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03:36:06 1
專利名稱: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顱內血腫清除器具,可對顱內血腫進行直接清除作業。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對因高血壓或腦出血造成的顱內血腫的清除,一般是採用開顱手術、內窺鏡手術和鑽孔引流術。對於開顱手術,創傷大,入路造成腦腦組織損傷,術後功能缺損。內窺鏡手術受條件限制,不能完全解決再出血的問題。鑽孔引流解決不了血塊堵塞、引流不暢,延長清除血腫時間,達不到快速徹底清除血腫的目的。當前國內還沒有一種很理想並適合神經外科隨時碎吸徹底清除血腫的器械,有些產品和方法在臨床上應用經濟價格較高,操作困難,使用受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器,可隨時並能反覆清除顱內血腫,具有清除效果好,效率高,操作使用安全、可靠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器,包括碎吸管、絞絲、衝洗管、引流管和微電機,碎吸管後端呈三通形狀,碎吸管兩側設置衝洗管和引流管,碎吸管後端固定插裝在微電機端蓋上設置的連接管內,碎吸管內設置絞絲,絞絲前端伸出碎吸管2-3mm,後端固定插裝在微電機軸端設置的孔內。
在引流管上可設置一個三通閥門器,三通可連接注射器,同時可進行碎吸和抽吸血腫。為便於徹底清除血腫,所述碎吸管的下端設置一個側孔,對碎吸管管口周圍血腫能徹底清除。
本實用新型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器,結構簡單,碎吸管與絞絲配合,不堵管,採用硬通道技術,使用顱骨及碎吸管固定環,長時間固定在血腫靶點,應用正壓連續衝洗電動碎吸,術後結合生化酶血腫液化技術,對血腫進行衝洗、絞碎、液化、引流直至血腫清除。使用本實用新型患者頭部活動不受限制,使用方便安全。
圖1是本實用新型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器主視圖;圖2是碎吸管與絞絲構造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由碎吸管5、絞絲8、衝洗管3、引流管4和微電機2組成。碎吸管前端設有一個側孔6,碎吸管後端呈三通狀,衝洗管、引流管分別設置在碎吸管兩側,碎吸管後端固定插裝在微電機端蓋上設置的連接管內,碎吸管設置絞絲,絞絲前端伸出碎吸管2-3mm,後端固定插裝在微電機軸端設置的孔內。1為微電機的電源線。
使用時,首先閱頭部PCT片,根據出血量及位置選擇手術定位應用頭PCT三維定位法和頭表標記法,確定層面、前後徑距、深度,選擇進針點和血腫靶點,然後常規消毒皮膚、局麻、全層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2.5cm長度,拉開皮瓣、骨鑽鑽孔,十字切開硬膜,電凝小血管,直視下嵌入骨孔碎及管固定環,經由固定環孔插入碎吸管,按測量深度數據插入,縫合皮膚三針,中間縫線不結,待拔管後再結,接通電源,微電機帶動絞絲轉動,銜接衝洗注藥的衝洗管和引流管,在引流管上可設置一三通閥門器7,三通上可連接一注射器,同時可進行碎吸和抽吸,並根據血腫,計算抽吸量與腦內血腫量,決定碎吸。直到徹底清除血腫,複查頭部CT12小時無再次出血時拔管取下本清除器。
本清除器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小巧靈瓏,可一次使用,也可經嚴格消毒後再次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器,包括碎吸管(5)、絞絲(8)、衝洗管(3)、引流管(4)和微電機(2),其特徵在於碎吸管後端呈三通形狀,碎吸管兩側設置衝洗管(3)和引流管,碎吸管後端固定插裝在微電機端蓋上設置的連接管內,碎吸管內設置絞絲(8),絞絲前端伸出碎吸管2-3mm,後端固定插裝在微電機軸端設置的孔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器,其特徵在於在引流管下端設置一個三通閥門器(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碎吸管的下端設置一個側孔(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器,包括碎吸管、絞絲、衝洗管、引流管和微電機,碎吸管後端呈三通形狀,碎吸管兩側設置衝洗管和引流管,碎吸管後端固定插裝在微電機端蓋上設置的連接管內,碎吸管內設置絞絲,絞絲前端伸出碎吸管2-3mm,後端固定插裝在微電機軸端設置的孔內。在引流管上可設置一個三通閥門器,三通上可連接一注射器,同時可進行碎吸和抽吸血腫。為便於徹底清除碎吸管管口周圍的血腫物,所述碎吸管的下端設置一個側孔。本清除器結構簡單,可對血腫進行連續衝洗,絞碎、液化、引流直至血腫清除,具有清除效果好,作業效率高,操作簡單,使用安全可靠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M1/00GK2782030SQ200520020489
公開日2006年5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24日
發明者孫鐵男 申請人:孫鐵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