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長江演技怎樣(沒有實力就別擺資歷)
2023-10-15 13:23:13 2
明星做網紅有多賺錢?
《愛情公寓》中的陳美嘉扮演者李金銘,借著原先的人氣基礎直播帶貨,僅四個多小時就賣貨1.75萬單,銷售額高達1474.6萬。
除了帶貨分成、坑位費之外,李金銘還收到了粉絲的5.41W禮物打賞,與平臺分成後,也能拿到兩萬多。
靠著一部戲走紅,此後再無水花的八線小演員就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賺得盆滿缽滿,這足以證明明星轉型做網紅的收益有多高,粉絲變現能力有多強。
要說這明星做直播較為成功的,就不得不提潘長江。
根據四月份的帶貨成績排行榜,潘長江的名字擠進榜單,短短一個月就賣出近一億,日入百萬已不是夢。
榜上有名且名列前茅,潘長江的高調,再引出那場令外人直呼內行的「潘嘎之交」,「老戲骨」淪為調侃的笑柄。
圖註:頭條百科資料中的潘嘎之交
所謂的「潘嘎之交」就是,潘長江前腳以長者的姿態教育疑似賣假酒的嘎子:「嘎子,你別怪潘叔說話比較直白。因為你年輕,你沒有經驗,你不懂。因為這裡的水很深,網上的東西都是虛擬的,你把握不住。」
後腳,潘長江開始在直播間裡大喊:「九塊九一瓶,上連接,老鐵們,沒付款的趕緊付款。」
從此之後,潘叔變潘子,嘎子變嘎叔。
那麼,「潘嘎之交」有多火呢?
已經成為網絡流行語,成為現象級的形容詞,既形容潘長江與嘎子的「交情」,又指行業內地位和資歷較高的前輩,通過假意勸告年輕人,使自己在行業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的行為。
用於比喻言行不一致,說話不負責任或與之前自己所言背道而馳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不誠信、不明智的行為或形象。
由於太火,網友們又在此基礎之上發明諸多新詞彙,如潘承嘎業、東潘效嘎、潘裡潘氣......
在娛樂圈,像這樣由明星們挑起,被網友們廣為討論,形成固定代指詞的成語有不少。
比如,插刀教、做頭髮。
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這些詞都不是啥好詞,充滿了貶義與調侃。所以,憑一己之力創下眾多新詞彙的潘長江成為被調侃的對象,也與「晚節不保」、「要利不要名」等詞掛上鉤。
潘長江翻車了,促使這一結果的原因除了「潘嘎之交」外,還有潘長江的「辛巴化」。
作為觀眾心中的「老戲骨」,潘長江毫不在乎自己的形象,直播平臺中的他是那麼的撒得開。
「老鐵們」、「家人們」張嘴就來,浮誇的叫賣與吆喝說演就演,為了求粉絲們給美女主播點關注不惜磕頭,為了與辛巴套近乎,公開認辛巴為乾兒子,還為他的產品質量做保票。
「不要臉」式的叫賣,低三下四的求關注,「老戲骨」顏面無存,形象崩塌。
被國民度極高的「老戲骨」認乾兒子,辛巴欣然接受,一個白白送來的「大腿」不抱白不抱。但光抱這一個大腿怎能夠?趙本山就成了下一個「大腿」。
在潘長江與趙本山連麥時,辛巴瘋狂打賞送禮物示好,一次性狂刷2480萬顆豆子(約合人民幣200多萬),可趙本山根本不理這一套,直接把錢捐了。
一邊主動送大腿,一邊撇清交情,潘長江與趙本山的眼界,高下立判。
如今的潘長江越來越「辛巴化」,越來越趨向於網紅,拍攝的小視頻大都是浮誇表演,在拍戲時也不忘直播,絲毫不顧戲的質量與保密工作。
這種種原因,都是他翻車的理由。
一邊以長者的姿態勸嘎子不要賣酒,一邊自己在直播間裡喊著「老鐵們快付款」,一邊告訴嘎子直播水太深,一邊自己去認辛巴為乾兒子。
潘長江用行動證明什麼叫「前後不一」,什麼叫「道貌岸然」。
那麼,作為國民度極高的老藝人,他為何翻車翻得如此徹底?除了前後不一外,還觸碰了網友們哪些敏感神經?
擺資歷!
