴漆模具分別設有貫穿所述噴漆模具前後側的左側出油孔和右側出油孔,所述左側出油孔通過左出油腔與所述主儲油腔連通,所述右側出油孔通過右出油腔與所述主儲油腔連通;
所述噴漆模具還設有貫穿所述噴漆模具前後側、用於連接所述漆液回收機構的真空管路的抽油孔,所述抽油孔一端與所述卡槽表面連通。
作為優選,所述左側出油孔和所述右側出油孔的出油口均為位於所述卡槽表面且豎向設置的縫隙。
作為優選,所述卡槽包括依次連通的第一凹形槽,第二凹陷槽和第三凹形槽,所述第二凹形槽的底面低於所述第一凹形槽和所述第三凹形槽的底面。
作為優選,所述噴漆模具頂部設有用於連接供油管的進油孔二、設有用於連接壓縮空氣供給管的進氣孔;
所述噴漆模具前側設有與地板卡扣連接的卡槽二;
所述噴漆模具分別設有貫穿所述噴漆模具前後側的出氣孔和出油孔,所述出氣孔與所述進氣孔連通,所述出油孔與所述進油孔二連通;
所述噴漆模具還設有貫穿所述噴漆模具前後側、用於連接所述漆液回收機構的真空管路的抽油孔二,所述抽油孔二一端與所述卡槽二表面連通。
作為優選,所述供油管上設有油量調節閥。
作為優選,所述出油孔的出油口為位於所述卡槽二表面且豎向設置的縫隙。
作為優選,所述卡槽二包括依次連通的凹形槽一,凹形槽二和凹形槽三,所述凹形槽一和所述凹形槽三的底面均低於所述凹形槽二的底面。
作為優選,所述高度調節件和所述水平位置調節件均為絲杆。
作為優選,所述地板傳輸機構兩側設有限位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採用噴漆模具對地板的側邊進行噴漆,噴漆時可以控制油漆的噴量,且能夠將多餘的油漆抽回重新利用,既保護了環境,又節省了油漆成本,還提高了地板的噴漆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真空吸附式地板噴漆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噴漆模具實施例一的後視圖;
圖3為圖1中噴漆模具實施例一的剖視圖;
圖4為圖1中噴漆模具實施例一的前視圖;
圖5為圖1中噴漆模具實施例二的後視圖;
圖6為圖1中噴漆模具實施例二的剖視圖;
圖7為圖1中噴漆模具實施例二的前視圖;
圖8為本發明漆液過濾房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機架,2、地板傳輸機構,21、地板長邊噴漆傳輸機構,22、地板短邊噴漆傳輸機構,23、傳輸過渡部件,3、噴漆機構,4、抽油孔,41、第一油量調節孔,42、第二油量調節孔,43、進油孔,44、卡槽,45、主儲油腔,46、左側出油孔,47、右側出油孔,48、左出油腔,49、右出油腔,51、進油孔二,52、進氣孔,53、卡槽二,54、出氣孔,55、出油孔,56、抽油孔二,61、漆液過濾房,62、過濾網罩,63、二次過濾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一種真空吸附式地板噴漆設備,包括機架1,設置在所述機架1上的地板傳輸機構2,對稱設置在所述機架1位於所述地板傳輸機構2傳輸方向兩側的若干噴漆機構3,以及與所述噴漆機構3連接的漆液回收機構。
所述地板傳輸機構2包括地板長邊噴漆傳輸機構21和地板短邊噴漆傳輸機構22,所述地板長邊噴漆傳輸機構21和所述地板短邊噴漆傳輸機構22之間設有傳輸過渡部件23。所述地板傳輸機構2可以是鏈板式傳輸機構或皮帶式傳輸機構,當地板傳輸機構2用於對地板的長邊進行噴漆時,地板短邊噴漆傳輸機構22可以採用鏈板式傳輸機構,即通過兩條鏈條同步轉動來驅動地板長邊的兩端,並在鏈條上放置板塊來墊置地板。當地板傳輸機構2用於對地板的短邊進行噴漆時,地板長邊噴漆傳輸機構21可以採用皮帶式傳輸機構,直接採用與地板短邊等寬的皮帶來驅動地板。所述地板傳輸機構2兩側設有限位塊,防止地板在傳輸過程中發生傾斜而偏離傳輸方向。傳輸過渡部件23可以是傾斜設置的滑板,或者是傳輸帶。
