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鑄造輪轂上模排氣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18:37:11 2
一種鑄造輪轂上模排氣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鑄造輪轂上模排氣系統,包括鑄造輪轂及多個排氣塞,所述多個排氣塞徑向均布安裝在鑄造輪轂的輪輞折彎處形成的通孔內。而且,所述鑄造輪轂的輪盤上均布制出的多個徑向軸向通孔內均固裝有一同軸向的排氣塞。本排氣系統均布安裝在鑄造輪轂上模內的折角位置,具體為輪輞的45°面位置,使排氣性有效增加,避免鑄造輪轂成型中氣體無法排出而導致輪轂毛坯報廢的問題,以及降溫造成的縮松報廢率有效降低,有效提升產品合格率,提高產品質量。
【專利說明】一種鑄造輪轂上模排氣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汽車輪轂製造領域,尤其是一種鑄造輪轂上模排氣系統。
【背景技術】
[0002]輪轂是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能對於車輛的整體性能影響很大,目前市場上的汽車輪轂主要以鋁合金為主,在輪轂鑄造過程中,鋁液注入模具型腔時在壓力作用下容易發生卷氣,而且,在型腔內的水分子遇到高溫鋁液容易發生分解,從而在輪轂毛坯冷卻成型時形成氫氣,氣體向鑄造輪轂的折角位置聚集,在降溫過程中輪輞的折角位置容易產生縮松,而且氣體無法及時排出,可能產生氣孔殘次問題,對鑄造輪轂質量造成不良影響。
[0003]經檢索發現以下相關專利:
[0004]一種鋁合金金屬型低壓鑄造用排氣塞(CN201455230U),包括排氣塞主體,所述的排氣塞主體上開有多條線槽,所述的排氣塞主體的內部裝有石棉,所述的排氣塞主體的底部設有銅篩網。在現有技術的排氣塞上設有石棉和銅篩網,可以克服線槽式排氣塞的液態鋁容易從排氣塞裡流出的缺點,使其兼具不易鑽鋁,排氣效果好,成本低廉的優點。
[0005]經分析,與本專利申請中的技術內容存在較大不同。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較低、排氣效果好的鑄造輪轂上模排氣系統。
[0007]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採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8]一種鑄造輪轂上模排氣系統,包括鑄造輪轂及多個排氣塞,其特徵在於:所述多個排氣塞徑向均布安裝在鑄造輪轂的輪輞折彎處形成的通孔內。
[0009]而且,所述鑄造輪轂的輪輞折彎處均布設置的16個20mm排氣塞。
[0010]而且,所述鑄造輪轂的輪盤上均布制出的多個徑向軸向通孔內均固裝有一同軸向的排氣塞。
[0011]而且,所述輪盤上均布設置的6個IOmm排氣塞。
[0012]而且,所述排氣塞均為圓柱形,且在該圓柱形外軸向均布線切割制出多條排氣線槽,該排氣線槽的寬度均為0.2-0.3mm。
[0013]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0014]本排氣系統均布安裝在鑄造輪轂上模內的折角位置,具體為輪輞的45°面位置,使排氣性有效增加,避免鑄造輪轂成型中氣體無法排出而導致輪轂毛坯報廢的問題,以及降溫造成的縮松報廢率有效降低,有效提升產品合格率,提高產品質量。
[0015]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排氣塞結構不意圖;
[0017]圖3為圖2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0018]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0019]一種鑄造輪轂上模排氣系統,包括鑄造輪轂2及多個排氣塞4,該多個排氣塞徑向均布安裝在鑄造輪轂輪輞折彎處形成的通孔I內,排氣塞數量根據鑄造輪轂尺寸確定,如常規轎車的輪轂為均布設置的16個20_排氣塞。
[0020]為了防止輪轂盤面氣體難以排出,在鑄造輪轂的輪盤上均布制出的多個徑向軸向通孔3內均固裝有一同軸向的排氣塞,排氣塞數量根據鑄造輪轂尺寸確定,如常規轎車的輪轂為均布設置的6個IOmm排氣塞。
[0021]所述排氣塞均為圓柱形,且在該圓柱形外軸向均布線切割制出多條排氣線槽5,排氣線槽的寬度為0.2-0.3mm,既可以保證氣體通過排氣塞排出,同時可以避免鋁液進入排氣
線槽發生堵塞。
【權利要求】
1.一種鑄造輪轂上模排氣系統,包括鑄造輪轂及多個排氣塞,其特徵在於:所述多個排氣塞徑向均布安裝在鑄造輪轂的輪輞折彎處形成的通孔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鑄造輪轂上模排氣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鑄造輪轂的輪輞折彎處均布設置的16個20mm排氣塞。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鑄造輪轂上模排氣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鑄造輪轂的輪盤上均布制出的多個徑向軸向通孔內均固裝有一同軸向的排氣塞。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鑄造輪轂上模排氣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輪盤上均布設置的6個IOmm排氣塞。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鑄造輪轂上模排氣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氣塞均為圓柱形,且在該圓柱形外軸向均布線切割制出多條排氣線槽,該排氣線槽的寬度均為0.2-0.3mm。
【文檔編號】B22D18/04GK103658598SQ201210355625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1日
【發明者】邱立寶, 李連松, 劉傑, 尹鵬, 尹桂元, 邱立銀, 張宏微, 張寶亮, 袁佳偉, 臧進, 劉長亮 申請人:天津戴卡輪轂製造有限公司