如今,有個詞叫「爹味」。
所謂的「爹味」有一層含義是:諷刺那些整天想做別人爸爸的男性,愛賣弄自己教育別人,不了解事情或者只了解一點,就要給別人提建議。
之所以有這個詞的出現,就是因為這樣的行為已引起眾多討論與反感,恰巧,潘長江的行為不僅充滿了「爹味」,還是表裡不一的「爹味」,怎能不讓人嘲諷?
沒有實力就別擺資歷!
對潘長江而言,他既沒有抵抗金錢誘惑的實力,又沒有表演實力,怎能服眾?憑什麼「爹味」十足地去勸說嘎子?
面對高額的佣金,龐大的消費群體,天價的坑位費,潘長江沒有抵制住誘惑,千不該萬不該去指揮嘎子。面對網絡世界,潘長江也不該賣弄自己的知名度與形象,以博取關注與粉絲的高額消費。
回看潘長江的作品,塑造的角色,他的實力真的就配得上「老藝術家」的頭銜嗎?就配得上如此高的知名度嗎?
63歲的潘長江何嘗不是在吃老本。
作為笑星,潘長江靠扮醜吃天下,表演形式固化沒有突破,除了身高梗沒有新包袱。
提到他的表演能想到什麼?
皺眉,眯眼,半張嘴!
他塑造的形象大都是一個類型,東北話、結巴、矮、矬、偶爾羅圈腿、痴呆,始終離不開「醜」、身高。
在小品裡,潘長江總會跟又高又瘦又漂亮的女性搭檔,以此來襯託「矮」與「醜」,並以此作為包袱。
1996年火遍大江南北的《過河》,潘長江就搭檔美女閻淑萍,兩人的碰撞著實達到了他們想要的喜劇效果。
但,從此也一發不可收拾。
2007年,表演小品《將愛情進行到底》,潘長江再次搭檔高高瘦瘦又漂亮的女生——金玉婷。
將身高「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以此激發戲劇效果。
到了2015年,潘長江還是沒有放棄身高「優勢」,仍舊將身高梗、長相梗大量融入到小品《車站奇遇》中。
小品中頻繁出現這樣的包袱,「這裡還蹲著一位呢」、「別做鬼臉,長得太驚悚了」、「為什麼不系安全帶?怕勒臉吧,安個寶寶椅吧」。
2021年,與蔡明、孟鶴堂、李雪琴表演小品《彩排》,其中還是少不了身高梗與長相梗。
過去25年了,身高梗還被拿出來頻繁當包袱,他不累,觀眾都疲勞了。
扮醜、身高梗、搭檔高個子美女,小品極其套路化,毫無新意。
在影視劇中,潘長江也少不了一波扮醜。
《舉起手來》中的「羅圈腿」,《武松》中的武大郎,《武松血戰獅子樓》中的武大郎...
近些年拍的劇大都是網劇,如《法醫宋慈》、《武松血戰獅子樓》、《老潘的歸途》,沒有幾個能出圈。
從1996年一夜走紅以來,潘長江的包袱裡就離不開身高與長相,無論是小品還是影視劇都較為套路化。難比得上趙麗蓉、範偉、趙本山、宋丹丹這些優秀的老藝術家們。
圈內很多人勸潘長江退休享受天倫之樂,可他志不在此,並直言:觀眾不喜歡自己的時候就退休。
那麼在觀眾還喜歡他,他還能動的時候,想多拍一些好的喜劇作品,留給喜歡他的以及看著他作品長大的觀眾們的子孫們,想等到百年以後有人說:當年有個小個子男人叫潘長江,演喜劇老逗了。
這是潘長江的願望,但這願望也越來越難實現了。
網絡時代的到來,碾碎了潘長江的形象與口碑,直播間裡的他,早已將「拍好作品」的願望拋之腦後,滿腦子只有「點關注」與「快付款」,那麼迎來的只有惡評如潮。
潘長江缺錢嗎?
他曾跟女兒這樣說:啥也不幹也夠吃夠喝,你花一輩子也花不完。
可,誰會嫌錢多?
抵制不住誘惑的他只能掉入錢眼裡,丟失了「老戲骨」的氣節、多年來積攢下的好口碑,以及塑造的好形象。
潘長江的翻車告訴我們,沒有抵抗的實力,就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點評後輩,沒有過硬的演技實力,就不要擺弄資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