每一所述噴漆機構3包括一噴漆模具,用於調節所述噴漆模具高度的高度調節件,和用於調節所述噴漆模具與地板距離的水平位置調節件。所述高度調節件和所述水平位置調節件均為絲杆,通過氣缸驅動絲杆來調節噴漆模具的具體位置,以滿足各種地板的需求。
噴漆模具的實施例一,如圖2至4所示,所述噴漆模具頂部設有用於連接螺杆插銷的第一油量調節孔41和第二油量調節孔42、以及設有用於連接供油管的進油孔43,所述噴漆模具內部設有連通所述第一油量調節孔41、所述第二油量調節孔42和所述進油孔43的主儲油腔45。所述噴漆模具前側設有與地板卡扣連接的卡槽44。所述卡槽44包括依次連通的第一凹形槽,第二凹陷槽和第三凹形槽,所述第二凹形槽的底面低於所述第一凹形槽和所述第三凹形槽的底面。
所述噴漆模具分別設有貫穿所述噴漆模具前後側的左側出油孔46和右側出油孔47,所述左側出油孔46通過左出油腔48與所述主儲油腔45連通,所述右側出油孔47通過右出油腔49與所述主儲油腔45連通。所述左側出油孔46和所述右側出油孔47的出油口均為位於所述卡槽44表面且豎向設置的縫隙,使得出油量更容易控制,便於地板邊緣的噴塗,提高了噴油效果。所述噴漆模具還設有貫穿所述噴漆模具前後側、用於連接所述漆液回收機構的真空管路的抽油孔4,所述抽油孔4一端與所述卡槽44表面連通。
噴漆時,先將噴漆模具的卡槽44安裝在地板的卡扣上,再將UV油漆用泵從上閥打入進油孔43,油漆從進油孔43進入模具的主儲油腔45,模具的出油孔有兩個,油漆由主儲油腔45分別經過左出油腔48或右出油腔49再從左側出油孔46或右側出油孔47中流出,並直接噴在地板邊上,多餘的油漆液滴從模具的抽油孔4真空吸走,並通過循環收集設備循環使用。將螺杆插銷在第一油量調節孔41和第二油量調節孔42內上下移動可調節油漆的噴液流量大小。
噴漆模具的實施例二,如圖5至7所示,所述噴漆模具頂部設有用於連接供油管的進油孔二51、設有用於連接壓縮空氣供給管的進氣孔52,通過壓縮空氣有助於油漆的抽離,所述供油管上設有油量調節閥,用於調節油漆的流量大小。所述噴漆模具前側設有與地板卡扣連接的卡槽二53,所述卡槽二53包括依次連通的凹形槽一,凹形槽二和凹形槽三,所述凹形槽一和所述凹形槽三的底面均低於所述凹形槽二的底面。
所述噴漆模具分別設有貫穿所述噴漆模具前後側的出氣孔54和出油孔55,所述出氣孔54與所述進氣孔52連通,所述出油孔55與所述進油孔二51連通。所述出油孔55的出油口為位於所述卡槽二53表面且豎向設置的縫隙,使得出油量更容易控制,便於地板邊緣的噴塗,提高了噴油效果。所述噴漆模具還設有貫穿所述噴漆模具前後側、用於連接所述漆液回收機構的真空管路的抽油孔二56,所述抽油孔二56一端與所述卡槽二53表面連通。
噴漆時,先將噴漆模具的卡槽二53安裝在地板的卡扣上,再將UV油漆用泵從上閥打入進油孔二51,油漆從進油孔二51進入模具內部,再由出油孔55中流出,並直接噴在地板邊上,多餘的油漆液滴從模具的抽油孔二56真空吸走,並通過循環收集設備循環使用。噴漆的同時,壓縮空氣從進氣孔52進入,再由出氣孔54流出,壓縮空氣進一步強化吸走多餘油漆。
卡槽44和卡槽二53的槽口形狀還可以根據地板的卡扣形狀設置。
所述漆液回收機構包括與噴漆模具連接的真空管路,與所述真空管路連接的漆液過濾房61。所述漆液過濾房61與所述真空管路連接處設有過濾網罩62,所述漆液過濾房61的側壁上設有二次過濾網63。漆液回收機構通過真空管路將油漆和氣體吸收,並通過過濾網罩62將油漆和氣體初步分離,使油漆往下收集,使氣體向上分離,氣體中的少量油漆再通過二次過濾網63進行分離,使得油漆與空氣能夠充分被分離。油漆被收集起來後可再循環利用,節省了油漆使用成本,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發明的構思和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本發明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